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例68岁女性患者,因患肺结核给予利福霉素0.5g,1次/d静脉滴注;异烟肼0.3g,1次/d口服;乙胺丁醇0.5g,3次/d口服。治疗前血常规正常:WBC4.91×10^9/L,N0.729。治疗12d后,WBC和N分别降至2.48×10^9/L和0.557。考虑白细胞减少可能与利福霉素有关,停用利福霉素。7d后,WBC和N恢复正常(分别为4.41×10^9/L和0.622)。再次静脉滴注利福霉素0.5g,1次/d,7d后,WBC和N分别下降至2.93×10^9/L和0.487。再次停用利福霉素,改为左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2次/d,继续口服异烟肼和乙胺丁醇,10d后血常规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何长山 《海峡药学》2004,16(1):85-86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商品名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6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每日1次.共14d;对照组给予培他啶氯化钠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每日1次.共14d;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6%).显著高于对照组(65.3%)。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1名72岁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口服甲氨蝶呤2.5mg,2次/d,1周后出现腹痛,腹泻,遂停药并服用诺氟沙星、小檗碱,但症状未缓解。入院后血常规检查显示WBC 1.6×10^9/L,RBC2.7×10^12/L,Hb86g/L,PLT 51×10^9/L,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左氧氟沙星等治疗,但外周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大便由水样便转为黏液血便,皮肤出现瘀点及瘀斑。给予肌内注射亚叶酸钙15mg,3次/d。入院第4天,患者WBC0.5×10^9/L,Hb73/L,PLT11×10^9/L。给予静脉输注血小板、压积红细胞,继续行补液、止血、抗感染等治疗。1周后,患者腹痛、腹泻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WBC4.9×10^9/L,Hb76g/L,PLT70×10^9/L。2年后随访,血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甲磺酸桂哌齐特与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按照2×2交叉试验设计分别静脉滴注甲磺酸桂哌齐特或马来酸桂哌齐特,连续5d,每日1次。给药后于规定时间采血并收集尿液。洗脱期为10d。结果甲磺酸桂哌齐特与马来酸桂哌齐特单次给药后t1/2分别为2.20±0.42和2.26±0.36h;AUC0~t分别为19.329±2.879和18.547±3.727μg·h·mL-1;Cmax分别为5.386±0.809和5.345±1.035μg·mL-1;CL分别为13.02±2.10和13.87±3.29L·h-1;24h内桂哌齐特(CPZ)尿累积排泄率分别为55.30%±3.39%和56.22%±3.61%。连续5d静脉滴注甲磺酸桂哌齐特与马来酸桂哌齐特后t1/2分别为2.18±0.33和2.52±0.50h;AUC0~t分别为20.168±3.178和18.750±1.763μg·h·mL-1;Cmax分别为5.541±0.520和5.426±0.730μg·mL-1;Cmin低于检测限;CL分别为12.52±1.94和13.21±1.17L·h-1;MRT0~t分别为3.53±0.24和3.56±0.20h。CPZ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和尿累积排泄率在单次与多次给药间、不同酸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桂哌齐特与马来酸桂哌齐特在人体内药动学行为相似,连续多次给药,体内无蓄积。  相似文献   

5.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荣清 《海峡药学》2007,19(1):68-68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运用抗凝剂,他汀类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6例接受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4例接受硝酸甘油治疗。结果治疗10d时治疗组有92.3%症状改善,对照组有79.2%症状改善;治疗组有81.8%心电图T波改善,80.0%心电图ST段改善,对照组有50.0%心电图T波改善.57.1%ST改善.且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发生搏动性头痛。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疗效,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史利飞 《首都医药》2010,(18):55-56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mg,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8mg,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1次/d,连用14d。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6%,两组对照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一名48岁男性银屑病患者,晨服慈菇银屑胶囊1号4粒,晚服慈菇银屑胶囊3号4粒,以及慈菇康肤宝贴剂(主要成分为山慈菇)治疗1年。因病情加重入院,查WBC3.2×10^9/L,PLT50×10^9/L,HB90g/L。次日复查血常规,WBC、PLT、HB分别降至2.6×10^9/L、19×10^9/L、82g/L。停用慈菇银屑胶囊及慈菇康肤宝贴剂,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地塞米松、血小板悬液等对症支持治疗。3天后复查血常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王红梅 《河北医药》2012,34(22):3435-3437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4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依那普利组,每组20例,2组均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均给予口服依那普利片10mg,2次/d。联合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结果联合组治疗后微量白蛋白尿明显下降,依那普利组下降不明显,联合组治疗效果优于依那普利组。结论在DN早期阶段,联合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和依那普利可快速降低微量白蛋白尿,提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是治疗早期DN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9.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为军 《中南药学》2008,6(4):498-500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脑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mg,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8mg,均加入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1,连用14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71.4%(P〈0.01);2组治疗14d后N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28d后有显著改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尤为显著(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桂哌齐特注射液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为药物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503份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完整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3例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不良事件27例(5.4%),其中药物不良反应11例(2.2%),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及皮肤反应,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和合并用药有关(P〈0.05)。结论:掌握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使其应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1例68岁女性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口服利奈唑胺0.6 g,2次/d,半个月后感觉疲乏、倦怠,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4.18×109/L,红细胞3.23×1012/L,血红蛋白76 g/L,血小板40×109/L,遂停药。11 d后血象恢复正常,再次口服利奈唑胺0.6 g,2次/d,用药14 d复查血常规,白细胞3.50×109/L,红细胞2.51×1012/L,血红蛋白71 g/L,血小板36×109/L,遂再次停药。停药后患者连续5 d发热(体温最高时38.5℃),伴咳嗽、咯黄痰及鼻塞,遂入院。入院后未给予抗感染药物,先后3次输注浓缩红细胞(每次400 ml)。血常规示:白细胞5.90×109/L,红细胞3.33×1012/L,血红蛋白95 g/L,血小板158×109/L,故在入院第21天给予利奈唑胺0.6 g静脉注射,2次/d。入院第36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30×109/L,红细胞2.21×1012/L,血红蛋白61 g/L,血小板29×109/L,遂再次停用利奈唑胺。先后3次输注悬浮红细胞(每次400 ml),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1次/d,共4 d。应患者要求准予出院。  相似文献   

12.
1例76岁男性患者,因丹毒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2.25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滴注;0.4%替硝唑100 ml,1次/d静脉滴注。6 d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86×109/L,中性粒细胞0.21,淋巴细胞0.55,单核细胞0.23,中性粒细胞计数0.39×109/L。立即停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和替硝唑,并给予对症治疗。停药3 d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3.20×109/L,中性粒细胞0.32,淋巴细胞0.54,单核细胞0.12,中性粒细胞计数1.04×109/L。  相似文献   

13.
头孢匹胺钠联合奥硝唑致严重白细胞降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40a女性患者,因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头孢匹胺钠1g,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均为每日2次,静脉滴注,抗炎治疗。6d后患者WBC由4.3×10^9·L^-1降为1.9×10^9·L^-1。立即停用两药,给予利可君片、生血宁、盐酸小檗胺片(升白胺)口服对症治疗,10d后WBC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1例62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反复出现低血糖入院。血常规检查:嗜酸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分别为1.72×109/L、25.4%,诊断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追问病史,患者因胃窦癌根治术后给予阿地白介素,皮下注射200万U/次,隔日1次,持续4个月余。阿地白介素治疗期间,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与百分比逐渐升高如下:第3天,0.02×109/L、2.3%;第11天,0.33×109/L、7.4%;第26天,3.07×109/L、38.7%;第34天,4.21×109/L、47.1%。嗜酸粒细胞升高,考虑与阿地白介素相关。停用阿地白介素,2周后嗜酸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1例87岁女性患者因抽搐和心动过缓给予注射用丙戊酸钠1200mg静脉持续泵入,20ml/h,1次/d。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为214×10^9/L。用药8d后血小板计数降至63×10^9/L,停用注射用丙戊酸钠,改为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500mg,1次/d。5d后患者血小板计数降至25×10^9/L。停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输注血小板1U,口服氨肽素1000mg,3次/d。对症治疗8d后血小板计数升至160×10^9/L。  相似文献   

16.
长春瑞滨化疗致麻痹性肠梗阻及重度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例50岁妇女行右肺上叶黏液腺癌切除术后接受化疗,第1、8天长春瑞滨40mg/d,第2—4天顺铂40mg/d。在接受长春瑞滨治疗后第2天(开始使用顺铂前),患者出现便秘,对症治疗后好转,但在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第7天,症状加重,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部X线检查示肠梗阻,患者中性粒细胞下降至0×10^9/L。在停用长春瑞滨,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患者未再出现便秘,中性粒细胞上升至16.48×10^9/L。  相似文献   

17.
1例32岁女性抑郁症患者应用米氮平8天后双下肢大腿内侧出现多处红紫色片状斑块,急查血小板计数减少(87×10^9/L),诊断为米氮平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停药10天后瘀斑消失,复查血小板恢复正常(210×10^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