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基线,第1、4次给药和停药(第8次给药)后20d收集rhTNFR-Fc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10例AS患者(50mg,1次/周)和13名健康对照外周血,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rhTNFR-Fc治疗前后AS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分泌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和干扰素(IFN)-γ的T细胞数变化情况。并与AS活动指数(BASDAI)及其各子项目、AS功能指数(BASFI)、患者总体评价(PGA)、夜间痛、总体背痛、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基线时分泌TNF-α、IL-2、IL-6和IFN-γ的T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在给药后呈降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到停药后20d与基线时相比降低达到统计学意义。基线时分泌IL-6的细胞数与BASFI有显著的相关性;在给药第4次后,分泌TNF-α的细胞数与BASDAI-E有相关性,分泌IL-6的细胞数与BASDAI、夜间痛、总体背痛、BASDAI-E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AS患者存在TNF-α、IL-6、IL-2、IFN-γ分泌功能的上调;rhTNFR-Fc治疗降低了AS患者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分泌IL-6的细胞数与AS临床评价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HSC,采用不同浓度的丹参处理后,分别应用MTT法、凝胶迁移率法、ELISA法和Northern blot检测大鼠HSC的增殖、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丹参对大鼠HSC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丹参可明显抑制大鼠HSC的NF-kB活性,并能下调TNF-α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参对大鼠HSC增殖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NF-kB活性和下调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肺损伤(ALI)新生儿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探讨TNF-α在新生儿AL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测定ALI组,普通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三组90例新生儿血清TNF-α水平,并做比较.结果 ALI组新生儿与普通肺炎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入院24h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NF-α在新生儿ALI早期诊断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抗干预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HepG2肝癌细胞并给予抗人TNF-α单克隆抗体.以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V—FITC/PI双色标记法分别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和细胞凋亡的变化: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分析用药前后细胞培养液中TNF-α和核蛋白NF-κB的变化。结果单抗(5mg/L)作用后,肝癌细胞凋亡率为21.5%±4.1%明显高于对照5.6%±0.9%,q=10.07,P〈0.01。G0/G1为66.2%±1.3%明显高于对照59.0%±1.0%,q=10.98,P〈0.01,而S期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用药后细胞株NF-κB水平为(59.0±1.02)ng/mg核蛋白,明显低于对照(73.9±7.4)ng/mg核蛋白,q=18.92,P〈O.01,与培养液中明显降低的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高浓度时作用最明显(P〈0.01)。结论以TNF-α单体干预肝癌细胞中NF-κB活化,可使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肝癌细胞增殖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5.
黄富春  范钰  李华 《医药导报》2005,24(2):0103-0105
目的 探讨丹参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HSC,采用不同浓度的丹参处理后,分别应用MTT法、凝胶迁移率法、ELISA法和Northern blot检测大鼠HSC的增殖、核转录因子κB(NF 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丹参对大鼠HSC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丹参可明显抑制大鼠HSC的NF κB活性,并能下调TNF α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参对大鼠HSC增殖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NF κB活性和下调TNF 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受体(即TNFR1、TNFR2)在肺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疾病模型组和甲泼尼龙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而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博来霉素(5 mg/kg)一次性气管内注入,对照组和模型组于造模当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3 mL/只)以后每天1次,治疗组于造模当天腹腔注射甲泼尼龙(15 mg/kg)以后每天1次,后于第1、3、7、14、21、28天处死各组大鼠各5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肺组织中TNFR1、TNFR2的动态表达和变化,用碱水解法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①肺组织中模型组TNFR1、TNFR2较对照组为强表达,尤其TNFR1高度表达,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为弱表达,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时间点模型组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HYP含量有所下降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纤维化的发生的机制可能与TNFR1、TNFR2的过度表达有关,并依其表达水平可以推断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抗肿瘤活性 ,降低其毒副作用 ,是将人TNF α应用于临床的关键。此文综述了近年来对TNF α进行结构基因改造、构建融合蛋白基因用以制备高效、毒副作用小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琳  孙昭辉 《河北医药》1998,20(3):157-159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炎症细胞因子,它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研究发现TNF-α主要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及心脏移植排异反应等的病理过程有关。 1 TNF-α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作用 TNF-α位于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紧密相连,在Ⅰ类基因与Ⅲ类基因的交界区,这种紧密连锁的遗传定位,提示TNF-α在免疫调节基因产物的联合反应和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体内多种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均能表达TNF-αmRNA及其蛋白质。最近研究表明,在某些应激状态下,心脏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α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屏  李为 《天津医药》1998,26(6):330-33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及12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23例RA患者中19例血清中检出TNFα,12例正常对照者中仅2例检出,RA患者血清中有高水平的TNFα。活动期RA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及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呈正相关。提示:TNFα在RA发病及病情  相似文献   

10.
炎症与肿瘤关系密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参与炎症的主要炎性细胞因子之一,在各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及肿瘤环境中高表达。TNF-α可诱导其他炎性因子释放放大炎症反应,还可通过释放氧氮介质直接诱导上皮细胞癌变促进肿瘤发生。此外TNF-α还可以通过激活NF-κB等炎症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TNF-α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发展。TNF-α可通过激活NF-κBp52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且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基于TNF-α在慢性炎症相关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免疫逃逸等多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TNF-α可成为抗慢性炎症相关性肿瘤精准医疗的潜力靶点,从多个环节、多条途径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目前有多个具有TNF-α抑制药作用的天然产物化合物处于试验阶段。本文重点探讨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中TNF-α的作用,以期为临床上常见的TNF-α相关慢性炎症所致肿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75(hTR75)在hTNFα所引发的细胞毒效应中的功能。方法:用电脉冲将hTR75基因表达载体转入只有内源性hTR55表达的HEp-2细胞中构建了两种TNF受体同时表达的HEp-2-A75细胞株。通过定点突变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分离纯化出两种分别对hTR55以及hTR75受体具有选择结合活性的hTNFα突变体。野生型hTNFα及其这两种突变体对HEp-2以及HEp-2-A75细胞的细胞毒效应采用比色法测定并进行了比较。结果:RT-PCR以及间接ELISA的结果表明hTR75在RNA转录以及蛋白质翻译水平均获得了表达,其表达量由Scatchard分析确定。HEp-2细胞中hTR75的存在可以明显增强HEp-2细胞对hTNFα的敏感性。结论:hTR75受体在介导hTNFα的细胞毒活性中具有双重功能,即hTR75不但自身可介导部份hTNFα所引发的细胞毒效应,它对hTR55所介导的细胞毒效应还具有相当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美国FDA已批准此类的依他那西普、英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3种药物上市。此3种药物均有激发肉芽肿性疾病,特别是结核病的作用。也已报道TNFα拮抗剂与非何杰金淋巴肉瘤发生有关。这些药剂应避免在重度心力衰竭病人中使用。药物引起红斑狼疮、癫痫、全血性贫血和脱髓鞘病虽只有少数病例报告,但应提高警惕。至今未见此类药与实质性肿瘤发生有关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核因子(NF)-κB水平情况。方法分别取VMC患儿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并取对照组患儿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血清中TNF-α和NF-κB,采用SPSS 19.0进行各组观察指标的相关分析,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VMC患儿TNF-α及NF-κB水平的总体分布在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VMC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血清TNF-α及NF-κB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MC患儿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血清TNF-α及NF-κB水平与治疗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MC患儿TNF-α及NF-κB水平在治疗前与治疗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VMC患儿的治疗时间与血清中TNF-α及NF-κB水平随着VMC治疗时间的延长,TNF-α及NF-κB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TNF-α及NF-κB水平可以作为诊断VMC的一类生物学标志物以及VMC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变化及意义,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74例HIE患儿(其中轻度31例,中度26例,重度17例;预后良好32例,预后不良42例)为观察组,74例正常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于生后48 h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TNF-α及HsCRP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TNF-α及HsCRP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TNF-α结果[(17.20±1.26 )vs( 97.00±5.97) ng·L-1](P<0.05);HsCRP结果[(0.51±0.18) vs (11.93±1.91) mg·L-1](P<0.05);轻度、中度、重度HIE中TNF-α及HsCRP表达随着病情程度加重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F-α结果[轻度HIE组(31.37±3.28) vs中度HIE组(52.59±5.19) vs重度HIE组(102.65±7.81) ng·L-1](P<0.05);HsCRP结果[轻度HIE组(4.63±0.69) vs中度HIE组(7.56±1.19) vs 重度HIE组(12.92±3.25) mg·L-1](P<0.05);预后良好、预后不良HIE中TNF-α及HsCRP表达预后不良患儿HIE组较预后良好增高,TNF-α结果[预后良好HIE组(44.32±4.84) vs预后不良HIE组(90.23±7.37) ng·L-1](P<0.05);HsCRP结果[预后良好HIE组(5.99±0.99) vs预后不良HIE组(9.71±2.14) mg·L-1](P<0.05)。结论 随着病情程度加重及预后不良程度加重,TNF-α及HsCRP表达水平逐渐增高,提示TNF-α及HsCRP可能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监测二者变化趋势将有助于HIE的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途径中的作用,以及白介素-10(IL-10)对TNF-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六组(对照组、TNF-α 100 ng/ml 12 h、18 h和24 h组,IL-10 50ng/ml 19 h、IL-10 50.g/ml+TNF-α 100 ng/ml 18 h组).用流式细胞仪和Hoeehest 33258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atertrl blot检测AIF蛋白的表达.结果 TNF-α 100ng/ml 12 h、18 h、24 h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12 h组流式细胞仪法(5.08±0.79)%与(2.2±0.77)%;18 h(14.39±2.31)%与(2.2±0.77)%;24(4.61±0.84)%与(2.2±0.77)%.18 h组Hoechst 33258法(18.936±2.79t)%与(2.890±1.326)%,P〈0.01;18 h凋亡率达高峰,明显高于12 h、24 h组[分别为(14.39±2.31)%与(5.08±0.79)%;(14.39±2.31)%与(4.61±0.84)%]加入TNF-α后12 h、18 h、24 h,较对照组AIF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18h的AIF蛋白的表达增加更明显.结论AIF可能是TNF-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IL-10对TNF-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aco-2细胞(20~30代)细胞培养7 d后进行实验。实验分4组:对照组加入正常培养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组加入100 mg/L的TNF-α,低浓度GLN组加入4 mmol/L GLN和100 mg/L的TNF-α,高浓度GLN组加入10 mmol/L GLN和100 mg/L的TNF-α,培养24 h后,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定位、表达;并应用不同裂解液制备NP-40可溶性及不溶性蛋白框架,分别进行蛋白印迹杂交以检测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occludin蛋白含量。结果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occludin蛋白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为65 000(非磷酸化occludin),主要存在于NP-40可溶性蛋白样品中;另一种为85 000(磷酸化occludin),只存在于NP-40不溶性蛋白样品中。各组65 000 occludin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NF-α组85 000 aoccludi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低浓度GLN组85 000 aoc-cludin蛋白表达较TNF-α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GLN组与TNF-α组比较85 000 aoc-cludin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TNF-α可以引起Caco-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异常分布和磷酸化的减少,GLN可以抑制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1例作为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2组的血清TNF-α水平,采用改良的Gensini评分系数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分析血清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NF-α水平为(31.26±8.95)μg/L高于对照组的(14.33±2.5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为5和11的患者TNF-α水平均高于积分为2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健康者,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FR-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心衰组包括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分级(NYHA)又分为3个组:Ⅱ级组20例,Ⅲ级组20例,Ⅳ级组22例,另设15例健康人作对照。血清sTN-FR-Ⅰ、TNF-α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TNFR-Ⅰ、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组间血清、sTNFR-Ⅰ、TNF-α含量也有显著差异,心功能Ⅳ级组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TNFR-Ⅰ、TNF-α含量的变化参与慢性心力衰竭致病机制,它们之间可能还有相互作用及影响,共同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与梗塞灶面积、部位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ILAS)法测定了68例脑梗塞患者及46例正常对照组TNF-α含量。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病后3天TNF-α含量最高,恢复期TNF-α含量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TNF-α含量与梗塞灶面积和部位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NF-α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中的关键介质。TNF-α参与了脑梗塞患者炎症/免疫反应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40例正常宫颈,12例CINⅠ,11例CINⅡ~Ⅲ和61例宫颈鳞癌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观察NF-κB、TNFα的表达情况,探究两者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内在关系。结果宫颈癌组NF-κB、TNFα的阳性表达率较其余3个组别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 I、CINⅡ~Ⅲ与正常宫颈组织的NF-κB、TNFα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NF-κB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6,P<0.05)。结论 NF-KB、TNFα的过度激活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