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症状Tv4、v5低平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T波低平者(无症状)者与36例T波正常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对照分析。结果比较两组运动前性别、年龄、血压、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运动后对运动时间、ST段下移程度、峰值心率、运动试验阳性率,梅晚值进行比较,P〈0.01。结论常规心电图以R波为主的导联Tv4、v5波低平无症状者。在加大心脏负荷后常可诱发运动试验阳性,可视为冠脉机能不全的一种信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早期心率的快速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45例进行了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胸痛患者,根据运动试验开始后第1分钟心率的增加量(△HR1minute)分为心率快速增加组(AHR1minute≥12次/min)154例与心率增加正常组(AHR㈨。。〈12次/min)91例,对比分析2组在运动试验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运动试验、冠脉造影阳性率。结果心率快速增加组在运动试验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心率增加正常组(P〈0.01);心率快速增加组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心率增加正常组(P〈0.05,P〈0.01)。结论运动试验早期心率快速增加可反映心肌缺血,并易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运动试验中运动后收缩压反应对左室肥厚合并冠心的诊断价值。方法  5 8例心电图左室肥厚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31例 )和非冠心病组 (2 7例 ) ,比较两组患者在平板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比值 (运动结束后 3min与运动高峰时收缩压比值 )的差异。结果 在冠心病组 ,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比值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0 98± 0 11vs 0 84± 0 11,P <0 0 1) ;以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比值 >0 90且有ST段下移≥0 1mv为标准 ,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为 82 8% ,明显高于单用ST段下移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 (6 3 8% ,P <0 0 5 )。结论 在心电图左室肥厚患者 ,运动后收缩压反应是判断冠心病的有用指标 ,结合ST段下移 ,可以提高运动试验冠心病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公安民警平板运动试验结果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平板运动仪采用Bruce方案对40例公安民警进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体检,根据其运动中及运动后所描记心电图结果分为阳性、可疑阳性、阴性3组。结果:40例(男性34例,女性6例)公安民警平板运动试验阳性1例,可疑阳性8例,阴性31例。结论:男性阳性与可疑阳性者均具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烟酒史等危险因素,1例女性可疑阳性者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邵俊杰 《智慧健康》2023,(11):39-42
目的 探究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应用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病人中筛查出52例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已确诊)与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均实施运动平板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方法对观察组的诊断结果、不同组别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情况。结果 运动平板心电图确诊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观察组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中的运动时间、运动量、最大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运动心电图均可有效诊断冠心病患者,但相较常规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建议临床普遍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院抢救21例急性氨中毒,其中有心肌功能改变者12例,占57%,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1例均为遭受液氨中毒损害的现场工作人员。病员全部均在事后20分钟送来医院救治。入院当时对每例病员进行详细体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气管炎、肝炎等。入院后3小时内普遍做心电图9个常规导联描记做为对照(个别加V_4V_6)。在中毒后8小时、24小时描记心电图,以后每日做心电图描记一次,两周后停止连续观察。个别观察到1月后。结果:中毒后8小时心电图开始出现变化。其主要改变有两种。1.急性肺心病样表现:高而尖肺型P波,P>2.5mV,Ⅰ导联出现深S波,Ⅲ导联出现Q波,但小于0.03秒,T波倒置呈S_Ⅰ,Q_Ⅱ,T_Ⅲ(-)型,而avF导联无异常Q波,只有q波,借此与下壁心肌梗塞鉴别。电轴右偏。偶而可出现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多数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或低平。其改变随着病情好转,心电图也于两周  相似文献   

7.
杜红梅 《现代保健》2014,(20):151-154
目的:为了明确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且造影前3个月内做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的患者165例,冠状动脉造影用通用直径法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与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下移出现越早,ST段下移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者,多为单支病变或者病变程度较轻;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为71.8%,特异性为80.5%,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为63.7%,特异性为78.1%。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鱼亚妮 《时尚育儿》2016,(3):110-110
目的:探讨冠心病诊断中运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从而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接受可疑冠心病患者78例,分别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及24h动态心电图,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统计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阳性率。结果:7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检查,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诊断敏感性为88.7%,明显高于动态心态图检查敏感性(71.7%),且两组之间的敏感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板运动试验诊断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特异性分别为64.0%、6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较大优势,可以作为冠心病辅助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东 《现代保健》2011,(3):48-49
目的 分析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中QT离散度值(QTd)、ST段下移在冠心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探讨并分析7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出CAD患者QTd与ST下移情况,判断其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中诊断CAD的临床价值.结果 实验组中QTd明显提高,并与心电图ST压低呈正相关.结论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QTd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运动平板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运动平板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两组受检者的运动心率、运动率及运动时间、两种检查方式的精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心率、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均较低(P<0.05)。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精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较高,24h动态心电图精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相比较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诊断上,运动平板实验的诊断精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3岁。因患高心病及冠心病伴心律失常多次描记心电图,发现心率在72次/分时,为右束支内多种文氏现象及其伴发的室性并行心律,心率在57~60次/分时,上面两种心律失常均消失,心室传导正常。附图为1982年5、8月两次Ⅱ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匀齐,P—R间期(0.16″)固定不变。连续的前4条心率较快(73次/分),QRS波有周期性改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 1996年以来 ,开始系统观察不同给药间歇对消心痛治疗心绞痛型冠心病耐药性的影响 ,共收治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 6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均根据其临床表现 ,心电图改变及平板运动试验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型 ,且所有患者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慢性ST段下移 ,单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能控制心绞痛发作。随机分为A、B、C、D四组 ,其中A组男 10例、女 6例 ,平均年龄 56 2岁 ;B组男 9例、女 5例 ,平均年龄 58 6岁 ;C组男 11例、女 6例 ,平均年龄 57 8岁 ;D组男 10例、女 7例 ,平均年龄 59 1岁。四组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中血清缺铁修饰骨保护素(OPG)水平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9月在本院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均检测血清OPG水平,运动平板试验(ETT)阳性患者进一步冠状动脉造影(CAG),探讨血清OPG水平与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及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CAG阳性组患者运动最大心率、运动时间明显低于CAG阴性组;运动后各时间点CAG阳性组较阴性组OPG水平升高,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严重,患者EET后OPG水平越高。EET后6 h血清OPG水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冠状动脉病变支数≥2支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过程中血清骨保护素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给予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标准,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 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62例,平板运动试验诊断73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医生要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电图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有心绞痛等症状的疑似冠心病患者60例患者分别行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和冠状动脉造影DSA检查,比较ST段下移和U波异常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结果 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42例DSA检查阳性。对42例阳性患者普通心电图检查,其中ST段下移阳性和U波异常者分别为19例和10例,计算其灵敏度分别为45.24%和23.81%;对42例阳性患者运动负荷试验后心电图检查,其中ST段下移阳性和U波异常者分别为21例和14例,计算其灵敏度分别为50.00%和33.33%。对18例DSA检查阴性患者普通心电图检查,其中无ST段下移和U波正常者分别为7例和15例,计算其灵敏度分别为38.89%和83.33%;对18例DSA检查阴性患者运动负荷试验后心电图检查,其中无ST段下移和U波正常者分别为8例和17例,计算其灵敏度分别为44.44%和94.44%。结论 U波异常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敏感性不如ST下移高,但其优点在于特异性远高于ST下移,特别是运动后U波异常者更应注意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巨大J波临床特点以及意义.方法 比较11例巨大J波(巨大J波组)与35例较小J波(较小J波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特点.结果 巨大J波组中神经源性8例,占72.73%(8/11),死亡7例,占87.50%(7/8),死亡原因均为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巨大J波组中J波明显导联为Ⅰ、aVL、Ⅱ、Ⅲ、aVF、V1~V6,振幅0.10~1.10mV,宽度40~100ms,且心率越慢J波振幅越高,宽度越宽.较小J波组中J波明显导联为V1~V6,有时合并Ⅱ、Ⅲ、aVF,振幅0.05~0.50mV,宽度20~40ms,无一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巨大J波心电图出现导联广泛、振幅高、宽度宽,与心率相关,以脑外伤、蛛网膜下隙出血、自主神经失调所致神经源性J波居多,极易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就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且引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依据所采取不同检测方式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测,研究组50例接受动态心电图动态检测,对两种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ST段无症状下移时心率(76.5±11.5)次/min、ST段有症状下移时心率(77.3±12.1)次/min、平均心率(73.9±12.7)次/min,对照组(84.7±13.8)次/min、(84.9±14.2)次/min、(83.2±14.1)次/min,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无症状ST段下移好发时间都维持在6:00-11:00,研究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120次,对照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80次,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价值可观,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最可靠方法,本文将70例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近三年同时行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70例(男45例,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电图有线网络传输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网络传输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总院和分院间建立心电传输网络,选取120名患者,每名患者做2份心电图.分别用有线网络传输和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机描记标测心电图后,进行2组心电图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由分院通过网络传输至总院.120名患者分别为网络组(n=120)和常规组(n=120),网络组通过心电传输网络进行心电图诊断,常规组由心电专业医师进行描记心电图并做出诊断.结果:120份心电图全部成功完成网络传输.2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心率、P波时限、PR间期、T波时限等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心电网络传输心电图具有可行性,传输数据准确,且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42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成阴性组、阳性组、强阳性组,对各组的运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结果阴性组98例,阳性组134例,强阳性组110例。阳性与阴性组、强阳性组与阳性组的ST下移、△ST下移、ST/HR指数和Duck评分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及强阳性患者中冠脉病变203例(83.20%),其中强阳性组110例患者均为中重度冠脉病变,阳性组冠脉狭窄>50%者105例(78.36%),其余29例仅轻度狭窄。结论综合平板运动试验的各运动参数,ST、△ST、ST/HR、Duke评分等心肌缺血参数,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