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6例限局性恶性肿瘤、35例进展期肿瘤骨转移阴性和34例骨转移阳性的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水平。结果:进展期肿瘤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水平明显高于限局性肿瘤(P〈0.05);进展期肿产瘤骨转移阳性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水症又明显高于骨转移阴性(P〈0.05)。结论: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可以在评价进展期肿瘤骨转移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 2 6例局限性恶性肿瘤、3 5例进展期肿瘤骨转移阴性和 3 4例骨转移阳性的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水平。结果 进展期肿瘤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水平明显高于限局性肿瘤 (P <0 .0 5 ) ;进展期肿瘤骨转移阳性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水平又明显高于骨转移阴性 (P <0 .0 5 )。结论 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在评价进展期肿瘤骨转移和骨吸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4.
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光法对正常人、肺癌不伴骨转移、肺癌伴骨转移分别进行尿脱氧吡啶酚的测定。尿DPD/cr在正常人、肺癌不伴骨转移、肺癌伴骨转移中的水平分别为 3 85± 2 0 0nmol/mmol ;6 30± 2 0 5nmol/mmol ;13 6 5±3 15nmol/mmol ;肺癌患者伴骨转移者尿DPD/cr明显高不伴骨转移者和正常对照组。脱氧吡啶酚对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是一个灵敏的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5.
周彤  董春雷  胡岳棣 《肿瘤学杂志》2008,14(10):834-836
[目的]探讨尿吡啶酚(uPvd)、尿脱氧吡啶酚(uDpd)、尿氨基末端肽(uNTx)在肿瘤骨转移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晚期肿瘤骨转移患者46例,分别按肿瘤内科治疗原则选用化疗、双膦酸盐治疗、姑息治疗。治疗开始前测定基线uPyd、uDpd、uNTX水平,以后于第1、3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检测。记录骨相关不良事件(SItE)。[结果]在1年随访期间,骨转移患者uPyd、uDpd、uNTx水平在含双膦酸盐治疗后1个月有明显下降(P〈0.01)。SRE发生时uNTx测定水平与SRE发生前最近一次uNTx测定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Lg(uNTx/Cr)从2.24±0.12升至2.31±0.13。[结论]uPyd、uDpd、uNTx水平能及时反映抗骨转移治疗特别是双膦酸盐治疗的效果;uNTx水平在SRE发生时有升高趋势,能提示骨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山奈酚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中草药等天然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焦虑、镇痛和抗过敏等广泛的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山奈酚可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周期、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等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并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和抑制炎性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在肿瘤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棉酚抗癌作用尚有争论,最近,Rao P.N.等(Cancer Chemoth Pharmacol 1985,15:20)报告棉酚按0.5mg/鼠在接种10~5Ca755瘤细胞后2天一次腹腔给药,可使66%小鼠无肿瘤,但其余34%死于毒性,表明安全范围很窄;同时对小鼠白血病P388,L1210均无效。  相似文献   

8.
棉酚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棉酚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 ,具有抗肿瘤的生物学活性。本文从棉酚的化学结构和代谢动力学、抗肿瘤机制 ,包括抗增殖、干预信号传导通路、干预能量代谢和棉酚的抗肿瘤效果这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王于理  巩平 《中国肿瘤》2008,17(7):576-579
棉酚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的生物学活性。文章从棉酚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抗肿瘤机制及抗肿瘤效果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生育三烯酚属于维生素E家族,在体内外均具有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以及调节相关信号转导途径来实现.本文就生育三烯酚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以了解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1.
1978年我国首次报道棉酚具抗生殖作用之后,不少实验室证明棉酚能特异性地抑制培养细胞的 DNA合成,能降低植物凝血素刺激人外周淋巴细胞的分裂指数,还能抑制多种酶(包括各种脱氢酶、ATP 酶及其它参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的活性.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棉酚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作者通过三种小鼠肿瘤模型研究了棉酚的抗瘤作用.先给小鼠接种10~5个小鼠乳腺腺癌 Ca755细胞,两天(48hr)后一次性注射最适剂量(0.5mg/小鼠)棉酚.结果表明注射棉酚的小鼠中有66%的小鼠体内肿瘤细胞不生长,其余34%死於棉酚药物中毒.用超  相似文献   

12.
左旋棉酚是从锦葵科植物-棉花的根、茎和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黄色双萘醛类化合物。目前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生物活性。本文主要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对左旋棉酚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左旋棉酚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  巩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96-198
左旋棉酚是从锦葵科植物-棉花的根、茎和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黄色双萘醛类化合物.目前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生物活性.本文主要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对左旋棉酚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棉籽酚诱导结肠癌细胞系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棉籽酚gossypol对结肠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及其方式。方法:将不同浓度棉籽酚与结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作用,采用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经棉籽酚处理后的细胞存活曲线,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用药后细胞周期时相改变。结果:HT29和Lovo经棉籽酚处理后增殖能力降低,2种细胞均显示明显凋亡征象,表现典型DNA梯,2种细胞均于用药后24与48h出现凋亡峰(亚G1峰),并随药物浓度和用药时间增加而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学和生化学的检测技术,作肺部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仍处在探索阶段。国内报道用于诊断肺癌的检测方法较多。鉴于酚试剂法在所有文献报道中对肺癌的阳性检出率(96.6%)较其它方法为高,我们选用此法,首先从电泳行为、分子量、紫外吸收光谱、在50%饱和盐、PH  相似文献   

16.
大麻二酚(CBD)是植物大麻提取物的主要成分。CBD是非精神活性物质,无成瘾性、毒性低、安全性高。因其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作用成为研究热点,已被用于治疗多种难治性癫痫。CBD在肿瘤治疗中展现独特优势,其机制有:(1)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2)增加肿瘤细胞活性氧家族水平、诱导线粒体功能紊乱、调控Bcl-2家族蛋白、抑制IAP家族蛋白功能等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3)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4)联合其他抗癌治疗发挥更强的抗肿瘤作用;(5)缓解诸如疼痛、焦虑、抑郁等肿瘤相关症状;(6)可能存在调节肿瘤微环境的作用。CBD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特性,有望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药物投入临床使用。目前CBD与肿瘤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主要聚焦于对晚期肿瘤患者的镇痛治疗,其直接治疗作用仍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皮酚(Pae)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Pae对乳腺癌Bcap37、MDA-MB.45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ae对Bcap37和MDA-MB-453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Pae对乳腺癌Bcap37及MDA-MB-453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Pae阻滞Bcap37及MDA-MB-453细胞在G1期;Westem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7、Caspase3和PARP表达减少,而P-FEN蛋白表达增加。[结论]Pae对乳腺癌细胞系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及引起细胞周期阻滞。PrEN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硝苯吡啶对食管癌化疗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 1999年 8月 - 2 0 0 2年 3月收治不适合手术或放疗 ,部分属术后或放疗后复发 ,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10 0例应用硝苯吡啶与顺铂为主的 DF方案 (顺铂、氟尿嘧啶 )联合化疗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0 0例依 X线食管钡剂造影 ,食管纤维内镜及手术病理活检确诊 ,均经病理、细胞学诊断 ,男 6 6例 ,女 34例 ,男女之比为 2 .2 3∶ 1,中位年龄 5 8.7岁 (35岁~ 78岁 )。病理类型 :鳞癌 76例 ,腺癌 14例 ,腺鳞癌 6例 ,未分化癌 4例。病情分类 :不适合手术或放疗 5 5例 ,其中原发病灶长度 <5 cm 36例 ,>5 cm 6 4例 …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大量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已证实了严重污染食管癌高发区粮食的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的主要代谢产物交链孢酚(AOH)及交链孢酚单甲醚(AME)的诱变作用。本文用新鲜分离的大鼠不同器管细胞UDS试验,研究了该两种毒素对Wistar大鼠不同器管细胞DNA损伤作用,藉以探讨该两种毒素对大鼠不同器管细胞DNA损伤的器管亲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癌性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之一,疼痛是由于神经受累、骨转移等所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从出现疼痛到死亡,需要3~6个月时间。为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临终前痛苦,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止痛措施是患者心理上最大的满足。对晚期癌痛的治疗近年越来越引起重视,并积累了一些较好的止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