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方法的不足,依据湖南省多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路况调查数据,提出了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灰色聚类法的路面车辙深度、路面裂缝率、路面坑槽率和路面修补率4个指标的沥青路面破损状况评估模型.以湖南省临长高速公路公路养护工程为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按照现行的规范,沥青路面破损状况指数PCI(Pavement Condition Index)是根据路面破损情况,将路面质量分为优、良、中、次、差5个等级来对路面状况进行评价的,是对已经出现破损的路面进行质量评价的方法,属事后调查,破损面积均以实际量测数据来计算.而预测城市地铁浅埋暗挖车站施工对沥青路面造成破损的状况属事前预测,因此破损面积需要通过理论计算获得.另外,规范中制订的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标准也可以作为城市地铁车站浅埋暗挖施工造成沥青路面破损的控制标准.本文采用PECK理论模拟计算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导致沥青路面的破损,建立风险事件导致的地表最大沉降值与路面状况指数PCI之间的数值关系,作为沥青路面破损控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路面静态分段方法不能充分利用基础检测数据以指导实际养护工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密度估计的沥青路面状况动态分段新方法。基于快速检测设备获取精细的路况数据,利用线要素核密度估计对路面破损率、国际平整度指数和车辙深度进行分析,得到以核密度值为指标的连续变化路况地图;在现有路况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以核密度值为指标的路况评价新标准,实现对沥青路面的动态分段和评价;通过重分类和组合,将基于核密度值的路面破损、平整度和车辙深度3个指标进行组合,进一步得到可以同时反映多个指标的组合分段方案。以晋江市和平南路为例,演示该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将该方法、静态路段划分方法、基于累积差异法的动态路段划分方法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考虑路况数据的空间自相关特性,可得到精细的路段划分结果,将道路划分成若干路段,使得路段内部的路况尽可能相似,而路段间路况差异尽可能大;能够从基于核密度值的路面破损、车辙深度、平整度3个单指标或者组合指标的不同角度评价路况,将路面状况的整体分布情况以及不同路段需要维修的紧急程度呈现出来,同时保留了基础检测数据的细节;能够与现有的路面管理系统紧密衔接,有利于动态分段方法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对高等级路面区分效果不明显,主观性强以及智能算法确定参数繁琐等不足,选取路面破损状况指数(PCI)、行驶质量指数(RQI)、结构强度系数(SS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车辙深度(RD)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特尔菲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特尔菲-理想点法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利用该方法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其结果与实际判别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大大降低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并具有适用性强、原理简单、计算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保玲  蒋思  曹强 《科技信息》2013,(23):373-374,411
本文针对传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不足现状,考虑运用特尔菲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在原有评价指标[即路面破损状况指数(PCI)、行驶质量指数(RQI)、车辙深度(RD)、结构强度系数(SS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基础上纳入外观综合评价指数(SEI)],形成更为完整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特尔菲—理想点法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并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充分验证了新设指标(SEI)的合理性。本文对沥青路面综合性能评定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的划分采空区"三带"宽度,采用Matlab软件对束管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在基于氧浓度指标法前提下采用残差图剔除不可靠点后二维曲线的精确拟合计算方法以及采空区走向、倾向、氧浓度的三维等值线法直接观测"三带"范围。两种方法相互验证,最终通过应用Matlab软件的精确处理,得出采空区最大氧化带宽度为:30.4~158.95 m;最小氧化带宽度为:32.17~158 m。  相似文献   

7.
在保险精算和生物统计等领域,离散型次数分布模型的应用十分广泛,仅用常用的分布类模拟实际数据拟合效果往往欠佳。首先给出了分布类概率分布的证明,讨论了计算分布点估计法;然后证明了分布类概率生成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应用概率生成函数,得出了计算复合泊松分布概率分布的Panjer递推公式;最后应用一组实际数据说明了如何选择模型,应用Panjer递推算法在Matlab环境下实现了复合分布的点估计,拟合分布结果表明,复合泊松分布的拟合效果较好,改善了对实际数据的拟合效果,从而为模型的构造和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概率、蒙特卡洛思想,构建阶段工期变化风险值的计算方法与步骤.从工期未发生异常变化、工期发生异常变化但未采取补救措施,以及工期发生异常变化且采取补救措施3方面进行阶段工期变化风险的概率计算,建立了工期异常时间全概率法的计算公式;运用蒙特卡洛思想,构建了基于Matlab的阶段工期变化风险蒙特卡洛法的计算步骤,并将贝塔分布函数用于描述工期变化.最后以某车站基坑工程为例,计算获得了该基坑开挖与支护工期变化风险值,验证了全概率法和蒙特卡洛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DIC(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信息准则、BGR(Brooks-Gelman-Rubin)诊断原理、蒙特卡洛仿真误差及模型参数和可靠性指标后验估计的区间长度,提出了数控机床贝叶斯可靠性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给出了不同先验下用于Gibbs抽样的幂律过程模型参数的后验分布,并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法获得了模型参数和可靠性指标的贝叶斯点估计和区间估计.通过2个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幂律过程模型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Weibull分布模型,适用于小样本故障数据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评估.  相似文献   

10.
基于Markov链的MCUSUM控制图链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均链长(ARL)作为评价控制图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控制图参数设计、性能评价及实际应用的基础。在多元向量累积(MCUSUM)控制图的基础上,研究了样本协方差已知、过程受控条件下该控制图的ARL以及链长分布的计算方法。采用Matlab计算平台,该文给出了该方法以及仿真法的程序实现,对比研究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及算法收敛性。研究表明Markov链法为渐进收敛,适用于控制图的参数设计和链长的分布计算;仿真法为波动收敛,其更适用于过程存在偏移时控制图的ARL计算。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沥青面层车辙寿命与面层温度的均值和梯度的相互关系,讨论了沥青面层压应力分布规律.根据全国90个地区多年的路面温度场数据,对沥青面层车辙等效温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总结了沥青面层准车辙等效温度与年均气温、月均气温的年极差之间的回归关系,据此推算得到了全国738个地区的沥青面层基准车辙等效温度值,并绘制了可供设计采用的全国沥青面层基准车辙等效温度等值图,归纳了非基准条件的各因素对沥青面层车辙等效温度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它们的近似计算式.最后,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沥青面层车辙等效温度计算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先导试验段和主体工程四种路面结构为例,采用力学分析、室内足尺环道试验和室内小型实验等手段,从抗疲劳能力、抗车辙能力和抗水损害能力三方面着手,对四种较厚的沥青路面结构的耐久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四种结构均符合重载耐久性路面的设计目标:使用15年左右,路面的损坏现象仅发生在沥青层上部4~7cm范围内,故无须对沥青路面进行结构性改建或重建.  相似文献   

13.
基于路表实测温度的路面温度场估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路面温度变化具有周期性为出发点建立了根据路表温度推算路面结构任一深度温度与自路表至某一深度的层平均温度的估算模型,并通过引入深度传导时间τz以消除路面材料导温系数不同引起的差异.根据广州、宁波、大同三地的路面结构温度场观测站为期1年的路面温度实测数据,以模型估算温度与实测温度之残差的标准差最小为控制目标,确定了模型中4个待定参数即短时间温度变化的时长t1、基线温度变化的时长t2、短时温度变幅的衰减系数k1、基线温度变幅的衰减系数k2的回归式.拟合结果表明,广州、宁波、大同三地的2种路面(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同深度温度及自路表至某一深度的层平均温度的模型估计值与实测值之残差的标准差仅1℃左右,最大不超过1.52℃,残差均值小于0.5℃.因此,预估公式具有较好的精度与普适性.  相似文献   

14.
复合路面沥青面层最佳厚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分析了沥青罩面层厚度对反射裂缝的影响,给出了单双反裂裂缝的分界罩面厚度,提出了最佳脱开宽度和最佳罩面厚度的概念。试验路观测结果不仅验证了力学分析结果,同时显示,双裂缝的宽度基本上等于沥青罩面层的厚度。综合力学分析和试验路观测结果,给出了复合路面沥青罩面层的最佳厚度,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赵俐 《山西科技》2009,(4):67-6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加,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因而如何在重载条件下选择路面结构层,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对重载交通下选用路面结构作了阐述,对路面的设计、施工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适用于高寒高海拔等特殊地区,但其施工时受现场气温和施工工艺影响较大且养生时间长.预制式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工厂化生产、施工便捷等优点,可适用于对特殊地区路面病害进行快速修复,也可用于解决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相关问题.主要阐述了预制式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别从设计和施工两个角度对4种应用形式:混凝土预制块、预制板块拼接修复、连续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预应力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分析总结,系统归纳了现有预制式路面的结构和工艺特点,最后对现有技术进行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形式,从设计规范、沥青砼配合比、沥青砼拌合温度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平行交叉作业对路面质量的影响、政府行为的不科学性等方面分析了道路病害产生的原因,从设计、施工和路面养护等三个方面着手,提出了根治沥青路面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浅谈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交通量、车辆荷载的日益增大以及新建快速路的大量修筑的情况,针对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分别从裂缝、车辙、翻浆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措施与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简要分析了水泥稳定土材料的组成及其技术性能,具体介绍了水泥稳定土作为新型路面基础的施工过程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对水泥稳定土的应用做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基于材料构成的多样性及路面所处环境的多变性,形成了柔性路面实验结果和由之得到的本构关系的分散性和多样性。通过分析多种理论和实验模型,进行了柔性路面本构空间研究。定义了柔性路面核子空间、检验空间、本构空间和路面范数。给出了最能反映该柔性路面所处环境下的物理过程本构关系的选择方法。可用这一本构关系所反映的物理规律进行路面设计和寿命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