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斑马鱼胚胎及幼鱼评价垃圾渗滤液的生物毒性,并结合理化指标对混凝沉淀-厌氧-电化学氧化-好氧组合处理工艺的毒性削减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垃圾渗滤液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去除率分别达93.28%和96.84%,出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垃圾渗滤液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的毒性单位分别由63.69和99.01降至12.78和19.49,组合工艺的毒性削减率分别为79.93%和80.32%。研究表明,组合工艺能显著降低垃圾渗滤液的毒性。  相似文献   

2.
以沈阳市某制药厂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比较制药废水对不同营养级别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并评估水处理过程对毒性的削减效率。结果表明,制药直排废水和处理过程中各工艺出水对斑马鱼、大型蚤的毒性单位(TU)在1.2~2.9,对斜生栅藻、发光细菌无明显生长抑制和发光抑制效应;进水、水解和好氧过程的草履虫毒性TU在1.2~1.5。生物对制药废水毒性反应的灵敏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斑马鱼、大型蚤、草履虫、明亮发光杆菌和斜生栅藻。该制药废水经水解酸化-好氧法处理后,水质达到《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但出水仍对大型蚤和斑马鱼产生急性毒性作用。理化指标(COD、BOD_5、NH_3-N)与毒性指标值无显著相关性,毒性去除率低于理化指标去除率。制药废水的毒性随生物营养级别升高而增强,表明其对高等生物具有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3.
以某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为样本,将其在实验室以电化学氧化为主要工艺的废水处理装置出水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发光细菌、斑马鱼胚胎和斑马鱼仔鱼为受试生物,以发光抑制率及生物体死亡为观察指标,研究不同处理过程出水对3种受试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以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和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表征。通过毒性单位(Toxicity Unit,TU)法、平均毒性(Average Toxicity,Av Tx)法、毒性指数(Toxic Print,Tx Pr)法、最敏感的测试(Most Sensitive Test,MST)法和潜在毒性效应指数(Potential Ecotoxic Effects Probe,PEEP)法等生物毒性评价方法对不同处理过程进行毒性削减评估。结果表明,出水对发光菌、斑马鱼幼鱼和胚胎的TU分别为0.63、9.82和8.55,与原水相比分别削减了81.52%、88.41%和89.65%。Av Tx、Tx Pr和MST法评价结果显示,经混凝沉淀-厌氧-电化学氧化-好氧组合工艺处理的出水仍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即现行的废水排放标准下不能完全阻止有毒废水的排放。此外在考虑废水排放量的基础上,PEEP评价法虽然表明出水无毒,但排放时需注意单项指标毒性。与成组生物试验相结合的PEEP评价方法可以反映垃圾渗滤液的综合生物毒性及评价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工艺中发光细菌毒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保障再生水的生态安全是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采用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了2个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工艺流程中生物毒性的变化,尤其是可能生成有毒副产物的氯消毒过程中的毒性变化.结果表明,二级生物处理能显著降低污水的发光细菌毒性,但氯消毒显著提高了污水的毒性,并且脱氯后污水的毒性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对生态安全造成了潜在威胁.同时,通过比较2种污水水质发现,DOC(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和UV254(254 nm处的紫外吸收值)较高的水样,消毒后的毒性较大,认为DOC和UV254可望作为预测污水消毒生态风险的水质指标,为污水消毒实践中确定安全合理的污水水质条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实验室规模缺氧-好氧反应器对含工业纺织染料模拟印染废水进行处理。通过XAD-8树脂将缺氧出水和好氧出水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物分离成不同组分,特征分析表明,2种水样中亲水性物质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含量最高,疏水中性物质芳香化合物含量和所含有机物芳香化构造程度最高。采用发光细菌法和SOS/umu试验分别对水样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缺氧处理使水样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显著升高(p0.05),而好氧处理后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均有所降低。缺氧出水和好氧出水水样中主要遗传毒性成分为疏水酸性物质和疏水中性物质。研究表明,整个缺氧-好氧处理工艺对废水脱毒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对污水中常见的四环素抗性基因(tet A、tet W、tet X)和磺胺类抗性基因(sulⅠ、sulⅡ)的去除效果,评价回用水水质安全性,以某大型商业中心的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MBR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工艺,用q 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析A/O-MBRO3/AC组合工艺对ARGs的削减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波动大、经常出现高污染高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的情况,A/O-MBR-O3/AC组合工艺对水中各类ARGs的去除达2~3个数量级,使出水ARGs丰度稳定在10-0. 71~101. 93copies/m L,低于城市再生水厂的三级出水,且常规出水指标符合回用水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回用安全性;根据ARGs与16S r DNA和sulⅠ1的显著正相关性,发现膜过滤对微生物的截留作用是去除ARGs的主要因素,臭氧活性炭工艺不能有效去除ARGs,且出现负去除现象,以MBR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的ARGs,且16S r DNA和Ⅰ类整合子(sulⅠ1)的去除有助于ARGs的削减。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石化产业园区污水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不好、现有污水处理工艺难于达标等问题,在分析现有设施运行情况和实际水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水解+A/O+MBR的工艺处理该园区污水,并进行现场中试试验研究。经3个月的条件试验及1个月的连续运行,处理后出水COD质量浓度低于50 mg/L,氨氮质量浓度低于5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硫酸铜和氰戊菊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重金属和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选用硫酸铜、氰戊菊酯对斑马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24~96h半致死浓度(LC50)判定斑马鱼对这两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硫酸铜24 hLC50、48h LC50、72 h LC50、96h LC50分别为12mg/L、7.9 mg/L、6.8mg/L、5.4 mg/L;氰戊菊酯24 h LC50、48h LC50、72h LC50、96h LC50分别为1.2×10-4 mg/L、0.9×10-4 mg/L、0.9×10-4 mg/L、0.9×10-4 mg/L; 硫酸铜安全质量浓度为1.03mg/L,氰戊菊酯为1.52×1O-5 mg/L.参照我国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判定硫酸铜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Ⅱ级,氰戊菊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Ⅰ级.  相似文献   

9.
攀钢煤化工厂废水处理系统于2008年3月优化改造,采用A/O2+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改造后系统运行处理能力和稳定性均得到提高,生化系统出水水质稳定,氨氮≤15 mg/L,COD≤150 mg/L.  相似文献   

10.
青海弧菌(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已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急性生态毒性检测,但新鲜培养的Q67菌液的试验结果重现性较差。为了提高采用新鲜培养Q67菌液进行急性生毒性试验的重现性,采用生物毒性测试微孔板法,以紫外分光光度计600 nm处的吸光度值(OD600)表征菌密度,分别利用不同OD600值的菌悬液测定了ZnSO4·7H2O、CdCl2·2.5H2O、氟硅唑、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三氯异氰尿酸5种不同性质化学物质及焦化废水、油田采出水、电镀废水3种不同类型工业废水对Q67的急性生物毒性。结果表明,发光细菌生物毒性试验不适合采用培养时间作为细菌的培养终点。菌液的菌密度对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影响很大。当新鲜培养的Q67菌悬液的OD600值介于1.6~1.8时,水样的EC50值远大于其他阶段,灵敏度最低;部分低浓度的工业污水对OD600位于2.5左右的菌液会产生较大的刺激性作用,毒性感应滞后于菌密度低的Q67菌悬液。当Q67菌悬液的OD600值控制在2.0左右时检测的灵敏度最高。固定菌液的OD600值可获得重现性良好的试验结果,并排除接种量、菌种保存时间对急性毒性测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城市再生水回用于浮选的健康风险,以我国某铜钼矿为例,结合矿区职业人群暴露情况,采用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价的方法(QMRA),评价了城市再生水中粪大肠菌回用于浮选的健康风险,以及臭氧氧化应急处置措施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雨季再生水中粪大肠菌浓度明显高于旱季,矿物颗粒中粪大肠菌浓度高于浮选用水;暴露剂量为1 m L,矿物颗粒中粪大肠菌的年感染概率为0.08~0.33,远高于人体最大接受风险(1.7×10~(-2)),所有工位均处于不可接受水平,暴露于浮选用水中粪大肠菌的年感染概率为0~0.35,处于可接受水平的概率为83%,随暴露剂量增加,矿物颗粒和浮选用水中粪大肠菌的年感染概率增加;臭氧氧化应急处理工艺对粪大肠菌的去除率高达99%,有效降低了浮选用水和矿物颗粒中粪大肠菌的健康风险,其年健康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臭氧氧化应急处置措施能同时兼顾安全卫生指标和浮选指标,可作为城市再生水回用于浮选时应对粪大肠菌健康风险的应急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危机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加强水质安全保障体系的评价工作对于促进再生水使用的监督和管理有重要意义.根据再生水生产、输配及使用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再生水水质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备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2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再生水水质安全保障体系评价模型,对深圳市莲塘再生水示范基地的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相关检测机构检测结果相符.研究表明:在求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时,层次分析法具有科学的检验手段,误差较小;采用多层次的定性化与定性化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再生水水质安全保障体系进行综合评判,避免了人的主观随意性,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外饮用水中HANs类消毒副产物检测方法、生成的影响因素及毒理学试验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其存在于饮用水中可能导致的人体健康危害。结果表明,饮用水中HANs类消毒副产物普遍存在,而且HANs消毒副产物比常规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卤乙酸等)具有更强的三致效应、生殖发育毒性、基因和细胞毒性,通过饮水摄入人体,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HANs的检测、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控制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洗浴中水回用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城市模块的公共浴室和洗衣房排水为处理对象,研究采用合适可行的工艺流程进行处理。技术和经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对洗浴排水进行处理,出水达到中水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由于某粮食发酵废水中NH_4~+、PO_4~(3-)、Mg~(2+)的物质的量比约为60∶3∶2,水质偏中性,水温适宜形成鸟粪石结晶沉淀(MgNH_4PO_4·6H2O),在厂区管道内积累了大量鸟粪石及其他类型的沉淀,阻碍了厂区对污水的正常处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鸟粪石结晶法去除该粮食发酵废水中的无机磷,在污水进入下一工艺前降低污水氮、磷负荷,回收反应得到的沉淀物。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pH值、镁盐对鸟粪石结晶法去除此粮食发酵废水中无机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gCl_2·6H_2O为镁盐,控制废水终点pH=9,n(Mg)∶n(P)=1.38,在正常水温下以100 r/min搅拌反应20 min,无机磷从100 mg/L降至7.75 mg/L,去除率达92.25%,氨氮质量浓度从499.67 mg/L降低至398.11 mg/L,去除率达20.38%。对试验得到的结晶沉淀物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晶沉淀的主要成分是晶型结构较好的鸟粪石沉淀,鸟粪石纯度可达89.14%。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污水再生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为了使水资源能持续利用,就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及回收利用的技术单元如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膜技术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处理单元的组合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再生水的环境安全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再生水回用潜在的环境安全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再生水安全回用的管理机制。建立再生水回用安全管理体系,是再生水回用政策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这一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应包括有关鼓励再生水回用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标准体系、技术支持和安全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8.
油田洗井污水车载式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污水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处理油田注水洗井过程中排放的含油污水。利用车载式污水处理技术研究成果,对传统的注水井洗井污水排放土油池的流程进行了改进,在装置内进行除砂、除油、沉降、过滤后,进行循环使用,使洗井污水处理回收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实现了污油、污水不落地,达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供其他油田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