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临床观察白花蛇舌草干预湿热瘀滞型肠内多发息肉患者内镜治疗术后复发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随机空白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消化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结直肠多发息肉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6例。对照组行内镜治疗术给予常规治疗后无药物干预,试验组在对照基础上给予白花蛇舌草汤剂(每日取白花蛇舌草15 g、大枣3枚,煎取400 mL汤剂,分2次饭后温服)治疗,连续干预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年肠道内息肉的复发率、息肉数目、息肉最大直径、中医证候评分及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干预1年后,试验组复发9例(14.75%),对照组复发21例(33.33%),两组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患者治疗后息肉复发率均较对照组同类型降低,差异显著(P<0.05);术后1年试验组息肉最大直径及息肉数目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差异显著(P<0.05);术后1年试验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术后1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白花蛇舌草干预结直肠息肉术后患者,1年后明显降低肠内息肉的复发率,尤以腺瘤性息肉、重度异型增生、BMI超重患者更显著,不仅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预防结直肠息肉的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孙宏  吴蕾 《安徽医药》2019,40(2):115-118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与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加电凝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MP)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EMP患者112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加电凝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3个月的月经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术后1年妊娠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月经量减少量和VEGF降低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治疗EMP患者,能够减少患者月经量,降低VEGF水平及复发率,并提高患者妊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玲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36(18):2330-2333
目的 观察加味六味汤用于声带息肉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30例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5)。对照组患者给予支撑喉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基础上,增加加味六味汤辅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声带息肉临床症状评分,评价声带息肉疗效水平,随访患者术后1年内声带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咳嗽咯痰、喉咙异物感、声带充血、声门闭合和声带边缘肿胀等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为81.54%(χ2=4.561,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4.61%),术后随访1年,研究组声带息肉复发率(1.52%)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10.77%)(χ2=4.795,P<0.05)。结论 较单纯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加味六味汤治疗可显著缓解声带息肉相关临床症状,提高声带息肉的总体疗效水平,预防声带息肉复发,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吴伟  王海浪 《安徽医药》2020,41(9):1077-1080
目的 探讨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221例结直肠小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息肉切除方法不同,分为电子结直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治疗(冷套圈组)和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高频电凝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息肉完整切除率、标本黏膜下小动脉是否损伤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冷套圈组手术时间(3.18±0.45)min,短于高频电凝组的(5.09±1.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套圈组息肉完整切除率为100%(278/278),高于高频电凝组的86.84%(253/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套圈组及高频电凝组患者在息肉摘除数目、息肉方位、术中及术后出血率、息肉样本接收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息肉病理类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套圈组标本黏膜下小动脉均没有出现毁损,而高频电凝组则有6例发生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结直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相比高频电凝切除术在治疗结直肠小息肉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手术标本完整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少腹逐瘀汤辅助宫腔镜手术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一2021年1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4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于下次月经后半周期即月经来潮后第15天,口服黄体酮胶囊,每次100 mg,每天2次,连续用药15d (1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汤,连续服用4周。用药4周后评估患者相关指标,并完成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子宫内膜厚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月经量,以及治疗后6、12个月的妊娠率及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月经量增多、倦怠无力、五心烦热、面色晦暗及小腹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子宫内膜厚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月经量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4周后子宫内膜厚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月经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试验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后加用少腹逐瘀汤能显著缩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可调节患者月经量,提升患者妊娠率,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丛侠  荣向霞 《安徽医药》2017,38(9):1214-1216
目的 探讨专科特色健康教育在肠镜下行息肉切除术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肠镜下行息肉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专科特色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焦虑发生率、术中配合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的发生率均较高,观察组术后焦虑的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50.00%)、术中配合(93.33%)优于对照组(66.67%)、患者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科特色健康教育能降低肠镜下行息肉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焦虑的发生率,提高术后配合度及满意度,术后焦虑恐惧、身心不适感很快消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胶囊联合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69)和试验组(n=68),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每次4片,每天3次,连续治疗1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胶囊治疗,每次0.5 g,每天3次,连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Sutherland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RP、ESR、IGF-Ⅰ、IL-6、TNF-α、TGF-β1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ESR、IL-6、TNF-α测定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CRP、ESR、IL-6、TNF-α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F-Ⅰ、TGF-β1测定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的IGF-Ⅰ、TGF-β1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Sutherlan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utherlan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Sutherlan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整体疗效分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41%与对照组的5.80%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酰胺胶囊联合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用美沙拉秦肠溶片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病情的影响。方法 选取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9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试验组(n=47)。对照组患者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血清人泛素C末端水解酶(UCH-L1)、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正五聚蛋白3(PTX-3)]以及牛津残障评分(OHS)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UCH-L1、GFAP、hs-CRP、IL-6、TNF-α、PTX-3水平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UCH-L1、GFAP、hs-CRP、IL-6、TNF-α、PTX-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OHS评分1级、2级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机体内UCH-L1、GFAP含量,抑制炎性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病情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对陈旧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头晕症状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5月—2022年11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急诊就诊主诉为头晕的既往存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试验组(n=52)。对照组患者急诊就诊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对症止晕、减轻胃肠道反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给予降压、降糖及改善脑循环代谢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每天1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 100 mL,3 h内静脉滴注,连续治疗 5 d。两组患者于就诊时及治疗第 5天分别进行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根据 DHI 评分进行疗效判定,并观察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试验组显效率为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0%(P<0.05)。就诊时,两组患者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5天,两组DHI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就诊时水平(P<0.05);且试验组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各有2例患者出现晚间刷牙时牙龈出血,无严重出血情况发生。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常规治疗手段对陈旧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后头晕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效果优于常规治疗;起效迅速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0月民航总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试验组(n=34),对照组采用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每次4 100 U,每12小时给药1次)抗凝,试验组采用阿加曲班注射液(20 mg加入到16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泵速20 mL·h−1,每天2次,2次之间间隔2 h)抗凝,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9%;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P<0.05),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积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第3天试验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FBG、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水平降低程度,APTT、PT延长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加曲班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老年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D-二聚体、FBG、APTT、PT指标改善有积极作用,并可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EP)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EP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其中94例(观察组)术后口服妈富隆治疗6个月,另92例(对照组),术后未服药物。随访12个月,观察月经量、EP复发、月经周期情况。结果:(1)月经量:观察组术后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息肉复发情况:对照组复发11例(11.96%),观察组复发6例(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经周期:对照组有19例患者表现为月经不规则,而观察组仅4例表现为偶发的月经间期少量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P术后口服妈富隆可有效改善月经状况,减少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12.
张震  李永翔  周玉良 《安徽医药》2018,39(7):778-781
目的 探讨双镜联合技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136例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双镜联合治疗患者44例、单纯胃镜治疗患者42例、单纯腹腔镜治疗患者50例。比较3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术后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双镜联合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单纯腹腔镜组(P<0.05),单纯胃镜组肿瘤直径、操作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单纯腹腔镜组(P<0.05)。结论 对于直径较小的胃间质瘤,单纯胃镜切除是最佳方案。双镜联合技术更适合治疗直径在10 cm以内较大的胃间质瘤,其操作安全可行,且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妈富隆用于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行宫腔镜诊治的子宫内膜息肉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即术后应用妈富隆治疗3个月,与对照组52例,术后不再追加药物治疗,随访6月。结果观察组术后6月复发率为3.8%,对照组复发率为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妈富隆能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灵合剂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176例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8例)和治疗组(8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瑞巴派特片,1片/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胃灵合剂,20 mL/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素E2(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后6、12个月胃溃疡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96.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PGE2水平均显著升高,MMP-9血清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血清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6、12个月胃溃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灵合剂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伟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6):1082-1085
目的 分析活血解毒丸联合阿莫西林分散片对急性乳腺炎患者淋巴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及疗效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7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2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活血解毒丸联合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情况、症状消失时间、复发情况及淋巴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乳房胀痛、局部皮肤灼热、乳房结块及恶寒发热等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红肿消退时间、肿痛消失时间及通乳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淋巴细胞、CRP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淋巴细胞、CRP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及乳房溢液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解毒丸联合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急性乳腺炎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淋巴细胞、CRP、IL-6水平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经成功手法复位后仍有残留症状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随机分成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银杏叶片,1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头晕、平衡障碍的缓解时间、前庭症状指数(VSI)、头晕残障问卷(DHI)总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半年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7%,较对照组的81.7%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晕缓解时间、平衡障碍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SI总分、DHI总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相关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8.3%,较对照组21.7%显著降低(P<0.05)。结论 银杏叶片联合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成功手法复位后仍有残余症状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安全有效且迅速地改善患者残留症状,并对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的良好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振山  宗伟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1):3323-3328
目的探讨乳酸菌素片联合艽龙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民航西安医院收治的1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口服艽龙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乳酸菌素片,3片/次,3次/d,嚼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餐后4、6 h的胃排空率、近端胃功能参数、NDLQI评分的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4.1%、9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主要症状(中上腹痛、早饱感、中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积分及其总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后餐后4、6 h的胃排空率均显著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餐后4、6 h的胃排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阈值饮水量(TV)、饱足饮水量(SV)、阈值近端胃容积(SPTV)、饱足近端胃容积(SPSV)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近端胃功能参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DLQI中各领域(干扰、控制、食物/饮料及睡眠打扰)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DLQ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复发率分别是20.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素片联合艽龙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明显缓解患者消化不良相关症状,改善其生命质量,控制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郑洁  胡滨  刘庆 《北方药学》2014,(11):110-111
目的:评价小剂量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下胃息肉电切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无痛胃镜下行胃息肉电切术患者80例。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单纯丙泊酚麻醉组,B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C组丙泊酚复合大剂量酮咯酸氨丁三醇组,D组丙泊酚复合小剂量酮咯酸氨丁三醇组。观察记录4组患者术中丙泊酚使用剂量、术中呼吸抑制情况、生命体征变动情况、手术后恢复清醒所需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回访患者伤口出血发生率。结果:B、C、D组丙泊酚使用量低于A组(P〈0.05);C、D组生命体征波动小(P〈0.05);A、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其他组(P〈0.05);D组术后恢复清醒时间低于其他组(P〈0.05);A组术后疼痛评分高于其他组(P〈0.05);D组术后伤口出血发生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小剂量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下胃息肉电切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