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附1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128例恶性肿瘤患者(包括宫颈癌、食道癌、肠癌、肺癌、胃癌、卵巢癌)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恶性肿瘤组及各分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恶性肿瘤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D-二聚体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14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及PCT水平,按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肺炎严重指数(PSI)分级间、不同CURB-65分组间、重症肺炎组与非重症肺炎组、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肺炎严重指数(PSI)分级间、不同CURB-65分组间血浆D-二聚体、CR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D-二聚体、CRP、PCT水平重症肺炎组显著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1),死亡组高于生存组(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RP水平存在相关性(r=0.526,P〈0.01),且与预后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630,P〈0.01)。PCT与预后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766,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CRP、PCT水平与老年CA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D-二聚体及PCT水平可较好地预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钠尿肽(BNP)和D-二聚体的检测水平变化及在ACS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64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同期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并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测定4组研究对象血液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并对检测结果在各组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CS患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0.05),其中AMⅠ组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三者水平对AC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5例脑梗死患者和60例体检健康人,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脑梗死组血浆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其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就越高(P<0.05或P<0.01)。经治疗后,缓解组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较未缓解组低(P<0.01),未缓解组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较未缓解组变化不大(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和癌胚抗原(CEA)在诊断胸腔积液性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观察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为对照组,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集2组患者胸腔积液标本,检测2组患者CRP、CEA、D-二聚体.结果 观察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CRP、D-二聚体、CE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68.33%)、CEA阳性率(76.67%)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RP阳性率(28.33%)低于对照组,2组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观察组检测后的D-二聚体、CEA、CRP指标单独检测时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对照组D-二聚体、CEA、CRP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后特异度、灵敏度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在临床中,对于某些不典型患者,尤其是无组织学检查结果或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无法区别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性质时,可采用CRP、D-二聚体和CEA联合检测,不仅在诊断胸腔积液性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还能增加患者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率,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孕期孕妇血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76+78-76,78
目的:通过对不同孕期妇女血中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评价其在诊断产科高凝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22例不同孕期妇女及160例正常非孕妇女血中D-二聚体浓度,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522例不同孕期妇女及160例非孕健康妇女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显示妊娠组D-二聚体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的D-二聚体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妊娠早期组(P〈0.05)。妊娠早期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组与妊娠中期组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期组与妊娠晚期组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孕期的发展,孕妇血中D-二聚体阳性率有上升趋势,监测D-二聚体有助于预测和判断产科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IL公司的ACL TOP全自动血凝仪及日立公司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HCC患者和7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cy、D-二聚体和CRP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CC组患者血Hcy、D-二聚体和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Hcy对HCC检测敏感度为72.37%,D-二聚体的敏感度为73.68%,CRP的敏感度为76.32%,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Hcy或CRP可使敏感度提高至85.53%和86.84%,三者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9.47%.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cy、D-二聚体和CRP三项指标可明显提高HC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活动期SLE患者(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缓解期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对研究组的40例SLE患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结果 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 〈 0.01),并且与SLAM得分呈正相关(r = 0.530,P 〈 0.01);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伴有和不伴有血栓形成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0例SLE患者ACA阳性率为55.0%,ACA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伴有和不伴有血栓形成SLE患者AC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SL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能够反应疾病活跃性,联合ACA阳性率检测可判断SLE患者血液高凝与纤溶状态,并且可作为SLE患者并发血栓形成趋势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汪江 《中国药业》2013,(21):82-8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5例NSCLC患者,其中手术治疗组116例,化学治疗组119例.各组治疗前后与11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随访1年,记录术后、化学治疗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及NSCLC患者化学治疗后的中位生成时间.结果 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70±0.24)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4±0.02) mg/L(P<0.05).Ⅲ~Ⅳ期NSCLC患者(化疗组)D-二聚体水平为(2.30±0.32)mg/L,明显高于Ⅰ~Ⅱ期NSCLC患者(手术组)的(0.86±0.36)mg/L(P<0.05).化疗组化学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学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2个月,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13.6个月(P<0.05).结论 NSCL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关,可能有助于评估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贵立政 《河北医药》2014,(2):195-19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AECOPD)血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前白蛋白(PA)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58例为急性期组,COPD缓解期患者60例为缓解期组,同时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清CRP、FIB、PA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水平,同时对所有患者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查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ECOPD组和COPD缓解期组患者血清CRP、FIB及D-二聚体均显著升高,PA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ECOPD组与COPD缓解期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PT和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PD缓解期组和对照组比较,AECOPD组患者FEV1C%)和PaO:(mmHg)显著降低,PaC02(mmHg)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CRP、PA、FIB、D-二聚体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判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诊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诊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轻度脓毒症组40例和重度脓毒症组2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正常健康组.通过检测3组血清PCT、CRP和血乳酸水平,分析PCT、CRP对急诊脓毒症的临床意义.结果 重度脓毒症组PCT、CRP及血乳酸水平均高于轻度脓毒症组和正常健康组(P<0.05),且轻度脓毒症组高于正常健康组(P<0.05).血清CRP和PCT水平与血乳酸水平呈现正相关性(P <0.001).CRP与PCT水平也呈现直线正相关性(P <0.001).结论 血清PCT、CRP水平能作为早期诊断脓毒症的指标,可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黄朋  方恋  陈波  陆贞  金志强  魏莉 《安徽医药》2018,22(3):478-482
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自2011年6月-2015年3月收集该院呼吸科治疗并符合标准的65例重症肺炎患者,依据预后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好转组与死亡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定重症肺炎病程第1、3、7天转科或死亡前血清CRP、PCT、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估患者血清CRP、PCT、D二聚体、IL-6、TNF-α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关系.结果 好转组患者血清CRP、PCT及D二聚体水平逐渐下降(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CRP、PCT及D二聚体水平逐渐上升(P<0.05),两组患者第1天血清CRP、PCT及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第3、7天及转出或死亡前血清CRP、PCT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同时段死亡组(P<0.05),好转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逐渐下降(P<0.05),好转组第1、3、7天及转出或死亡前血清TNF-α与IL-6水平明显低于同时段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D二聚体、TNF-α与IL-6均可作为重症肺炎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指标,联合定期监测不仅可以了解病情的进展,而且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郑秀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895-289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法检测6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PCT,同时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细菌感染组中PCT阳性率与CR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WBC阳性率(P<0.05);非细菌感染组中PCT阳性率明显低于CRP和WBC阳性率(均P<0.01).结论 在儿童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疾病中,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WBC及CRP等传统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确诊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组)、6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组)作为研究对象,60例年龄、性别基本一致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PCT、CRP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支原体组、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取血清PCT值为0.32 ng/ml时,PCT鉴别诊断支原体、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为72.06%、特异性为77.29%、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3;取血清CRP值为21.98 mg/L时,CRP鉴别诊断支原体、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为67.97%、特异性为74.20%、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95;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检测能够对临床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和细菌型肺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可以判断肺炎支原体患儿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共100例,包含50例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和50例无感染患者,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两个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为(3.14±0.55),C反应蛋白为(39.84±12.66),较非感染组[分别为(0.06±0.01),(3.42±1.69)]和对照组[分别为(0.05±0.01),(3.38±1.87)]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感染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灵敏度及特异度(91.0%、88.4%)均明显高于CRP(73.1%、8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高于C反应蛋白,二者均可用于临床监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肺纤维化(PF)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核型和靶抗原情况及其与常见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诊断为PF且同时行ANCA检测的患者302例。其中72例ANCA阳性PF患者为ANCA阳性PF组;230例ANCA阴性P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抽取72例为ANCA阴性PF组。另外,选取25例不伴PF的ANCA阳性患者作为ANCA阳性非PF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各组的ANCA核型及靶抗原、炎症、凝血-纤溶、免疫功能、肾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ANCA阳性PF患者占同期PF患者的23.84%。ANCA阳性PF组核周型ANCA(pANCA)阳性比例较胞浆型ANCA(cANCA)更多,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比例较蛋白酶3(PR3)更多。ANCA阳性PF组C反应蛋白(CRP)较ANCA阴性PF组显著升高,ANCA阳性PF组、ANCA阴性PF组、ANCA阳性非PF组的血沉(ESR)、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8)。ANCA阳性PF组和ANCA阳性非PF组补体3(C3)较健康对照组和ANCA阴性PF组显著降低,ANCA阳性非PF组的血肌酐(Scr)较ANCA阴性PF组显著升高(P<0.008)。结论 诊断PF时应考虑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的可能,同时应重视ESR、CRP、PCT、D-dimer、FIB、C3和Scr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在小儿脓毒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90例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分为脓毒症组40例和非脓毒症组50例,入院后对两组患儿进行PCT、CRP测定和WBC计数,比较两组患儿的测定结果和PCT检测阳性率.结果 脓毒症组血浆PCT水平高于非脓毒症组(t=44.746,P<0.01),脓毒症患儿中严重组PCT高于非严重组(t=9.899,P<0.01),CRP水平和WBC计数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PCT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x2=38.154,P<0.01).结论 血浆PCT检测对小儿脓毒症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对于判断病情程度、检测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并将其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我院收治的83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并将其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免疫比浊法对CRP水平进行测定,比较PCT、CRP测定结果,并评价两种筛选试验结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CT、CRP水平、PCT阳性检测率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与CRP检测比较,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与CRP比较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更高,实施血清PCT水平的监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