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时治疗组于每次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疗程共12周。结果治疗组Hb、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38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及EPO,而对照组仅注射EPO,疗程均为15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变化情况、EPO用量及高血压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Hb、HCT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Hb和HC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EPO能提高治疗肾性贫血疗效,降低EPO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治疗肾性贫血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都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00~150U/kg。治疗组于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每周3次。结果:治疗组Hb、Hct提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泽梅  刘春  晏佳  余慰  张燕佳 《中国药业》2010,19(13):78-79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均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50U/kg;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1.0g,静脉注射,每周2次,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可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为每周100-150U/kg,待血细胞比容(Hct)上升至30%时后减量。同时治疗组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0-50mg/(kg·次),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于治疗后第1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而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无明显改变。而两组血压升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结论左卡尼汀能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及提高其疗效,纠正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6.
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将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2组同时于血透后每周给予r-HuEPO100—150U/kg皮下注射,待血红蛋白(Hb)≥110g/L,红细胞压积(Hct)≥30%后减量,维持Hct在30%-35%;治疗组另于每次血透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0g,共12周。结果2组患者的Hb、Hc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红细胞生成素的每周平均用量较对照组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华  苏东东  赵文琪 《中国药师》2011,14(7):1023-1024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伴有肾性贫血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全部患者均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4000u,皮下注射,每周2次。治疗组于HD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每周2次,疗程12周。所有患者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12周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贫血指标均得以改善,但治疗组升高的幅度更明显(P〈0.05),炎症指标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的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2.85%,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结论:左卡尼汀可加强EPO的疗效。左卡尼汀联合EPO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唐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09-110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尿毒症且具有肾性贫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2次/周,3000 U/次.治疗组于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2次/周.3个月为1个观察周期.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增强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肾性贫血患者3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9例,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而对照组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左卡尼汀能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及营养状态的疗效。方法将肾性贫血患者62例分成2组,每组31例。两组同时于血液透析后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50 U/kg。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0 g,2次/周,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并且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血液透析伴肾性贫血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EPO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蔗糖铁联合EPO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及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Hb、RBC、HCT、SF及TSA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时,首选蔗糖铁联合EPO治疗,可有效为善贫血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6个月后,贫血仍未达到靶目标值,继而联合应用左卡尼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7例。两组均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每周2次,皮下注射。治疗组每次血液透析后予左卡尼汀0.5g静脉注射,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浆清蛋白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浆清蛋白上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鲍晓红  李洁  金烈 《海峡药学》2010,22(4):115-116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维持性透析患者45例.按透析方式不同分为血液透析组(HD组)25例、腹膜透析组(PD组)20例,采用同期对照研究。结果各组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的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PD组Hb、Hα、SF、TSAT上升幅度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配合EPO治疗HD和PD患者的肾性贫血安全有效.PD患者贫血改善明显优于HD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透析(HD)并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HD并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2例.单一组予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联合组予以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治疗后贫血情况[红细胞压积(HCT)、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以及氧化应激状态[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治疗前,两组每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每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3057.89±1965.65)U少于单一组的(5636.44±2070.55)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HCT(33.28±3.06)%、ALB(42.14±3.36)g/L、Hb(98.64±10.12)g/L均明显高于单一组的(29.23±2.52)%、(37.21±3.80)g/L、(80.69±12.8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SOD、GSH-Px水平均高于单一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D并肾性贫血患者中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疗效确切,该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改善其贫血、营养不良状态,缓解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宛家奎  水润芝  余蕾 《安徽医药》2008,12(11):1075-1076
目的探讨应用左旋卡尼汀能否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透析后静脉注射rhEPO 3000 IU,每周2~3次。B组20例,透析后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1g,同时应用rhEPO 3000 IU静脉注射每周2~3次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时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白蛋白的变化。结果随着治疗的进行,A组、B组Hb、Hot显著升高,治疗后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2周时A组与B组比较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白蛋白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态,联合应用左旋卡尼汀能提高rhEPO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崔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54-3355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HD)的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9 000 u/周,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同时常规口服铁剂、叶酸.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左卡尼汀1.0g加入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缓慢注射3~5 min,每周2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4周、3个月后检测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HT)并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4周后,Hb、Hct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均P<0.05).3个月后两组Hb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且治疗组Hb的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左卡尼汀能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肾性贫血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给予铁剂、叶酸及复合维生素B,每次血透后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次血透后予静脉注射左卡尼汀,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b、Hct水平及r-HuEPO的用量以及两组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Hb、H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治疗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r-HuEPO用量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对照组无明显减少;治疗组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以提高r-HuEPO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并降低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随机进入试验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10 000 IU皮下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3 000 IU皮下注射,每周3次,并视病情改善情况适当减少剂量.在12周疗程内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监测血常规[血白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比较两组EPO使用的总剂量、总费用及注射次数.结果:观察组74例、对照组76例完成12周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b、RBC、HC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两组Scr及BUN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Hb、RBC、HCT、Scr、BUN,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PO总剂量、总注射次数、总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与常规3 000IU皮下注射EPO比较,10 000 IU皮下注射EPO在较好地纠正肾性贫血的同时,又能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的针刺痛苦和经济负担,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蔗糖铁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与口服铁剂两种方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蔗糖铁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每周2次,均于每周第1、2次透析后3h使用,对照组口服右旋糖酐铁300mg/d。治疗时间均为5N,于第8周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EPO使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治疗后Hb、HCT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但变化不大,SF、TSAT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EPO使用量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显效1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7.65%,两组在显效例数和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蔗糖铁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具有起效快,易准确估算补铁剂量,不良反应较口服铁剂轻微,患者依从性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秦应娟 《黑龙江医药》2010,23(2):243-244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两组患者均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为每周100—150μ/kg,待血细胞比容升至0.33后减量,同时两组患者根据血清铁蛋白的水平给予静脉使用蔗糖铁,使血清铁蛋白维持在500彬L以上并补充叶酸和维B12。治疗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克,每周三次,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贫血情况明显好转,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于治疗后4、8、1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分别减少18%、34%和50%,而对照组用量无明显减少。同时治疗组血压升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充左卡尼汀能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同时可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并明显改善透析患者肌痉挛、肌无力、心绞痛、心力衰竭及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