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叶酸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系统降压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叶酸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血压控制情况及Hcy血清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cy血清水平对照组较治疗前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可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Hcy血清水平,利于血压控制,建议临床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叶酸辅助治疗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76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3例)和对照组(9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试验组同时口服叶酸5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浆Hcy水平和动态血压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浆Hcy水平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非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叶酸治疗可以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降低非杓型血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诊治的H型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20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Hcy和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依那普利叶酸片能降低H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Hcy水平、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对患者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诊治的5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血压及血浆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其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疗效确切,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及血浆中Hcy水平,同时还能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选择12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组(62例)和依那普利治疗组(64例)。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组患者口服依那普利叶酸片,依那普利治疗组患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d,疗程6个月后测量血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测量血压,检测baPWV,测定血浆Hcy。结果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组治疗后Hcy(9.7±2.6)μmol/L、baPWV(1370±241)mm/s,低于马来酸依那普利组治疗后Hcy(18.5±3.8)μmol/L、baPWV(1629±249)m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H型高血压患者具有降低血浆Hcy,同时降低baPWV作用,可改善H型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叶酸干预治疗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治疗组40例,给予叶酸5mg/d,对照组40例,未给予叶酸治疗。两组患者均同时接受高血压常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Hcy及血压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干预治疗组3个月后血Hcy及血压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干预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能耐受。结论:叶酸干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Hcy及血压水平,干预治疗组绝大多数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降压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社区老年H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6月就诊的同型半胱氨酸(Hcy)≥10 mmol/L的H型高血压老年患者268例,分为对照组125例和治疗组1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治疗6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Hcy水平和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Hcy水平下降至(10.73±2.76)mmol/L,IMT下降至(1.41±0.23)mm,而对照组分别为(14.63±2.25)μmol/L和(1.87±0.34)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诊室血压、清晨血压和血脂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更大(P<0.05)。结论:对于社区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压,并降低血脂和Hcy水平,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严志芳 《中国药业》2014,(23):117-118
目的探讨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相关因素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164例,按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使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血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按复发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急性发病3 d内测定患者的Hcy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脑梗死复发29例(35.37%),明显多于观察组的13例(1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共42例,非复发组共122例,其中复发组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35例(83.33%),非复发组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80例(65.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Hcy水平为(22.40±9.54)μmol/L,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的(16.95±9.80)μ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H型高血压、Hcy及高密度脂蛋白是导致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H型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及低高密度脂蛋白。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进行治疗可降低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叶酸片对于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疗的H型高血压患者68例。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每日给予口服依拉普利片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每日给予口服叶酸片进行治疗。于两组患者共治疗12周后针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其研究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降低程度、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经随访后发现研究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采用叶酸片进行治疗,其能够在显著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同时进一步缓解并调整血压,且临床治疗效果更优于依那普利片。  相似文献   

10.
万清辉  黄进 《黑龙江医药》2013,(6):1054-1055
目的:比较依那普利叶酸片(固定复方)与依那普利片(单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cy)疗效的差异,为中国H型高血压人群高Hcy的控制提供可选用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294例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叶酸片(固定复方)和依那普利片(单药)二组,各147例。在治疗前、治疗后4、8周测定血压和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8周治疗,血压均有显著下降,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固定复方)能有效地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依那普利片组(单药)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复方制剂依那普利叶酸片具有更好的控制H型高血压患者Hcy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朱建峰  袁旻池  何纯  陈波 《中国药房》2014,(12):1099-110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叶酸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H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150 mg/次,qd,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0.4 mg,qd,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Hcy、baPWV、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Hcy、baPWV、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叶酸可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患者Hcy及baPWV水平。  相似文献   

12.
周凯章 《海峡药学》2016,(9):151-152
目的:为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临床探究依那普利叶酸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期间96例经诊断为H型高血压患者,按挂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48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组服用依那普利叶酸,观察未治疗、治疗后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以及血液中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3.3%,对照组较治疗组疗效差,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血压平稳、血浆Hcy水平正常,P<0.05。结论临床对H型高血压患者治疗时,为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压、控制Hcy水平,可选择依那普利叶酸进行治疗,患者恢复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治疗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高血压(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H型高血压患者1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0.8 mg·d-1,qd),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d-1,qd),治疗24周。观察服药前及服药后24周末血压、血压变异性(BPV)、血浆Hcy、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24周末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收缩压(d SBP)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24周末24 h SBPV、d SBPV、n SBPV、24 h DBPV、d DBPV、n DBPV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24周末24 h SBPV、d SBPV、24 h DBPV、d DBPV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IM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改善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血浆Hcy、IMT水平,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叶酸辅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1日~2018年3月1日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共62例,随机法原则分成对照组31例,实验组31例,对照组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叶酸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对Hcy、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52%和90.32%(P 0.05);两组患者血浆Hcy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 0.05);两组患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FMD)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NO、FMD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ET-1、TXA2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 0.05)。结论叶酸辅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效果较好,能够显著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老年高血压病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立欣  余侃  卓健  傅强 《淮海医药》2008,26(6):492-493
目的 观察缬沙坦(valsartan)对高血压病患者并伴持续微量白蛋白尿(MAU)血压水平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病伴MA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缬沙坦80 mg/d)、对照组(倍他乐克,75 mg/d)治疗8周。结果 治疗后2组血压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UAE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别。结论 缬沙坦可更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且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其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金强 《中国药业》2013,22(4):27-28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和血浆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IL-2显著升高(P〈0.05),IL-6、TNF-α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可有效促进肝功能恢复并增强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温胆汤加减联合倍他司汀治疗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SD)痰火郁结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纯音听阈水平及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低频下降型SD痰火郁结证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盐酸倍他司汀,38例)和观察组(温胆汤加减联合盐酸倍他司汀,42例),均连续治疗10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纯音听阈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显著升高,过氧化脂质、一氧化氮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7.14%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血浆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96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两组治疗14 d.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CRP和Hcy.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87.5%)(x2=4.760,P <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浆CRP和Hcy均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CRP(t=2.927,P<0.05);Hcy(t=2.624,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血浆CRP和Hcy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接受常规降糖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10mg/d;实验组35例(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用药12周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浓度、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水平有所降低(P〈0.05),血浆NO水平和FMD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NO的升高水平和FMD较A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50例,辅于心理干预为实验组50例,并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过程中辅于心理干预是必要的,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