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岭隧道工程高地应力岩爆现象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岩石卸围压过程中的破坏特性是其重要的判别标志之一。本文结合二广高速公路茅田界隧道隧址变质砂岩常规三轴试验不同围压条件下峰前卸围压试验,开展岩石破坏的全过程实验研究,并结合破裂过程的声发射特征探讨了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初步分析了卸载破坏诱发岩爆机理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压不断的增加,变质砂岩变形特性表现出低围压下的脆性向高围压下塑性的转换,说明围压的增加抑制了岩样的破坏,提高了岩样的承载能力。在相同围压条件下,较快的卸载速率使岩样破坏时释放的能量更小,说明岩样破坏前所能储存的极限储存能更少,这样岩爆就会更容易发生。此外,变质砂岩破坏初期是以张性破坏为主,峰前卸围压,高地应力下变质砂岩表现出张剪性破坏特征,且岩样表现出的脆性随围压强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量原理的卸围压试验与岩爆判据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开挖卸荷产生的地质灾害现象。按照地下硐室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实际受力状态,开展脆性花岗岩常规三轴、不同控制方式、不同卸载速率条件下峰前、峰后卸围压试验,研究岩石破坏的全过程,从能量的原理探讨岩石破坏过程能量积聚–释放的全过程,研究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能量集聚–耗散–释放特征和基于能量原理的岩爆判据。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峰前还是峰后卸围压,岩样都表现脆性破坏的特征,峰前卸围压时岩样破坏表现出的脆性比峰后卸围压更为强烈;且无论是加载还是不同控制方式卸围压条件下,岩石在破坏前所能够储存的最大应变能受围压和卸载速率的控制。从能量的观点和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新的能量判别指标:岩体实际储存能量与极限能量之比为U/U0,该指标真实合理地反映地下工程开挖卸荷过程中围岩的能量变化过程,围岩能量的积聚程度以及岩爆的发生程度,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可以更合理地定量预测高应力下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岩爆发生的强度和位置。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主研发的真三轴岩爆刚性试验机,对粗晶粒花岗岩试件开展应变型岩爆弹射破坏过程试验研究。设计不同的加载与卸载路径,模拟能量集聚驱动型与应力集中驱动型2类岩爆的弹射破坏过程,在借助高速摄像系统对岩石碎块弹射过程进行影像记录与速度测量的基础上,分析岩爆弹射破坏过程的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岩爆弹射破坏过程可概括为颗粒弹射、劈裂成板、剪切成块、板折弹射4个阶段;(2) 弹射破坏后的岩样母体具有二元破坏形态,即临空面出现V形或台阶状的岩爆坑,而岩身内侧出现贯穿性剪切裂缝;(3) 加载速率对应力集中驱动型岩爆具有重要影响,在0.05~2 MPa/s加载速率范围内,弹射动能随加载速率增大而增大;(4) 峰前集聚的弹性应变能足够大且能量输入速率足够大是岩样发生应力集中驱动型岩爆的基本条件;(5) 无论是能量集聚驱动型岩爆,还是应力集中驱动型岩爆,弹射动能占岩样峰前可释放弹性应变能的比例不足1%。  相似文献   

4.
卸荷应力状态下玄武岩变形破坏特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7,他引:42  
本文采用卸荷三轴试验.在实验室研究了玄武岩在卸荷状态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5.
隧道岩爆的机理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硐室开挖施工中常见的一类动力失稳地质现象。对于岩爆所带来的危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对岩爆的定义、分类及其机理,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根据对渝怀铁路某隧道中的岩爆实例调研,通过现场记录及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研究,归纳了岩爆的力学条件,并简要分析了该隧道岩爆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岩爆的破坏形式及其破坏过程。得出了该隧道岩爆的产生机理,对今后的预测及防止岩爆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砂岩高应力峰前卸围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采自重庆鱼嘴的砂岩开展若干围压(最小10 MPa、最大130 MPa)的保持轴压不变峰前卸围压试验,并与同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砂岩卸荷过程中的变形特征、破坏形态、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特性及其扩容参数演化特征。主要研究成果为:(1) 加载路径下,围压增至130 MPa时,应力–应变曲线不出现应力降,可以认为围压130 MPa为砂岩脆–延转化压力。(2) 加载破坏时,偏应力峰值前扩容量相对于峰后较小,但卸荷破坏偏应力峰值前则表现出较大的扩容量。(3) 相同初始应力条件下,卸荷破坏时偏应力变化量比加载破坏时大,证明卸荷应力路径更容易引起砂岩试样的破坏。(4) 相同围压下,卸荷破坏的破裂角大于加载破坏。(5) 卸荷条件下得出的抗剪强度参数c比加载条件下低1.2%,?值则高4.8%;不论卸荷还是加载,残余变形阶段c值都大大减小,?值则变化不大。(6) 围压对扩容的约束作用较显著,围压越大,剪胀角极值越小;卸荷开始后,剪胀角呈剧烈增加态势,迅速达到极值;剪胀角峰值与偏应力峰值不同步,前者滞后于后者;卸荷破坏剪胀角峰值比加载破坏剪胀角峰值大,且达到峰值经历的塑性剪切应变量相对较小,证明卸荷破坏的剪胀性更加显著。这些结论可揭示高应力条件下砂岩的卸荷力学特性,为西部深埋引水隧洞的开挖、支护设计及其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岩石试样的三轴卸围压试验   总被引:23,自引:20,他引:23  
介绍了模拟地下岩体破坏的三轴卸围压试验,从新的角度考察了岩石强度、围压与试样弱化破坏间的关系,以塑性变形量和本征强度统一研究了三轴压缩和卸围压两种力学过程,提出了材料参数弱化模量来描述岩样的本征强度降低,讨论了循环加卸围压过程。  相似文献   

8.
卸荷条件下岩爆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体卸荷和加荷条件下的力学特性有本质区别,高地应力地区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发生的岩爆是一种典型的开挖卸荷现象。对粉砂岩试样进行了保持轴向变形不变的卸围压试验,在试验结果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卸荷导致的岩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处于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岩体,如果某一方向的应力突然降低造成的岩石在较低应力水平下破坏,那么原岩储存的弹性应变能会对外释放,释放的能量将转换为破裂岩块的动能,进而町能引起岩爆。采用提前钻孔释放能量的方法。将工作面前方围岩中的能量提前释放,在即将开挖的围岩四周形成一个低应力的保护壳,能够减缓或降低岩爆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岩爆机理声发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单向和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岩石声发射测试技术,对不同岩性岩石的岩爆机理进行了系统地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强度不同、结构差异、不同岩性的岩石,其在单向和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声发射特性明显不同,而同种岩性岩石在单轴压缩和围压条件下的声发射特性则极为相似,其声发射特征应力值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关系,对于强度高的岩石和强度低的岩石这一规律都存在,由此总结出不同岩性岩石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岩爆发生特征。试验研究表明,采用岩石声发射测试技术追踪岩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进行岩爆机理研究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岩爆模拟试验及岩爆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在岩爆模拟材料筛选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了最具岩爆倾向的材料制作含孔试件进行了含洞室岩体的岩爆模拟试验,试验中考察了加载条件,开孔方式、几何特性等诸因素的影响,探讨了岩爆发生机理,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线性灰色归类模型的岩爆预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岩爆的非线性特征,选取岩爆的主控因子,建立岩爆预测的非线性灰色归类模型,把该模型应用于实例当中,并将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钻孔过程中钻杆扭矩及钻屑推力的力学分析,理论上给出了利用钻杆扭矩及钻屑推力判断煤体应力、煤体强度的可行性,提出通过测试钻孔过程中的钻杆扭矩和钻屑推进力来判断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扭矩-推力测试装置,对预制煤体相似材料试件进行了不同煤体应力、不同煤体强度和不同推进速度条件下的钻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一因素影响下,钻杆扭矩与煤体所受应力存在线性递增关系,钻屑推力与煤体应力呈近似线性递减关系,且钻杆扭矩变化规律与煤体应力及钻屑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②钻杆扭矩和钻屑推力均与煤体强度呈线性递增关系。③同种煤岩体材料,相同压力条件下,钻进速度越快,钻屑扭矩越大,反之,钻屑扭矩越小。研究结果可为煤矿动力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蕊 《煤气与热力》2010,30(6):12-14
以热网最小年费用作为目标函数,引入基于Q学习规则的蚁群算法,建立了热网优化算法。结合算例,比较了比摩阻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基于Q学习规则蚁群算法,基于Q学习规则蚁群算法的热网最小年费用最低。  相似文献   

14.
煤层超高压定点水力压裂防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外没有成熟的区域主动防冲技术的现状,介绍了一种采用超高压定点压裂煤层形成区域性低应力区,从而为快速掘进和回采创造条件的新技术。现场试验在采深1000 m的山东省华丰煤矿进行,采用微地震监测煤岩体破裂、应力动态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煤岩体应力变化和压力传感器监测管路压力,实现试验全过程监测。试验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压裂的压力达到24 MPa并持续11 s之后,煤体产生初次破裂,持续13 min后压裂半径达到8 m;2压裂过程中压裂点附近煤体应力动态为:管路加压后距离压裂点9.5 m的煤层内应力值明显升高—煤体产生破裂并产生微震—管路压力骤降—测点应力趋于稳定;3压裂过程中将煤体切割成了近似6.2 m×8.0 m×6.2 m的长方体,同时随着大量水的注入有效降低了煤体的冲击倾向性;4试验证明定点压裂能够实现"转移应力、弱化煤体和降低蓄能"的防冲机理。  相似文献   

15.
保护层开采是区域性防治冲击地压的有效方法,但当开采保护层不具有经济价值、不开采保护层又不能保证主采煤层防冲安全的条件下,提出了开采局部保护层的防冲方案并进行了防冲和防大变形灾害的机理研究。为了论证开采局部保护层防冲方案的安全性,通过建立局部保护层和被保护层的力学关系模型,推导了在局部保护层作用下岩体应力的计算公式,绘制了不同宽度局部保护层条件下引起冲击的垂直应力和剪应力分布云图,给出了发生冲击和大变形边界的应力判据,为设计被保护层巷道的安全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河南某煤矿的实际情况,给出局部保护层减压效果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在该煤矿强冲击危险工作面设计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鱼群投影寻踪回归在洞室岩爆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地下工程施工中所发生岩爆的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岩爆发生的机理,得出了影响岩爆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围岩最大切向应力σθ、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岩石单轴抗拉强度σt和岩石冲击倾向指数Wet。针对传统岩爆预测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人工鱼群算法岩爆预测的投影寻踪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岩爆预测分析模型。选取15个工程实例作为训练样本、3个工程实例作为预测样本,以σθ/σc、σc/σt及Wet3个指标作为影响岩爆发生主要参数,进行了地下洞室的岩爆预测实例检验。研究表明,用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进行岩爆预测,评价过程中无需人为确定权重,避免了传统预测方法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方法简单,为岩爆的预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蚁群算法在雨水管道系统优化设计中的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一种新的优化设计方法——蚁群算法,并探讨将该法应用于雨水管道系统的优化设计.通过实例说明蚁群算法的过程,并与遗传算法进行比较,表明蚁群算法在给排水管网设计中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群体智能算法在结构优化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介绍了当前存在的一些群体智能算法,包括蚁群算法、鱼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特点,同时,对该算法在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免疫连续蚁群算法的岩土工程反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基于进化算法等全局优化算法的岩土工程优化反分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较好的思路,但计算效率是这类算法的最大问题。为了克服这种反分析方法的缺点,提高反分析的计算效率,首次把一种新型仿生算法——连续蚁群算法引入岩土工程领域。并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效率,把免疫原理引入连续蚁群算法,提出了免疫连续蚁群新算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岩土工程反分析算法——免疫连续蚁群算法反分析。最后,通过一个简单算例验证了该法的有效性及卓越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王新花 《山西建筑》2007,33(9):279-280
介绍了二郎山隧道工程概况,通过分析岩爆的特征及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止岩爆发生的施工措施,为二郎山隧道的按期顺利贯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