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胰腺癌病人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运用MSCT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肿瘤定位诊断基础上,观察周围组织结构受侵犯程度和转移情况;对其中12例行手术的胰腺癌胰周主要血管受侵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2例胰腺癌中,周围血管受侵19例,胃十二指肠肠壁受侵4例,淋巴结转移6例,肝脾转移11例;CT评估主要血管受侵准确性为88.9%.结论:MS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准确诊断胰腺癌,为临床术前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分析 5 6例肾癌病人的术前螺旋CT多期扫描的资料 ,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肾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 :肾癌 5 6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综合其螺旋CT多期扫描的表现、手术和病理结果 ,结合文献资料予以分析。结果 :典型肾癌表现为大小不等肾肿块 ,混杂密度占多数 (4 3例 )。增强后其实质及边缘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少见有钙化、脂性和致密性肿块及全肾受累者。螺旋CT多期扫描显示CT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为Ⅰ期肿瘤 91% ,Ⅱ期肿瘤 89% ,Ⅲ期肿瘤 94 % ,Ⅳ期肿瘤 10 0 % ,总体符合率为 93%。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是 75 % ,静脉瘤栓 10 0 % ,周围结构受侵 10 0 %。结论 :螺旋CT多期扫描可作为肾癌临床诊断评估和术前分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薄层(1.5mm)螺旋CT图像在肾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病例,将其薄层CT图像和常规层厚CT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层厚CT图像组术前CT分期正确率为75.0%。薄层CT图像组术前CT分期正确率为90.6%。薄层图像对于肾癌分期及肾癌内组织性质的判断更加准确。结论:薄层CT图像能更加清楚地显示肾癌的组织、大小、范围及淋巴、肾筋膜囊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并且用于术前诊断及分期较常规图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4.
金晶  郑穗生  王龙胜  赵红  姚文君  管松 《安徽医学》2010,31(11):1283-128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法洛四联症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的18例患者CT血管造影资料,并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进行图像重建。所有病例均有超声心动图(ECHO)对照。结果手术证实的心血管畸形112处,128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95.54%,明显高于ECHO的诊断准确率77.68%(P〈0.01)。对手术证实的18例小儿法洛四联症,128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ECHO正确诊断17例,诊断率为99.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螺旋CT对法洛四联症伴发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86.11%,优于ECHO的52.78%(P〈0.01)。18例患者手术证实肺动脉狭窄65处,128层螺旋CT诊断50例,正确率为76.92%,ECHO诊断46例,正确率为7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右肺动脉狭窄检出,128层螺旋CT优于ECH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对法洛四联症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运用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13例经手术、病理、临床证实的胰腺癌CT扫描方式及CT征象、影像诊断与临床结果对比,从而分析128层螺旋三期动态扫描方法运用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全部13例患者均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13例患者肿瘤位于胰头及钩突部9例、胰颈部2例、体尾部2例。平扫等密度7例、稍低或低密度6例。1例病灶包埋肠系膜上动脉。5例可见主胰管扩张、2例见双管征。2例见肝内外胆管扩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2例。合并转移瘤2例。5例手术证实,8例临床证实。结论 128层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运用结合可提高胰腺癌诊断准确率及手术评估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肾脏小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 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小肿瘤在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 薄层扫描和冷冻切片的诊断结果.结果 共收治肾实性占位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肾癌17例,肾错构瘤2例,肾囊肿伴淋巴细胞浸润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结论 肾脏小肿瘤的偶发率和良性率较高,常规CT鉴别其良恶性有一定难度,螺旋CT薄层扫描和冷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56例肾癌病人的术前螺旋CT多期扫描的资料,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肾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肾癌5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综合其螺旋CT多期扫描的表现、手术和病理结果,结合文献资料予以分析。结果:典型肾癌表现为大小不等肾肿块,混杂密度占多数(43例)。增强后其实质及边缘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少见有钙化、脂性和致密性肿块及全肾受累者。螺旋CT多期扫描显示CT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为Ⅰ期肿瘤91%,Ⅱ期肿瘤89%,Ⅲ期肿瘤94%,Ⅳ期肿瘤100%,总体符合率为93%。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是75%,静脉瘤栓100%,周围结构受侵100%。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作为肾癌临床诊断评估和术前分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对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011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患者,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10例侵犯大血管、10例侵犯周围脏器、12例侵犯输尿管;经手术证实为10例、12例、12例.在CT影像学资料指导下本组60例患者均顺利切除肿瘤.结论 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提高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并且为治疗此病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35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多期增强CT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重点观察胰腺肿瘤与周围结构及邻近血管、胆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5例患者多期增强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重建图像可更直观显示动静脉、胆管受侵后的改变及淋巴结的情况.35例患者中CT评估手术可切除21例(行胰腺癌根治术19例,姑息术2例),不可切除14例(行姑息术14例).根治术、姑息术术前评估与术后符合率分别是90%和88%.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可切除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王俊峰 《吉林医学》2014,(35):7914-7914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28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将肿瘤CT征象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对膀胱癌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0%、92.86%;CT检查判断膀胱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和邻近器官侵犯与病理结果的准确率分别为89.29%、78.57%以及92.86%。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进行诊断和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膀胱癌术前常规的辅助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图像及后处理技术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49例肠梗阻患者病例,行CT容积扫描进行薄层及(MPR,MinIP,VR)图像重建,分析肠梗阻的病因。结果肠梗阻诊断率为100%,病因诊断率为95.9%,包括肿瘤性、肠粘连、肠扭转、疝气、肠套叠、粪石性梗阻、Crohn's病;结论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准确显示肠梗阻部位、原因及周围情况,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马蹄肾血供和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马蹄肾患者先行16层CT平扫,然后行肾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增强扫描,将扫描数据经薄层重建后传至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马蹄肾融合的部位及其组织结构以及血供和合并肿瘤情况。结果马蹄肾并发肾母细胞瘤1例,马蹄肾并发卵黄囊瘤1例,马蹄肾并发肝脏错构瘤1例。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马蹄肾的整体形态和细微解剖结构,尤其是血供和合并肿瘤情况.为临床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2例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128层CT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成像方法包括动态容积扫描及CT工作站的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结果 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内胆管树枝状扩张。6例(35.99%)表现为管壁浸润型:4例(33.33%)表现为结节肿块型;2例(16.67%)表现为乳头状型。利用EBW工作站后处理技术清楚显示了肝门部胆管癌病变本身情况及临近结构受累及情况,胆管造影下的CT三维重建技术完整显示了胆管树及左、右肝管受侵狭窄情况。结论128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对于显示肝门部胆管癌肿块的部位、大小、密度、局部扩散、血管有无受侵犯、淋巴结及邻近器官是否受累、有无远处转移、胆管扩张程度及有无腹水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128层螺旋CT对肝门部胆管癌全面的影像学观察与分型,对估计预后及临床治疗方法、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CTA)技术在肾动脉评估中的价值。并比较CTA各种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泌尿系患者行CTA成像,其中10例与手术对照,所有横断面图像均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 16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CTA)的影像立体感强,很好地反映了肾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解剖走行。结论 16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CTA)技术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血管戍像方法,能反应真实的肾血管的解剖。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DS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8例膀胱癌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将CT影像特点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结果 CT对膀胱癌术前检查的结果与病理对照符合率为76.3%,其中T1期5例,T2a期10例,T2b期11例,T3期8例,T4期8例;病理T分期:T1期4例,T2a期8例,T2b期14例,T3期11例,T4期5例.结论 CT对膀胱癌的术前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膀胱癌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MSCT肺动脉成像扫描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仿真内镜(CTVE)等后处理技术,分析获得的CT图像。结果128层MSCT肺动脉成像能准确、清晰、全面地显示肺动脉及1、2、3级分支的栓子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程度。结论 128层MSCT血管成像技术是肺动脉栓塞及时、无创的诊断方法,是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和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有病理结果确诊的肺内淋巴结(Intrapulmonary lymph node,IPLN)在薄层螺旋CT(HRCT)扫描及其后处理中的影像学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研究64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检查与常规胸片肺部体检在肺部病变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肺部检查的患者408例,根据其检测技术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64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组)92例;对照组(常规胸片肺部检查组)364例,而后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与检测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照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照射剂量,且实验组患者的病变例数检出率为3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23.73%);差异显著,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与常规胸片肺部检查对肺部病变均有检测价值,但是64层螺旋CT低剂量肺部体检的检测效果与应用准确率更高,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评估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动脉起源变异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使用Kappa检验评价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对肿瘤大小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对血管侵犯以及动脉起源变异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达0.97以上;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9、0.75、1.00、1.00、0.83。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均>0.75)。结论 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能够全面评价胰腺癌病灶、病灶边缘、病灶与周围血管关系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提高了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