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4年7月对19例鼻咽癌肺转移瘤患者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的临床疗效。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求出术中所需125 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肺转移瘤内。结果 19例患者的42个病灶在植入后2个月行CT复查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3个,部分缓解9个, 稳定5个,进展5个,有效率达到76.2%,有5例至今仍生存,最长者存活超过1年半,1年生存率 57.9%。全部病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瘤疗效高、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56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实施放射性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组织间植入,先利用TPS制定计划,然后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及中人氟安,植入后即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淋巴结内的分布情况,之后每个月进行CT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 56例行粒子植入术后粒子在瘤内分布满意,短期有效率98.2%(55/56),其中CR 96.4%(54/56),PR 1.8%(1/56),NC1.8%(1/56),PD 0%(0/56).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是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效果可靠、操作安全、副作用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56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实施放射性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组织间植入,先利用TPS制定计划,然后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及中人氟安,植入后即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淋巴结内的分布情况,之后每个月进行CT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56例行粒子植入术后粒子在瘤内分布满意,短期有效率98.2%(55/56),其中CR 96.4%(54/56),PR 1.8%(1/56),NC1.8%(1/56),PD 0%(0/56)。结论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是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效果可靠、操作安全、副作用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骨转移瘤患者的74个转移灶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进行随访,采用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影像学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32例患者疼痛缓解情况:21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有效率90.62%.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2月后复查CT,74个病灶中完全缓解(CR)13个;部分缓解(PR)49个;病变稳定(SD)10个;肿瘤进展(PD)2个,总有效率83.7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具有临床疗效好,局部缓解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放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立体种植在盆腔转移瘤中的疗效.方法:通过三维粒子TPS系统确定粒子数量、针距、层距,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永久性植入125I粒子在盆腔转移瘤内.结果:24例病人治疗后病灶不同程度缩小,疼痛程度明显缓解.结论:CT引导下永久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实体肿瘤具有微创、靶区剂量高、适形度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4年7月对19例鼻咽癌肺转移瘤患者行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的临床疗效。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Ⅰ经验公式求出术中所需125^Ⅰ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肺转移瘤内。结果 19例患者的42个病灶在植入后2个月行CT复查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3个,部分缓解9个,稳定5个,进展5个,有效率达到76.2%,有5例至今仍生存,最长者存活超过1年半,1年生存率57.9%。全部病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瘤疗效高、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谢王踢  吉喆  江萍  王俊杰  沈二栋 《癌症进展》2019,17(10):1123-1125,1142
宫颈癌发病率位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且经过标准的手术治疗或根治性放化疗后,仍有部分宫颈癌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25I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近距离放射治疗,具有创伤小、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疗效确切,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瘤的治疗,近年来开始用于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延长生存期,缓解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复发性宫颈癌中的应用,以及125I粒子植入治疗联合化疗、外放疗和热疗等其他治疗方式是否能进一步提高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椎体及椎旁肿瘤患者(3例原发肿瘤,13例转移瘤)共28个病灶,行CT引导下或者术中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粒子活度0.5-0.8mCi,每个病灶植入粒子数目7-100颗.肿瘤最小周边剂量(mPD)110-160Gy.术后行质量验证.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6.5个月(5-61个月).疼痛缓解率93.7%.神经功能恢复或者保留率93.75%.1年局部控制率64%,2年局部控制率50%,3年局部控制率32%,5年局部控制率4%.中位局部控制时间32个月.1年生存率73%,2年生存率59%,5年生存率41%.中位生存期36个月.1例患者因肿瘤进展出现截瘫,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单独或联合手术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安全、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立体种植在盆腔转移瘤中的疗效。方法:通过三维粒子TPS系统确定粒子数量、针距、层距,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永久性植入^125I粒子在盆腔转移瘤内。结果:24例病人治疗后病灶不同程度缩小,疼痛程度明显缓解。结论:CT引导下永久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实体肿瘤具有微创、靶区剂量高、适形度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等,近距离放射治疗,尤其是125I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显示出较大的优势.本研究通过总结近年来针对125I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作用机制、对人体及周围组织的影响、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为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PubMed、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以“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分子生物学和脊柱转移瘤”等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6-07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125I粒子治疗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2)125I粒子植入后对机体及周围组织的影响;(3)125I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预后.排除标准:(1)实验设计不合理;(2)非随机对照实验;(3)总样本数或总病例数<15例.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9篇.结果 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可以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对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及脊髓神经的功能无显著性影响,并可有效缓解神经性疼痛.肿瘤靶区的辐射剂量高,125I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有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效果明显,可缓解脊髓压迫症状;125I粒子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还可进一步增加疼痛缓解率并恢复了脊柱稳定性,有叠加效应及优势互补作用;脊柱转移瘤溶骨性破坏累及小关节导致脊柱不稳以及出现较为严重的脊髓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可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手术治疗,这是一种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局部肿瘤控制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结论 与传统放射治疗相比较,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具有较大的优势,为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仍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8例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其粒子治疗计划,在CT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照计划将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肿瘤内持续照射,每个病灶10~30颗,平均24颗.2个月后CT复查了解肿块大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8例中CR 3例,PR 3例,NC 1例,PD 1例,总有效率75.0%(6/8).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低,为肝癌综合治疗增加了新的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已应用于支气管肺癌的综合治疗,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目前有多种植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局部控制率。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支气管肺癌的方法正逐步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已应用于支气管肺癌的综合治疗,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目前有多种植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局部控制率。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支气管肺癌的方法正逐步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术中所需放射性粒子的总活度和数量,在CT引导下对40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行肿瘤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并根据肿瘤病理性质,采用相应化疗方案。结果 40例患者中,21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17例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其余2例止痛效果欠佳;2个月后评价疗效,21例肿瘤完全缓解,19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术后局部疼痛、术后手术部位疼痛、术后发热、术后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患者。4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3例因原发肿瘤进展死亡,其余27例均生存。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疗效好,创伤轻,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粒子125Ⅰ立体种植治疗头颈部转移瘤(附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125Ⅰ立体种植治疗头颈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永久性植入碘粒子125于头颈部转移瘤内,通过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治疗方案,计算出有效等剂量区及应植入的粒子数量。结果3例病人中1例达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放射性粒子^125Ⅰ立体种植治疗头颈部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俞炎平 《中国肿瘤》2013,22(5):384-387
胰腺癌是难治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我国相继开展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并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质量.全文就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将125 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手术、化疗、介入和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95例中晚期乳腺癌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手术、化疗、介入、内分泌疗法及提高免疫力等综合治疗,观察其有效率和随访1、3、5年生存率.结果 经综合治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的评定标准,总有效率为87.37%.癌症局部控制率达1年以上者占82.36%.1年生存率为90.53%(86/95),3年为61.05%(58/95),5年为46.32%(44/95).其中非癌死亡4例,失访8例.均未发现与植入125I粒子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综合治疗对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达到局部"根治"效果,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和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多发肺转移结节125I粒子植入技巧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常因胸部结构复杂,而被视为禁区。本研究旨在探讨CT引导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多发肺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对30例患者的115个肺转移灶,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据多发肺转移瘤的不同位置,肺门部、周围性、胸廓骨骼遮挡肺小结节病变采用相应穿刺植入方法,并行疗效评价。结果一次穿刺成功为84.3%(97/115),粒子分布均匀。术后一周复查补种成功为15.7%(18/115)。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CT复查115个病灶中结节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80个,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0个,无变化(Nochange,NC)8个,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7个,总有效率为86.9%。1年局部控制率为93.9%(108/115)。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采用不同穿刺方法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多发肺转移瘤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uo SQ  Chen L  Zhang FJ  Zhao M  Zhang L  Liu J  Li K  Wu PH  Zheng QS  Wang Y 《癌症》2007,26(6):666-668
背景与目的: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微创治疗的一种新技术,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疗效确切等特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而125I放射性粒子对患者及周围人群的辐射损害及其防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CT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20例,用γ射线监测仪在术后即时及2、4、6个月后对125I放射性粒子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与室内天然本底剂量进行比较.结果:随着与放射源距离的增大,辐射剂量迅速减少,在距离患者体表50 cm时,测得的剂量已接近室内天然本底辐射剂量;辐射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在6个月后体表测得的剂量已基本接近室内天然本底剂量.结论: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后对辐射的防护应积极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并注意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只要严格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于患者及周围人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骨转移瘤患者共34个病灶,根据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进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术后将X线片和CT扫描图像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和局部病灶的影像学变化.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2-21个月).术后2个月对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进行评价.患者疼痛评级明显降低(P<0.01),疼痛缓解率为89.2%,其中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局部病灶控制率为91.1%,1年局部病灶控制率为66%.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不适合手术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生长、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