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陈晓霞  曲丽霞  王娜 《癌症进展》2021,19(19):2020-2023,2043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将12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单孔组和传统组,每组60例,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单孔组患者给予单孔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生活质量[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量表共性模块(FACT-G)]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首次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术后1天,两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且单孔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单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与传统组患者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两组患者FACT-G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结论 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尽管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术中出血量更少,应激反应轻微,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早期宫颈癌患者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55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腹腔镜辅助下(28例)和开腹(27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个数、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对于早期宫颈癌,腹腔镜辅助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近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对宫颈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尿潴留、留置尿管时间、排尿功能、盆底肌电生理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在我院妇科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宫颈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最终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7天开始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14天开始盆底康复治疗,两组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法、疗程一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情况及留置尿管时间;于治疗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自由尿流率、盆底肌电生理功能、盆底功能障碍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及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时间、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盆底动态压力、肌电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OPDI-6、CRADI-8、UDI-6及PFDI-20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并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4.
刘长艳  杨艳  朱志颖 《癌症进展》2016,14(9):923-92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行子宫全切术的96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组),46例行开腹子宫全切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开放组),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9.1±5.3)个和(20.3±4.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43,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1,P﹤0.05)。两组疗效相比,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92.0%,开放组总有效率为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手术参数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指标差异.方法 将12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行普通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实验组(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两组各62例,对比两组手术参数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指标的情况.结果 两组相关手术参数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实验组术后导管留置时间、腹压排尿、排尿满意率、膀胱功能障碍、尿失禁与尿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相比普通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更能够改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膀胱功能,临床疗效更为理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全切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官颈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8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官全切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39例行传统的经腹广泛性子宫全切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及留置导尿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神经功能的子宫广泛切除(NSRH)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对宫颈癌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吉林省肿瘤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行NSRH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50例,为NSRH组;行传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H)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50例,为RH组。使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性功能状况。分析患者行NSRH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对性功能的影响。结果 NSRH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性冲动、性交感官敏锐度、性交顺畅度、性交满意度和性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H组术前与术后性冲动、性交感官敏锐度、性交顺畅度、性交满意度和性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NSRH组与RH组患者性冲动和性交满意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NSRH组患者性交感官敏锐度、性交顺畅度和性功能评分均高于RH组(均P<0.05)。结论 NSRH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女性性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种子宫广泛切除术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入组7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腹腔镜辅助下(36例)和开腹(34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少于开腹组( 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后复发率、1 a生存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但2种方式对患者的远期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9.
谢菲  高歌  唐晓红 《癌症进展》2021,19(15):1614-1617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0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61,接受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和对照组(n=39,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指标、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宫颈癌特异模块(FACT-CX)]和预后情况(生存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手术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手术后,观察组患者FACT-CX评分高于本组手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FACT-CX评分低于本组手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FACT-CX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1、2、3年,两组患者生存率和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生存质量.结果 2组手术时间与淋巴结切除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盆腔引流量及抗生素应用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3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FACT-G评分未见显著性差别(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FACT-G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老年宫颈癌患者,手术效果确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恢复较快,患者生存质量较传统开腹手术显著提高,有望成为治疗老年宫颈癌患者标准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术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实施全子宫切除手术的97例宫颈癌患者,其中45例患者仅采用单一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组),52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联合放射治疗(联合组),计算两组患者术后排尿系统压力评测(UDI)和排便系统压力评测(DDI)评分,分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UDI和DDI中,联合组患者UDI所有项目和DDI中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手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DI中,两组患者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症状评分与腹泻、腹痛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吸烟与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颈癌分期、术后是否放疗和是否锻炼等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关(P<0.05),且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放疗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放疗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及减少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底康复训练干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尿潴留发生率及尿动力学指标;并于术前,术后1月、6月、12月评估两组PFIQ-7、PFDI-20评分。结果: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首次自主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膀胱复原时间、拔除尿管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膀胱逼尿肌收缩压、膀胱顺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道闭合压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6月、12月观察组PFIQ-7、PFDI-20评分始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凯格尔训练等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风险,改善盆底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指标,加快术后排尿,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b2/Ⅱa2期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采取宫颈癌根治性手术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取宫颈癌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存指标。结果 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腹部切口液化/裂开、输尿管损伤、淋巴囊肿、尿潴留、阴道瘘、肠梗阻、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3年、4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00%、60.00%,高于B组患者的53.33%、3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χ2=4.286,P=0.038);A、B两组患者的3年、4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为45.0个月,长于B组患者的4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mantel cox=4.245,P=0.039)。结论Ⅰb2/Ⅱa2期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中同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对前哨淋巴结的示踪以及对淋巴结清扫及病理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示踪组和对照组.示踪组进行纳米碳混悬溶液注射,两组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广泛子宫全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及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情况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 术中肉眼观察示踪组患者的盆腔淋巴结均有黑染,示踪成功率为100%;对前哨淋巴结(包括髂内和闭孔淋巴结)的示踪成功率为93.10%;纳米碳混悬溶液对前哨淋巴结的黑染率比对其他部位(髂外和髂总)淋巴结的黑染率高(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数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示踪组4例有淋巴结转移,均为前哨淋巴结,其中3例有黑染;对照组2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均为前哨淋巴结.结论 纳米碳混悬溶液能有效示踪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是1种安全高效的淋巴结示踪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或子宫切除加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4年10月湖南省直中医医院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刀组及电刀组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或子宫切除加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对两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刀组与电刀组手术均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均未出现术中损伤情况。超声刀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无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好,8例患者出现淋巴囊肿形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术后淋巴囊肿形成,在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腹腔镜根治手术与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LNSRH术式)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疗效以及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情况。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受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94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4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联合LNSRH术式,纳入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根治手术治疗,纳入对照组,对比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FACT-Cx评分、血清相关炎症因子(IL-6、IL-8、TNF-α、LP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NSRH术式与常规腹腔镜根治手术均可作为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有效手段,其中LNSRH术式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美兰注射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即将进行广泛子宫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82例,开腹手术前5 min在宫颈3、6、9、124点注射美兰,然后术中探查颜色呈蓝色的淋巴结被认为是前哨淋巴结.观察淋巴结、淋巴管蓝染情况,将蓝染的淋巴结视为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并切除,之后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及非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分别送病理检查,并检查其分布部位.结果 在宫颈注射美兰5 min后进行手术,在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术前选择宫颈6点为注射处的患者中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97.56%(80/82),3、9、12点处送检结果显示为前哨淋巴结的比率分别为2.4%、1.2%、1.2%.而相比同样的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检出率为91.46%(75/82),在闭孔窝处淋巴结最多.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中前哨淋巴结的示踪标记可以利用美兰进行标记,且注射部位为宫颈6点处.  相似文献   

18.
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同步放疗、化疗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全部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Ⅰa期5例,Ⅰb期16例,Ⅱa期13例;术前放疗、化疗13例,术后全部行同步放疗、化疗;单个淋巴结转移26例,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8例。结果淋巴结转移率22.1%(34/154),34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全部行术后同步放疗、化疗,5年生存率82.4%。转移淋巴结直径〈2cm者,5年生存率86.7%;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cm者,5年生存率57.9%;1个淋巴结转移至1级组患者,5年生存率76.6%;转移至2级组患者,5年生存率45.0%。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术后对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同步放疗、化疗,可有效地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