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0至2005年外科治疗的2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AFP阳性率为10.7%(3/28),肝硬化阳性率25.0%(7/28)。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45.8%和45.8%;姑息性切除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11.1%和0。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5 5岁 ,因发现腹部包块入院。查体于上腹部扪及6cm× 7cm大小包块 ,质较硬 ,轻压痛 ,无反跳痛 ,肠鸣音正常。CT示肝脏肿瘤伴坏死可能性大 ,脓肿待排除 ,胆囊、胰腺、脾脏、双肾未见异常。彩超示中上腹胰头胰体前方肝左叶后方可见一10cm× 5cm囊实性包块 ,中间为囊性 ,回声区大小约 5cm× 4cm ,囊液浑浊 ,肿块有包膜 ,无明显血供 ,回声偏低。胃镜及肠镜检查 ,未见溃疡及新生物。胸部X线检查示慢支炎 ,余未见特殊。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 :CEA 5 6 μg/L、AFP <10 .0 0 μg/L、FERR110 .19μg/L”手术切除肝组织…  相似文献   

3.
安澜  曾红梅  冉显会 《中国肿瘤》2020,29(11):879-884
摘 要:原发性肝癌在全球恶性肿瘤死因中位居第4位。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是其最常见的两种病理类型。虽两者均属原发性肝癌,但在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诊疗与预后等方面均有差别。该文就近年来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5.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由胆管上皮细胞发展而来,占原发性肝癌的15%[1]。目前,手术是ICC唯一有可能治愈的方法,但临床上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因伴肝内或者远处转移而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即使已接受手术治疗的术后复发率也很高。全身化疗作为一种实体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早已引起重视,我科近期收治了1例伴有远处转移的ICC患者,采用全身化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上较少见,由于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一旦诊断,已是疾病晚期,因此预后差。为利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本文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并进行扼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陈雁  李槐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4):318-320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增行超声扫描(BUS)。11例中,8例行CT扫描,其中4例为先平扫后增强,2例行动态双期扫描,另2例先动态后延迟扫描。11例中有3例行MRI扫描,常规SE序列,TI加权组(T1WI)和T2加权相(T2T1),其中1例行动态扫描。结果 超声扫描所有病灶均呈低回声,均匀或不均匀。C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并对ICC的外科治疗方式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为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43例[CC患者中,40例行肝切除术,2例在剖腹探查时行无水酒精注射,1例仅行剖腹探查.采用单因素和Cox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43例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4.4%、30.9%和25.8%.40例行肝切除患者的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4.7%、33.3%和2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癌胚抗原(CEA)水平和TNM分期与ICC患者的术后生存显著相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肿瘤直径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CEA水平和TNM分期是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对ICC患者应选择行根治性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提高生存率。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结果:41例患者中AFP阳性率9.8%(4/41),肝硬化阳性率22.0%(9/41)。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82.3%、45.8%、45.8%;非根治性切除组1、3年生存率9.2%、0%。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根治性切除(P〈0.01)、淋巴结转移(P〈0.01)、术前直接胆红素水平(P=0.01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根治性切除、淋巴结转移、术前胆红素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 BTC)占所有消化系肿瘤的3%[1],在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据第二位[2],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A)属于BTC的一种,我国BTC中仅有1.3%至10.0%患者表现为MSI-H,32.3%至42.86%患者表现为PD-L1阳性[3],因此MSI-H、PD-L1阳性的ICCA患者极具讨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庄原发性鳞状细胞癌:(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肝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案摘要  患者女 ,4 0岁 ,已婚。畏寒、发热、纳差伴左季肋部隐痛1月余 ,体温 38 5℃ ,外院B超检查发现肝脏脓肿 ,皮肤无黄染 ,经抗炎治疗无效于 1992年 8月来我院住院治疗。专科检查 :心、肺、脾、胃镜、肠镜检查均无异常。腹平软 ,肝肋下7cm ,肝区有压痛、叩击痛。B超检查示肝内占位 ,肝脓肿可能。皮肤、眼结膜无黄染。血AFP阴性 ,肝功无异常。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肝脏内有一肿瘤 ,直径约 7cm ,遂将病变肝叶切除。2 病理检查  巨检 :肝叶切除标本 ,大小 2 0cm× 15cm× 10 5cm ,切面见肝叶内有一肿瘤 ,大小 7 3…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发病率第二的原发性肝癌。由于其恶性程度高,转移扩散早,患者多因黄疸或周围压迫不适感前来就医,使其确诊较晚。且ICC切除后易复发,对化疗不敏感,故预后差,生存率低。目前对于能手术切除的ICC患者采取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ICC患者采取以局部治疗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免疫治疗可利用自身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分子靶向治疗可通过抑制对肿瘤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细胞膜表面分子而杀死肿瘤细胞。目前,这两种治疗方法已成为ICC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 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诊断的现状及其意义,掌握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病灶均为等低密度灶,伴有病灶内或远侧肝内胆管扩张,其中12例见肝叶萎缩或肝包膜“回缩征”,8例伴肝内胆管结石,后腹膜淋巴结转移7例。CT多期增强扫描示,14例病灶动脉期周边呈不规则斑片样强化,5例病灶动脉期周围及中心区域不规则强化,1例病灶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期所有病灶进一步向中心强化,强化范围扩大。组织病理学上见肿瘤外周以存活的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 [结论]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延迟期向心性强化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7岁.2010年因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收住本科.主诉发现右乳肿物5个月余,查体:右乳腺略大于左乳腺,无乳头凹陷,右乳腺外下内下象限及乳头后方中央区域可触及一约7 cm×7 cm大小肿物,质硬,表面皮肤红肿,欠光滑,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楚,前端与皮肤粘连,无压痛,乳头表面破溃,挤压有少量血性溢液.左乳腺未触及肿物,双腋窝下未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一类高侵袭性的恶性肿瘤,远期预后差,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包括腹腔镜、机器人等在内的微创治疗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患者,其中相当部分是肿瘤患者。近几年国内外部分学者开始尝试应用微创手段治疗ICC患者,但关于其适应证选择及远期疗效尚存争议。该文就腹腔镜、机器人、热消融治疗ICC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8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发病率低,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旨在分析可手术治疗和无法手术治疗IC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诊断并治疗的84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者56例(66.7%),非手术治疗者28例(33.3%);手术治疗者中根治性切除者27例(48.2%),姑息性切除者29例(51.8%)。无法手术治疗患者、姑息手术治疗患者及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分别是3.1%、16.0%及49.2%.根治性切除患者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患者(P〈0.01)。对手术患者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病理类型、肿块大小、肿块数目、淋巴结侵犯、肝脏侵犯、门脉癌栓、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术前血清CEA、CA199、TBIL、ALT、AST水平与预后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和术前血清CEA、CA199、TBIL水平是手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未手术患者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和血清CA199水平与预后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病理类型为独立预后因素。化疗在手术患者组和非手术患者组均未显示生存优势(P=0.30和P=0.78)。结论:根治性切除是ICC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有效治疗手段。术前血清CEA、CA199、TBIL水平是手术患者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生物学特征及手术方式等因素对手术切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总结1987年至1997年收治手术切除17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和经验。结果 左半肝切除6例,左半肝扩大切除3例,右半肝切除3例,右半肝扩大切除1例,肝Ⅳb,Ⅴ,Ⅵ段横行切除2例,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为64.7%,35.3%,11.8%。结论 肝内胆管癌的浸润,转移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手术方式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进而研究PD-L1表达与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并且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并选取其中4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1分子在60例癌症组织以及4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此基础上探究肝内胆管细胞癌中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PD-L1分子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7% vs 5%,P<0.05);不同TNM 分期间及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中,PD-L1分子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和肿瘤直径与PD-L1表达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PD-L1分子呈高表达,并且很大可能推动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讨论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0年至1995年经我院手术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CT检查19例,B超检查20例,均有不同程度肝内胆管扩张、肝内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9例(45%),姑息性手术10例(55%),单纯剖腹探查1例。结论:CT、B超及肝功能检查相结合明显提高术前诊断率。合理的手术方式包括根治切除及适当的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