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钻孔综合物探新技术在隔河岩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钻孔综合物探新技术,探测隔河岩工程坝基岩溶并对大坝帷幕灌浆质量进行检测,满足了工程地质及设计、施工部门的要求。文中阐述了电磁波、地震波层析成象技术及其实现方法,利用改进型联合迭代法对帷幕灌浆前后实测资料进行层析成象结果表明,坝基浅部发育一定规模的岩溶,坝基深部岩溶不发育。查明了301夹层的范围及其延伸方向。坝基岩体经灌浆处理后,岩体性状(依据V_p及β_3)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灌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介绍层析成象技术(CT)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地震CT在调查溶洞中的诮  相似文献   

3.
黄金莉 《人民长江》1992,23(5):50-56
电磁波层析成象的基本原理是射线理论。通过测量一定观测系统的大量射线的场强,研究电磁波在地层中传播时吸收场的变化,从而反映地下不同导电性的地质体。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的反演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长江三峡三斗坪坝址经对狮子包断裂和风化壳测试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电磁波层析成象对结晶岩区风化壳的划分、寻找断层破碎带具有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对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的研究中,一个共同点是未对高边坡岩体力学参数进行现场测试.为此采用电磁波层析成象、地震波跨孔及钻孔声波测井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三峡工程永久船闸中隔墩高边坡岩体性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边坡岩体爆破、卸荷损伤程度及范围,圈定了边坡岩体表层松动带、卸荷变形带及应力调整带,并分析了中隔墩边坡岩体各向异性特征及爆破卸荷损伤的优势方向,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5.
激光由于它固有的特点,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在建筑工程上,现对其中利用它的有利特点而和建坝工作者特别有关的应用加以介绍. 方亚兰戈特顾问公司用国家物理研究所技术发展的激光设备成功地用在监控格兰特文上游坝的位移,在新建的卡斯列希尔坝也得到了类似的应用。它的基本原理是,由两个远距离点确定一个光轴,坝两固定端激光装置与中间任一标点三点构成一视准系统。第一点在坝端,装置激光源,第二点是成象圆中心,放在坝的标点处,第三点在坝另一端,安置激光成象接收屏幕.由光源射出的激光束通过标点的成象圆在后视接收屏幕上产生图象.  相似文献   

6.
粒子图像测速(PIV)是一种基于流场图像互相关分析的非接触式瞬时全流场测量技术,它融合了计算机、光学及图像处理技术等交叉学科,在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PIV技术的进步,其测量功能由早期的二维平面发展成三维空间,为瞬态流场的可视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从测试原理及系统组成的角度,重点介绍了立体PIV、全息PIV、层析PIV及微PIV等最新三维PIV技术,总结了PIV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最后探讨了PIV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水汽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大气总量中仅占据很小的比例,但在时空上变化显著,且在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和演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层析技术可有效获取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水汽三维分布,已成为当下GNSS气象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卫星探测技术能够获取大范围的水汽图像,尤其是地球静止卫星兼具空间覆盖范围广和时间连续性高的优点,使其成为水汽监测研究的重要数据源。基于融合风云4A水汽产品和GNSS观测数据的层析模型,利用湖南省连续运行基准站(Hunan Continuous Operation Reference Station,HNCORS)观测数据进行水汽层析实验,获取了湖南省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水汽密度三维分布场,验证了该技术可有效提升水汽密度场的反演精度;基于层析水汽产品构建了多参数神经网络降雨落区预测模型,进一步挖掘层析技术在降雨预测中的应用潜力。该研究将促进暴雨等灾害天气监测预判能力的提升,对水利工程洪水监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模糊层析分析法(FAHP),建立长大隧道涌水量影响因素层析分析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依据模糊层析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系数,并对其进行分析、排序。结果表明:地层岩性、断层破碎带长度是影响长大隧道涌水量的主要因素。该FAHP的应用为涌水量预测和相应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岩溶地区隧道工程施工经常遇到溶洞、突水、突泥、坍塌等地质灾害威胁,因此,在施工中辅之以地质预报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了TSP技术(隧道弹性地震波反射技术)与TRT技术(隧道层析扫描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将两种技术应用于三峡翻坝公路鸡公岭隧道岩溶裂隙水的施工地质预报实践中。通过工程实际应用,两种预报技术均能够基本查明岩溶裂隙水的发育规模、发育位置,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安全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研究、实验室研究、野外现场试验研究及实际应用等方面介绍沙滩泄水技术研究进展。通过回顾前人的研究,以及对国外工程应用实例进行分析,阐述了沙滩泄水技术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声波法在洞室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 《西北水电》2002,(2):34-38
阐述了声波法检测地下洞室混凝土衬砌质量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某水电工程发电放空洞钢混凝土联合衬砌(简称钢混凝土衬砌)体脱空缝中的应用效果,其目的是通过地下洞室工程质量丰在的问题来认识工程质量检测的必要性,并对这种物探检测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声波法在测定地下洞室围岩松弛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声波法测定地下洞室围岩松弛带的原理和方法,以百色水利枢纽工程为例,介绍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采用声波法测定洞室围岩不同的波速层,从而划定围岩松弛带的范围与形状的方法.实践证明,声波法快速测定地下洞室围岩松弛带,是地下洞室开挖推广新奥法施工不可缺少的现场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锚杆声波反射法质量检测中的声波传播规律,建立了三维锚固系统模型,利用动力有限元分析了不同锚固状态下锚固系统的动力响应。围岩质量较好、砂浆密实时锚杆的加速度响应波形规则且衰减较快,砂浆密实度较差及存在局部缺陷时锚杆响应波形不规则,不同介质交界面处产生畸变。  相似文献   

14.
平硐声波孔渗水试验确定岩体渗透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体渗透系数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常用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般利用压水试验求得的透水率经巴布什金经验公式换算而来 ,但常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结合某水电站坝区岩体渗透性 ,介绍了一种直接求取岩体渗透系数的方法———平硐声波孔渗水试验 ,并给出了试验装置、试验步骤、计算原理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声频应力波法检测水布垭工程锚杆施工质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使用声频应力波法在湖北清江水布垭电站进行了工程锚杆和模型锚杆注浆密实度检测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测.试验研究及实测成果表明:工程锚杆实测波形可按模型锚杆测试波形分类法分类,对应各级波形基本相似,模型锚杆检测的注浆密实度与实际密实度接近.因此,声频应力波法可用于工程锚杆注浆密实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弹性波反射法在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洞施工中,由于地质情况不明,经常出现塌方、涌水、冒顶等地质灾害,十分需要开展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研究。基于不良地质体与围岩的弹性波波速差异的地球物理超前预报方法主要有水平声波剖面法、地震波反射“负视速度”法和TSP-203系统等3种方法。从3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应用实例出发,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以TSP-203系统为主的综合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储层岩石的孔隙率、渗透率及流体饱和度等是评价二氧化碳在地下储层中运移特性的主要参数,准确预测二氧化碳注入储层后的运移路径分布和运移范围,对于评价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风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以分析CT扫描技术在研究岩样孔隙结构、CO_2运移特征及水岩化学反应过程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目的,在简要介绍CT扫描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分析,综述了CT扫描技术在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目前CT扫描技术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分析表明,CT扫描技术在石油开发、地球科学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在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领域,该技术可以对储层岩石的三维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对储层岩石中流体的运移参数进行测定,并可获取岩心的三维矿物分布。目前采用CT扫描技术对原位条件下岩心的动态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实时检测的研究还较少,此外,CT扫描图像不可避免地存在噪声及伪影,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搭建原位条件下分析岩心化学反应全过程的CT实时扫描系统,结合计算机领域先进的扫描图像降噪及去伪影技术,捕捉反应过程中岩心的微观变化,将是该领域未来的热点研究方向,可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大坝声波层析检测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混凝土声波层析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功用,并通过声波层析检测系统(ST-2100)在丰满水电站大坝上的检测试验说明该系统优于日本OYO系统,同时还提出了改进ST-2100系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松动圈是地下洞室支护成败的关键,松动圈与开挖深度、围岩岩性、时间等因素有关,它实际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首先阐述了声波法在松动圈动态分析中的适用性,并采用声波法对某大型地下厂房上游边墙松动圈进行了测试分析,绘制了开挖深度、岩体波速、时间、空间位置与松动圈的相互关系曲线,通过对上述关系曲线的分析,获得了松动圈的变化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其分析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米德才  陆民安 《水力发电》2006,32(12):43-45,92
坝基开挖受卸荷和爆破影响,建基面岩体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百色大坝坝基为辉绿岩体,隐微裂隙发育,开挖后出现表部0.5~1.6m(局部2~5m厚)厚的低波速松弛、破碎岩体,通过复核发现,在采取有盖重固结灌浆、缩短第一灌浆段长度、增大灌浆压力等措施后,松弛层固结效果明显,纵波速度恢复到接近受损前的程度,岩体的整体性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