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性棉织物采用苏木提取液进行媒染染色。试验结果表明:染色织物的K/S值随染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染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媒染温度为80℃以上,染色时间30 min以上,媒染剂1 g/L左右,染色织物具有较深的色泽和一定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2.
阳离子化棉织物天然茶染料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茶染料对阳离子改性棉织物的染色性能及上染机理,其试验数据表明,天然茶染料上染未改性棉织物时表现为Nernst型吸附,主要结合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上染改性棉织物时表现为Langmuir型吸附,主要以离子键结合.获得的优化的染色工艺条件为:60℃中性染浴中染色60min,天然茶染液质量浓度为6g/L,浴比1∶30.对改性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并与未改性及媒染处理的织物相比,其染色深度明显增加,耐洗、耐摩擦色牢度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利用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化改性,选用红、黄、蓝三种植物染料对改性棉织物进行拼混染色,以拓展植物染料染色棉织物的色域空间。结果表明:随着棉织物改性程度的增加,三种植物染料染色改性棉织物的颜色深度显著提高。当CHPTAC质量浓度为10 g/L、染料质量分数为5%(omf)时,红、黄、蓝三种植物染料染色棉织物的K/S值分别可达6.35、6.26、6.73。拼混染料的配比和CHPTAC用量的不同,染色织物的颜色空间均有所不同,有效拓展了染色棉织物的色域。  相似文献   

4.
董超萍 《印染》2012,38(2):32-34
真丝织物用植物染料核桃皮提取液染色,以K/S值为染色效果的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优化工艺。优化的工艺为:染液pH值2.5~3.0,染料100 mL/L,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45 min。真丝织物采用该优化工艺染色,可获得较好的染色鲜艳度和较高的染色牢度,其色光偏红。  相似文献   

5.
徐铭 《印染助剂》2021,(4):48-50,54
以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化改性,用石榴皮对改性的棉织物进行染色,优化壳聚糖改性和石榴皮染色工艺条件.壳聚糖改性工艺条件:壳聚糖用量20 g/L,80℃,60 min;石榴皮染料染色工艺条件:染料用量0.2 g/L,80℃,60 min,此条件下石榴皮染料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K/S值达最大值22.5.染色棉织物的耐摩...  相似文献   

6.
李航  山传雷  张红霞  许长海  蒋阳 《印染》2022,(8):10-12+20
为提高天然色素栀子蓝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深度和染料利用率,利用含季铵基团的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改性工艺,并对改性后棉织物的表面Zeta电位及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天然染料栀子蓝对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探讨最佳染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棉织物的最佳改性工艺为阳离子改性剂质量浓度5 g/L,NaOH质量浓度3 g/L;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80℃,保温时间60 min。改性棉织物的栀子蓝染色K/S值可达4.8,染料的上染率为54%。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辅助法从南瓜中提取色素作为天然染料,并将其用于改性棉织物的染色。探讨了不同媒染法和媒染剂种类对织物染色性能及色牢度的影响,并优化了染色工艺。结果表明,南瓜色素最佳的染色条件为:天然染料质量浓度40 g/L,5 g/L硫酸亚铁,浴比1∶60,95℃同浴媒染90 min,染色棉织物的色牢度能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实现了棉织物酸性染料染色。探讨了棉织物的改性工艺、改性棉织物的染色工艺以及染色效果。棉织物的改性工艺为:改性剂120 g/L,氢氧化钠44 g/L,浴比1∶4,两浸两轧,室温堆置16 h,充分水洗,烘干。改性棉织物的酸性染料染色工艺为:40℃入染,升温至80℃,在无盐中性条件下染色30 min。结果表明,酸性染料能上染改性棉织物,且不用加盐促染,上染率高、色泽浓艳,但耐湿摩擦色牢度较差;染色织物经固色剂处理后,各项色牢度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棉织物的栀子黄植物染料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对纯棉织物进行色媒体阳离子化改性处理,再采用植物染料栀子黄后媒染染色。分析了烧毛、煮漂、阳离子改性、染色、拉幅、预缩等染整工序对染色质量的影响,给出了合适的工艺参数,以提高织物得色量,保证染色重现性。染色织物上染率高、色泽明亮、匀染性好,且手感柔软。  相似文献   

10.
以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ACC)为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研究了五倍子植物染料对改性棉织物的染色性能,探讨了染色温度、染液浓度、染色时间、染色方法、媒染剂种类、媒染剂浓度等因素对染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倍子植物染料上染改性棉织物的最佳方法是后媒染色法,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30 min、染液质量浓度25 g/L、媒染剂硫酸铜质量浓度5 g/L。染色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为4~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为3~4级,K/S值为9.94,颜色较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棉纤维阳离子化改性,有效地改善了天然染料在棉纤维上的染色性能,其优化的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60~70℃,染色时间50~60 min,浴比1∶20;染色织物的耐洗色牢度达到4级,耐摩擦色牢度达到3级,且具有很好的紫外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弱酸性深蓝5R和中性蓝BNL酸性染料对改性锦/棉织物染色,分析了改性剂用量、氢氧化钠用量、染色pH和染色温度对改性锦/棉织物染色同色性的影响,探讨了固色工艺对染色织物色牢度的影响,测试了改性织物的升温上染速率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采用6 g/L改性剂和2~4 g/L氢氧化钠对锦/棉织物改性,染色温度90℃,pH为2~4,弱酸性深蓝5R和中性蓝BNL可在锦/棉织物上获得较好的同色性,染色后采用双固色工艺对染色牢度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颜怀谦  贺江平 《印染》2014,40(17):23-26,39
先用改性剂对棉针织物进行改性,再用阳离子荧光染料进行染色,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优化改性和染色工艺。结果表明,优化的棉针织物改性工艺为:改性剂用量10%(omf),改性时间40 min,改性pH值10,改性温度90℃、氯化钠用量50 g/L;优化的阳离子荧光染料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40min、染色pH值6。改性染色织物的表观深度、色泽鲜艳度、上染百分率、固色率和色牢度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李萍  王华印 《印染》2011,37(13)
针对棉织物姜黄染料直接染色表面色深度(K/S值)低、染色牢度差的问题,利用壳聚糖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制备壳聚糖季铵盐阳离子改性剂,并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和染色.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改性后棉织物姜黄染料染色优化工艺为:在浴比为1:40条件下,姜黄染料用量为7.5%(omf)、染色温度为50℃、染色时间为30 min.经改性后的棉色织物皂洗牢度、摩擦牢度较未改性棉织物普遍提高了0.5~1.0级,达到了Oeko-Tex标准100要求.  相似文献   

15.
改性棉织物染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纤维素纤维改性剂PECH-amine对棉织物改性,探讨其染色性能,以确定改性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与未改性棉织物相比,用阴离子染料染色的平衡上染百分率有所提高;干、湿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指标与常规染色工艺基本相同;经PECH-amine改性染色后的染色残液,能达到GB4287~1992《纺织染整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环氧氯丙烷乳液对棉织物进行改性,研究了乳化剂类型以及环氧氯丙烷含量对改性织物环氧值的影响。利用研磨后的赤铁矿颜料水分散体对改性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颜料分散体的粒径、改性织物环氧值以及颜料浓度对染色织物染色牢度、得色不匀度和摩擦牢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阴离子环氧氯丙烷乳化液对棉织物改性,再以粒径为192 nm的20 g/L赤铁矿颜料轧染,可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云南草中提取天然染料并用于真丝织物染色,并探讨其对真丝织物的染色性能.试验优化的云南草植物染料提取工艺为:80℃条件下,加入10g/L NaOH,提取4h,连续提取2次,所得到的提取液吸光度较高.该提取液用于真丝织物染色时,预媒染法更有利于染色深度和牢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腈纶进行碱水解处理,采用壳聚糖对碱水解腈纶进行阳离子改性处理,即得到含有氨基、酸性染料可染的腈纶。以酸性红B的上染百分率为指标反映改性条件的优劣,确定了较佳改性工艺为:壳聚糖质量浓度5.0 g/L,磷酸氢钠3.0 g/L,浸渍时间30 min,浸渍温度85℃,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50 s。分别测试各阶段腈纶的白度、断裂强力以及染色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腈纶力学性能保持较好,更具仿毛外观,上染百分率达到52.85%,K/S值为6.270。  相似文献   

19.
阳离子改性棉织物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分析,得到优化的改性和染色工艺,并比较了改性棉织物采用优化染色工艺和未改性棉织物常规染色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棉纤维织物经阳离子改性后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上染率高于常规工艺,改性染色废水可以回用,且染色织物的各项性能指标不低于常规染色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