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介绍了美国斯坦福特大学医学中心,从1962年开始,对何杰金氏病做了严格的临床对照治疗研究,总结出最好是根据病变部位、期别、症候群、病理类型,和既往治疗情况来决定治疗方针。  相似文献   

2.
赵体平 《癌症》1989,8(6):482-484
何杰金氏病是治疗效果较好的实体瘤之一,特别自本世纪60年代以后,疗效提高很快,目前约一半以上患者可治愈。因此何杰金氏病的治疗经验受到肿瘤内科医师的普遍重视,以作为治疗其它实体癌的借镜。 在70年代以前,何杰金氏病疗效提高的主要原因有:1、采用了可以帮助判断临床预后的组织学分类,根据RyE分类,何杰金氏病可分成四型,其中淋巴细胞为主型ⅠⅡ期患者较多,结节硬化型容易有纵膈病变,混合细胞型多数为Ⅲ期患者,也容易有腹腔内病变,淋巴细胞削减型预后较差。不同类型的不同生物行为可作为制订治疗方案时的参考。2、治疗前先作分期性剖腹探查,可及时发现腹腔内隐匿病变,特别是脾脏的病变,使治疗更彻底,临床诊断ⅠⅡ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作者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监督、流行病学及其最后结局(SEER)的资料,对1973~1987年初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治疗后并发何杰金氏病(HD)的发生率进行评价。其分布地区约占全部人口的10%。按照NHL的国际工作分类和HD的“Rye”系统分类标准复查标本,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记录HD中R-S细胞或异型单核细胞的免疫表现型,白细胞普通抗原(LCA),L-26阳性,Leu-M_1阴性者为B-细胞型NHL;LCA,UCHL-1和/或Leu-22,L-26,Leu-M_1阴性者为T-细胞型NHL。Leu-M_1阳性,LCA阴性或Leu-M_1和LCA均阴性者为非淋巴细胞为主型HD。已报告的29153例NHL患者中,有14例并发HD。经病理复查确诊者有9例。与普通人  相似文献   

4.
由于何杰金氏病的病变呈持续状态,所以其治疗方针应根据病期决定。膈上的PSⅠ期,Ⅱ期病例,应进行淋巴结放疗;对于伴有发热,体重减轻的病例,即使病变较局限也应进行化疗。CSⅢ期,Ⅳ期病例也应进行化疗。对于化疗后初次再发的病例,要积极进行大剂量的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5.
在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同时或异时、出现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s,N—HL)的共存(Coexistence)或转化(Transformation)是一个有趣的肿瘤生物学现象。目前,对HD与  相似文献   

6.
作者把所在单位的前上纵隔何杰金氏病(淋巴网细胞瘤)分三组。甲组。10例,只累犯胸腺,皆为结节硬化型。乙组:11例,累犯胸腺及纵隔淋巴结,其胸腺中变化似甲组,淋巴结内病变似丙组。丙组:19例,只累犯纵隔淋巴结,也都是结节硬化型。40例随纺结果,20例复发,15例扩展到胸腔外(见于上述三组),9例死于本病。5年生存率,在胸腺累犯组和非累犯组分  相似文献   

7.
晚期何杰金氏病(HD)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获得CR,但复发率相当高(50%),而另一些患者甚至达不到首次CR。这些病人临床或病理分期已达ⅢA_2,ⅢB_(1,2)期,甚至第Ⅳ期(20%~30%诱导治疗失败,20%~30%将从CR中复发)。自从MOPP方案之后,意大利学者根据患者临床和肿瘤本身残存情况,选用二线治疗方案ABYD(ADM,BLM,VLB,DTIC)和VP16,这类药物可在剂量上逐步加大,并能和较大剂量的烷基化类药物一起组成大剂量治疗方案,如CBV(CTX,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NCI)对Ⅰ,Ⅱ或Ⅲ A期何杰金氏病患者作了MOPP(盐酸氮芥、长春新碱、盐酸甲基苄肼、强的松)化疗与放疗的比较,结果表明,用MOPP方案治疗的病例大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大的纵隔肿瘤分段照射后复发率约为50%~75%,但对于接受放疗失败的半数患者来说,化疗将作为治疗的补救措施。事实证明,化疗加放疗能提高患者(包括ⅢA期病例)的生存率。在治愈率方面,单纯MOPP方案与放疗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与治疗相关的急性非淋马列细胞白血病(t-ANLL)和白血病前期(白前)的危险性,作者随访了15年间经强化治疗的391例何杰金氏病患者。结果:经治疗的391例何杰金氏病患者中,320例接受烷化剂治疗,20例发现明显的t-ANLL或严重顽固性血细胞减少症性白前以及纯系染色体异常,包括全染色体5号或7号或这些染色体的某个长臂缺失。在11例中出现14个实体瘤。全部白血病均出现于用烷化剂治疗的患者中,而实体瘤则发生于各种治疗之后,有4例肺癌。  相似文献   

10.
在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中同时或异时出现何杰金氏病(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共存(Coexistence)或转化(Transformation)是一个有趣的肿瘤生物学现象。国外文献仅见个例报告。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HD向NHL转化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33岁。1965年11月16日因胸痛,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5个月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统计了1969~1978年收治的124例何杰金氏病患者,按照Ann.Arbor 分期方法进行分期。首先进行三个周期化疗(每二个月为一周期):氮芥6mg/m~2(第1天)、长春新硷1.4 mg/m~2(第1,8天)、长春花硷6 mg/m~2(第22,29,36天),强的松40mg/m~2(第1~22天)、甲基苄肼100 mg/天(第22~  相似文献   

12.
文献指出,何杰金氏病约15~40%的患者其病变累及肺部,临床所见多属晚期,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原发肺实质何杰金氏病实属罕见,本文报告一例. 患者34岁,白人男性.感周身不适体重减轻一年,干咳8个月,但无吸呼困难、胸痛、发热和盗汗.最近因咳血腥味痰.胸片发现左上肺肿块而住院观察治疗.该患者无抽烟嗜好.无化学毒物接触史.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上海肿瘤医院放疗科1974年7月至1989年10月收治的94例各期的何杰金氏病纵隔侵犯和伴有肺门淋巴结侵犯患者的疗效。提出了不规则大面积放疗中为了减少复发率,尤其邻近肺的浸润率,提高生存率,在斗篷野照射时对肺预防照射的方法及必要性,初步探讨了肺预防照射范围和剂量。  相似文献   

14.
晚期何杰金氏病的有效解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期何杰金氏病的解救治疗中,ABVD及一些含有环己亚硝脲的方案可获得30%~60%的CR率,但仅20%~30%的病人可达5年无瘤生存,ABVD或MOPP/ABVD方案交替治疗在CR率及无瘤生存方面优于单一应用MOPP方案,而前二者之间无差别。EVA(VP-16,VCR,ADM)方案是ABVD的改进方案。无肺毒性,VP-16的剂量还可进一步提高,其二线治疗效果与ABVD方案相同。大剂量化、放疗联合自体骨髓移植适用于在应用上述二种不同化疗方案后仍无效的病人,其CR率为46%,35%的病人可达3年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960~1975年间在诺丁汉地区患有何杰金氏病的284名病例中,有43%发生肺部侵犯,说明肺部侵犯是何杰金氏病的一个常见征象,它比胸膜、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的侵犯更属屡见。通过16年以上期限的研究,作者对肺部受侵犯的122例加以分析。作者按Lukes等(1966)的分类标准,将全部胸片加以复习,确定何杰金氏病肺部侵犯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全身性何杰金氏病(ⅢB、Ⅳ期)主要采用化学治疗。烷化剂、长春花硷类(V(?)R,VLB)、甲基苄肼、卡氮芥(B(?)NU)、阿霉素(adriamycin)及皮质类固醇均能获得一定客观疗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94例何杰金氏病纵隔侵犯或/和肺门淋巴结侵犯的患者疗效,提出了不规则大面积野放射治疗中为减少复发率,尤其邻近肺的浸润率,在斗蓬野照射时对肺预防照射的方法及必要性,初步探讨肺预防照射范围和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对第二线化疗无效、或第二线化疗后很快复发的何杰金氏病(HD)患者,预后很差。有报告说联用环己亚硝脲、鬼臼乙叉甙和波尼芥,获得治疗成功。泼尼芥是苯丁酸氮芥和强的松龙形成的一种酯,兼有烷化剂和类固醇的作用。作者改良此化疔方案,以环磷酰胺和强的松代替泼尼芥,四药皆用口服,治疗3例难治  相似文献   

19.
分析我院1974年4月至1988年6月收治93例Ⅲ,Ⅳ期何杰金氏病患者,所有病例均做大面积不规则野放射治疗。放疗前后加用2~3疗程的COPP或MOPP化疗。Ⅲ期病人5年生存率为72.1%,Ⅳ期为18.2%。完全缓解率(CR)Ⅲ期为76.4%,Ⅳ期为31.6%,总复发率为33.3%。Ⅲ期患者预后显著优于Ⅳ期患者。年龄、有无下腹部侵犯均影响预后,而有无全身症状则与预后无关。Ⅲ期病人有切脾指征时应行剖腹探查和脾切除术,对明确病变范围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价值。我们认为化疗 全淋巴结照射 化疗是治疗Ⅲ期患者的有效方法,大纵隔或肺门淋巴结侵犯者应行同侧肺预防性照射,脾肿大、持续发热或脾侵犯者应予肝预防性照射。Ⅳ期病人放疗难以控制病情,应以化疗为主,对缓解病例可行局部补充照射,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何杰金氏病占恶性淋巴瘤的10~15%。我院1975至1983年治疗110例,均为病理证实,观察均满五年以上,观察10年以上者7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