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心通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对160例住院的欲行PCI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或(和)负荷试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心通0.8g,3次/d,应用1周,均行PCI术,观察术前、术后8h及术后24h的CK-MB和心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观察组的CK-MB和心肌钙蛋白I的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心通可减轻PCI术中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快速荧光免疫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50例AMI患者PCI治疗前后血浆BNP、VEGF水平.结果 BNP水平PCI 术后明显降低(P<0.01),且BNP下降幅度与患者冠脉病变支数(r=0.354 1,P<0.05)、冠脉病变程度(r=0.550 1,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0.623 7,P<0.01)、射血分数(r=0.856 4,P<0.01)之间存在相关;VEGF水平PCI术后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r=0.635 9,P<0.01)、左室射血分数(r=0.875 1,P<0.01)之间存在相关;BNP下降与VEGF升高在PCI术后短时间(24 h内)之间存在负相关(r=-0.470 2,P<0.01).结论 检测AMI患者PCI术前后BNP、VEGF的变化可以评估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人数日益增加。相对于非老年群体,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更多,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血栓和出血风险更大,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回顾了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相关进展,并提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工作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B型钠尿肽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 BNP)又称脑钠肽。B型钠尿肽和钠尿肽前体在维持体液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已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本文综述近年来B型钠尿肽在冠心病诊断、治疗和和预后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 BNP)又称脑钠肽。B型钠尿肽和钠尿肽前体在维持体液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已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本文综述近年来B型钠尿肽在冠心病诊断、治疗和和预后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心绞痛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水平,评估其对心功能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根据NYHA标准分为心功能Ⅰ~Ⅳ级,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水平,彩色超声心动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B型钠尿肽的水平与不同病情的关系。结果 B型钠尿肽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它与心功能级别、冠状动脉的病变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B型钠尿肽是检测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指标,对临床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择期PCI患者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284例,根据病变分为单支病变组109例、双支病变组99例、多支病变组76例。分别检测患者PCI术前及术后7 d BNP、肌钙蛋白I(cTnI)和LVEF,同时分析PCI术前、术后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和多支病变组患者BNP和cTnI水平升高,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择期PCI术后BNP水平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择期PCI前后cTnI、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择期PCI可改善心肌缺血,降低BNP水平。BNP水平可作为判断心肌缺血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B型钠尿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B型钠尿肽是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在室壁张力增高情况下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对于充血性心衰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价具有明确价值;B型钠尿肽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但由于影响B型钠尿肽因素较多,限制了B型钠尿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然而随着B型钠尿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中研究的深入,发现B型钠尿肽可以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很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血浆胱抑素C(Cys C)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75例,以PCI术前血浆Cys C和BNP均值为界值分为低水平组(≤均值)和高水平组(均值),比较Cys C、BNP各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PCI术中情况及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脏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75例患者的血浆Cys C水平为(1.37±0.41)mg/L,BNP水平为(324.09±31.64)ng/L,且两者水平呈正相关(r=0.552,P0.05);Cys C、BNP不同水平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梗死位置、Killip分级、hs-CRP、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白蛋白、尿酸及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 C、BNP高水平组的CTn I、CK-MB、LVEDD和hs-CRP水平均高于低水平组,但LVEF低于低水平组(P0.05)。Cys C、BNP不同水平组的病变支数、梗死相关动脉及住院期和随访期的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水平组相比,Cys C、BNP高水平组PCI后ST段持续升高例数、总MACE发生率较高,PCI成功率和无MACE存活率较低,且Cys C高水平组的PCI后TIMI血流3级的例数较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浆Cys C及BNP水平与PCI效果及预后相关,且术前两者较高水平者的PCI效果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49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67例)、不稳定心绞痛组(UAP组,4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40例).各冠心病组根据是否行PCI治疗再分别分为AMI支架组和AMI造影组,UAP支架组和UAP造影组,SAP支架组和SAP造影组.并将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作为非冠心病组(N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和术后30分钟、4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MPO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1)术前AMI组的MPO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NC组(P<0.01);UAP组两者均高于SAP组和NC组(P <0.05);SAP组的MPO水平高于NC组(P<0.01),两组间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PO水平与hs-CRP水平显著相关(r=0.701,P<0.01).(2)各支架组术后30分钟、4小时时的MPO水平均高于术前(P<0.01),AMI支架组、UAP支架组、SAP支架组分别于术后4小时、30分钟、30分钟达高峰后很快下降至术前水平.各支架组患者的hs-CRP浓度则逐渐升高,hs-CRP浓度的升高晚于MPO.AMI造影组的MPO和hs-CRP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UAP造影组、SAP造影组及NC组MPO、hs-CRP水平造影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MPO是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敏感指标;介入治疗可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早期MPO水平表达增加,即使是斑块处于稳定状态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糖尿病前期(HbA1c:5.7%~6.4%)患者中FBG和炎症水平及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于我院行择期PCI的糖尿病前期患者885例,根据FBG分为两组,1组为空腹血糖升高(IFG)组(5.6≤FBG7.0 mmol/L),另一组为空腹血糖正常(NFG)组(FBG5.6 mmol/L),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炎症指标,包括WBC,hs-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结果:基线分析提示,与NFG组相比,IFG组患者的BMI更高(P=0.028),合并高血压者更多, TG以及LDL-C更高(P0.05);比较两组炎症指标后得出,IFG组患者WBC(P=0.028),NLR(P=0.005),PLR(P=0.013),hs-CRP(P=0.028)显著高于NFG组。此外,与NFG组相比,IFG组的3支病变比例更高(P=0.040),GENSINI积分(P=0.014)以及SYNTAX积分(P=0.008)更高。结论:在合并糖尿病前期的择期PCI患者中,IFG患者的亚临床炎症水平更高,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不同病变类型老年冠心病(CHD)及对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CHD患者146例纳入本研究,依据病变支数分别纳入单支组(n=58)、双支组(n=49),多支组(n=39),三组均行择期PCI,观察三组PCI前及PCI后3 d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CD62P)、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等血小板活化指标;CTnI、CK-MB、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等心肌损伤指标;一氧化氮合酶(NOS)、NO、内皮素-1(ET-1)等内皮功能指标; TNF-α、IL-6、hs-CRP等炎性因子。结果:PCI后,单支组CD62P、CD63、MPAR、CTnI、CK-MB、H-FABP、NOS、NO、ET-1、TNF-α、IL-6、hs-CRP均低于双支组、多支组,6-keto-PGF1a均高于双支组、多支组(P0.05);PCI后,双支组CD62P、CD63、MPAR、CTnI、CK-MB、H-FABP、NOS、NO、ET-1、TNF-α、IL-6、hs-CRP均低于多支组,6-keto-PGF1a高于多支组(P0.05)。结论:择期PCI可导致CHD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提高血小板活性,引发炎性反应,致使心肌损伤,且病变支数越多血小板活性、炎性反应越强,心肌损伤越严重,术后心功能恢复越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焦虑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此项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的对象选自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自制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及心理测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治疗术后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选了250例行PCI治疗且血运成功的术后患者,平均年龄为(64±5)岁。其中,有焦虑症状的患者37. 6%、有抑郁症的患者29. 6%、有焦虑合并抑郁症状的患者12. 4%。多因素分析,居住地(农村,OR=2. 092,95%CI:1. 243~3. 520,P=0. 005)、付费方式(自费/新农合,OR=2. 464,95%CI:1. 279~4. 745,P=0. 007)、月收入低(3 000元,OR=2. 931,95%CI:1. 527~5. 626,P=0. 001)及合并糖尿病(OR=2. 600,95%CI:1. 355~4. 988)是PCI术后患者焦虑的危险因素;女性(OR=2. 086,95%CI:1. 186~3. 669)、文化程度低(小学及以下,OR=5. 603,95%CI:1. 567~20. 025,P=0. 008)、婚姻状况(离异/丧偶,OR=3. 459,95%CI:1. 569~7. 628,P=0. 002)、居住地(农村,OR=2. 085,95%CI:1. 202~3. 617,P=0. 009)是PCI术后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PCI治疗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患病率较高。农村、自费/新农合、月收入低(3 000元)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PCI术后易出现焦虑情绪;女性、文化程度低(小学及以下)、离异/丧偶或农村的患者在PCI术后易出现抑郁情绪。医务人员在治疗这部分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应更多关注其心理状况,及早识别不良情绪的发生并积极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药物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1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3049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非老年人(<60岁,n=5810)、低龄老年人(60~74岁,n=5640)及高龄老年人(≥75岁,n=1599)在PCI围术期药物治疗上的差异。结果随年龄增长,患者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卒中等基础疾病的比例显著增高。溶栓治疗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明显阶梯型下降趋势(17.5%vs 14.3%vs 7.2%;P<0.001)。围术期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随年龄增长显著降低(32.4% vs 27.2% vs 11.0%;P<0.001)。低龄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围术期应用负荷剂量阿司匹林(99.3%vs 98.4%)和氯吡格雷(93.7%vs 93.8%)、高维持剂量阿司匹林(55.4%vs 55.9%)的比例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均显著高于高龄老年组(88.7%,P<0.001;91.5%,P=0.006;47.6%,P<0.001)。3组患者围术期应用肝素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但老年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的比例高于非老年患者(35.9% vs 38.0% vs 38.7%;P=0.026)。老年患者接受心血管基础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硝普钠等)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结论老年CHD患者PCI围术期应用溶栓及抗栓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而其他心血管基础药物治疗的比例则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冠心病(CHD)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确切效果,但存在靶血管支架再狭窄和非靶血管病变进展问题。目的探讨血脂指标动态变化与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择期PCI后二次入院的CHD患者150例,根据非靶血管病变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45例和无进展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包括回族、汉族)、吸烟情况、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CHD家族史、体质指数(BMI)、随访时间及syntax积分及第1次入院、第2次入院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TG/HDL-C及non-HDL-C/HDL-C〕;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non-HDL-C对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组患者女性比例、糖尿病发生率、syntax积分高于无进展组,第1次入院TC、TG、non-HDL-C低于无进展组,两次入院TC、TG、LDL-C、non-HDL-C、TG/HDL-C、non-HDL-C/HDL-C差值高于无进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302,95%CI(0.122,0.751)〕、糖尿病〔OR=2.946,95%CI(1.222,7.102)〕、non-HDL-C动态变化〔OR=1.900,95%CI(1.131,3.192)〕、TG/HDL-C动态变化〔OR=1.506,95%CI(1.024,2.215)〕是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on-HDL-C动态变化与TG/HDL-C动态变化预测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n-HDL-C动态变化、TG/HDL-C动态变化是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B型钠尿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王瑶  陶则伟  陆贤  黄元伟 《心脏杂志》2003,15(6):555-557
心力衰竭时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增加可刺激 B型钠尿肽 (BNP)的分泌 ,引起排钠利尿及扩张血管 ,从而减轻心衰症状、改善心功能。 BNP的增加是心衰的标志物 ,本文对 BNP的临床意义及有关 BNP的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障碍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冠心病与心理障碍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冠心病患者在出现躯体疾病的同时,常产生情感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作为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发展很快,冠心病患者P  相似文献   

18.
吕磊  罗义 《实用老年医学》2012,26(4):312-31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CD41水平,以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对CD41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行PCI术者(235例)及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121例)手术前及手术后2h的CD41水平。结果术前冠心病患者的CD41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P<0.05)。而在仅行CAG的患者术前与术后CD4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D41水平在PCI术后2h高于术前(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性高于非冠心病者,PCI术可促进血小板激活。  相似文献   

19.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起病 1个月内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2例首次AMI患者中 14 6例行延迟PCI术 (执行时间中位数 :发病后 15 .8d)与 6 6例未行延迟PCI术患者住院期死亡和起病 1年内死亡、再次AMI和死亡或 (和 )再次AMI的发生率。结果 :行延迟PCI术的患者与未行延迟PCI的患者相比 ,其住院期死亡 (2 .1%∶2 4 .0 % ,P <0 .0 1)、起病 1年内死亡 (2 .7%∶9.1% ,P <0 .0 1)、再次AMI(2 .1%∶6 .1% ,P <0 .0 5 )和死亡或 (和 )再次AMI(3.4 %∶13.6 % ,P <0 .0 1)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PCI术能独立降低AMI患者住院期死亡率 (OR 0 .0 2 8,95 %CI 0 .0 8~ 0 .112 )和 1年内死亡或 (和 )再次AMI的发生率 (OR 0 .191,95 %CI 0 .0 6~ 0 .6 0 8)。结论 :AMI后 1个月内行延迟PCI术能使AMI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的预后及肺动脉压力(PAP)高压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老年COPD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有呼吸困难、长期慢性咳嗽及咳痰症状但未达到COPD诊断标准的56例非COPD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肺功能、血液检查及PAP,相关性分析血浆BNP水平与PAP的关系。结果两组性别及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预计值(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值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两组肺活量预计值(VC%)值相似(P0.05)。观察组内轻、中、重度的患者数量相当。观察组血浆BNP水平、PAP、门诊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NP与PAP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呈正相关(r=0.502,P=0.013)。结论 COPD老年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可以良好地体现其PAP水平,对病情评估及PAP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