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记录血清胱抑素C在检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为拟定临床诊疗计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前来该院诊治的103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的不同,划分成A组41例(正常蛋白尿)、B组32例(微量蛋白尿)、C组30例(临床蛋白尿),并将30名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肌酐清除率等肾功能指标。同时,将各组人群的血清胱抑素C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结果 A、B、C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健康人群的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A、B、C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B、C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尿白蛋白排泄率越高则血清胱抑素C检出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血清胱抑素C运用糖尿病肾病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辅助疾病的早期诊断,反应患者肾功能,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肾脏疾病在老年人中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60岁以上老年肾脏病患者51例,对其临床表现及肾活检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51例老年肾脏病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3例,继发性肾脏疾病18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28例,肾炎综合征1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5例,急性肾损伤(AKI)4例,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4例。老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17例),其次是Ig A肾病(5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诊断是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4例),其次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和肾淀粉样变(各3例)。结论老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见,且以膜性肾病为主。老年继发性肾脏病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血管炎肾损害和肾淀粉样变多见。肾病综合征是老年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肾活检适应证。对病因不明的老年肾脏病患者,应及早行肾脏病理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不同肾损害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不同肾损害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比较血清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并糖尿病肾病66例)血清胱抑素水平,同时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及2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间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1),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2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胱抑素C测值与肾小球滤过率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在临床上可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判断指标,且有助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部2016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55例,其中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不同,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尿素(Urea)、血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MDRD公式计算)。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Urea、Scr、eGFR阳性率分别为95%、71%、86%、96%,且Cys-C和eGFR检测阳性率结果明显高于Urea和Scr(P<0.05)。结论Cys-C更为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尤其在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1例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效果、并发症和预后等。结果 101例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分别为79例和22例。7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44例有肾脏病理资料,前4位分别是膜性肾病、Ig A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22例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糖尿病肾病17例,其次是狼疮性肾炎和显微镜下血管炎。联合应用中等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病理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1%。原发性和继发性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均为感染、急性肾损伤和心血管疾病。结论老年肾病综合征中原发性所占比例较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Ig A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较为多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糖尿病肾病最多见。对于病理诊断明确的患者,联合应用中等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老年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21例老年肾小球疾病患者病理类型特点,并与126例非老年肾小球疾病患者病理类型进行对照。结果 老年肾小球疾病占肾小球疾病发病总人数14.3%,男/女为1/1.1。其中主要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61.9%,其次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38.1%。老年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衰竭为主,分别占47.8%和39.1%,其余为蛋白尿和/或血尿,占13.0%。老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所占比例依次为膜性肾病(50%)、IgA肾病(25%)和肾小球微小病变(25%)。老年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依次为系统性血管炎(38.5%)、多发性骨髓瘤致肾损害(23.1%)、狼疮性肾炎(23.1%)、肾淀粉样变(7.7%)和糖尿病肾病(7.7%)。结论 老年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衰竭为主,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居多,其中系统性血管炎多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中膜性肾病占首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该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的该院健康体检者80名,将其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胱抑素、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的含量,比较观察组患者以上3项肾功能指标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阳性检出率为96.25%,血肌酐阳性检出率为66.25%,血尿素氮阳性检出率为63.75%,血清胱抑素C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且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高且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尿病类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4例为单纯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患者34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另选取34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对3组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CysC、Scr、BUN、β2-mg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对照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对糖尿病肾功能检查效果明显,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指标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几种常见肾功能指标对评估慢性肾病患者肾脏病理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的54例慢性肾病患者,用RXL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肌酐(Scr)并通过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检测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ysC)、β2微球蛋白(β2-MG),以24h尿蛋白定量及蛋白尿持续时间的乘积计算尿蛋白指数,根据肾穿刺检查病理结果衡量肾小球指数和肾间质病变程度判定疾病进展情况。结果慢性肾病患者的血清CysC、Scr、血β2-MG、蛋白尿指数、GFR与肾脏病理变化程度相关。其中GFR和血清CysC与肾脏病理进展程度高度相关。结论在慢性肾病进展评估中应该同时考虑CysC及蛋白尿指数,能更全面地反映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背景:慢性肾病患者,特别是需要透析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心源性猝死风险。然而,对于肾功能和心源性猝死之间的关系还知之甚少。此外,新开发的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和新型过滤标记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心源性猝死患者肾功能的认识。方法:我们研究了13 070例慢性肾病患者基线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清除联合或不联合血清胱抑素C清除)、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与心源性猝死相关性,使用Cox回归模型校正潜在混杂因素。结果:低肾小球滤过率与心源性猝死风险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损伤是HBV感染导致的一种肾小球肾炎。临床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起病隐匿、血尿及蛋白尿,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少数可伴肾功能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比尿素氮(BUN)、肌酐(sC r)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早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14例糖尿病患者,入院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GFR分为两组:A组47例,GFR≥90ml/min;B组67例,GFR< 90 ml/min.同时测定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蛋白等,比较两组胱抑素C水平,同时分析影响胱抑素C的因素.结果 两组间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胱抑素C除了与GFR、尿素氮、尿酸等密切相关外,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也密切相关.结论 胱抑素C可以作为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一个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胱抑素C、经Stevens-Cr方程估算出肾小球滤过率,观察其早期诊断造影剂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CI的患者256例,其中22例于术后出现造影剂肾病,设为CIN组,其余2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h、24h、48h检测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经简化MDRD方程、Stevens-Cr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CIN组肌酐、血清胱抑素C,经简化MDRD方程、Stevens-Cr方程估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 CIN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开始升高,经简化MDRD方程估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明显,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h CIN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开始升高,经Stevens-Cr 方程估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明显,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经Stevens-Cr方程估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可以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造影剂肾病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治疗资料开展回顾分析,另一方面,选择同期在该院开展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内生肌酐、血肌酐、血清肌酐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并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过程中,对患者开展血清胱抑素C检测,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2型糖尿病肾病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5年10月—2017年4月该院接受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各41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41例,定义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循环法、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肌氨酸氧化酶法、脲酶一谷氨酸脱氢酶法,利用C16000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对比3组研究对象上述4项指标水平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例数。结果研究2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高于研究1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研究1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4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相关指标水平会呈现异常升高的发展态势,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有明显的区别,在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2型糖尿病肾病进行诊断,或对病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本院肾脏科肾活检确诊为Ig AN的老年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并在同时期按照1∶4比例选择确诊为Ig AN的成人非老年患者37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肉眼血尿、基线血压、平均动脉压(MAP)、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分析两组患者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及影响老年Ig A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肾脏病病程较对照组短(P0.05),高血压发生率和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肾活检时,观察组患者蛋白尿水平及SCr、UA、TC、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发生率、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AIF)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估算的e GFR、蛋白尿水平和TAIF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Ig AN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蛋白尿水平和肾脏组织的慢性病变情况均高于非老年患者,肾活检时蛋白尿、e GFR水平和TAIF是影响老年Ig A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清转铁蛋白、尿液转铁蛋白、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胱抑素C检测对糖尿病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福州市第八医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量/肌酐比值差异将其分为A组(22例,蛋白尿正常)、B组(21例,微量蛋白尿)、C组(17例,大量蛋白尿),另选同期的20名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转铁蛋白、尿液转铁蛋白、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胱抑素C检测,分析4组检测结果。结果 4组受检者血清转铁蛋白、尿液转铁蛋白、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8.653、10.125、197.153、416.223,P<0.05)。结论 血清转铁蛋白、尿液转铁蛋白、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检测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胱抑素C在乙肝患者早期肾损伤评估的临床价值,并分析胱抑素C与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7名乙肝患者,依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1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19例)、为临床蛋白尿组(19例),选取同期的19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受检者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也随之增加,而血清肌酐只有在临床白蛋白尿组才出现显著增加,血清胱抑素C与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尿微量白蛋白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能灵敏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可以对乙肝患者的肾损伤程度进行灵敏监测,具有很高的乙肝患者早期肾损伤评估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心功能分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肌酐、β_2微球蛋白、胱抑素C及肾小球滤过率,并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肌酐、β_2微球蛋白、胱抑素C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肌酐、β_2微球蛋白、胱抑素C及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3.418,P=0.02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OR=1.759,95%CI(1.102,2.384),P=0.017]。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肾脏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4年肾活检且年龄≥60岁患者72例临床病理资料,与同期356例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同时对获得随访的61例老年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老年组患者中男性比例较高(70.8%);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AKI)、初诊时存在肾功能损害、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中青组高(P<0.05)。(2)老年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膜性肾病最为常见(54.5%),其次为微小病变;而中青年组以免疫球蛋白(Ig)A肾病的比例最高(46.2%);老年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最为常见(36.0%),其次是感染相关性肾病;而中青年组以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肾病比例最高(63.6%)。(3)老年组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中最常见的是膜性肾病,其次是微小病变,第三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获得随访的老年患者总缓解率为55.7%(34例),未缓解的27例患者中有11例临床死亡,均为非肾性原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与中青年患者有显著差异;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是老年肾脏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