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粵北韶關街頭,無論是在大酒家或大排檔就餐,當品嘗了“香菇拌銀絲”或“玉帶”等粵北牌麵製品後,那爽、滑、香、甜、清而不糊的特色令人滿口留香,百食不厭。韶關麵粉廠每日可處理小麥一百噸、年產麵粉、麵製品三萬多噸。是廣東省頗具規模的現代化企業。  相似文献   

2.
位於膠東半島的萊州(今掖縣),是中國草編藝術的發源地,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它的製品手工精巧細膩,造型美觀實用,深受人們的喜愛缭谝话傥迨昵?即已出口國外?陙?萊州的手工藝人,經過刻苦研究,又創製了麥稈貼盒藝術,為當地的草製品增添了新的藝術花朵。製作麥稈貼盒藝術品的主要廠家是沙河草製工藝品廠。一九八四年,該廠的此種工藝品曾獲得國家頒發的“中國工藝美術品優秀創作”二等  相似文献   

3.
“幽默攝影拼貼畫”是攝影和漫畫的巧妙結合,具有雙重審美價值。它是以照片為主要製做原料,以漫畫構思的特殊規律,通過拼貼進行藝  相似文献   

4.
麵塑藝術     
麵塑是中國的一種民間藝術,主要採用可塑性較强的小麥精麵和質地細白、柔軟、黏度大的江米粉為原料,分別摻進各種顏色合成各色麵團,蒸熟以後,由藝人將麵團用手揑塑成禽獸魚蟲、桃李瓜果以及人物等等。民間麵塑作品因做工精細,色彩豐富,形象逼眞,常被  相似文献   

5.
銀耳汽鍋鷄     
汽鍋鷄是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名菜。它是利用汽鍋內的蒸餾水作爲湯汁,蒸製而成,故能保存雞肉的營養和鮮味。如無汽鍋,亦可用小砂鍋代替,製成砂鍋雞。原料: 嫩母鷄肉(或肉鷄肉) 約重1磅(1/2公斤) 銀耳1大個鹽1茶匙(或適量) 味精(可以不用) 1/2茶匙紹酒2茶匙白胡椒15粒(或白胡椒麵1/4茶匙) 葱段(長4厘米) 4段(約重5克) 薑片(厚2毫米) 2片蝦茸2湯匙紅辣椒麵1/4茶匙制法: 一、用冷水發開銀耳,洗净,待用。  相似文献   

6.
香炸田鷄腿     
製法: 將田鷄腿用鹽、花椒粉(或胡椒粉)、味精、紹酒、薑、葱拌匀,醃十分鐘。打散鷄蛋,加入一茶匙麵粉和一茶匙水,調匀成蛋汁。  相似文献   

7.
糖醋煎軟鴨     
製法: 一、將鴨脯片成三毫米厚的肉片,用刀背將兩面拍鬆{好醃肉用汁。將鴨肉片醃過待用(最好放在冰箱內醃一小時)。將五柳料切成米?笮 ?二、打雞蛋,將醃過的鴨肉片用蛋汁拌匀,再逐片在玉米粉中拖過。用大火燒鍋,並用油將鍋淋過,將多餘的油倒出。將肉片逐片貼在鍋上,用小火煎,邊煎邊沿鍋邊加油,共加三湯匙,肉片煎至外皮發硬;翻轉肉片,再煎至  相似文献   

8.
糖醋鯉魚焙麵又叫“糖醋龍鬚鯉魚”,已有千年的歷史。因為是用麵團拉切成鬚髮一樣細的麵絲(一公斤麵可拉切成一公里長的麵絲),經焙(油炸)後,象徵龍鬚,蓋在糖醋鯉魚上。食客常叫此菜為“鯉魚蓋被子”。食用時,先吃魚肉,後吃焙麵蘸汁,故後人有先吃龍肉、後吃龍鬚之喻。下面的菜譜,麵絲改用粉絲代替,以方便家庭主婦烹飪。此菜甜味較重,故可隨個人口味增减糖的份量。  相似文献   

9.
布贴壁掛     
河北省辛集市的農民晝,历史悠久,享有盛名。最近,他們採用农民画形式用布貼方法製成了壁掛,為民間工藝品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種。這種壁掛,融繪畫、剪紙、布貼藝術為一体,线條粗獷、造型稚拙,色彩艷麗。內容多取材於農民生活及各種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具有强烈的鄉土氣息,現已成為一種很有特色的室內裝  相似文献   

10.
炸羊尾     
這是內蒙古的地方風味菜。原料: 綿羊尾2盎司(50克) 蛋清6個芝麻仁1湯匙山楂糕(或帶酸味的果醬) 10茶匙白糖5盎司(150克) 麵粉2湯匙玉米粉5湯匙植物油4杯(1000毫升),實耗約2盎司(50毫升) 製法: 一、將羊尾切成十片薄片。將山楂糕或果醬與芝麻仁調匀,如味太酸,可加白糖至甜酸適度,加入麵粉,拌匀成餡。如用果醬,則需多加些麵粉,使餡成糕狀。將餡团成十個扁圆  相似文献   

11.
蔚縣剪紙     
剪紙是一種中國民間傳統的裝飾藝術,就是把圖案繪於紙上,用剪子或刀子剪刻而成。在中國農村,剪紙常被貼在窗戶、門扇上,作為吉祥、喜慶的裝飾品。河北省蔚縣是中國衆多出產剪紙的地區之一,今天蔚縣剪紙已成為中國出口工藝品中的一種,成為外國朋友喜愛的東方藝術品。蔚縣剪紙全部由手工製作,分三個過程。首先是繪圖與熏樣,熏樣就是把舊樣和一張白紙疊在一起,用清水噴濕,再放到油燈上熏烤,直到白紙上顯出圖案。第二道工序是刻製。最後是染色。鮮艷濃烈的色彩是蔚縣剪紙的一大特點,  相似文献   

12.
畫家皴、擦、點、染作畫,書法家揮毫疾書,都要借助於我國特有的文具——毛筆。他們就是用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毛筆,繪製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工筆”畫、“彩墨”畫;書寫出一幅幅龍飛鳳舞的墨迹珍品。毛筆,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最初人們寫字是用竹筆蘸漆寫在竹簡上,約在兩千二百年前的戰國時期,先人開始用兔毛纏在竹桿上作筆。不過初期的毛筆製作粗糙簡單,後來秦國大將蒙恬加以改進,採用鹿毛和羊毛混和製作,使毛筆軟硬適度,製作精巧,故有“蒙恬始作秦筆”之說。其實,筆的出現遠在秦之前。隨着我國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國北部的山西省境內,人們善吃面食,甚至賓館酒家的大宴中,最後一道主食也往往離不開吃麵。當然,常見的麵條在宴席中是端不出來的,因為它太普通了。最後要吃的這道主食花樣之多、製作之精,常使食客嘆為觀止。如此精美的面食,除了在山西,別處是難以領略到的。中國有句古話:“十里不同風”,各地因其地理位置不同而使民俗相異。在山西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春秋時期的磨和籮等製粉工具屢見不鮮,可見距今兩千七百多年前,山西已出現了食面之風。每個地方飲食習慣的形成都離不開當地的物產條件。黃河懷抱中的山西是華夏文化的發祥之地,很早以前就培育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農作物品種,以此磨成的小麥面、高  相似文献   

14.
門神的故事     
門神是中國民間貼在門上的神像。中國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歌劇,產生於四十年代初期,名叫《白毛女》,劇中農家姑娘喜兒用歌聲描述了門神的威武:‘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里,門神儼然是一個主持正義、驅惡護善的勇士,概括了我國兩千年來貼門神風俗的基本觀念——渴望擺脫災難,得到幸福。  相似文献   

15.
軟炸里脊     
原料: 猪里脊肉1/2磅(200克) 鷄蛋清6個麵粉5茶匙玉米粉5茶匙精鹽1/2茶匙紹酒1茶匙植物油3杯花椒鹽用料: 1湯匙鹽與2茶匙花椒粉(可用黑胡椒粉代替)拌勻。製法: 一、將里脊肉片成厚1 1/2厘米的肉片,在肉的兩面劃出2毫米深的交叉花刀,再切成4厘米長、1厘米寬的肉條,放在碗內用鹽和紹酒醃十五分鐘。二、將蛋清順一個方向打到能立住筷子,加入玉米粉和面粉,攪拌均匀成蛋糊。三、將炒鍋放在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燒  相似文献   

16.
市鎮糧食定量供就暫行辦法,已於一九五五年八月五日經國務院全體會議第十七次會議通過,現予發佈,希認真貫徹執行,並須注意下列事項:一、市鎮糧食定量供就暫行辦法,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轄區內,可以分批施行,也可以同時施行。其具體施行日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根據工作條件,在一九五五年九月一日至十一月三十日的期間內自行决定。二、市鎮居民按照本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應持糧票購買的掛麵、切麵、米粉、年糕等糧食複製品,在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寶施的同時即憑糧票購買;其他米飯、麵食等熟食品何時實行憑糧票購買辦法,另以命令發佈。三、農村居民來往於實行糧食定量供應的市鎮購買熱食品時,可暫時不憑地方糧票或全國通用糧票,何時開始實行憑糧票購買辦法,另以命令發佈。四、乘坐火車輪船的旅客,在車船中用餐,可不憑糧票購買。  相似文献   

17.
全蝦三做     
原料:大蝦12個精鹽1/2茶匙紹酒2湯匙葱段(三厘米長) 1湯匙葱末1茶匙薑汁1茶匙薑片2片麵粉1杯白糖1茶匙鷄蛋1個蛋白、蛋黃各1個量清湯3盎司(80毫升)玉米粉1茶匙與1/2茶匙水調匀植物油1杯香菜葉1茶匙紅蘿蔔末1茶匙製法: 將大蝦去掉蝦嘴、蝦鬚、蝦爪和砂腸。洗凈後將蝦分頭、腰段、尾段三部分切開。將蝦  相似文献   

18.
“雙頭虎”     
在中國民間,認為虎為百獸之王,是威武雄壯的象徵蚨趥鹘y工藝品中,出現很多虎的形象,如小孩戴的老虎帽、穿的老虎鞋、睡覺用的老虎枕頭等。雙頭虎是山東省的民間工藝製品,係用棉布縫製而成,內墳糧食作物的皮殼,如穀殼、蕎麥皮等。其大小不一,既可以作兒童玩具或工藝品陳列,又可以當作小孩枕頭用。製作時,採用誇張和變形手法,着重突出老虎的頭部。色  相似文献   

19.
四川成都市繁華的東風路,是著名小吃店的集中區。‘賴湯圓’、‘鍾水餃’、‘張鴨子’、‘珍珠圓子’、‘担担麵’、‘夫妻肺片’等,使成都市民和外地來客在這裹大飽口福。去年十月,在東風路口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同仁堂國藥店舊址上,又新開張一家專門經營藥膳食品的同仁堂滋補藥店。這家藥店一開張就特別引入注目。每天清晨,店堂裏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人頭攒動,顧客絡繹不絕。同仁堂滋補藥店,目前國內尚屬獨家,開張七個多月來,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顧客和外國朋友,港澳同胞四十多萬人次。苦藥,何以能烹製成佳餚?同仁堂滋補藥店究竟有哪些經營特色?一個春雨瀟瀟的下午,我們前往滋補藥店訪問了店主任曾聲揚先生。  相似文献   

20.
古人有“以文為業硯為田”之說,可見“硯”在文房四寶中的重要位置。文人往往以一方寶硯為博世之珍。關於硯最早起於何時,現在尚無定論。幾年前在陝西臨潼縣姜寨一座仰韶文化初期遺址的墓葬中發現了一塊石硯,上面還蓋着石蓋,掀開石蓋,硯面凹處有一支石質磨棒,硯旁有黑色顏料(氧化錳)數塊以及灰色陶質水杯,共五件,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彩繪陶器的工具。這說明早在五千年前的原始社會後期就已經有了作為書畫工具的研磨器具,這至少可以看作是硯的前身。硯的最好原料是什麼?漢代有用玉石製的硯,也有陶硯。在唐代,陶硯比較流行,而且已經有著名的澄泥硯了。這是用一種特殊的泥土燒製成的陶硯。唐朝人也已發現端石、歙石、洮河石是製硯的上好材料,並且開始用以製硯。唐代以前沒有高腿桌椅,人們都是跪坐在蓆上,憑借矮几讀書寫字。那時硯是放在矮几下的。為了適應這種情况,硯的造型多是圓型和箕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