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肠系膜、直肠筋膜的正常MRI表现。方法 :收集无直肠及周围间隙病变的50例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在轴位图像上测量并记录:1精囊腺/子宫体平面上,直肠在直肠周围间隙内的解剖位置;2直肠筋膜显示情况及其厚度;3直肠系膜与盆壁脂肪信号强度比值;4直肠系膜内淋巴结显示情况。结果:精囊腺/子宫体平面上,直肠主要位于直肠筋膜构成的直肠周围间隙内的侧方。直肠筋膜最厚处为(1.94±0.54)mm。直肠系膜与盆壁脂肪信号强度比值为1.02±0.17;直肠系膜脂肪信号强度高于盆壁脂肪信号强度(P0.01)。直肠系膜内正常淋巴结显示率低,其最大径均小于5 mm。结论:MRI能良好显示直肠筋膜及直肠系膜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系膜及周围筋膜结构的薄层MRI特点,为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T1WI、T2WI、T2W SPAIR及薄层T2WI扫描,比较各序列对系膜及筋膜的显示效果,并分析系膜及筋膜结构的MRI表现。结果薄层T2WI(M=5.0)对系膜及筋膜的评分明显高于T1WI(M=3.0)、T2WI(M=3.0)、T2W SPAIR(M=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薄层T2WI上,30例直肠系膜的显示率为100%,直肠固有筋膜分为前方(与Denonvilliers筋膜难以区分)、后方(与骶前筋膜难以区分)、左方、右方筋膜,其显示率分别为96.7%、100%、96.7%、93.3%。结论薄层T2WI优于常规MRI序列,可较好地显示直肠系膜及筋膜的形态特征,能够为直肠癌TME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相关解剖结构进行影像学探讨.方法 收集MSCT、高分辨力MRI的正常盆腔图像186例(CT 99例,MRI 87例).对直肠系膜、系膜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以及直肠侧韧带进行分析并记录,用SPSS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直肠系膜3例显示不清,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率CT为93.93%(93/99),MR为94.25%(82/87),二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Denonvillier's筋膜及直肠侧韧带均无明确显示.结论 MSCT及MRI能很好地显示直肠系膜及系膜筋膜,但不能显示Denonvillier's筋膜及直肠侧韧带结构.  相似文献   

4.
黄雅萍  陈楠  许卫   《放射学实践》2013,28(8):865-869
目的:通过MRI评估直肠系膜筋膜受累状态对中下段直肠癌术前分期及其术后复发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33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术前盆腔MRI扫描并于术后随访2年,将MRI表现与术后病理相对照,观察分析直肠系膜筋膜受累状态对术前T分期及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术前MRI显示壁外肿瘤侵犯深度>5mm者16例;直肠系膜浸润程度Ⅰ度14例,Ⅱ度11例,Ⅲ度8例;环周切缘阳性者16例。术后病理:T1期2例,T2期8例,T3期15例,T4期8例。经肠镜证实术后局部复发者7例。术前直肠系膜及筋膜受累状态与术后病理T分期以及肿瘤的术后局部复发均密切相关(P值均<0.05)。结论:通过术前MRI评估直肠系膜及筋膜受累状态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判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为直肠系膜全切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客观的依据,并对预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舌骨上颈部筋膜间隙MR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舌骨上 部艋膜间隙及其内容物。方法:使用自旋回波T2WI和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以横轴位为主,结合撩状位及冠状位进行观察,结果:舌骨上颈部的筋膜间隙包括下颌下间隙,咽粘膜间隙,咽后间隙,椎周间隙,咽旁间隙,颈动脉间隙,咀喟间隙,腮腺间隙和颈后间隙,下颌下间隙位于颈前下方,咽粘膜间隙,咽后间隙,椎周间隙位居中线,在横轴位上呈前后排列,咽旁间隙,颈动脉间隙,咀嚼间隙,腮腺间隙和颈后间隙对称性分布于颈椎两侧,颈后间隙位于椎体后外方,结论:MRI可清晰显示舌骨上颈部筋膜间隙,划分筋膜间隙有利于疾病的定位,有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单独T2WI比较,评价T2WI联合MR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经新辅助化疗和放疗后(CRT)直肠系膜筋膜(MRF)肿瘤清除的附加价值。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经学术审查委员会批准,免除病人的知情同意。临床怀疑有直肠系膜筋膜侵犯的直肠癌4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5T MRI对中低位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术前分期及可切除性评估,以指导直肠癌的TaTME个体化治疗,提高患者的保肛率和长期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方法 选取我院62例经结肠镜证实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盆腔高分辨平扫、DWI检查,常规序列包括:失状位T2WI、斜冠状位T2WI、斜轴位T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肠系膜血管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证实的肠系膜血管瘤病人MRI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MRI检查显示下腹部及盆腔巨大、呈扇形分布的囊实性肿块,于T_1WI、T_2WI及精准频率反转恢复序列信号混杂,其内可见多发线样分隔,呈蜂窝样改变;病变边缘于T_2WI还可见多发细小血管流空影,邻近肠管受压移位,局部肠壁与病变分界不清。结论肠系膜血管瘤的影像表现较具特异性,熟悉肠系膜解剖结构及血管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对肠系膜动脉成像的方法. 资料与方法 对20例正常肠系膜动脉行3D-CE-MRA成像,比较分析原始图像和重组图像上肠系膜动脉的主干及分支显示情况. 结果 20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分支、肠系膜下动脉主干均能被显示.原始图像尚能清晰显示肠系膜下动脉分支.肠系膜上动脉为(6.51±1.01) mm,空回肠动脉为(3.46±0.78) mm,肠系膜下动脉为(2.90±0.90) mm.原始图像和3D重建图像显示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分支大致相同(P>0.05),但对肠系膜上动脉二级以上的分支及肠系膜下动脉分支的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3D-CE-MRA能准确显示肠系膜上、下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常规MRI和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 MRA)在门肠系膜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的14例门肠系膜静脉血栓的平扫、增强MRI和3D CE MRA资料.结果 14例中,门肠系膜静脉及分支累及10例,门静脉及分支累及2例,2例仅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及分支;其中5例并发侧支血管形成.3D CE MRA准确地显示了相应病理解剖改变;平扫MRI能够显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内的血栓,但难以确切显示门肠系膜静脉属支、门静脉肝内分支血栓和较小血栓;增强后快速扰相稳态梯度回复采集序列(FSPGR)图像由于血管内和血管壁的强化及更高信噪比可更好地显示血栓.结论 平扫时重视对血管形态的观察有利于发现血栓,同时行3D CE MRA及增强后FSPGR,可以准确地诊断门肠系膜静脉血栓,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MR对比剂在MR颈动脉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将2005-09~2006-06行颈动脉动态增强扫描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用离子型对比剂(Gd-DTPA),B组28例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Gd-DTPA-BMA)。用3.0TMR机行动态增强扫描。A、B两组的扫描参数相同。结果:56例均完成颈动脉动态增强扫描。两种对比剂的增强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对比剂不良反应中,A组1例出现恶心,B组1例出现发热症状的轻微不良反应外,两种对比剂在使用的安全性上无差异。结论:两种对比剂的增强效果及使用安全性无明显差异,非离子型对比剂是MR血管造影动态增强较为理想的对比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显示直肠前突的X线和MRI排粪造影两种方法,进一步探讨直肠前突排粪造影技术.方法: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32例纳入研究,年龄22~77岁,平均48岁,均为女性;全部X线和MRI排粪造影检查.比较两种图像显示直肠前突及其程度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种技术均良好显示了全部的直肠前突,X线排粪造影直肠前突程度高于MRI排粪造影.X线排粪造影显示肠并发症(84例次)明显高于MRI排粪造影(26例次,P<0.01);其它肠外并发症则X线排粪造影显示(12例次)不如MRI排粪造影(40例次,P<0.01).结论:X线和磁共振排粪造影各有优缺点,前者在显示直肠前突本身和肠并发症更佳,后者则有利于显示肠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MR I应用于人体其他器官和部位都非常成功和富有经验,但应用于肺部成像一直不理想,因为肺内的质子密度过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近年来,一些MR新技术的出现,如超快速TE扫描,单次激发快速SE序列以及一些后处理技术为肺部MR成像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使MR的肺实质灌注成像成为可能。MR I灌注成像是探求示踪剂通过血管系统时相伴的信号变化[1]。示踪剂可以是外源的,如造影剂钆喷酸葡胺,也可以是内源的,如动脉中的水,然后按照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方法测量血流和容积。与2种示踪剂相应的,现在的肺实质灌注成像包括2种基本的方法,即…  相似文献   

16.
肝脏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肝脏最佳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材料与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5只,用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在其他参数不变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扫描线圈与FOV行常规MRI扫描;用SE EPI序列不同b值、TR值以及层厚2mm与5mm分别行DWI扫描,以ADC值、质量指数、信噪比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随着b值的增大,肝脏平均ADC值与质量指数均变小(P <0 .0 1) ,但b =10、5 0、10 0三者图像的质量指数差别较小(P >0 .0 5 ) ,b =80 0质量指数与信噪比均较差。(2 )TR值逐渐增大时,图像的质量指数与信噪比以及肝脏ADC值变化均很小(P >0 .0 5 )。(3)层厚为2mm时,图像的质量指数较层厚为5mm高,信噪比则较后者低(P <0 .0 1)。(4)膝关节线圈扫描较头部线圈图像的信噪比有明显增大,而图像的质量指数反而有所减小(P <0 .0 1)。(5 )随着FOV的增大,信噪比增大,但质量指数先增加后下降(P <0 .0 1)。结论 在高场强磁共振中,头部线圈、b值10 0、层厚2mm、适中的FOV与TR值以及深度麻醉、较大NEX等能获得较高质量的DWI图像。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对胸膜外脂肪显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RI对正常及异常胸膜外脂肪显示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MRI化学位移同相位成像、反相位成像、T1WI、T2WI及STIR序列扫描,并对胸膜外脂肪的绝对信号强度及信号强度比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对20例累及胸膜外脂肪的病人进行检查。结果:在MRI各序列中,化学位移反相位成像显示胸膜外脂肪最佳,各序列绝对信号强度没有差别,而信号强度比存在差异。异常的胸膜外脂肪可以表现为移位、受压、中断、增厚及信号改变。结论:MRI可以作为观察正常及异常胸膜外脂肪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腰骶部的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腰骶部病变的MR特征。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并疑有腰骶部病变的患者行MR检查,观察腰骶部有无异常并对异常的MR表现进行归纳分类。结果90例中,MR发现腰骶部异常61例,阳性率68%,61例阳性病例中,MR诊断正确60例,准确率为98.5%。阳性病例腰骶髓病变主要为椎体脊髓畸形(25例),椎管内肿瘤(19例),下腰椎椎间盘突出(13例)3大类。结论MR对诊断脊髓疾病有很好的价值,是临床以神经源性膀胱为首发症状的病因检出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Teaching point: Hypertrophy of the m. tensor fascia lata mimics a soft tissue tumor, but understanding of its presentation on MRI prevents unnecessary biops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CDFI及MRA 2种方法检查42例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径、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最狭窄处管径,了解斑块情况,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MRA检查颈动脉内径,测量病变动脉信号缺失情况,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本组病例轻度、重度狭窄的MRA与超声诊断完全符合.1例血管闭塞超声低估为重度狭窄,1例超声判断为中度狭窄MRA高估为重度狭窄.MRA和超声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结论 超声与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具有互补作用,两者结合使用能提高评估狭窄程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