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楠  王英  郑文忠 《工业建筑》2006,36(Z1):321-323
介绍了绥芬河青云集团地下商场的基本概况,针对其柱网尺寸和所承受的荷载均较大这一客观事实,设计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无梁楼盖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井式梁板楼盖两种结构方案。介绍了这两种方案的设计要点及造价分析。可供设计建造同类工程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密肋PCM内模楼盖与传统普通混凝土梁板结构相比减轻结构自重,节约钢筋、混凝土,具有很好的经济实用性。适用于大跨度结构,其空心结构对保温、隔热、隔音等性能有大幅度提高,安装简便,节能环保。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双向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密肋PCM内模楼盖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双向井字梁楼盖可在不增加层高的基础上提供大空间及美观的室内开花,通过-设计实例,较详细地介绍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井字 梁结构 的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说明双向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结构合理、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4.
1 工程概况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楼面结构是我国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无粘结预应力技术被列为我国建筑业重点开发与推广的项目。金华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采用双向梁板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是我省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应用成功的又一例,为大跨度梁板推广使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在施工工艺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建筑科学》1995,(3):13-18
大柱网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密肋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建议(上)“大柱网楼盖结构专题”研究组“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密肋板结构短期与长期性能”研究组【说明】《大柱网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密肋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建议》以下倚称“本《建议》”适用于多层工业、...  相似文献   

6.
郝合生  陶文飞 《山西建筑》2009,35(24):74-75
介绍了某大学教学楼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交叉梁楼盖的结构布置方案,结构计算方法及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并提出了预应力的施工方案,以推广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交叉梁楼盖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1工程概况沈阳某高层建筑塔楼33层,高度近140m,裙房为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按现行规范GBJ11-89的有关条款规定,本工程为生命线工程,塔楼结构抗震等级为1级、裙房为11级.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体系,内简为钢筋混凝土墙组成的薄壁筒,外简为开洞混凝土墙组成的筒体,内外简之间纵向距离为12.6ry横向距离为gffe楼盖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现绕梁式楼盖,其中主梁采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次梁与板为普通梁、板(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12.6m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是楼盖结构的主要承力构件,它的力学作用除了把3个…  相似文献   

8.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封洞与开洞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威  郑文忠 《工业建筑》2005,35(4):10-14
哈尔滨中央大厦塔楼楼 (屋 )盖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塔楼的复式住宅原位于 2 1层~ 2 2层 ,业主决定将复式住宅调整至 2 2层~ 2 3层。为完成复式住宅调整任务 ,需对 2 1层顶局部楼盖进行封洞改造 ,对 2 2层顶局部楼盖进行开洞改造。给出了楼盖封洞的方法 ,介绍了待开洞口边缘后置板下支承梁的设计及施工方法 ,后置梁及开洞板相关梁的加固设计与施工方法 ,开洞时预应力筋的临时锚固措施与永久性锚固体系的建立方法 ,开洞后相关板格靠近洞口边缘支座负弯矩影响区的加固设计思路和方法 ,可供其他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封洞及开洞改造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设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立 《工业建筑》1997,27(4):1-4
近年来,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在高层和多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研究和设计工作实践,作者总结了这类楼盖设计中一些成熟、合理的作法,内容包括:应使用平面外弯曲的板单元而不是平面或空间杆系单元计算楼盖板块的内力;平板楼盖上设置扁梁的目的和扁梁的设计验算内容;楼盖平板内预应力和非预应力钢筋合理配筋的定义;设计上可减少预应力钢筋配筋的措施以及关于预应力悬臂板的一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的优点国内已经有许多采用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的工程,比如上海申鑫大厦主楼内筒与外框架间的楼板;浙江生产资料市场物产大楼层7~30的楼盖以及广东国际大厦等。许多的工程实践和统计分析说明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具有如下突出优点:(1)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平板是针对多层、高层建筑中要求采用大柱网楼盖发展起来的。这种用单根张锚的无粘结钢绞线筋的主要优点在于吨位小,有利于在板类结构中分散布筋,也有利于增大预应力筋的偏心距与抗弯力臂;张拉设备轻,施工方便。(2)无粘结双向平板可以做得比较薄,一般8m×8…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工程屋面有粘结预应力梁,在预应力筋张拉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梁与混凝土单向板间出现纵向裂缝,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2.
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两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续梁的非线性分析模型,通过变换组合梁的高度和各钢板的厚度等参数分析梁的应力、挠度的变化等,综合比较分析腹板高度,底板厚度,腹板厚度,顶面板厚度和混凝土板厚度等因素对组合梁的影响并得出对梁的应力和挠度影响强弱依次为:腹板高,混凝土板高,腹板厚,底板厚和顶板厚。  相似文献   

13.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 width of a concrete slab in composite beams prestressed with external tendons. The beams studied are simply supported, with external prestressed strands straightly and draped arranged. The effective width for the prestressed composite beam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parametric study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plain composite beams without prestressing, and code provisions. The influence of the shear connections on the effective width and the shear slips along the beam span, as well as the incremental stresses developed in the prestressed strands, are analyzed. The behaviors of the external prestressed composite beams subject to the shrinkage and creep in the concrete slab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混凝土四边简支双向叠合板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进行了抗弯刚度分析,基于弹性薄板原理,按照正交各向异性板推导四边简支单向预应力矩形板的相应计算公式,通过自编程序求解出双向叠合板在四边简支边界条件下的计算系数,并编制成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相对应的表格,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通过与现浇四边简支双向板弹性计算系数的比较可知,在预应力双向叠合板的设计中,应将预制构件沿短跨方向布置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节省钢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对预应力扁梁-密肋楼盖体系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楼板的变形、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变形和应变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分析,运用有限元程序对结构的预应力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讨论了预应力扁梁-密肋楼盖体系的预应力效应的建立,指出预应力效应的建立受到楼板平面内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平房仓粮库屋盖为空间薄壁先张法预应力拱板结构 ,跨度大、壁薄 ,施工有一定难度。本文介绍直接在周边拱板搁置圈梁上对 2 1m跨先张法预应力拱板高空预制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左清军  吴立  李彦  李方成 《建筑技术》2010,41(12):1104-1107
以湖北省地调科研大楼采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为例,将屋面板的两榀主梁作为测试对象,对预应力摩擦损失、理论伸长值和实测伸长值的偏差、锚具变形量、跨中反拱值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和施工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现有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存在的问题,提出由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肋上预留孔洞)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形成的双向楼板。针对该叠合板独特的结构形式以及预制底板与后浇混凝土的整体作用,提出该楼板双向受力性能。借助有限元程序ANSYS10.0进行楼板模拟,通过大量计算研究该楼板双向受力效应的存在及变化规律,为深入开展该楼板结构性能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高层住宅中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拼缝连接方式,以及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构造加强措施。相关方法和措施弥补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相对于现浇楼盖在平面内刚度的不足,以及相连结构构件整体性较差导致的抗震性能不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物的空间整体性能、抗震性能,并改善了结构水平力的传递,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满足了相应规范的要求。文章为建设大规模装配式高层住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与方法,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陆新征  江见鲸 《工业建筑》2003,33(7):57-59,65
预应力钢 -混凝土组合梁具有刚度大、承载力高、延性好等特点 ,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将组合梁在平面交叉组成双向楼板体系 ,预期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刚度和承载力。为此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对预应力钢 -混凝土组合单向楼板和双向楼板进行了空间受力全过程分析 ,并通过改变预应力筋配置进行了参数讨论。分析结果表明 ,相对于钢 -混凝土组合单向楼板 ,组合双向楼板的承载力可以提高 133% ,刚度可以提高 6 6 %。而施加预应力后 ,刚度和承载力还可以继续提高。钢 -混凝土组合双向楼板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