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葛根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7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3例和治疗组 39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 ,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值。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 (95 .1± 61 .4) μg/min和(92 .3± 64 .9) μg/min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为 (1 0 0 .5± 51 .5) μg/min和(52 .5± 33 .0 ) μg/min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结论 :葛根素具有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新安  钟进义 《吉林医学》2010,(24):4036-4038
目的:探讨葡多酚(GP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丙二醛(MDA)和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8名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多酚治疗,1次/d,200m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另选择20名正常人为健康组。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浆MDA和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健康组查体时的血浆MDA。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MDA均较健康人组血浆MDA显著升高(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血浆丙二醛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早期糖尿病肾病试验组治疗8周后血浆MDA(5.8±0.45)nmol/ml较治疗前血浆MDA(7.36±0.35)nmol/ml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MDA(6.6±0.42)nmol/ml较治疗前血浆MDA(7.28±0.33)nmol/ml下降不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后UAER(70.51±32.17)μg/min较治疗前UAER(112.42±69.11)μg/min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UAER(98.30±45.84)μg/min较治疗前UAER(103.15±69.14)μg/min下降不明显(P>0.05),试验组血浆MDA降低与UAER降低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与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升高有关,葡多酚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DN)血浆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化过氧化,葡多酚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MDA,对DN的肾脏功能起到一定改善和保护作用,为GPC治疗DN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栾蓉  邱丽筠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06-1708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影响。方法 9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清脂联素和BMP-7。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57.6±42.8)μg/min、(72.6±20.4)μg/min,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49.8±39.7)μg/min、(113.6±20.7)μg/min;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均明显降低,并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BMP-7均有明显升高,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以通过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脂联素和BMP-7的表达,从而减少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辛酸和胰激肽原酶治疗,疗程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胱抑素-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和胱抑素-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为96.17±20.97 mg/L,尿蛋白肌酐比值为79.10±15.92 mg/mmol,胱抑素-C为1.03±0.25 m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5.28±36.38 mg/L,175.60±32.78 mg/mmol和1.85±0.24 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再予前列地尔联合黄葵胶囊治疗,10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1)经治疗后BUN、Scr、ACR两组比较:观察组为7.5±2.8 mmol/L,72.5±11.6μmol/L,132.6±22.4μg/mg;对照组为9.1±3.5 mmol/L,80.6±14.7μmol/L,169.3±20.3μg/mg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后观察组GFR为108.4±9.6 mL.min-1.1.73m-2,对照组为98.3±11.5 mL.min-1.1.73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用酚妥拉明静脉点滴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的影响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分别给46例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期(32例)和期(14例)患者静脉点滴酚妥拉明10mg/d,疗程10~21d,观察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1糖尿病肾病期患者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为(79.4±33.3)mg,治疗后为(50.3±25.1)m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期患者治疗前为(230.5±48.0)mg,治疗后为(219.6±62.5)m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肾病期患者有27例尿蛋白降低。肾病期患者有6例尿微量白蛋白降低,两者降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糖尿病肾病期患者有16例逆转为肾病期以下,肾病期患者有2例逆转为期及以下,两者逆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有2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无肾功能不全发生,无其它严重的副反应。结论:静脉点滴酚妥拉明对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出有显著效果,对降低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效果不理想,该药治疗糖尿病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Valsartan)对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不伴高血压的Ⅱ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UAER)20~200μg/min,维持原糖尿病治疗不变作为对照组,在原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50mg/d)作为治疗组,观察治疗12周前后平均动脉压(MAP)、24h UAER、HbA1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酸(U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治疗组24hUAER从81.9(45~120)μg/min降至62.4(28~89)μg/min(P<0.05),而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AT1 Ra缬沙坦可以减少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且其肾脏保护作用不依赖于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654-2与葛根素(puerarin)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DN)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住院糖尿病肾病患者1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7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654-2与葛根素,疗程3周,并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白蛋白排出量(UAE)、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组治疗后UAE有明显改善(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654-2与葛根素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韦贞红 《吉林医学》2012,33(3):497-49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法对64例糖尿病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人员尿微量白蛋白(mAlb)进行检测。统计出糖尿病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例数,并对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试验组的尿mAlb的含量为(21.25±9.84)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85±4.7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阳性例数为24例,占37.50%,对照组无一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两组间阳性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可以作为DN早期诊断的敏感可靠的实验室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糖尿病肾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inkgp Bo;pba Extract,GbE)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对52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病人,26例在常规治疗糖尿病(格列奇特或合用二甲双胍口服)基础上加用GbE7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4 d;另26例病人单用常规治疗14 d为对照组.2组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素β2(TXB2)、尿白蛋白的变化.结果GbE组血小板粘附率下降(38±15)%,GMP-140水平下降(8±16)μg/L,TXB2水平下降(124±88)ng/L,尿白蛋白和肌酐的比值下降(8.1±3.9)mg/mmol;而常规治疗组依次为(4±21)%,(0.9±10)μg/L,(1±66)n/L及(14±3.6)mg/mmol;2组组间比较,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GbE有改善血小板功能、减少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和培哚普利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和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糖尿病患者55例,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均在20~200μg/min之间,所有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和/或采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对照组27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培普利4 mg/d;B组为治疗组28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 mg/d和羟苯磺酸钙3 000 mg/d(分3次口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和AER等。结果A组在治疗后3、6、12个月时,AER分别为(23.8±5.6)μg/min、(23.7±6.0)μg/min、(22.9±5.8)μg/min,与治疗前的(45.8±7.6)μg/min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B组治疗后3、6、12个月时,AER分别为(21.8±7.1)μg/min、(19.9±5.9)μg/min、(19.1±6.1)μg/min,与治疗前的(46.1±7.1)μg/min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B组治疗后6、12个月时,AER均低于同期A组水平(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和培哚普利联合应用,对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DN患者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有良好的效果,其疗效优于培哚普利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期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Co-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108例(男55例,女5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分为3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M2组,34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DM3组,37例),另设正常对照组(NC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四组研究对象尿VEGF、TGF-β1、Co-Ⅳ水平.结果与NC组(2.96±0.98)μg/l相比,DM1组尿VEGF(5.48±1.48)μg/l升高(P<0.05),而尿TGF-β1(46.57±13.15)μg/l和Co-Ⅳ(10.10±3.81)μg/l无明显变化(P>0.05).尿VEGF在DM2组(11.17±3.53)μg/l和DM3组(12.07±5.10)μg/l进一步升高,与DM1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而尿TGF-β1和Co-Ⅳ结果仍相似,即在DM2组无明显变化,DM3组[分别为(161.68±59.54)μg/l、(24.15±5.23)μg/l]较DM1组[分别为(46.57±13.15)μg/l、(10.10±3.81)μg/l]与DM2组[分别为(76.51±22.01)μg/l、(15.5±3.44)μg/l]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VEGF、TGF-β1和Co-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尿VEGF可能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示指标,而尿TGF-β、Co-Ⅳ可能为判断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硒酵母片(西维尔)对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以晨尿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定义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UMALB),UMALB〈30μg/g Cr为无微量白蛋白尿,UMALB≥30mg/g Cr为微量白蛋白尿,连续2次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肾病。以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作为肾功能的评价指标(e GFR 80-100m L/min·1.73m^2为肾功能正常),将67例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西维尔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8例,用t检验分析比较了治疗前后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尿微量白蛋白(326.9±101.7)mg/g Cr低于对照组(349.6±115.4)mg/g 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维尔可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茶色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GMP - 14 0和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n =34)和治疗组 (n =34)两组 ,对照组采用糖尿病 (DM )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茶色素治疗 ,每天 3次 ,每次 0 .2 4 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 8周。另选取 30名正常人为健康人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健康人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ET、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和血浆GMP - 14 0。结果 :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浆ET、血浆GMP - 14 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 (均P <0 .0 1)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血浆GMP - 14 0、UAER水平分别为 70 .6± 19.7ng/L、6 8.9± 19.7μg/L、6 9.5 2± 4 0 .2 7μg/min ,较治疗前的 10 3.2± 2 6 .3ng/L、10 1.2± 39.5 μg/L、10 9.31±72 .15 μg/min明显降低 (均P <0 .0 1) ,对照组治疗后血浆ET、血浆GMP - 14 0、UAER水平分别为 98.4±2 4 .2ng/L、89.2± 35 .9μg/L、95 .35± 4 9.92 μg/min ,较治疗前的 10 1.8± 2 5 .9ng/L、98.9± 37.1μg/L、10 8.2 3±6 9.72 μg/min无明显变化 (均P >0 .0 5 ) ,治疗组治疗 8周后血浆ET、血浆GMP - 14 0、UAE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1,P <0 .0 5 ,P <0  相似文献   

15.
刘远叶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428-1429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测定在糖尿病肾病(D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糖尿病肾病组,另外选择5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选用MA检测试剂,2组患者在早晨留取5 mL晨尿于清洁容器中,进行离心,然后测定上清液,测定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毕振红.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对比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07,21(4):257.]。结果 50例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为(20.5±29.5)mg/L,而5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为(0.88±0.48)mg/L,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何永军.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临床应用中的优越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9B):1832.],糖尿病病史与患者的尿MA呈正相关,糖尿病病史越长,肾损伤越重,尿MA的异常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6.
血、尿β2—微球蛋白在小儿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对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尿β2-微球蛋白进行定量测定 .结果糖尿病组血β2-MG为3215±1100μg/L,尿β2-MG为416±291μg/L,对照组血β2-MG为1908±852μg/L,尿β2-MG为178±129μ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 5);糖尿病病程<5年组血β2-MG 2604±910μg/L,尿β2-MG 386±291μg/L,>5年组血β2-MG 3415±1361μg/L,尿β2-MG 1012±945μg/L,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尿β2-MG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92例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M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MA检测,并与对照组75例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尿MA(49.96±23.80)mg/L,对照组尿MA(6.11±4.67)mg/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尿MA检测对早期诊断DN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654 -2与葛根素(puerarin)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DN)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住院糖尿病肾病患者1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7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654 -2与葛根素,疗程3周,并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白蛋白排出量(UAE)、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组治疗后UAE有明显改善(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654 -2与葛根素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Ⅱ型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糖尿病肾病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微量白蛋白尿是Ⅱ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为此我们收集了1998~1999年在我院门诊就诊118例Ⅱ型糖尿病病人中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发现37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20~200μg/min,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并给予氯沙坦治疗,旨在观察用药前后肾功能,微量白蛋白尿,尿常规,血钾等指标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联合口服中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年龄33-76岁;男47例,女43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尿白蛋白和肾功能分为早期肾病组,肾功能不全组.治疗组分两组PGE1组和PGE1加中药组,PGE1加中药组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100μg+利多卡因100mg+生理盐水250mL,每天1次,中药每天1剂口服,连续21 d.对照组不用上述治疗.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其它治疗方法各组相同.结果和对照组比较,PGE加中药组尿白蛋白明显降低,其中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尿白蛋白由(236±79)mg/24 h下降到(96±61)mg/24 h;肾功能不全组尿白蛋白由治疗前(2532±770)mg/24 h下降到(1796±660)mg/24h.治疗后随访3个月尿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内静脉应用前列腺素E1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对不同时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减少尿白蛋白的作用,用后3个月随访尿白蛋白无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