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和卡托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内生肌酐清除率 (Cr-C)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Cr -C在 5 0 .0ml± 19.4ml/ (min·1.73m2 ) - 1之间。随机分成伊贝沙坦组 (n =34)、卡托普利组 (n =34) ,对 2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降压幅度、Cr -C的比较。结果 伊贝沙坦和卡托普利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同样有效 ,但前者提高Cr-C的作用明显优于后者 ,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伊贝沙坦组未见干咳现象 ,卡托普利组干咳发生率为 17.6 %。结论 伊贝沙坦不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还能较卡托普利更好地提高Cr-C、改善肾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单用及与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拮抗剂(ARB)伊贝沙坦合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心肌、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 3(TGFβ 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2周龄SHR 24只,随机分苯那普利组、苯那普利与伊贝沙坦联合干预组、SHR组,每组8只.采用灌胃法分别给苯那普利组大鼠灌入苯那普利(8mg·kg·d-1),联合干预组大鼠灌入苯那普利(8mg·kg-1·d-1)与伊贝沙坦(40mg·kg-1·d-1)混合液;SHR和WKY对照组灌入自来水,共8周.观察药物对心率、血压及处死后左心室心肌和肾皮质TGF β 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SHR对照组比较,苯那普利组、苯那普利与伊贝沙坦联合干预组大鼠,其心肌和肾皮质TGFβ 3 mRNA表达和血压水平较SHR组大鼠显著降低(P<0.01);而与苯那普利组大鼠比较,联合干预组大鼠心肌、肾皮质TGFβ 3 mRNA表达没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ACEI苯那普利单用和ARB与ACEI合用均能显著降低SHR的血压及抑制心肌、肾皮质TGFβ 3的mRNA表达,这可能是防治高血压心、肾靶器官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和肾脏保护作用。方法轻、重度原发性高血压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入选本实验,并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于4周末根据血压调整剂量和疗程,6月后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伊贝沙坦和氨氯地平组的降压及副作用相似。伊贝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在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UAER)水平和24 h UAER的降低幅度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伊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率和氨氯地平近似且耐受性好,并可以减慢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蛋白进展而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按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不同 ,将 92例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II型组 31例 ,ID型组 30例及DD型组 31例。用苯那普利治疗 6个月后 ,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平均动脉压 (MABP)、肌酐清除率 (Ccr)及ACE的变化。结果 :苯那普利治疗后 3组UAER、MABP、ACE均下降 ,以II型组下降幅度最大 (分别为 58.6%、2 .87kPa和 72 .3% ) ,DD型组下降幅度最小 (P <0 .0 5) ;而Ccr在DD型组下降幅度最大 ,II型组下降幅度最小 (P <0 .0 5)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ACE基因型对UAER下降率有显著回归效果(R2 =0 .72 ,P <0 .0 0 1 )。提示 :ACE基因型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II基因型患者对ACEI治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林  金湘  高瞻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167-16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的降压效果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临床确诊的106例EH患者口服伊贝沙坦75~150 mg,1次/d,治疗12周后动态监测降压效果并测量左心室肥厚(LVH)的改善情况.结果:伊贝沙坦可使EH患者24 h血压平稳下降,且左心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可有效地控制EH患者血压的升高,并对LVH有逆转作用,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6.
伊贝沙坦 ( Irbesartan)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 ,可非竞争性地与血管紧张素 受体结合 ,抑制血管紧张素 升压效应而起到降压作用。通过伊贝沙坦与西拉普利的对比研究以评价伊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1月~ 1 2月门诊≥ 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 1 1 0例 ,诊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1 999年的《高血压指南》标准 ,即未服抗高血压药 ,收缩压( SBP)≥ 1 4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和 /或舒张压 ( DBP)≥ 90 mm Hg。年龄 60~ 80岁 ,平均 67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的心、脑、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及降压疗效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 6 0例轻 ,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同时伴左室肥厚患者 ,分两组进行治疗。治疗组 :口服伊贝沙坦 15 0mg ,每日 1次。对照组 :口服苯那普利 10mg,每日 1次。两组治疗 8周后进行评估 ,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对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3 3% ,对照组为 86 77%。两组心脏结构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伊贝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及降压作用与苯那普利同样有效 ,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8.
伊贝沙坦和西拉普利降压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贾国良 《医学争鸣》2002,23(9):800-801
目的 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西拉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经2wk洗脱期后,分为伊贝沙坦组和西拉普利组,每日分别服用伊贝沙坦150-300mg或西拉普利2.5-5.0mg,共8wk。观察比较坐位血压、心率变化,对比服药前后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及实验室检查。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wk后,伊贝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0.0%,西拉普利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本组服药前比较,两组血压均有显著性下降(P<01),伊贝沙坦组较西拉普利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及E/A比值,与本组服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 伊贝沙坦每日150-300mg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并且对高血压靶器官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不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厄贝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芳 《广西医学》2003,25(12):2436-2437
目的 :比较厄贝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E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0例轻中度 EH患者分为厄贝沙坦组 (n=4 5 )和苯那普利组 (n=4 5 ) ,前者给予厄贝沙坦 1 5 0 mg口服 ,qd;后者给予苯那普利 1 0 mg口服 ,qd,疗程 1 2周。治疗前后测偶测血压、动态血压 ,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厄贝沙坦组总有效率为 77.8% ,降压幅度为 2 2 .6 / 1 4 .4 m m Hg,T/ P比值 :SBP0 .81、DBP0 .80 ;苯那普利组总有效率为 80 % ,降压幅度为 2 2 .9/ 1 4 .6 m m Hg,T/ P比值 :SBP0 .82 ,DBP0 .81。各项指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厄贝沙坦组干咳发生率 (2 .2 % )与苯那普利组 (2 2 .2 %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 EH有效 ,降压效果与苯那普利相似 ,但耐受性优于苯那普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开博通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并发肾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30例),与开搏通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监测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钾、血糖、血β2-MG、尿β2-MG等,疗程16周。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β2-MG、尿β2-MG、血肌酐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开博通均有降压及肾脏保护作用,厄贝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优于开博通,而厄贝沙坦同时具有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且厄贝沙坦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淑蓉  吴桂英 《重庆医学》2012,41(6):557-55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和对照组(厄贝沙坦),各90例,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下降(P<0.05);SBP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周总有效率分别为88.2%和96.6%,对照组分别为75.5%和8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8周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第4周(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替米沙坦与苯那普利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晓兰 《热带医学杂志》2005,5(5):691-692,678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和苯那普利对高血压肾病患者24h尿总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用替米沙坦或苯那普利治疗的高血压肾病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了治疗前、后两组间降压效果、24h尿总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比较。结果 替米沙坦降压效果与苯那普利相似,但替米沙坦降低尿蛋白排泄量效果优于苯那普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肾功能轻、中度损害的高血压肾病患者服用替米沙坦,不仅可有效降低血压,还可以更好地降低尿蛋白排泄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保肾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应用保肾康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和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控制血糖、降低血压、调节血脂、降低尿蛋白和改善肾功能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保肾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能较好地改善和保护肾功能,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血糖、血脂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伊贝沙坦联合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联合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4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一般治疗、降糖药、伊贝沙坦口服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联用大黄粉5g泡服,1个疗程为21天,停用7天后开始第2疗程,共用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SBP/DBP)、Upr、UAE、BUN、Ccr、FG、血β2-MG、尿β2-MG。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BP、DBP、Upr、UAE、Ccr、尿β2-MG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或0.05);治疗组治疗后Upr、UAE、Ccr、血β2-MG、尿β2-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伊贝沙坦联合大黄治疗DN,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用伊贝沙坦,提示两药合用在延缓DN进展方面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尿病造影剂肾损害(CIN)发病过程中氧化应激的作用以及肾皮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CIN氧化应激和肾皮质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6只,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他46只作为糖尿病造模组。用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饲养8周后糖尿病大鼠再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糖尿病+造影剂组(CM组);糖尿病+厄贝沙坦+造影剂组(ARB组)。注入造影剂48 h后收集血、尿标本,测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造影后第2天摘取肾脏左肾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右肾检测肾皮质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iNOS活性。结果:与DM组比较,CM组注入造影剂后Scr、NAG升高,Ccr下降,肾皮质MDA含量升高,SOD、CAT活性下降,iNOS活性升高;与CM组比较,ARB组注入造影剂后Scr、NAG下降,Ccr升高,肾皮质MDA含量下降,SOD、CAT活性升高,iNOS活性下降。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了糖尿病CIN的发病过程;厄贝沙坦对糖尿病CIN有保护作用,此保护作用可能与之抑制CIN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碘化钾(KI)或二巯基丁酸钠(DMSA)治疗铅性肾病50例。结果提示,驱铅及降尿糖作用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降低尿蛋白和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效果,KI较DMSA明显。此外,二者对铅性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修复作用,从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及治疗致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212例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116例)和对照组(9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水化治疗,在此基础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前3d开始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40mg,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或其他调脂类药。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8-72h的血肌酐(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患者术后48-72h的Scr明显高于术前、Ccr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Scr和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阿伐他汀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1.72%(2/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8/96P,<0.05)。结论:术前3d以上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预防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及治疗致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伊贝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7例老年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即:伊贝沙坦(150mg/d,28例)组与卡托普利(75mg/d,29例)组,疗程为6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伊贝沙坦组临床显效率46.43%,有效率50%,无效率3.57%;卡托普利组分别为48.28%、48.28%、3.44%。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相关参数均有显著改善;血压有所下降,血钾略有升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血肌酐无明显变化;两组各有1例因心力衰竭恶化而再次住院,无死亡病例;除刺激性干咳发生率伊贝沙坦组明显低于卡托普利组外,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伊贝沙坦治疗老年CHF与卡托普利疗效相似,且耐受性、安全性更高,对老年CHF患者更为有益,可作为不能耐受ACEI老年CHF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