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运用"五常法"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方法加强手术室环境、物品和人员的综合管理。结果:手术室环境随时随处清洁整齐,按需要有序摆放物品,标识明显,取用方便。制度完善、规范,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中人人严于律己,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结论:通过运用"五常法"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手术室推行"双5S"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探讨"双5S"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洁净手术室管理方法,提高手术质量。方法:通过层流洁净手术室工作人员、工作流程、物流、环境的严格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结果: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有效地预防了医院感染。结论: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管理者应更新观念,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意识,严格的管理规范和制度,才能使层流洁净手术室发挥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信息化流程管理用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2019年1月成立信息化流程管理小组,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整合手术室现有的资源,规范手术室护理流程,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实行信息化流程管理后,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护理记录、消毒隔离及护理质量监控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信息化流程管理能促进手术室管理质量的提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加强手术室物品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2月手术1184台作为对照组,2016年3~6月手术1262台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物品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五常法"进行手术室物品管理,对两组手术物品管理质量进行评价。从两组手术中分别选取医生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实施"五常法"对手术室物品进行管理后,观察组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仪器使用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取物品所需时间及补充物品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医生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分别由对照组的85.14%和87.61%,提升至观察组的97.53%和97.8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五常法"应用于手术室物品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物品管理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及医患满意度,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系统管理理论,提高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医院进行的400台手术,根据管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应用系统管理理论制定手术室感染相关的管理方法。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的各项目评分,手术室空气、医务人员手卫生、层流净化手术室、无菌物品检测合格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的各项目评分,手术室空气、医务人员手卫生、层流净化手术室、无菌物品检测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系统管理理论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自2015年3月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应用"五常法",对手术室的环境、人员、物品的管理加以完善。物品管理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物品管理的质量。结果:仪器和设备使用管理完好、准备完好等物品管理质量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五常法"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效果十分显著,对提高手术室物品管理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原理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制定手术室护士管理评价指标,从2018年1月开始,在35名护士中选取两名优秀护士承担"鲶鱼护士",作为全科护士学习效仿的对象,对"鲶鱼护士"的良好表现给予嘉奖,激发培养"鲶鱼效应",建立良性竞争、平等民主、互帮互助的团队氛围,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率。将2018年设为实施后,2017年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学术建设和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效果(P0.01)。结论:采用"鲶鱼效应"管理,能全面提高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促进科室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因素及提高措施。方法:分析影响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改进制度,促进各科室紧密配合,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重视患者配合情况,加强物品、器械管理,合理使用医院支持系统。结果:通过相应措施的实施,合理利用了医疗资源,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及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率。结论: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能有效缩短患者花费在手术室的时间,加快手术台的周转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5S管理对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3月实行5S管理后手术室工作记录资料,随机抽取20例与未实行5S管理的20例手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5S管理对手术室工作的影响。结果:手术间物品归位摆放程度、患者衣物归还率、手术物品准备时间、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手术室实行5S管理,手术间更加整齐清洁,能增强护士工作主动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完善护理管理工作。方法:通过加强护士长的监督带头作用、制定和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和考核、建立分组管理、强调团队协作和激励机制,使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得以提高。结果: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使全体人员参与到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结论: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不仅可减小手术室的监管难度,还可以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增加手术安全性,从而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S管理法在手术室药品、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做到账物相符.方法:引入5S管理模式,使之渗透到质量、安全、效率、人员素质、环境等各个层面.结果:账物相符,环境整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结论:5S管理法具有简单、实用、高效的管理特点,它在库房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库房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手术室物品清点差错事件中的应用分析,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室物品清点差错事件的发生。方法: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手术室物品清点差错事件,通过事件调查,找出近端原因,确认根本原因,制定和执行改善行动计划。认为发生手术室物品清点差错事件的根本原因有人员因素、制度因素、环境因素和物品质量因素,从而从加强人员管理、完善制度、改善环境、规范物品管理着手应用。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手术室物品清点差错事件明显减少结论: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应用手术室物品清点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和类似事件的重犯率都大大降低,从而保证了病人在手术过程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手术室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建立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方法:自2017年1月起建立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遵循手术室管理规范、手术工作流程及内容,构建包括患者交接、信息核查、物品清点、医嘱执行、无菌药械管理、专科护理6个基本模块的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手术室护士能够随时根据需要通过信息平台查阅相关内容,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应用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后,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显著提高,医生、护士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构建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改善医生、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级负责制"联合"契约式"执行护理学蒙授实验课"5常法"管理物品与环境对护理学蒙授实验室管理质量的影响,为护理学蒙授实验室物品和环境管理提供有益方案。方法:按照物品和环境交接流程的先后顺序和"5常法"管理的原则,依次按《物品和环境安全卫生交接管理表》眉栏从左向右方向分布,师生从左向右依次填写《物品和环境安全卫生交接管理表》,就能完成实验室物品和环境"三级负责制"的"契约式"交接管理。结果:实验物品完好率、检查交接项目评分、实验管理员和实验教师工作效率等,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三级负责制"联合"契约式"执行护理实验课"5常法"管理物品和环境,加大了监管力度,提高了管理水平,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实验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合作奉献精神和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5S"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8月~2015年8月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实施"双5S"护理管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5S"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患者投诉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5S"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的推广,对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效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护理标识用于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时间和手术方法配备相应的手术器械和设备,并制定相应的手术室物品基数卡,通过护理标识标记护理物品,规定物品放置位置等,观察管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标识后物品过期率和药品过期率分别为2.0%、0,同实施护理标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标识后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6.7%、97.1%,同实施护理标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措施可显著提高手术室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护理质量评分、术前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与切口感染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术前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可最大限度地控制手术室护理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提高护士工作积极主动性和应急能力,更好地促进手术团队的有效沟通合作,促进提高护理质量,应被推广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科学管理方法,减少手术合并症,确保手术安全.方法:从手术室环境物品管理,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着手,完善管理体系并严格实施.结果:加强手术室管理,提高了手术室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结论:制定有效的手术室管理制度及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对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有着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手术室安全文化建设对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7年6月开始进行手术室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树立手术室安全文化理念,对全科护士进行护理安全培训,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调整,完善安全防护机制,建立警示制度,对手术室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利用标识化管理明确各项工作内容,2016年6月~2017年5月为实施前,2017年6月~2018年5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缺陷率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护理文书、物品准备、物品清点、无菌操作、留送标本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安全管理、手术配合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手术室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全面提高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进而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升了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