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纪豪  林瑞莲 《北方药学》2013,(8):14-14,57
贝母类药材来源复杂,品种繁多,地区用品各不相同,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混淆品。正确区别川贝与浙贝的真伪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此论文用来源、产地、性状鉴别、性味功效、应用不同分别阐述了各种贝母类药材,强调川贝、浙贝、土贝母三类药材要区别应用。  相似文献   

2.
龙剑眉 《淮海医药》2000,18(4):314-315
中药材性状鉴别就是利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十分简便的方法对中药材的外在形态进行鉴别。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也是我们中药鉴定主要方法之一,笔者结合工作谈几点体会。性状鉴定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形状 中药材的形状与植物特性与用药部位有关,每种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如根类药材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皮类药材有卷筒状、板片状等,种子类药材有圆形、球形等。老药工们的经验鉴别术语,形象生动,易懂易记。《中国药典》的性状描述中也常采用,如描述“川贝母”的“怀中抱月”;“地龙”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和研究贝母现今临床使用情况,使贝母类药材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方法对含有贝母的医院中药处方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川贝母的市场资源较贫乏,浙贝母资源相对充足,但二者的临床使用率都较高。结论应加强对资源较少但临床使用率高的药材的管理,保证用药的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药贝母的品种与性状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斜 《海峡药学》2002,14(6):55-56
目的 对百合科植物贝母的不同品种进行区别比较,防止药材伪充或混用。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和理化区别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品种的贝母在性状特征、显微结构特点和理化特性上均有明显区别。结论 根据品种的不同正确选用,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5.
李苓  赵军 《中国实用医药》2013,8(4):239-240
目的比较2010版《中国药典》中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土贝母的药材来源、性状等,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和查阅相关文献,对上述药材的来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对比。结果土贝母和其他贝母存在多种不同之处。在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川贝母与伊贝母、平贝母相似,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相似。结论由于川贝母资源匮乏,价格昂贵,市场上代用品、伪品名目繁多,造成了临床使用上的混乱。建议把功效相同,药源充足,基源相近的平贝母、伊贝母,替代使用川贝母,从而保证川贝母的临床用药需要。  相似文献   

6.
沈力  周浓  易东阳  李洁玉 《中国药房》2012,(35):3313-3315
目的:建立不同商品规格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中皂苷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川贝母药材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1。结果:建立了太白贝母、暗紫贝母中皂苷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出21个共有峰;不同商品规格川贝母类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95以上,但相对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采用HPLC法建立太白贝母、暗紫贝母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的方法简便、可靠,可为全面有效控制川贝母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浅议贝母类药材的生药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别区分五种贝母,保证临床用药质量。方法根据贝母外观性状特征、显微特征,鉴别区分贝母不同品种。结果不同品种的贝母临床功效差异很大,广大医药工作者要仔细鉴别。结论为确保贝母质量,鉴别药材和分类时可从外观形状特征和粉末特征入手,仔细区分。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X-射线衍射图谱研究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为探讨中药材道地性的客观规律,以期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系统,本文选择常用中药材茜草类、贝母类、山药类三组样品,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进行图谱分析,获得了可用于标识中药材的衍射图形几何拓扑规律与图谱特征标记峰,由此观察到:不同产地茜草样品的相似性及其与欧茜草的差别;同属不同种贝母样品的相似性与差异;不同产地山药样品的相似性及与伪品的区别。本文结果预示着这一方法在揭示中药材道地性客观规律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贝母类药材源于百合科植物的干燥鳞茎,为中医临床常用药,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功能。由于川贝母资源匮乏,价格较高,而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导致市场上出现了贝母品种繁多、以次充好、易于混淆的现象。本文尝试通过外观形  相似文献   

10.
采用TLC鉴别方法,以西贝母碱作鉴别依据区别川贝母与其他贝母,川贝母对口药材中均检出西贝母的碱特征斑点,并以此区别川贝母与其他贝母类药材.所用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对照品易得,可为川贝母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5种贝母类药材的定性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浙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的粉末显微鉴别特征及薄层色谱(TLC)鉴别特征。方法:按《中国药典》方法对5种贝母粉末进行显微鉴别;采用2种展开系统,分别对5种贝母进行TLC鉴别。结果:得到5种贝母粉末的显微特征区别点。浙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的TLC图谱中均含有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均无西贝母碱;伊贝母的TLC图谱中无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但含有西贝母碱。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5种贝母类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源川贝母镇咳、祛痰功效差异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4种不同基源川贝母镇咳、祛痰的功效差异。方法:(1)将健康豚鼠70只,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卷叶贝母组和甘肃贝母组7组,连续给药3d,末次给药30min后,雾化吸入枸橼酸60s。记录咳嗽的潜伏期、5min内咳嗽的次数。(2)将健康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卷叶贝母组和甘肃贝母组6组,连续给药3d,末次给药30min后,由腹腔注射0.5%酚红溶液0.5mL/只。30min后,处死小鼠,取出气管,冲洗,再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0.1mL,离心,取上清液,用酶标仪(波长570nm)测定OD值、祛痰指数。结果:(1)与卷叶贝母比较,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均能延长咳嗽潜伏期(P〈0.05)。(2)与梭砂贝母组、甘肃贝母组、卷叶贝母组分别比较,暗紫贝母组能促进酚红排泌OD(opticaldensity)值增加(P〈0.05,P〈0.01)。结论:4种不同基源川贝母在镇咳、祛痰功效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镇咳方面暗紫贝母、梭砂贝母优于卷叶贝母、甘肃贝母,在祛痰方面暗紫贝母优于甘肃贝母、卷叶贝母、梭砂贝母。  相似文献   

13.
对历版《中国药典》所载川贝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小忠 《中国药房》2008,19(9):717-719
目的:探讨历版《中国药典》所载川贝药材的商品分类。方法:先用显微镜镜检松贝、青贝粉末,再分析川贝4个来源的化学成分和各来源的市场价格。结果:从显微镜镜检结果来看,松贝、青贝的区别比较明显;从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来看,川贝4个品种的区别亦很明显,提示其药效存在差异;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松贝、炉贝的价格悬殊。结论:川贝母不应当只指一种药材,而应是"一类"药材,宜将"川贝母"一分为四:分别以卷叶贝母、暗紫贝母(松贝)、甘肃贝母(岷贝)、炉贝母各列专条。  相似文献   

14.
王倩倩  谭勇  张芳  马英  张之慧 《中国药房》2012,(43):4089-4091
目的:研究伊犁贝母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利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与紫外光谱鉴别法为该药材进行初步鉴定研究,并确立其鉴别特征。结果:确定了伊犁贝母的性状、显微、薄层色谱与紫外光谱鉴别特征。结论:本研究可为伊犁贝母的鉴别、开发利用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基源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止咳、化痰功效差异性,确定最能代表川贝母止咳、化痰功效的基源种。方法:募集216例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咳嗽)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暗紫贝母组108例,采用暗紫贝母超细粉2g,口服,每日3次,疗程5d。梭砂贝母组108例,采用梭砂贝母超细粉2g,口服,每日3次,疗程5d。结果:共有210例完成了试验,其中暗紫贝母组106例、梭砂贝母组104例。随着用药时间的推进,暗紫贝母组和梭砂贝母组咳嗽、咯痰不爽及其他中医证候分值均呈降低的趋势。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主证(咳嗽、咯痰不爽)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证(咽干、大便干结)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暗紫贝母组、梭砂贝母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暗紫贝母组和梭砂贝母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暗紫贝母与梭砂贝母单独用于治疗"痰热咳嗽",均能缓解咳嗽、咯痰不爽、胸闷、咽干、尿黄、大便干结的症状,在改善咽干、大便干结症状方面暗紫贝母优于梭砂贝母。两种基源川贝母中,暗紫贝母可能更能代表川贝母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之功。  相似文献   

16.
徐凤梅  于美丽 《中国药房》2008,19(24):1887-1888
目的:建立儿咳宁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莱菔子、浙贝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TLC中可清晰检出莱菔子、浙贝母;黄芩苷进样量在0.319~2.6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0.83%(n=9)。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儿咳宁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草乌与贝母在煎煮过程及体外模拟消化环境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变化规律,初步阐明草乌配伍贝母毒性作用变化原因。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改良异羟肟酸铁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草乌与贝母不同配比合煎液及人工胃、肠液处理后溶液中总生物碱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类成分的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综合考察各配比和处理方法对毒性作用变化情况。结果:通过PCA和HCA的综合考察,两者得到的结果相似,均显示11个样品被分为3组,其中样品1为Ⅰ组,样品2、5、9、10、11为Ⅱ组,样品3、4、6、7、8为Ⅲ组,样品的分类结果可能与草乌生物碱和贝母生物碱含量有关;草乌与贝母在一定的比例下毒性增加,尤其是其合煎剂经胃液处理后毒性进一步增大,而经过肠液处理后毒性有一定的降低。结论:"草乌反贝母"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配伍禁忌,可能与配伍比例和药物体内释放部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酸性染色法用于测定川贝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三氯甲烷-甲醇(4∶1)混合溶液提取川贝母总生物碱;采用酸性染料染色法,以西贝母碱为指标成分,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4个规格川贝母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规定.结论 该方法不需要复杂仪器、操作简便,可作为川贝母的质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平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静  丁永辉  宋平顺 《中国药师》2009,12(5):595-597
目的:建立HPLC—ELSD法同时测定平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并对市售样品进行考察,制定含量限度。方法:色谱柱:Waters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睛-二乙胺-水(70:0.03:30),流速:1.0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90℃,载气流速为2.2L·min^-1。结果: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分别在0.06~0.35μg和0.08—0.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4%,98.9%,RSD分别为1.8%,1.9%。结论:此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平贝母药材的质量评价,为今后其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中药材平贝母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贝母乙素含量等进行研究.方法 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方法使用水分测定法测定水分,灰分测定法测定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贝母乙素含量,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150 mm×3.9 mm,5μm),流动相为CH3CN-100 mmol/L CH3COONH4(43:57),流速为1.1 mL/min,检测波长为375 nm,柱温为室温,进样10μL.结果 中药材平贝母水分不应超过13%,总灰分不高于3.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0.5%;贝母乙素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13%,RSD=2.57%(n=6).结论 为建立和完善平贝母的质量标准体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