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底脑膜瘤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40例颅底脑膜瘤患者术前行MSCTA检查,利用三维重建图像模拟手术操作,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照.结果 通过MSCTA模拟操作后40例患者皆合理的设计和选择了手术入路和术式,术中所见与模拟操作所遇情况高度一致,有效地避免了颅内重要血管及神经功能区的损伤,其中MSCTA显示4例颅内重要动脉明显阻碍手术操作窗而改变了常规入路途径,6例跨区生长瘤体单纯入路由于入路远侧瘤体暴露困难而改为联合扩大术式,4例瘤体侵及视神经、脑干走行区或包裹颅内重要动脉提示全切风险大而术前早期制订了次全切手术方案及放疗计划.结论 通过MSCTA模拟手术操作对指导颅底脑膜瘤临床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及术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血管成像在老年脑膜瘤手术切除计划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实施次全切手术的12例老年性脑膜瘤血管成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通过三维血管成像模拟操作早期制定次全切手术方案,其中3例瘤体基底较宽,单纯入路难以顾及人路远侧结构,2例瘤体深度包裹颅内重要动脉,3例侵及脑干或脑实质(功能区),2例瘤体位置较深,颅内重要血管阻碍手术操作窗,2例窦旁脑膜瘤静脉窦部分被侵犯,侧支循环通路建立不完善,术中所见与三维血管成像图像高度一致,术后一致认为手术计划合理.结论 应用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对老年脑膜瘤患者进行术前风险度评估,能帮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从而降低手术创伤及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双源CT静脉造影(CTV)显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与上矢状窦关系、显示中央沟静脉和代偿回流静脉情况,从而为神经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3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行脑CTV检查,在工作站重建三维图像,术前判断肿瘤与静脉窦关系、显示中央沟静脉和代偿回流静脉并与术中情况对照.结果 根据CTV显示的窦腔狭窄程度,将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分为三型:Ⅰ型,瘤体与一侧静脉窦壁外层附着,静脉窦壁正常或轻度受压,窦腔通畅;Ⅱ型,肿瘤沿静脉窦壁生长,窦壁不规则增厚,窦腔变窄但尚通畅;Ⅲ型,瘤体长人静脉窦内或跨越生长,静脉窦腔内形成充盈缺损,窦腔闭塞,同时有静脉侧支循环建立.本组Ⅰ型8例,Ⅱ型15例,Ⅲ型9例.术中观察到代偿扩张的浅静脉以及肿瘤与中央沟静脉、上矢状窦的关系均与CTV结果相符.本组无术后严重神经功能受损和死亡病例.结论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行CTV检查可以明确肿瘤部位、矢状窦阻塞程度及引流静脉代偿情况,为手术人路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在全切肿瘤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20排CT三维血管成像技在颅内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颅内脑膜瘤患者的CT三维血管成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320排CT脑血管检查,并采用MPR、VR、MIP等三维后处理,观察及评估肿瘤与周围血管及静脉窦的关系,并与术中结果比较,分析CT血管成像术前诊断与术中所见是否一致.结果:36例CTA中34例均清楚显示脑膜瘤的供血血管,其中颈外动脉供血9例,颈外、颈内动脉共同供血8例,颈内动脉供血17例,2例供血动脉显示不清.CTA结果与术中所见比较,显示供血动脉率94.4%(34/36),准确判断符合率85.3%(29/34).CT静脉成像(CTV)示17例窦旁脑膜瘤中2例静脉窦正常,未受肿瘤侵犯,与术中所见一致,15例静脉窦不同程度受肿瘤侵犯,其中Ⅰ型5例,Ⅱ型7例,Ⅲ型3例,而术中示14例静脉窦受侵,1例未受侵,CTV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4.1%(16/17);其余19例其他部位与静脉窦分界清晰,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320排CT血管成像术能清楚显示颅内脑膜瘤与邻近动脉、静脉的关系,对临床选择最佳手术入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和处理周围血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膜瘤35例血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DSA对脑膜瘤血供的诊治价值及优势.方法 分析海口医院2005年7月2010年6月35例脑膜瘤术前DSA检查及手术资料,观察瘤体血供及部分患者栓塞治疗后DSA图像的特点,并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照.结果 35例脑膜瘤患者显示瘤体的供血动脉来源手术符合率为91%;邻近大血管受压移位程度、引流静脉及静脉窦受累情况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CT静脉造影(CTV)对镰幕脑膜瘤手术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5例镰幕脑膜瘤患者术前行脑CTV检查,在工作站重建二维和三维图像,对脑膜瘤进行分型并判断邻近静脉的狭窄程度和代偿情况,据此选择能够安全避开主要回流静脉的手术入路.结果 根据镰幕脑膜瘤与邻近静脉(窦)关系及肿瘤生长方向,将镰幕脑膜瘤分为前、后、上、下和侧方5种类型.本组属前型者5例,后型4例,下型者3例,上型6例,侧方型7例.肿瘤与静脉(窦)的关系均与术中情况吻合,手术全切肿瘤19例,次全切除6例,主要的回流静脉均予保留.术后3例出现象限盲或偏盲,术后3个月随访时均完全恢复.结论 CTV可对镰幕脑膜瘤进行分型,有助于镰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体瘤的术前造影和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情况及术前栓塞对术中出血、手术全切率和术后疗效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8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经5F造影导管用直径2501000μmIvalon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处理.结果颈动脉体瘤主要由同侧的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同侧颈内动脉参与供血的占1/18,椎动脉参与供血的占2/18.供血动脉栓塞后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颈动脉体瘤的术前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全切率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T诊断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41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脑内血肿12例,采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方法进行MSCTA检查,并对7例颅内动脉瘤钛夹夹闭术病例和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巢内动脉瘤手术切除病例进行术后MSCTA评价。结果41例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中,MSCTA检查出颅内动脉瘤11例、脑动静脉畸形4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巢内动脉瘤1例;MSCTA对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载瘤动脉和脑动静脉畸形的部位、大小、瘤巢的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均较清楚。7例动脉瘤行钛夹夹闭术和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巢内动脉瘤行手术切除,手术所见与术前MSCTA表现相符;术后行MSCTA复查,显示夹闭动脉瘤之钛夹位置正常,载瘤动脉、颅内大血管通畅,脑动静脉畸形之瘤巢已切除。结论MSCTA是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诊断的一种无创伤、快捷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并且在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术后评价方面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术前栓塞在颅底脑膜瘤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42例颅底脑膜瘤施行术前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对42例颅底脑膜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并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材料包括明胶海绵和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后3~7 d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单纯的颈外动脉供血(Ⅰ型)7例,颈内外动脉联合供血者(Ⅱ Ⅲ型)35例.肿瘤全切除24 例,大部切除13例,部分切除5例,无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 颅底脑膜瘤的术前栓塞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全切率.  相似文献   

10.
脑膜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术前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膜瘤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术前栓塞已成为脑膜瘤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颅底部位较大的脑膜瘤和累及静脉窦的脑膜瘤,多行DSA检查。其血管造影成像特点是呈放射状影像,其供血动脉多为颅内外的脑膜支。术前栓塞可使脑膜瘤变小、变软、血供减少,因此,可使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减少,减少由于牵拉和操作脑组织而引起的对脑组织的损伤。应用的栓塞剂多为多聚乙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直径多为255-350μm,目的是栓塞肿瘤的血管床而非仅仅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只要避开颅内外危险吻合和颅内正常分支,脑膜瘤的术前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