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支睾吸虫是危害人类和许多动物健康的一种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寄生在宿主的胆管内,可引起多种消化道疾病,严重者可导致肿瘤的发生。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寄生虫基因组计划也被纳入到了其中,主要有恶性疟原虫、利什曼原虫、锥虫、丝虫和血吸虫等。近年来分子寄生虫学迅速发展起来,为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成为寄生虫学研究的热点。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以及我国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开展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功能基因组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对华支睾吸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重点从基因表达谱、特殊的功能基因、遗传发育和进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喹酮、三苯双脒、左旋咪唑、蒿甲醚、青蒿琥酯、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体外对华支睾吸虫成虫的作用。方法 70只大鼠于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50~100个/只)5~7周后解剖,从胆总管内采集华支睾吸虫成虫,亨氏盐平衡溶液培养。取24孔培养板,每孔放置华支睾吸虫3~4条,加入不同浓度的上述药物,于药物处理后1、4、24、48和72 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虫的活动和形态变化。结果吡喹酮可迅速减弱华支睾吸虫的活动,使口吸盘丧失吸附皿壁能力,虫体蜷缩、皮层出现空泡。吡喹酮对华支睾吸虫的最低致死浓度为0.1μg/ml。三苯双脒0.5、1和10μg/ml组虫体接触药物后迅速麻痹伸直呈松弛状。三苯双脒对华支睾吸虫的最低致死浓度为0.05μg/ml。左旋咪唑10和20μg/ml组华支睾吸虫的活动经药物作用后逐渐减弱,虫体松弛,但48h后,大部分虫体和口吸盘明显恢复活动。左旋咪唑的浓度高达50μg/ml时,虫体立即伸直麻痹,其表现与三苯双脒组相仿。蒿甲醚和青蒿琥酯10μg/ml和50μg/ml组虫体和口吸盘的活动减弱,虫体收缩,继则松弛,体表出现空泡,培养72 h后两组均有半数以上虫体死亡。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10μg/ml和5...  相似文献   

3.
华支睾吸虫是胆管癌的一个重要的生物性致癌因素,其成虫寄生在宿主的肝胆管内,成虫的机械性刺激、分泌排泄产物的化学刺激和成虫定居所致的慢性炎症等导致了寄生部位胆管的增生、癌变.该文从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及分子机制等方面对华支睾吸虫致胆管癌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华支睾吸虫常被人们认为系胰腺炎病因之一,但病例报告甚少。华支睾吸虫感染除了有并发症外基本上是无症状的,但一旦并发细菌感染就会反复出现胆道炎症和肝脓肿等。McFadzean等报告十二指肠引流、大便检验、剖腹手术以及病理剖验等发现香港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中83%有自发性胰腺炎。Bordes等报告一例患者离开流行区后24年仍能找到华支睾吸虫。作者报告一例广东籍男性,现年43岁,于1949年移居美国,1973年8月因腹痛放射到背部并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1周而住院。患者诉过  相似文献   

5.
抗华支睾吸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分泌抗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方法: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和单抗效价,检测单抗与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和猪囊尾蚴抗原的交叉反应,用IFAT进行单抗识别的抗原定位。结果:获得5株分泌高滴度抗华支睾吸虫成虫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抗体与日本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猪囊尾蚴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5株单抗均属IgM;单抗所识别的抗原定位于华支睾吸虫肠管壁。结论:制备的抗华支睾吸虫成虫的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高滴度和高特异性的单抗。  相似文献   

6.
自从Kohler和Milstein1975年成功地发展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后,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先后建立起分泌抗不同寄生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在华支睾吸虫病方面尚未见有报道。我们于1986~1987年共建立4株抗华支睾吸虫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 材料和方法 1 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首次由腹腔注入抗原液0.3ml(含蛋白450μg)加等量福氏完全性剂配成的乳剂,间隔2wk,  相似文献   

7.
抗华支睾吸虫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构建抗华支睾吸虫噬菌体抗体库 ,以期筛选出抗循环抗原的抗体组合。方法 应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 ,从感染华支睾吸虫病人淋巴细胞中提取总 RNA,逆转录成 c DNA后 ,用相应引物 PCR扩增出重链 Fd和轻链基因 ,经 Xho 和 Spel、Sac 和 Xba 双酶切 ,先后克隆入噬粒载体 p Comb3,再电转化大肠杆菌 XL1- blue菌株 ,辅助噬菌体 VCSM13超感染。结果 从感染华支睾吸虫病人淋巴细胞中扩增出约 70 0 bp重链 γ1 、γ3Fd段和轻链 κ、λ基因 ,分别和 p Com b3连接后成功导入 XL 1- blue,得到滴度为 7.5× 10 1 0 cfu/ ml,库容量为 5 .6× 10 6 噬菌体抗体库。结论 抗华支睾吸虫 Fab段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为进一步筛选抗华支睾吸虫循环抗原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为弄清家禽类能否作为华支睾吸虫保虫宿主问题,我室于1987年11月对鸡鸭作人工感染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健康童鸭6只和本地鸡2只,经粪检均未发现华支睾吸虫虫卵。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捕获麦穗鱼,用消化法收集华支睾吸虫囊蚴,喂饲法分别感染上述鸭5只(1只作空白对照)、鸡2只,感染量每只300个囊蚴,并另用2只家兔以同量感染作对照。感染后鸡鸭发育良好。在感染30天后,先后查鸡鸭粪便5次,仅在感染35天后的一次鸭粪中发现有5~6个类  相似文献   

9.
华支睾吸虫尾蚴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支睾吸虫尾蚴体部呈圆筒形,口吸盘明显大于腹吸盘。体表布满小棘,口吸盘上有4行较大的棘,其中第1行的最大,其余3行的依次变小,其数目分别约为12、18、19和18个。尾部细长,表面有由皮层形成的横行褶襞,腹面尚有数条纵行褶襞。尾部有膜状的背鳍和腹鳍。感觉器有3型:具长纤毛或短纤毛的感觉乳突、感觉小窝和中心具结节的环形乳突。  相似文献   

10.
华支睾吸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对华支睾吸虫成虫进行了观察。在低倍镜下,见体表有许多不规则的横行嵴。高倍镜下,体表布满结节状突起。口吸盘比腹吸盘大,与腹面略是110°角度。排泄孔位于虫体的末端。 口、腹吸盘的唇上及其周围体表及排泄孔的周围均有感觉乳头分布,以口、腹吸盘的周围及腹吸盘的唇上最为密集,位于虫体其他部位者则呈无规律的零星分布。体表的感觉乳头分为5个类型:1.有纤毛的花朵型,位于口吸盘周围;2.有纤毛的螺旋型,位于排泄孔周围;3.无纤毛的圆丘型,位于口、腹吸盘的唇上及口吸盘周围;4。无纤毛的螺旋型和5.无纤毛的钮扣型均分布于口吸盘周围。  相似文献   

11.
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华支睾吸虫成虫各种物质的分布和定位。结果其糖原、蛋白质、脂肪、核酸ACP、酚酶的分布与文献记载基本一致,但ACP的分布较为局限,活性低下。虫体的SDH,MDH、MAO、G-6-P、G-ATP等五种酶系首次记载,前三者的分布以皮层、皮下,睾丸、卵巢与吸盘为主,SDH和MDH的活性较MAO强,G-6-P与糖原的分布颇为一致,主要在虫体的实质组织和皮下肌层,在皮层与皮下肌层的Ca-ATP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食源性寄生虫,其感染可导致宿主肝胆管病变,甚至诱发胆管癌。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从虫体的毒性作用、宿主的异常免疫反应以及其他病原体共感染等方面对华支睾吸虫导致胆管癌发生发展的致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华支睾吸虫减数分裂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华支睾吸虫的减数分裂,报道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与分离及其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的形态学特点,以及华支睾吸虫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精原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 odentalis)与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ais)的各期病原体形态的观察比较,为鉴别该病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两种吸虫的成虫、虫卵和囊蚴,并进行形态学比较、大小测量和寄生宿主部位的观察。结果东方次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部位均为肝胆管与胆囊。幼虫囊蚴的寄生部位,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于鱼背鳍肌肉内;东方次睾吸虫囊蚴主要寄生于鱼尾鳍肌肉内。虫卵特征,东方次睾吸虫与华支睾吸虫的虫卵大小与形态极为相似,仅前者卵盖与肩峰不如后者明显,卵壳与光洁度较后者更光滑透亮。囊蚴特征:东方次睾吸虫囊壁较华支睾吸虫为厚,且成双层结构,为典型的特征性。成虫特征:华支睾吸虫虫体呈葵花仔状,东方次睾吸虫则呈叶片状。结论发现虫卵、囊蚴与成虫时,需根据形态和大小等特征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5.
华支睾吸虫亚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支睾呼虫卵黄腺为分散型,由许多卵黄小叶组成,每个小时由不同发育期的卵黄细胞组成,小叶的外周有间质层包绕。营养细胞多分布于小叶外周,此种细胞具较多突起,形成网状,卵黄细胞则分布在网状之间。卵黄细胞又分为连续的3个发育阶段。一期(S1)为未分化的细胞,体积上,胸质内细胞器甚少。二期(S2)卵黄细胞系卵黄物质合成的活跃时期,细胞体积增大,胞质中有高尔基体,内质网。卵黄颗粒形成逐渐增多,聚集成团称卵黄球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宁德地区某代表团一行5人于2005-08-04前往广西旅行,在广西南宁期间曾同桌食用生鱼片2次,回来后陆续出现发热、肝区不适、纳差等症状,分别就诊于省、市各医院,均未有效控制病情,8月20日因1例嗜酸性粒细胞高达79%,医院介绍其求诊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粪便Kato-Katz法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动物华支睾吸虫的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和犬猫等动物的胆囊和胆管内,造成肝胆的一系列疾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据估计,全球约有3500万人感染华支睾吸虫,其中我国大约有1500万人感染。华支睾吸虫病分布于我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广东省人群的感染率最高。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和虾,人为终末宿主,保虫宿主有猪、犬、猫、鼠等多种动物。鱼塘边建厕所和吃。鱼生”是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了更有效地防制人和动物华支睾吸虫病,我们搜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报道,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华支睾吸虫几种重要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些重要的蛋白质对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过程 ,包括入侵、免疫逃避、生长、以及致病的影响至关重要。研究这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基因重组 ,有助于研究开发抗寄生虫疫苗、药物以及免疫诊断制剂。华支睾吸虫一些重要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 ,但已经在基因、基因表达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1 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s)谷胱甘肽 S转移酶类 (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GSTs) ,以胞浆二聚体或与细胞膜结合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 ,是主要的细胞解毒系统 ,与许多生理及生物异源物质的排泄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群众依从性的下降,进行华支睾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粪便检查日益困难。为控制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进行人群筛查十分必要,且血清学诊断正快速地取代病原学检查。该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华支睾吸虫的一些器官的蛋白进行分析,以获得特异性的抗原蛋白。从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淡水鱼获取的囊尾蚴,经口感染兔,8周后解剖获取成虫。解剖并收集华支睾吸虫的睾丸、储精囊、卵黄腺、子宫以及肠道液体。整个虫体或分离的器官分别搅匀并离心,上清液作为粗抗原或单一器官抗原。将100条活的华支睾吸虫在PBS中饲养并收集排泄-分泌抗原。分别对获取的…  相似文献   

20.
<正> 1984~1987年,笔者在我省胶东和鲁西南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地区5个县、市重点进行了调查,仅在个别鹅、鸭体内发现东方次睾吸虫。另外,在实验室内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