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方法,收集国内外发表的关于Oct-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2年10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8个研究,包含胃癌病例62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Oct-4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胃组织(OR=37.50,95%CI:4.76~295.51,P〈0.01);低分化胃癌组织的Oct-4表达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组(OR=0.27,95%CI:0.16~0.45,P〈0.01),但胃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情况(OR=2.09,95%CI:0.63~6.94,P=0.23)及TNM分期(OR=0.62,95%CI:0.25~1.54,P=0.30)与Oct-4表达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组织中Oct-4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说明Oct-4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可能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应用内镜获取大隐静脉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2期)、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数字化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查找自建库至2013年9月,检索语种不受限制,收集有关GABG术中内镜获取大隐静脉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然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文献,共1510例,其中内镜组857例,切开组653例。meta分析显示:与切开组比较,内镜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OR=0.24,95%CI:0.16—0.36,P〈0.0001),术后疼痛发生率低(OR=-1.06,95%CI:-1.26--0.86,P〈0.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OR=0.28,95%C1:0.19—0.42,P〈0.0001);2组住院时间(WMD=0.17,95%CI:-0.22~0.56,P=0.40)、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OR=0.88,95%CI:0.30~2.64,P=0.82)。结论CABG中应用内镜采集大隐静脉能够减少创伤,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感染,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下降,尤其适用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结直肠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建库始至2011年3月,筛选5-FU缓释剂与结直肠癌相关文献.只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评价员手册5.02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的1223例研究对象,偏倚风险中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5.Fu缓释剂组术后2年死亡率(RR=0.33,95%CI:0.18-0.59)、2年转移率(RR=0.35,95%CI:0.19-0.66)和2年复发率(RR=0.48,95%CI:0.36=0.65)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FU缓释剂可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而不会加重不良反应。但纳入研究的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FMJS)、PubMed、EMBASE和The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腹腔镜与开腹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对比的文献,检索截至2012年8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并提取数据资料.对复合标准的研究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项临床对照研究纳入分析,病例总数2733例,其中腹腔镜组1368例,开腹组1365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OR=O.76,95%CI:0.62~0.92,P〈0.叭)、术后肠梗阻发生率(OR=0.53,95%CI:0.35—0.80,P〈0.01)及术后切13并发症发生率(OR=0.43,95%CI:0.28N0.67,P〈0.01)均显著低于开腹组;两组吻合13瘘及术后大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可安全地用于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糖皮质激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1966—2011年)、EMCC(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1995--2011年)、Springer全文数据库、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公丌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并对相关的参考文献严格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病死率采用相对危险度(RR)进行评估,总胆红素(TBi|)、ALT和凝札酶原活动度(PTA)采用加权均数差值(WMD)和95%可信区间(C1)进行评估,并应用森林图、漏斗图对判定指标进行发表偏倚检验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1457例病例。与对照组相比,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RR=0.39,95%CI:0.32~0.47,Z=9.75,P〈0.01),TBil(WMD=-88.03,95%CI:-112.80~-63.26,Z=6.97,P〈0.01),ALT(WMD=-25.04,95%CI:-42.23~-7.84,Z=2.85,P〈0.01)和PTA(WMD=21.56,95%CI:6.52~36.60,Z=2.81,P〈0.01)明显改善。结论应娟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ALT、TBil和PTA水平,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检索2010年5月前在PubMed.Ovid,WebofScience,Springer-Link,Elsevier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已公开发表的比较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与单纯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入选标准和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临床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RCT共7407例患者纳入分析.新辅助治疗组3685例,对照组为3722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组局部复发率(OR=O.43,95%CI:0.37-0.50,P〈0.01)、远处转移率(OR=0.85,95%CI:0.76-0.95,P〈0.01)、5年生存率(RR=1.15,95%CI:1.04-1.28,P〈0.01)及保肛手术率(RR=I.48,95%CI:1.17-1.87,P〈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死亡率(DR=1.20,95%CI:0.68-2.13,P=0.53)及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OR=1.04,95%CI:0.73-1.48,P=0.8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有利于控制局部及远处复发.提高远期生存,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围手术期使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非心脏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e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16年3月。由两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评估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lO个RCT,7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比较,围手术期使用乌司他丁能降低老年患者术后第1天[比值比(oddsratio,OR)=0.32,95%CI:0.16~0.62,P〈O.05]、术后第3天(OR=0.28,95%CI:0.14~0.58,P〈O.051和术后第7天(OR=0.25,95%CI:O.14~0.40,P〈O.05)的POCD发生率。②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降低了术后第1天[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2.93,95%CI:-4.43~1.44,P〈0.05]和术后第3天(SMD=-1.80,95%CI:-2.91- -0.69,P〈O.05)的IL石水平,以及术后即刻(SMD=-1.75,95%CI:-2.90- -0.61,P〈O.05]和术后第1天(SMD=-2.43,95%CI:-2.91- -1.95,P〈O.05)的S10013蛋白水平。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乌司他丁可以有效降低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POCD发生率,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脑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比较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与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中以低位直肠癌为研究对象、并设有ELAPE与APE对照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两种术式的术中穿孔率、环周切缘阳性率、术后局部复发率及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6篇文献(1篇随机对照研究和5篇非随机对照研究)656例病例纳入研究,其中ELAPE组346例,APE组3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ELAPE组环周切缘阳性率(RR=0.48,95%CI:0.36-0.65)和局部复发率(RR=0.43,95%C1:0.19-0.99)明显低于APE组;而两组患者术中穿孔率(RR=0.45,95%CI:0.15-1.37)和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RR=I.20,95%CI:0.57-2.5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传统APE术,ELAPE术具有更低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和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麻醉深度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后近期及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和血清smog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Springer、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2月。共检索到352篇有关麻醉深度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及血清sloot3蛋白影响的文献,共纳入20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665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显示:深麻醉手术后1d[比值比(oddsratio,OR)=O.3l,95%CI:0.24-0.40]、术后3-5d(OR=O.35,95%CI:0.24加.51)、术后7d(OR=0,45,95%C/:0.27-0.74)、术后1。3个月内(OR:O.66,95%CI:0.45-0.99)POCD发生率及手术后1d血清sloola蛋白[均数差(meandeviation,MD)=-270.29,95%CI:-295.81~-244.77]低于浅麻醉组(P〈0.05)。结论深麻醉可显著降低术后7d内及术后1-3个月内POCD发生率,并降低血清中术后1d S100β蛋白水平: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能与POCD发牛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rug clutingstent,DES)和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腔内置人术治疗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DES和BMS腔内置人术治疗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1年再狭窄率、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术后保肢率、术后死亡率及术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结果共纳入了6个研究,包括572例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DES组302例,BMS组27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I.64,95%CI:1.35~1.98,P〈0.0001),DES组较高;术后1年再狭窄率(OR=0.19,95%CI:0.12~0.30,P〈0.0001)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OR=0.09,95%CI:0.02~0.32,P=-0.00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ES组均较低;而2组患者的术后死亡率(OR=0.98,95%CI:0.58~1.65,P=0.9400)与保肢率(OR=I.29,95%CI:0.58~2.86,P=0.53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BMS腔内置入术治疗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相比较,DES腔内置人术可显著提高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明显降低术后1年再狭窄率和降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经脐单孔和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1996年1月至2013年1 1月的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纳入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经2名研究员独立提取信息并进行交叉比对,比较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等临床指标.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I2检验对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连续性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及95% CI表示.结果 共有8项试验、1444例患者纳入研究,成人和儿童分别为760例和684例.施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721例(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施行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723例(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成人组和儿童组的手术时间均有所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40,7.39,95%CI:2.14~6.66,2.16 ~12.61,P<0.05);而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34,95% CI:-1.02 ~0.33;OR=0.97,95%CI:0.64~1.47;WMD=-0.19,95% CI:-1.14~0.76,P>0.05).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儿童组医疗费用比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0.87,95% CI:0.26~1.48,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及术后各项临床指标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无明显优势.因此,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只是为阑尾炎患者提供了另一选择,而非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手助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HLDN)与开放活体供肾切取术(ODN)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互联网检索Pubmed数据库、Sciverse数据库、考克兰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已发表的包含HLDN和ODN两种术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共纳入10个RCT,共1 2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活体供肾取肾时,与ODN术式比较,HLDN术式的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较长[合并比值比(OR)值为35.81,95%可信区间(CI)13.98~57.65,P=0.001;合并OR43.99,95%CI 32.31~55.66,P0.00001],但HLDN术式的术中出血量较少(合并OR-78.90,95%CI-123.59~-34.22,P=0.0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合并OR 0.58,95%CI 0.39~0.86,P=0.006)、住院时间较短[权重均差(WMD)为-1.15,95%CI-1.40~-0.90,P0.00001];两组患者的术后进普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为-0.11,95%CI-0.67~-0.45,P=0.70)。结论与ODN术式比较,HLDN术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长期结果的差异。方法:检索Pub 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等电子数据库。收集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中低位直肠癌TME保肛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non-RCT)。统计分析使用Revman 5.2软件。结果:共将6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1篇RCT,5篇non-RCT,共882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477例,开腹组405例。两组切缘阳性比值比(odds ratio,OR)=1.6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1,3.05)(P=0.10);吻合口瘘OR=1.03,95%CI=(0.57,1.87)(P=0.91);局部复发OR=0.71,95%CI=(0.16,3.15)(P=0.65);总生存率风险比(hazard ratio,HR)=0.98,95%CI=(0.90,1.07)(P=0.67);无病生存率HR=1.02,95%CI=(0.82,1.28)(P=0.8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TME保肛手术具有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的长期结果。但目前仍需设计RCT评估患者术后长期肿瘤学结果及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与胰空肠吻合术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5期)、PubMed(1978年1月至2014年5月)、EMBASE(1966年1月至2014年5月)、SCI(1961年1月至2014年5月)、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1978年1月至2014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1月至2014年5月),维普(1989年1月至2014年5月)和万方数据库(1998年1月至2014年5月),同时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并追查纳入研究参考文献,收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与胰空肠吻合术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1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胰空肠吻合组相比,胰胃吻合组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RR=-0.56;95% CI:0.41~0.75; P=-0.0001)、胆漏发生率(RR=0.43;95% CI:0.19~ 0.95;P=-0.04)腹腔内多发并发症(OR=-0.26; 95% CI:0.12 ~ 0.56;P=-0.0007)和腹腔内积液的发生(OR=-0.54;95% CI:0.38~ 0.77;P=0.0005),但两者在术后并发症、胃排空延迟、围手术期病死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胰胃吻合术优于胰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腔内修复术(覆膜支架置入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录在CNKI、万方、维普、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OVID、Pubmed Medline、EBSCO、EMBASE、Springer Link、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关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用RevMan5.1软件对符合标准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个临床试验共纳入5618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治疗后30d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腔内修复组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OR=0.55,95%CI(0.46~0.65),P〈0.00001]。另外,中风(OR=0.57,95%C1(0.39~0184),P=0.005]、呼吸衰竭[OR=0.64,95%CI(0.53~0.78),P〈0.00001]和心脏并发症[OR=O.49,95%CI(0.38~0.64),P〈0.00001]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腔内修复组优于开放手术组;截瘫[OR=I.30,95%C1(0.82~2.05),P=0.26]和急性肾功能衰竭[OR=0.86,95%CI(0.41~1.80),P=0.69]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腔内修复术可以作为治疗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与单纯行CABG对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8月发表在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网等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CABG+MVR与单纯行CABG对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对照研究。随机对照研究的质量评价采用Jadad量表,病例对照研究质量评价采用Newcastle.OttawaScale(NOS)标准进行。应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包括2个随机对照研究,4个病例对照研究。2个随机对照研究的Jadad评分均为5分,4个病例对照研究的NOS评分均为8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机对照研究RR=1.69,95%CI(0.28,10.10),P=-0.57;病例对照研究OR=0.48,95%CI(0.21,1.13),P=-0.09]。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机对照研究:RR=1.00,95%CI(0.93,1.08),P=-0.92;病例对照研究:OR=1.72,95%CI(0.60,4.95),P=-0.32]。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I.12,95%CI(0.68,1.83),P=-0.66]。CABG+MVR组LVEF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38,95%CI(0.17,2.59),P=0.03]。两组术后心功能分级(NYH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一0.85,95%CI(-1.14,-0.56),P〈0.01]。结论与单纯行CABG相比,CABG+MVR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但有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微创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 以laparoscopic、laparoscopy、robotic、da Vinci、minimally invasive、pancreaticoduodenectomy、微创、腹腔镜、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关键词检索1989年至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微创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随机对照研究和非随机对照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将纳入文献的患者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并将微创手术组进一步分为腹腔镜组和机器人组.提取数据后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微创与开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及95% CI表示.采用I2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分析.采用漏斗图分析可能潜在的发表偏倚,采用敏感性分析检测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10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共计690例患者,其中微创手术组235例(腹腔镜组128例,机器人组107例),开腹手术组4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围手术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胰瘘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胆瘘发生率、再次手术率、病死率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5,1.01,0.98,1.50,0.94,0.56,1.06,WMD=2.29,95% CI:0.40 ~ 1.41,0.67 ~ 1.53,0.55 ~ 1.77,0.76~2.94,0.37 ~2.38,0.26~ 1.20,0.48 ~2.32,-0.55~5.13,P>0.05).虽然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手术组,但是微创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R0切除率显著提高(WMD=99.57,-355.70,-3.30,OR=0.49,95% CI:36.99~162.15,-608.38 ~-103.01,-6.58~0.03,0.26~0.92,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手术组(WMD =93.17,95% C1:55.98 ~ 130.37,P<0.05).机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合成网片用于盆腔器官脱垂修补手术和阴道修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1980~2013年)、Cochrane图书馆(1995~2013年)、GoogleScholar(1980~2013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80~2013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13年),纳入合成网片修补术和传统阴道修补术2种治疗方法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成网片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阴道修补组(IVMD:16.57min,95%CI:14.06—19.08mitt,P〈0.0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传统阴道修补组(WMD:24.98ml,95%CI:7.13~42.84ml,P=0.006),客观治愈率明显高于传统阴道修补组(D尺:4.16,95%cl:3.10-5.58,P〈0.00001),主观治愈率明显高于传统阴道修补组(OR:2.13,95%CI:1.55—2.91,P〈0.00001),性交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阴道修补组(P=0.04),术后再发尿失禁、术后再次手术率无统计学差异(P=0.13,P=0.06)。结论与传统阴道修补术相比,合成网片提高主、客观治愈率,提示合成网片应用于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有效,但仍需高质量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利弊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行胆道引流(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PBD)的利弊。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截止到2010年6月。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BD组术后死亡率(P=0.88)和总并发症发生率(P=0.6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BD)(OR=0.49,95%CI=0.31~0.79,P=0.003)、引流前血清总胆红素〉200μmol/L(OR=0.56,95%CI=0.37~0.84,P=0.006)、引流时间小于4周(OR=0.60,95%CI=0.39~0.93,P=0.020)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采取合适的引流方式,控制合适的引流时间,术前减黄可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不能降低术后死亡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与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治疗上段嵌顿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的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6期)、Medline、EMBASE、Web of Knowledge、ScienceDirect、OVID及CBM、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上述两种手术方式对上段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患者的随机对照和非随机对照试验,并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7项研究,随机对照试验4项,非随机对照试验3项。随机对照试验中PCNL较URL患者术后3日内结石清除率高(OR=14.78;95%CI 6.60~33.09)、二次手术率低(OR=0.13;95%CI 0.03~0.66)、术后住院时间长(OR=3.51;95%CI 2.05~4.98),但术后发热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随机对照试验中PCNL较URL的术后3日内结石清除率高(OR=21.63;95%CI 3.92~119.30)、二次手术率低(OR=0.05;95%CI 0.01~0.25)、术后住院时间长(OR=2.85;95%CI 2.40~3.31),术后血尿更多见(OR=2.37;95%CI1.16~4.85),但术后发热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L治疗上段嵌顿性输尿管结石患者较URL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