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及药物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21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和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手法治疗,治疗10天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及药物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好、见效快、安全可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紧张型)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紧张型头痛(TT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生理盐水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1个疗程后(10天)观察头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6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行手法复位,观察组加用穴位注射。结果:两组治疗1h后和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体积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有较好临床症状即时效应优于单用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韦氏单人旋转复位法对颈椎病颈椎生理弯曲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方法:将126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给予对症手法、调骨手法(韦氏单人旋转复位法)和理筋手法,2天1次,6次/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1天1次,12次/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近期和远期颈曲值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韦氏单人旋转复位法不仅改善颈椎病减轻症状和体征以及颈、肢体功能,并能有效恢复颈椎生理弯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结合丹川注射液肩关节腔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52例粘连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手法松解术治疗及功能锻练。治疗组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丹川注射液及35%臭氧肩关节腔注射治疗,对照组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利多卡因结合35%臭氧肩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后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结合丹川注射液肩关节腔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周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针刺不同穴位组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观察针刺不同穴位组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玉枕、风池穴组(35例,A组),颈夹脊(C4-6 )穴组(31例,B组)及百会、合谷组(25例,C组),观察比较各组眩晕、颈肩痛等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A、B两组眩晕程度及功能评分增加(P<0.01或P<0.05),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B组对颈肩痛改善评分明显(P<0.01)。提示针刺玉枕、风池穴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且疗效优于其他穴位;颈夹脊穴对颈肩痛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性失眠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服用黄连仙灵安神汤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脊柱定最旋转复位手法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P0.01);治疗组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定点旋转复住手法治疗颈性失眠是治病求本之法,其疗效显著、简便易行、无成瘾性及依赖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风池、风府、肩井、翳风、百会、太阳)手法推拿治疗对颈性眩晕的疗效和TCD,及其血液D-二聚体(DDi)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颈性眩晕患者1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穴位手法推拿治疗组(治疗组)80例和口服西比灵加能量合剂组(对照组)80例,连续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眩晕、颈肩痛、头痛等临床体征积分和血液DDi含量变化.结果:两组间疗效经Ridit分析具有明显差异(u=3.6169,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眩晕计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颈肩痛、头痛计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的收期最大血流速度(P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而基底动脉的TAM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的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液DDi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血液DDi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1.1528,P<0.01).结论:穴位手法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和头痛等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和降低血液中DDi含量,其疗效与穴位手法推拿治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和血液理化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风池、天柱穴位注射丹参液治疗颈性眩晕40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丹参液穴位注射风池穴、天柱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丹参液穴位注射风池穴和天柱穴治疗,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运用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颈枕五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针灸门诊治疗的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所有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归入治疗组,双号归入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风府和患侧完骨、风池、天柱、天牖等穴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牖穴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头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枕五穴"联合穴位注射可明显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与牵引、针灸、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7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实施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取牵引、针灸、推拿推对比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5.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手法治疗颈性失眠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颈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予手法治疗;对照组70例,予舒乐安定片及牵引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1%,对照组为8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手法治疗颈性失眠疗效优于舒乐安定片加牵引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将7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法推拿配合牵引治疗组40例(简称为观察组)和电脑中频配合颈牵治疗组38例(简称为对照组)。在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纽治疗1个疗程后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5.7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情况详见表1。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情况详见表2。结论:手法推拿加颈牵比电脑中频加颈牵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调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微调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及椎动脉供血情况。结果:采用自身及组间对照,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感兴趣侧椎动脉供血情况,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调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颈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施以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推拿结合颈椎持续牵引手法治疗,观察两组在临床症状和血压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症状、能力、总积分三个项目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血压方面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性高血压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王旭 《亚太传统医药》2012,8(7):122-124
目的:探讨甲钴铵穴位注射配合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钴铵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组50例和单纯手法治疗对照组50例,疗程14d,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对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评定。结果:甲钴铵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组和单纯手法复位组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钴铵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阳陵泉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扶他林软膏外敷、三七伤药片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阳陵泉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4、7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肿胀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85.71%(P0.05);治疗组疼痛、肿胀指标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穴位注射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综合组、中西药结合组、中药组各42例。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总有效率穴位注射综合组为92.24%,中西药结合组为73.8%,中药组为76.19%,经统计学处理,穴位注射综合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西药结合组、中药组(P<0.005、P<0.01),中西药结合组和中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明显优于中西药结合及中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刃针结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合川芎嗪片口服,治疗3周后作VAS评分及疗效评价,3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组治愈39例(65.0%)、有效17例(28.3%)、无效4例(6.7%);对照组治愈21例(35.0%)、有效27例(45.0%)、无效12例(20.0%)。2组疗效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刃针结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沈彦喜  范刚启 《江苏中医药》2021,53(1):56-58,59
目的:比较平刺穴位埋线、直刺穴位埋线与排针平刺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平刺穴位埋线组、直刺穴位埋线组、排针平刺组,每组30例。平刺穴位埋线组和直刺穴位埋线组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排针平刺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首次治疗后与入组1个月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头痛指数及颅周肌肉压痛评分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首次治疗后及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首次治疗后排针平刺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颅周肌肉压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直刺穴位埋线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平刺穴位埋线组和直刺穴位埋线组愈显率为83.3%、80.0%,明显高于排针平刺组的56.7%(P<0.05)。结论:平刺穴位埋线、直刺穴位埋线和排针平刺均能改善紧张型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其中直刺穴位埋线能显著减轻颅周肌肉压痛,排针平刺能快速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