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鸿雁 《现代康复》2001,5(8):149-149
目的 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方法 80例脑卒中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治疗。结果 接受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患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在评分在治疗后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差异(P<0.01)。结论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循环治疗仪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循环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颅内血流的作用。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脑循环治疗仪。两组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查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TCD检查提示治疗组治疗后颅内血流速度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循环治疗仪是种有效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康复作用及其原理,将脑梗死患者20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操作简单,安全,能显著提高偏瘫患者的肢体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白桦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778-3778
为观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康复作用及其原理.将脑梗死患者20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操作简单,安全,能显著提高偏瘫患者的肢体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损害致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9例不同病因的脑损害所致意识障碍患者,经常规药物加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及护理方面的分析,观察其意识障碍改变状况。结果:经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后患者意识水平明显改善。结论:通过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脑损害导致的意识障碍,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仪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治疗和远期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SNSS),巴特尔指数(BI)及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在治疗6周后,SNSS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BI指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MEP检查中,MEP基本正常率治疗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CCT在治疗组上下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脑循环功能仪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其机制与该治疗改善卒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仪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治疗和远期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SNSS),巴特尔指数(BI)及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在治疗6周后,SNSS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BI指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MEP检查中,MEP基本正常率治疗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CCT在治疗组上下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脑循环功能仪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其机制与该治疗改善卒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吞咽治疗仪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吞咽治疗仪组、高压氧组及联合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及摄食训练,并根据病情使用脱水、改善脑循环等药物;吞咽治疗仪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eSWALLOW吞咽治疗仪;高压氧组在对照组基础采用大型空气加压舱进行高压氧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eSWALLOW吞咽治疗仪和高压氧联合治疗,采用X线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进行评价.结果 各组治疗后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3组.结论 eSWALLOW吞咽治疗仪联合高压氧可有效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治疗的同时,使用EC-12S智能通络治疗仪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基础药物和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增加EC-12S智能通络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15 d后,两组FM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比较,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进行基础药物和常规运动治疗的同时,使用EC-12S智能通络治疗仪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有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随机分为2组,50例接受电刺激小脑治疗(治疗组),5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病后第4天进行电刺激小脑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2组治疗10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变化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01),并发症明显减少,治疗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7.52 d,对照组为29.46 d.结论 电刺激小脑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循环偏瘫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循环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使用药物治疗,同时对患者的偏瘫肢体做循序渐进被动运动。观察组在病情稳定第2天开始加用脑循环偏瘫治疗仪治疗。结果:第1次评定结果:观察组下肢肌力好于对照组(P<0.05);第2次评定结果:观察组下肢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25,P<0.05,P<0.01)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及早使用脑循环偏瘫治疗仪治疗,能加速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3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现代康复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 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康复治疗分为两组 :治疗组 31例 ,接受 1— 2个月的康复治疗 ,并辅以理疗 ;对照组 30例 ,未接受康复治疗。根据患者入院和出院时Fugl Meyer偏瘫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出院时功能评分比入院时均有增加 ,康复治疗组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现代康复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5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脑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循环治疗仪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脑部微循环,提高受损脑组织的供血及供氧,减轻脑组织坏死,加速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程明珍 《现代护理》2007,13(1):12-13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随机分为2组,50例接受电刺激小脑治疗(治疗组),5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病后第4天进行电刺激小脑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2组治疗10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变化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01),并发症明显减少,治疗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7.52d,对照组为29.46d。结论 电刺激小脑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5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脑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循环治疗仪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脑部微循环,提高受损脑组织的供血及供氧,减轻脑组织坏死,加速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偏瘫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病人治疗均从起病后48h开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针灸治疗基础上采用偏瘫治疗仪进行理疗,对照组常规药物、针灸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价。结果经FMA评价: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偏瘫治疗仪对脑外伤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循环治疗仪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脑循环治疗仪.干预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操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ES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但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脑循环治疗仪操作中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明显改善神经缺损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超声波治疗+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3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用超声波扫描脑血管治疗仪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随着疗程的延长,ADL评分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第2疗程起,治疗组抑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超声波治疗和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及抑郁症状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廖容  彭锐  陈玉  蒋秋阳  马霞 《护理学报》2014,(22):71-73
目的探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电刺激乳突处、廉泉穴、天鼎穴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1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电刺激双侧耳后乳突处和双侧眉弓、廉泉穴、天鼎穴,由专人在治疗前、治疗14 d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咯痰功能计分进行吞咽功能评价。结果治疗14 d末两组吞咽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42,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电刺激双侧耳后乳突处和双侧眉弓、廉泉穴、天鼎穴,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比单纯的吞咽康复训练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吞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入科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两组均给予同质化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3.9%、对照组61.3%,经Ridit分析,u=2.405,P=0.0161。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可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