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低碳建筑是营造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低碳建筑的全面分析以及对全球知名的设计实例的分析,探讨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建筑发展的方向、目标,指出低碳建设和设计要走向集约型、走向自然、走向效率设计、走向适应性设计、走向循环设计、走向智能化设的发展途径,以及低碳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建筑装饰设计中的低碳化,是建筑装饰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真正实现"低碳化",是装饰设计行业未来所必须遵循的发展方向。只有在装饰设计中贯穿低碳理念,才能为人类营造一个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有益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低碳形势日益严峻。在这种形势下,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在对秦皇岛市能源消费状况分析的基础上,从能源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旅游、建设低碳社区以及开展广泛的公众参与等方面对秦皇岛低碳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低碳"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设计师以设计为媒介,将"低碳"生活方式传达给人们。文章告诉人们用"低碳"的思考方式去审视生活,阐述"低碳"设计的意义以及设计师在"低碳"背景下的责任。这时候,设计的任务也不只是解决人们生活中所遇到困难,而是更好地把绿色的生活态度传达给人们,引导大众走向正确的生活理念。这种生活方式进而塑造出新的审美观与审美趋势。通过对这种审美趋势的研究,从而指引我们在"低碳"背景下的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前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低碳经济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以及重大趋势,一些污染环境以及耗费资源的产业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先进、低能耗的产业,其中,电子信息制造就是属于这样的技术.本文主要是进行关于低碳经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发展低碳包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在和未来的消费者更希望能够通过低碳包装来满生活需求同时为保护环境而节约资源,因此,将低碳生活理念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将成为包装设计的新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集装箱建筑设计特点的综合分析,以集装箱建筑设计理念为依托,结合集装箱建筑的模块化设计研究及在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阐述集装箱建筑的各种用途和灵活多变的特性,以及集装箱建筑设计符合低碳环保绿色的建筑发展要求,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建筑的多样化设计发展。同时文章也分析了集装箱建筑模块化设计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低碳发展并不会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型,使之走向一个更绿色、低碳、健康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电子信息在我国的外贸出口以及一些重要产业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但由于电子信息化制造业产品的碳足迹略高,加之技术比较落后的因素,以至于在低碳经济条件下面临许多挑战。为了将低碳经济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政府应迎合制造业中电子信息在低碳经济时代下的走向,采取市场引导及财政支持等方法,以促使制造业在电子信息的引导下获得健康、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今天,通过产品设计引导、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倡导低碳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产品设计的低碳特征进行了诠释,提出了低碳设计引导低碳行为的三个过程,为低碳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指出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室内设计正为现代社会打造着一种审美消费,同时也左右和引领着时代的审美与价值观。正因为设计有着这样举足轻重的作用,室内设计同样肩负着由"高调消费"到"高调低碳"理念转型的引导角色。在低碳生活加速前进的今天,设计师们更应该投放出更大的热情与智慧在创新设计上,创造出更多更符合需要的低碳室内产品。期待室内设计能高调的低碳,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use of manufacturing-type constraints, in particular pattern gradation and repetition,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layout optimization. By placing constraints on the design domain in terms of number and variable size of repeating patterns along any direction, the conceptual design for buildings is facilitated. To substantiate the potential future applications of this work, exampl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are presented.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such ideas can contribute to practical engineering solutions, especially during the building design process.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ideas developed both in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building configurations.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大学生物品交换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大学生物品交换系统的宗旨在于不求回报无偿付出,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和"低碳"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促进节约型校园的发展,并且符合近年来一直倡导的"和谐校园"与"低碳校园"的要求。系统基于B/S结构,采用ASP作为系统开发语言,使用SQL SERVER2000数据库作为整个交易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提供数据存储和调用,实现基于B/S结构的大学生物品交换系统。  相似文献   

14.
石油和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碳排放是自然过程碳排放量中的重要一部分,而构建基于空间信息系统的碳排放系统有助于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实时查询、更新、分析以及共享,该系统采用B/S设计模式,融合地理信息技术和分布式处理技术,以silverlight进行分布式系统架构为基础,进行空间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同时引入实测算法,对油气开发的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分析,将分析结果以收支年报的形式表达,为碳减排提供有效的数据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低碳物流是目前物流配送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也是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重要应用方向。针对物流配送中碳排放的度量方法,以VRP问题为基本模型,以碳排放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低碳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为了避免基本蚁群算法出现停滞及早熟现象,提出了带混沌扰动的模拟退火蚁群算法来求解低碳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该算法将混沌系统及模拟退火机制引入基本蚁群算法,避免了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增强了全局搜索能力,提高了求解效率。通过实验仿真及对比分析可知,带混沌扰动的模拟退火蚁群算法的求解结果明显优于基本蚁群算法,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薛娟 《自动化信息》2011,(12):72-73,75
智能化是当今电网发展的新趋势,而数字化变电站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物理基础。数字化变电站试点应用是目前电网建设和变电站技术发展的新热点,更将是未来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其中,二次电气设计对于数字变电站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何为集装箱建筑,本文结合几个经典的设计案例阐释集装箱建筑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重点分析集装箱建筑改造中的品牌概念店,体现出以集装箱为建筑的设计元素是"节能"又"低碳"的。符合建筑模式多样化的新思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坚信中国进一步加强对于集装箱建筑改造的研究,定能在集装箱改造领域得到更为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高科技信息时代高度发展的产物,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控制技术为核心,实现建筑物内部的数据信息交换。智能建筑存在着节能、自动调节、功能多样化、系统高度集成及现代化等优势,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我国智能建筑的所包含的设备及系统较多,且其通讯管理效率较低,导致各种系统之间处于一种独立运行的状态,不能有效实现智能建筑系统一体化协调运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为此,在本文中,根据智能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已有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对自动化集约平台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水面舰船结构抗半穿甲弹侵彻防护设计水平,采用LS DYNA仿真分析45钢Tayler杆撞击效应,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仿真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仿真分析圆柱形弹体斜侵彻和带攻角侵彻低碳金属靶板,认为弹体斜侵彻低碳金属板时的侵彻能力比带攻角侵彻时的侵彻能力差,且随着斜侵彻角度增加,弹体侵彻能力急剧下降。研究结果为水面舰船结构抗半穿甲弹侵彻设计提供思路,改变弹体姿态比改变弹体的攻角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基于仿生学的思想,通过模仿生物系统的结构几何构成特性,创新优化隔振模型是当今隔振领域的热门问题.本文基于仿生灵感来源的不同,对现有的仿生隔振器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对不同设计原理的仿生隔振器恢复力本构与隔振性能做了详细的阐述和对比,旨在通过隔振器隔振频带的横向对比厘清几何构型与可调参数的影响,以此厘清隔振器几何设计和隔振性能的关系.并且,本文展望了未来仿生隔振器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