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东莞市区震害预测基础数据库是东莞震害预测与防御系统建设的组成部分,该数据库共存储了50张基础电子地图或专题图、198个数据表,涵盖了地震地质、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及震害预测的各种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数据。在数据库建设中,针对其中35 km2的电子地图进行的成批更新处理技术,解决了无属性数据的空间数据更新的难题。由于引用了震害预测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建库工作方便、快捷,提高了建库效率。  相似文献   

2.
创建中国水利工程震害(SDCHI)数据库系统,实现中国水利工程震害基础数据的自动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震害特征分析的准确性,这是一项既有理论价值又极具现实意义的工作。归纳和统计了1961~1988年间中国地震中水利工程震害基础数据,以二维表格、文本或图片形式存储并导入Access关系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在此基础上,依次建立了构成数据库系统的表、查询、窗体、宏及模块五个对象。此外,还创建了含有用户访问密码、限制用户权限的数据库登陆界面,以及包含查询向导与用户指南的数据库管理界面。最终建立成内容丰富、逻辑性强、操作便捷、系统安全性能高的水利工程震害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建立滁州市地震小区划 GIS 基础数据库,开发了基于 GIS 平台的滁州市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数据展示,并统一管理。系统采用 Super-Map Objects 6R 组件式开发,包括滁城概况、地震小区划成果、震害预测成果、震灾防御对策和系统管理5大模块,实现系统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 GIS 功能对空间数据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GIS的区域震害快速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大规模城乡震害预测工作中,需要使用与传统预测方式不同的新模型及新方法,以便实现震害快速预测及结果共享。利用人口普查数据等基础数据库,根据人口数据及灾害损失的关系模型,基于WebGIS技术,采用三层体系网络架构(由后台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地图服务器)+Web服务器、客户端组成),利用VB+ArcObject服务器组件开发技术,通过动态链接库技术实现了在Ar-cIMS下的地图动态更新、动态预测及动态发布功能,实现了具有B/S结构的震害预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投入少、数据自动预测、定期更新且易于获取等优点,实现了地震震害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5.
多因素影响的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简化震害预测工作,提出了一种多因素影响的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方法。首先,将已有数据库中的资料按不同相似度进行分类,从中选取所需要的样本数据。然后将所选取的样本数据按不同影响因素分类,分别求出考虑各影响因子下的震害矩阵,再由房屋普查资料得出预测区考虑各影响因素时各影响因子下的房屋的建筑面积,并将建筑面积比例作为各影响因子的权重,最终得出预测区某种结构类型整体的震害矩阵。利用文中方法建立了厦门市多层砌体结构的震害矩阵,与厦门市采用单体抽样法得出的震害矩阵相比较,其平均震害指数最大差值不大于0.041,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目前进行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时,在数据收集和计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震害计算方法——单元破坏度指数法。同时将该计算模型嵌入到ArcView 9.0的GIS平台中,并以Oracle数据库为支撑,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数据,对城市群体建筑物的震害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单元破坏度指数法不仅大大简化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工作量,而且计算结果的精度同样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与GIS相结合可以客观快速地模拟出城市群体建筑物的震害程度及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
房屋面积数据是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重要参数,也是地震应急数据库基础数据。数据库要求每年及时更新,但数据更新周期较长,达不到更新要求。本研究主要从乌鲁木齐统计年鉴中提取2001—2018年房屋基础数据,建立乌鲁木齐住宅建筑总面积及人均住宅面积数据增长模型,利用GM(1,1)预测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未来2年乌鲁木齐住宅建筑总面积和人均住宅面积。本研究得到的住宅建筑总面积及人均住宅面积数据可作为应急数据库中相关基础数据更新的补充手段,也可作为未来几年震害预测的参考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简便、可靠的震害预测方法对我国大量存在的砌体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举措。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理论提出了砌体结构震害预测新方法。首先,详细阐述了基于SVM的砌体结构震害预测新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其次,确定了砌体结构的震害影响因子及量化值,建立了震害样本数据库及预测模型;最后,将SVM预测结果分别与实际震害结果和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VM模型的砌体结构震害预测方法步骤简单。结果可靠,在样本数据有限的情况下相对BP神经网络算法有较大的优势,可以用于砌体结构的震害预测。  相似文献   

9.
对北川县城851栋建筑物的震害资料进行了现场调查,建立了建筑物震害数据库。提取了建筑物不同部位的纹理特征,建立了纹理特征数据库,编写了建筑物三维建模的流程和规则。基于CityEngine平台快速批量地建立了北川县城851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采用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建立了北川县城区域的三维地形,结合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了汶川地震前北川县城的场景。采用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方法,计算分析了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Ⅵ~Ⅺ)下的震害指数和破坏等级。在CityEngine平台中用不同颜色渲染建筑物描述其破坏等级,建立了北川县建筑群三维震害场景。结果表明CityEngine三维快速建模技术比传统3ds Max三维建模技术效率更高,结合单体震害预测方法,可以快速模拟大规模建筑群三维震害场景。  相似文献   

10.
传统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多是采用与现有的建筑物震害数据类比的方法。由于特殊地质环境和特定地震情景的影响,外加人工统计的误差干扰,现有数据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异常数据指标。这些数据噪声将严重影响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准确度。引入一种新型两阶段支持向量机方法,首先为正常数据和异常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接着用加权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模型。通过对汶川地震中640栋建筑进行交叉验证发现,提出的两阶段支持向量机方法不仅能有效识别出异常数据点,而且能快速准确地预测建筑物震害结果,可以用于实际的城市建筑物震害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石油企业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石油企业抗震防灾工作对网络与数据库的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对数据库产品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根据石油企业抗震防迷规划的需求和信息管理的一般模式,提出了石油企业抗震防灾规划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想。认为,以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软件为基础,利用VB或VC等可视化前端应用开发工具,是目前比较好的方案,它将使石油企业抗震防灾规划工作在办公自动化方面迈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根据镇江地震地质情况及防震减灾工作实际,通过需求分析及系统整体设计,建立基于WebGIS的地震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JavaScript语言、Tomcat网站服务器,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震应急处置快速反应系统,系统可实现震后快速评估、辅助决策、震后趋势分析、震后应急资料产出等功能。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达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接口技术和第三方代码托管技术,设计湖北省震情速报微信公众平台。该系统对EQIM数据库时时监听,产出权威地震信息;实现地震查询、科普宣传等功能,为地震工作者和普通大众提供交互平台;地震自救、灾情上报等功能可为防震减灾工作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4.
地震防灾减灾能力是国家的重点需求,针对当前城市抗震应急存在的灵活性差问题,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将GIS系统应用至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中,建立的GIS系统利用地震灾害评估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地震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模块构成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框架,完成城市GIS系统的应用分析。地震灾害评估模块中计算震害总体损失、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实现地震灾害评估信息数据的精确性采集;数据库管理模块中的抗灾救灾应急响应数据库主要利用矢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和其他专题数据构成,完成一致性访问各种类型数据,提高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灵活性;在响应与决策模块中利用核心服务器实现数据信息的上传下达,实现快速救援响应。研究中对这套GIS系统与当前方法做对比,进行抗震救灾过程灵活性、救援数据精准性的比较实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研究成果提供的救援数据精确性强,且运行过程中灵活系数等部分指标高于当前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现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震是对高速列车安全运营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在目前地震预报技术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展地震预警技术是当前减轻或避免地震对高速铁路危害的重要措施。文中阐述了地震预警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铁路方面的应用。对国内外已有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介绍。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京沪高速铁路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实际需求,对我国高速铁路的地震预警系统进行了探讨。主要针对高速铁路预警系统的报警阈值,监测点的布置,列车控制方式和预警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对我国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申源  梁厚朗  郑逸 《中国地震》2021,37(3):586-598
传统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由于基础数据更新不及时,其评估结果准确性较差;随着灾情获取手段的不断丰富完善,利用地震现场实时获取的多源灾情信息,能够实现地震灾害损失实时动态评估。本文通过系统架构、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等设计,完成了多源灾情数据的地震灾害损失实时动态评估原型系统的研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助于震后政府部门实时动态地了解和掌握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关键灾情信息,能更好地服务于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地震现场灾情信息反馈途径和集成软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破坏性地震作用下,可导致人员伤亡、建筑物及基础设施破坏、财产损失、社会与经济秩序的混乱及生产系统停止运行等,现场灾情信息是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决策的重要依据,迅速、全面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与集成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了当前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中在该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地震现场灾情信息分类,同时就其收集反馈途径和集成技术实现进行了研究,并以青岛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软件系统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由基础地理数据库、地震地质数据库、地震监测数据库、地震预报数据库、地震应急数据库组成的安徽省防震减灾综合数据库,收集并整理了安徽省地震局自建局以来的各类业务资料.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防震减灾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研制了具有安徽特色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辅助决策系统,在有感地震应急、地震模拟演练以及地震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地震地质灾害对广州市部分城区工程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震害预测研究,探明地震地质灾害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掌握地震地质灾害源空问分布情况,分析其对工程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有助于政府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城市建设与改造。针对广州市部分城区的地震地质灾害源、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地震次生灾害源的分布情况,应用基于GIS平台的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分析了该区内地震地质灾害破坏对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和地震次生灾害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中的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和地震次生灾害源不同程度地受到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应用WebGIS技术建立城市抗震防灾信息系统是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城市抗震防灾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介绍了该系统地理数据库的建立,分析了地震危险性分析、震害预测、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预测及应急反应等系统专业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