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介绍以单片微机为核心的智能硫化控制仪的设计思想和系统构成,详细说明控制仪等效硫化控制原理、功能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橡胶硫化工艺过程和控制机理的分析,提出了集散控制的基本思想,采用RS-423多路通讯控制器与上位机联用构成了智能硫化控制仪,达到了工艺要求并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专利文摘     
《橡塑机械时代》2010,(1):39-40
橡胶轮胎的模拟硫化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轮胎的模拟硫化方法及装置,它采用实际生产硫化的橡胶轮胎的胶料制成小块的橡胶轮胎试样,将该橡胶轮胎试样放入橡胶轮胎硫化装置的上模板、下模板中,并根据实际测温的升、降温曲线,控制上模板、下模板的温度变化,使上模板、下模板的温度升、降过程与轮胎特定部位实际的升、降温过程一致,从而得到与实际轮胎硫化相一致的硫化性能,测出相应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探讨影响CrMnTi、MnCr5、CrMo系列汽车齿轮钢中O含量的各种因素,设计并建立不同工艺下控制O含量的关键点,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聂宗鹏 《现代机械》2007,(4):37-38,83
本文以水晶化工集团自备电厂为例,简要说明循环硫化床炉型全厂控制设计的特点,并与常规煤粉炉的控制作一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青岛头马机械工程公司生产的五辊鼓式硫化机是生产输送带、胶板等橡胶制品的新式连续硫化设备,是胶带硫化的一种新型硫化模式,具有其他硫化设备无法比拟的突出优点。与传统硫化机比较,五辊鼓式硫化机具有操作简单、节能、硫化质量高、硫化速度快、连续硫化无接头等优点。本机采用五辊结构,增加了第二加压辊,特别是对10mm~30mm厚输送带更具独特优点,使胶带在连续硫化过程中始终处在稳定的硫化压力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橡胶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特别是高弹性,需要对橡胶进行硫化,橡胶硫化工艺过程中的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到制品的好坏,论文介绍橡胶硫化的三大工艺参数及控制、各因素对橡胶制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机械传动》2013,(8):81-83
现有的硫化工艺在橡胶传动带领域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陷,以饱和蒸汽硫化方法为例,最根本的矛盾就是硫化温度与压力的控制,在满足较高饱和的硫化压力强度需求情况下,硫化温度势必上升,从橡胶物理性能及硫化曲线分析,这种矛盾体最终将导致产品后期质量下降。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解决这个矛盾,创造一个能满足高的硫化压力需求情况下,使硫化温度达到可控的新工艺,此种新工艺不但大大地提高橡胶制品的整体性能,同时硫化压力的产生不再需要高的饱和蒸汽施加压力差,以至于政府的统一蒸汽管网即可满足生产需要,企业不再需要额外增制锅炉设备,这种新的方法可以减少企业对于蒸汽锅炉的投入,节约了能源的消耗,降低了成本,同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清洁生产,符合国家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陆文斌 《阀门》2012,(5):38-40
介绍了石油生产中抗硫阀门用金属材料标准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神经网络的轮胎硫化过程建模及模糊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基于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加入移动窗口技术和回流技术,建立轮胎硫化过程的动态温度分布模型,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拟合良好,具有实用性。为保证轮胎内部各部分达到均匀一致的硫化效果,根据模糊控制的思想用脉冲加热控制方式得到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Adaptive Control Constraint of Machining Processes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Adaptive control constraint is one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control types. In this paper, the major adaptive control constraint system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feedback control, parameter adaptive control/self-tuning control,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sliding mode control, neural network control, and fuzzy control. Their typical applications to constant cutting force control system are also described, and some recent experiment resul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液比例伺服系统变流量死区和变流量增益等非线性因素,对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设定合理的控制误差阈值实现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切换,提出了模糊PID复合控制。采用实验方法比较了PID控制、模糊控制和模糊PID复合控制下电液比例伺服系统空载和带载的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模糊PID复合控制充分发挥了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越性能,既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又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车辆底盘测功机PID控制的不足,在新型测功机控制系统中应用模糊控制技术。给出控制系统的总体框架、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通过试验证明应用模糊控制技术的测功机恒速控制效果较PID控制有明显改善,同时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PID与模糊控制响应曲线。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和控制等相关问题,对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中变形场的离散化、建模方法、近似分析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详细介绍了被动控制、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变结构控制、奇异摄动控制和非线性控制等在柔性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在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和控制中应解决的问题,这对包括柔性机器人在内的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控制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区域供热控制系统的不足,提出将TMS320F2812应用到该控制系统中,采用现代微机控制技术与先进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区域供热控制系统;系统设计克服了传统控制系统在灵活性、体积、运行速度、控制精度等方面的不足;变积分型模糊PID控制算法的引用,增强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自适应能力,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对于提高区域供热系统的供热质量,降低供热控制系统投入,促进传统供热控制系统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系统存在控制稳定性差、控制效果差和能耗高的问题,提出大型数据库下的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通过现地控制单元层和主控层设计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并将采集的数据记录存储起来,构建大型数据库。 采用 C 语言编写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软件,并在大型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轮机的数学控制模型,以此为依据,采用 PID 控制算法实现水库水轮发电机的控制,完成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控制稳定性高、控制效果好且系统能耗低,可为保证水库水轮发电机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电液伺服扭振试验机模糊PID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本术  龚宪生 《机械》2010,37(10):15-19
为提高电液伺服扭振试验机控制系统抗参数变化和干扰的能力,保证控制精度,提出了应用于本试验机控制系统的模糊PID控制。首先根据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建立了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使用正交试验法对PID控制参数进行整定,以获得较优的PID控制参数,同时使用模糊控制器对PID的控制效果加以修正。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对于参数的变化和干扰,能实现控制参数的自调整.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桥式起重机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拉格朗日动力学模型、非线性特性以及防摆控制的研究现状,阐述并总结了采取不同控制策略时的主要控制方法,轨迹跟踪策略包括离线运动规划和输入整形方法,镇定控制策略从经典控制、现代控制和智能控制等方面分别展开,介绍了PID控制、最优控制、滑模控制、反步控制和无源控制,展望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变转速液压系统存在动态响应慢、非线性、控制精度低等问题,特别是负载快速多变时,流量和压力之间产生强耦合,流量控制会出现时变性和不稳定性,采用常规PID控制无法取得理想控制效果。因此结合模糊控制原理,基于LabVIEW测控平台,提出以液压动力源输出流量为控制量的模糊控制策略,对不同典型工况下流量的精确控制进行实验研究,并将液压动力系统在两种控制方法下的动态响应特性、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所提模糊控制策略实际控制效果较好,两种控制方式下的动态响应特性相近,但模糊控制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油气主动悬架车身高度非线性控制仿真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采用油气主动悬架的车辆车身高度进行控制时,由于摩擦力的影响,采用根据线性模型设计的常规PID等传统控制策略系统存在振荡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了悬架高度控制的非线性模型,通过分析油气悬架中存在的非线性因素,对PID控制的积分项系数进行切换控制,从而设计出一种变结构与PID联合控制策略。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表明,与线性PID控制策略相比,此控制策略在消除系统振荡、获得较高控制精度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