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多源癌的发病特征,提高多源癌的术前诊断.方法对可凝消化道肿瘤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对消化道肿瘤、溃疡,至局部炎症改变明显的部位分别进行活检.多源癌诊断标准为:①镜下发现两个以上肿瘤(病灶),而且肿瘤之问粘膜完好,病灶不连续.②经病理活检证实每个肿瘤都是恶性的.结果在1375例上消化道癌中,检出多源癌20例(1.45%,20/1375),其中食管多源癌6例(30%),食管贲门多源癌3例(15%),食管咽喉部多源癌2例(10%),食管胃多源癌5例(25%),胃多源癌4例(20%)本组20例共发现41个病灶,双源癌19例,三源癌1例,多源癌各病灶病理类型相同者17例,不同者3例.其中多源鳞癌10例,双源腺癌6例,双源小细胞癌1例,鳞癌腺癌共存1例,印戒细胞癌与腺癌共存1例.结论上消化道多源癌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食管和食管胃多源癌较多见,内镜检查是提高其术前诊断的一重要手段.为减少漏诊,在镜检中引起足够重视,不能仅满足于一个痛灶的诊断,做到内镜与X线诊断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胃癌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收集我院1982/1995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胃癌的共60例.方法取材包括癌肿胃壁全层及癌旁粘膜,对病变<3cm者,以卷席法取材.结果癌肿部位以胃窦部最多,占78.3%(47例),以下依次为胃体,占13.3%(8例),胃底贲门占5.0%(3例);广泛型占3.3%(2例);大体类型以溃疡型最多,占86.7%(52例);蕈伞型占10.0%(6例);弥漫浸润型占3.3%(2例).大小>3cm者45例,<3cm者15例(其中6例为早期胃癌).组织学类型:以管状腺癌最多,占53.3%(32例),低分化腺癌占30.0%(18例),粘液腺癌占11.7%(7例),未分化癌占3.3%(2例),乳头状腺癌占1.7%(1例).粘液腺癌最多(5/7),低分化腺癌(10/18),未分化癌(1/2),管状腺癌(8/32),1例乳头状腺癌未见转移.本组60例胃癌中有33例伴肠化生,其中6例早期胃癌中有5例伴肠化生.结论连续卷席取材,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和肠化生的检出率,对胃癌的防治研究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E6癌基因蛋白阳性食管鳞癌的超微结构特性,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与E6癌基因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化技术,对53例食管鳞癌HPV阳性病例进行HPVE6蛋白检测,同时进行电镜观察.结果45例阳性的食管鳞癌中,高分化鳞癌2例(44%),中分化鳞癌18例(400%),低分化鳞癌25例(556%).电镜观察:HPV阳性的食管鳞癌主要呈低度分化.除显示核质比例增加,核外形不规则以外,核小体及染色质间、染色质周围颗粒显著增加.超微结构中未见病毒颗粒.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HPVE6蛋白与食管癌细胞的异常增生、代谢旺盛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核基质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食管癌核基质抗体的肿瘤特异性和组织学特异性.方法用人食管癌组织提取核基质抗原,制备核基质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食管癌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53岁±72岁)、正常食管粘膜8例、食管粘膜异型增生15例、肺鳞癌10例、喉癌10例、胃腺癌10例以及大鼠食管癌5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食管癌核基质抗体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有特异性(32/41,780%),与正常食管粘膜(1/8,125%)及胃腺癌(2/10,200%)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食管异常增生(7/15,467%)、肺鳞癌(3/10,300%)、喉鳞癌(4/10,400%)差异明显(P<005),但与大鼠食管癌组织(2/5,400%)差异不明显.食管癌核基质的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癌组织中无明显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7/18,944%vs15/23,652%,P<005).结论食管癌核基质抗体具有较好肿瘤和组织学特异性,对肿瘤转移有一定影响,可作为食管癌的一项新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肠肿瘤容易误诊的原因,以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诊断率.方法我院7a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31例,其中术前误诊19例,误诊率达61.2%.术前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DU)4例,幽门不全梗阻5例,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4例,低位胆道梗阻2例,肠梗阻2例,卵巢肿物2例.年龄以50岁~70岁发病率高(12/19)占63%.临床表现以腹痛,消瘦,腹胀,呕吐,黑便,贫血为主,病程1wk~20a.结果手术中所见肿瘤部位:十二指肠11例(球部2例,降部8例,水平部1例);空肠2例,回肠6例.肿瘤的性质:良性3例(平滑肌瘤2例,乳头状腺癌1例);恶性16例(腺癌10例,平滑肌肉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恶性血管外皮瘤1例,乳头状腺瘤恶变1例).单发病灶15例,多发灶4例(肺鳞癌伴小肠乳头状腺癌恶变1例,结肠癌伴十二指肠降部腺癌,回肠腺癌各1例,降结肠腺瘤伴回肠癌1例).结论小肠肿瘤虽发病率不高,仅容易误诊,尤其是早期诊断更为困难。为防止误诊,提高诊断率,应对可疑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部位组织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部位及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胃镜及病理证实的胃癌73例,男女之比为204∶1,平均年龄为560岁.其他肿瘤患者73例(食管癌22例;结直肠癌19例;肺癌21例;乳腺癌11例),男女之比为170∶1,平均年龄为556岁,进行1∶1病例一对照研究,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IgG抗体水平,将Hp抗体分为3个等级.结果胃癌组Hp感染率为589%,平均抗体水平为229±085(x±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感染率425%(P<005)和平均抗体水平184±065(P<001).Hp感染率在对照组的分布情况为食管癌409%,结直肠癌474%,肺癌381%,乳腺癌455%.胃癌组与对照组相比,机会比值呈线性趋势(P=0005460).Hp阳性率在非贲门部胃腺癌为744%,明显高于贲门部腺癌407%(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有关,特别与非贲门部腺癌关系密切.胃癌的危险性随抗HpIgG抗体滴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胰腺腺鳞癌(adenosquamouscarcinoma,ASC)又称胰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carcinoma)、胰腺棘皮癌(adenoacanthoma),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约占胰腺恶性肿瘤的2.1%,恶性程度高,预后很差。病理学上肿瘤由导管腺癌成分和鳞状细胞癌成分混合构成,临床表现与胰腺导管腺癌类似,术前确诊较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证实胃血管不良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之一.方法自1989/1997收到胃切除标本441例,胃血管不良者12例(2.72%),男10例,女2例,男:女为5:1;年龄:55岁~70岁10例(83.33%),25及45岁各1例(16.66%);病程3mo~6mo5例(41.66%),1.5a~2a3例(25%),2a以上4例(33.33%);临床症状:反复小量呕血、黑便者9例(75%),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者3例(25%);整个右侧面部先天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8.33%).结果12例胃切除标本病理检查:①巨检:发病部位:贲门下3.5cm~7.0cm11例(91.66%);幽门前区1例(8.33%);胃体前后壁多处粘膜糜烂区约0.5cm~1.5cm,最大糜烂区达2cm~4cm,呈深红色,扁平,表面有小凝血块复盖,极个别病灶呈黄色,糜烂区可见1~2个浅表溃疡;②镜检:粘膜下间隙增宽,组织疏松,小血管明显扩张,数量增多,灶性聚集,扩张的小血管以小静脉为主,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极少,并可见扩张的淋巴管,内见淋巴细胞,胃壁肌层血管未见扩张,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生长不良,其中2例胃粘膜糜烂区表面腺上皮呈腺癌改变,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生长不良伴粘膜内腺癌.结论胃血管不良是导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的罕见因素.  相似文献   

9.
食管和贲门早癌内镜激光治疗的五年存活率和预后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食管和贲门早癌激光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对内镜NdYAG激光治疗后癌细胞消失的32例食管和贲门早期浅表癌病人进行了33~78个月(平均55.3个月)的前瞻性随访。应用Productlimitestimate方法计算其存活率;并与117例食管和贲门早期浅表癌的自然病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内镜激光治疗五年存活率为97%,未经治疗的早期食管贲门癌五年存活率为67%,(P<0.01),表明内镜NdYAG激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对影响疗效因素的分析中,发现癌基因p53是一个有价值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Barrett食管的内镜和病理学诊断标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食管下段腺癌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上升了350%以上,此癌惟一公认的癌前病变是Barrett食管(BE)。这是极常见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食管腺癌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因此对BE的诊断和治疗是预防食管腺癌的主要途径。目前,对BE的诊断依赖于内镜和病理学诊断。本文对此两种诊断标准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的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支气管肺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支气管镜室1984~2002年188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的支气管肺癌患者的特点。结果①支气管肺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60~6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36.1%)。②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6:1;近20年男女患者比例无明显变化。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男性均明显多于女性,而腺癌男女性别比例差异不大。③职业以工人、农民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37.6%和35.5%。④鳞癌、小细胞癌好发于上叶,而腺癌好发于下叶。⑤病理以鳞癌所占比例最高(59.6%),小细胞癌次之(22.6%),腺癌较少(6.8%)。鳞癌、小细胞癌均以增殖型为主,腺癌以浸润型为多。结论①纤维支气管镜是确诊支气管肺癌的一个重要手段。②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60岁以上者最为明显。男女两性发病比例逐步缩小。③肺癌好发于上叶,以鳞癌为主。鳞癌、小细胞癌镜下以增殖型多见,腺癌镜下以浸润型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PCNA的表达.方法60例胃癌切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CNA.39岁以下青年组30例,70岁以上老年组30例以WHO组织分类,青年组高分化腺癌5例,未分化癌15例,粘液癌2例,印戒细胞癌8例,老年组高分化腺癌20例,分化癌6例,粘液癌4例,未见印戒细胞癌.结果PCNA阳性率青年组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分别为28.90%±22.59%与23.40%±24.08%,老年组分别为28.32%±15.48%与26.02%±14.71%,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青年组粘膜固有层内,分化型腺癌PCNA明显高于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PCNA明显低于分化型癌,也低于未分化癌,以上P值均<0.05.老年组在癌的浸润部位乳头状腺癌PCNA阳性率显著高于管状腺癌(P<0.05),亦高于青年组的未分化癌(P<0.05).两组合并后,印戒细胞癌PCNA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癌.从整体上看,粘膜固有层PCNA阳性率比粘膜下层高,分化型腺癌比未分化型腺癌高,但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胃癌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PCNA阳性率青年组与老年组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②印戒细胞癌PCNA明显低于分化型癌,也低于未分化癌.③不管胃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如何,不同区域PCNA数量和分布是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内镜Nd:YAG激光治疗33例食管和贲门早期浅表癌。经1~6次(平均2.6次)激光照射,32例(97%)癌细胞消失。其中22例已随访24~55个月,16例(72.7%)无癌复发;另外6例(27.3%)於治愈后第36~40个月又发现早期癌灶,可能是早期癌复发或再发的早期癌。认为内镜Nd:YAG激光治疗食管和贲门早期浅表癌的远期疗效还相当满意。本文对内镜Nd:YAG激光治疗的适应证、影响疗效的因素和减少治疗后癌复发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9年1月至1993年2月应用双介入方法(微波经内镜+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消化道癌性狭窄34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病例选择:男27例、女7例,年龄30~81岁。2.病变部位:癌位于食管17例,贲门5例,胃肠吻合口5例,直肠7例。伴有肝转移5例,肺转移3例,腹水10例。重度贫血5例,中度贫血3例,轻度贫血19例。3.细胞学类型:腺癌8例,鳞癌16例,低分化癌6例。粘液腺癌4例。4.梗阻分级:进食困难0级(不能进食)5例,I级(只能进流质)14例,Ⅱ级(能进软食)8例;大便变细7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正常食管黏膜56例、BE 80例(其中伴多灶性异型增生22例)、食管腺癌25例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48例标本中CXCR4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用仪器对表达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XCR4在大部分BE、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阳性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78.8%、68.0%、83.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食管黏膜组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XCR4在BE、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变发生位置均无关(P>0.05);(3)CXCR4在BE无异型增生和BE伴多灶性异型增生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XCR4在食管腺癌高分化较中-低分化者、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均高(P<0.05);(5)CXCR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表达水平在肿瘤TNM分期的Ⅲ-Ⅳ级较Ⅰ-Ⅱ级者、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均高(P<0.05),高分化较中-低分化则明显更高(P<0.01).结论 CXCR4的表达上调可能是食管腺癌和鳞癌的一个普遍特征,与食管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其表达在BE阶段就已上调,并与食管腺癌和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一定相关性.CXCR4的表达对BE、食管腺癌和鳞癌的诊断具有指导价值,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晚期食管贲门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我院内镜室从1992~2001年经内镜微波治疗加局部注射药物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169例,其中,男113例,女56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8.3岁,食管癌92例,贲门癌77例。内镜下分型:增生型64例,溃疡型77例,浸润型28例;病理分型:鳞癌86例,腺癌73例,印戒细胞癌5例,粘液细胞癌3例,腺鳞癌2例。所有病例经治疗后,梗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生存时间最长者22.5个月,最短者4个月。平均生存期6.2个月。现将内镜微波加局部注射药物治疗食管贲门癌的有关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分析764例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病情况和组织学分类。结果:恶性肿瘤患病率(29.2%)明显高于良性肿瘤(2.5%),男多于女(1.4:1)。60-64岁组患病率最高,约占半数。良性肿瘤大部分来源于涎腺,其中腭部混合瘤居首位;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上皮源性口腔癌,以鳞癌最多,好发部位依次为颊,龈,舌,唇;龈,唇,口底癌的发生率较其它年龄组增加。分类比较表明:腺淋巴瘤,腺瘤,鳞癌,腺癌在老年人群中高…  相似文献   

18.
2238例阳城籍人食管(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该人群食管(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分布状况为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制定预防食管(贲门)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采用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在人群中普查.细胞涂片用巴氏染色、按食管和责门细胞学的五级分级标准做镜检.②在阳城肿瘤高发现场的次营、固隆、演礼三个行政乡对35岁以上男女居民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在对2238例阳城籍人进行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结果,食管早期癌27例,近癌6例和贲门癌早期27例,近癌3例,癌发现率分别为1.21%,0.26%和1.21%,0.13%,癌检出率为2.82%.食管重度增生Ⅱ级51例,Ⅰ级226例和贲门重度增生Ⅱ级10例,Ⅰ级108例,其检出率分别为2.28%,10.09%和0.45%,4.83%,总检出率17.64%男女性比值,食管早期癌。近癌为2.38:1和5:1;贲门早期癌、近癌为1.07:1和2.00:1;食管重度增生Ⅱ级、Ⅰ级为2.4:1和1.72:1;贲门重度增生Ⅱ级、Ⅰ级为9.00:1和2.27:1.癌和重度增生检出男性高于女性.从男女年龄段看,男性早期食管、贲门癌和近癌的检出率从40岁起随年龄的增加至60岁组达最高峰,分别为42.11%和42.85%;女性食管部位到50岁组最高为75%,贲门到60岁组达高峰为38.46%.男性食管和责门重增Ⅱ级和Ⅰ级均在50岁组达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食管和贲门早癌激光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对内镜Nd:YAG激光治疗后癌细胞消失的32例食管和贲门早期浅表癌病人进行了33-78个月(平均55.3个月)的前瞻性随访。应用Product limit estimate方法计算其存活率;并与117例食管和贲门早期浅表癌的自然病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内镜激光治疗五年存活率为97%,未经治疗的早期食管贲门癌五年存活率为67%,(P<0.01),表明内镜Nd:YAG激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对影响疗效因素的分析中,发现癌基因p53是一个有价值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与青年肺癌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和青年肺癌的不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在我院经病理学证实的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老年(≥70岁)组86例,青年(≤40岁)组4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存病、病理、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老年组和青年组有胸痛的比例分别是18.6%和53.3%(P〈0.01),有并存病的比例分别是59.3%和13.3%(P〈0.01);(2)老年组和青年组鳞癌占的比例分别是56.9%和26.6%(P=0.001),腺癌占的比例分别是25.6%和46.6%(P=0.008),晚期肺癌(Ⅲb-Ⅳ期)的比例分别是48.8%和65.7%(P=0.024);(3)老年组和青年组半年、1年的生存率分别是72.3%和91.1%(P=0.022)、58.1%和75.6%(P=0.027),2年生存率分别是44.2%和51.1%(P=0.066)。结论老年人鳞癌比例较高,并存病多,治疗受限,预后差;青年人腺癌比例较高,并存病少,治疗更积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