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聚合物基底上碳酸钙生物矿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矿化作用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在生物体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生物体从周围的环境中有选择地吸收各种元素用于构建生物体内具有特殊功能的无机结构。本文系统综述了聚合物膜上碳酸钙生物矿化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和比较了"直接合成法"和"通过无定性碳酸钙转化法"两种不同的矿化模式,并讨论了各矿化因素包括:酸性大分子、温度和聚合物基底种类等不同的影响。直接合成法:即通过酸性大分子的调节直接在大分子表面生成稳定晶型的碳酸钙。无定性碳酸钙转化法既在高度饱和的碳酸钙溶液中,在大分子表面生成一层无定性碳酸钙膜,然后将其在一定湿度下转化成一种或几种结晶形式的碳酸钙。前一种模式是一种常规的方法,研究得也最多。后一种模式相对较新,它简单快捷,而且影响因素少。  相似文献   

2.
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离子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荣昌 《大学化学》1993,8(5):27-32
处理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或离子的结合平衡时必须考虑到生物大分子具有多重结合部位、构象变化等特点。本文介绍了确定生物大分子对小分子或离子的结合部位数、结合常数、协同效应系数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棉纤维为基质 ,通过聚合、接枝、开环反应合成了亚氨二乙酸型金属螯合复合膜色谱介质 ,考察了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对合成介质性能的影响 ,并对复合纤维素膜的表面物理性能及蛋白质的结合性能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膜色谱介质对蛋白质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 ,分离效果与凝胶介质相当 ,但分离速度快 3~ 5倍 .复合膜色谱介质还具有负压低 ,成本低 ,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适于生物大分子的快速大规模分离纯化 ,并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对生物大分子的快速定量分析 .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近几年发展的用于生物大分子自组装功能膜的三种逐层(LBL)自组装技术与制备方法,酰胺化反应自组装技术、生物分子的特异识别自组装技术、分子沉积自组装技术;同时总结了自组装功能膜的结构、特性的表征方法,主要有AFM、TEM、循环伏安法、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UV/VIS、XPS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生物大分子参与的大小分子配体间竞争金属离子的反应是生物无机化学的基本反应之—。由于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结合部位、柔性及金属离子往往深藏于生物大分子的疏水环境中等特点,使得这类反应与简单的小分子配体间竞争金属离子的反应有所不同。本文对这类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亲和膜色谱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一种崭新的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亲和膜色谱技术做了全面的评述,介绍了亲和膜色谱分离的过程,评价了亲和膜基质材料活化、改性方法、给出了配基间隔臂的选择原则,概括了亲和膜色谱理论研究的进展,并对亲和膜色谱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生物大分子印迹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传感器在有机小分子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已趋近成熟,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近年来也逐渐增多.本文就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大分子生物传感器中的构建及应用进行综述,包括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质量型传感器等,并对目前分子印迹传感器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生物大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无机小分子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一个复杂的、能真实反映生物体系的活体.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开展无机小分子与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可能真正理解生命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化学本质.无机小分子与细胞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目前应着重研究那些对人类有严重威胁的一些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等有关的细胞无机化学中无机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问题.这对于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了解小分子对生命过程的调控机制,对于药物作用新靶点的发现、药物的分子设计、作用机理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还就开展无机小分子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建了 RSA-LRS理论,建立起新的吸附动力学方程,应用到涉及特殊生物大分子吸附 的数学模型中去.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值相吻合,表明适用于描述类似于LDL及VLDL这类 生物大分子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绿色溶剂,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有机合成、分离富集和电化学等领域。其中,离子液体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催化和降解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从离子液体与生物大分子的本质关系出发,对离子液体在DNA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酶的活性稳定性和天然纤维素溶解等过程中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氨基酸多金属氧酸盐纳米粒子复合膜的制备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水热微乳法制备了Keggin结构(CTA)0.2(HGly)2.8[PMo12O40]·nH2O(1) 纳米粒子(nano-1), 并通过元素分析, XPS, IR, XRD, TEM和CV进行表征. 利用层接层自组装技术, 将已制备的纳米粒子装配成纳米复合膜, 用紫外-可见光谱监测膜的生长, 用电化学方法分析膜的成分. 测定了纳米粒子对致病Escherichia coli(E. coli)的拮抗性, 结果显示, 纳米粒子及其复合膜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富勒醇与阳离子聚电解质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富勒醇与聚对亚苯亚乙烯基 (PPV)的前驱体、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的复合薄膜 ,利用紫外 可见光吸收光谱 (UV Vis)、原子力显微镜 (AFM )、透射电镜 (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对薄膜进行了表征 .UV Vis吸收光谱显示 ,在特定波长下自组装薄膜的吸光度与薄膜的双层数成线性关系 ,组装过程具有一致性与重复性 .AFM图象显示富勒醇组装到基片表面后形成直径为几十到10 0多nm的团簇 .富勒醇溶液过滤后组装薄膜 ,薄膜具有较好的均匀性 ;富勒醇溶液不经过滤 ,直接组装薄膜 ,将在薄膜中引入C6 0 晶粒 .XPS分析结果提示C6 0 被羟基修饰并通过静电吸引机制与阳离子聚电解质组装成膜 .富勒醇与PPV的前驱体、PDDA具有很好的自组装性能 ,膜层间的结合力较强 ,所组装的薄膜具有较高的牢固度 .  相似文献   

13.
Two polymers containing pyridine rings were prepared by 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and confirm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nd 1H NMR spectra. The preparation of four multilayer films that were obtained by self‐assembly of the polymer and the transition metal neutralized polyelectrolyte on PE substrate was described. UV–vis spectra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mages were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these films and indicate the uniform assembling process. The driving force for building up the multilayer films was identifi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to be the coordination interaction. The magnetic behavior was examined as a function of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at 30 kOe and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5–300 K). All films display strong soft ferromagnetic properties and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bulk materials. The magnetic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ing approach is beneficial to the ordered alignment of adjacent paramagnetic spins and induces better magnetic phenomena.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耐热性高聚物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聚四氟乙烯、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酰亚胺等几类耐热性高聚物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近期发展概况,并提出了今后研究高聚物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几种采用熔体注射成型实现聚合物自增强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当前常用的几种注射自增强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介绍了高压注射法、拉伸流动法和剪切控制法等几种实现单向自增强的方法以及注射压制二步法、摆动注射法、旋转注射法和剪切控制法等实现双向自增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Self‐assembled honeycomb polycarbonate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polymer piezoelectric (pole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substrates under a fast dip‐coating process. Ordered structures with micro‐scaled pores dispersed in the polycarbonate matrix were obtained, demonstrating two‐dimensional (2D) hexagonal packing. A theoretical model explaining the self‐assembling process is proposed. Fabricated structures have a potential as 2D tunable photonic crystals. Photonic bandgap location was estimated. Visible‐IR transmittance spectrum of the self‐assembled films was studied with a FT‐IR spectrometer. Diffraction properties of the honeycomb patterns were investigated. High transparency of the components makes possible IR optics applications of obtained structures.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末端含蓝光发色团的超支化聚苯材料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聚合物发光材料研究领域中,作为三元色之一的蓝色发光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倍受关注.一维线型结构的聚对苯及聚烷基芴等是典型的蓝色发光材料;线型结构的聚对亚苯亚乙烯基(PPV)及聚对亚苯亚乙炔基(PPE)具有电子流动性好,在溶液中有高荧光量子效率也可衍生得到蓝色发光材料,这主要是在共轭聚合物主链上嵌入非共轭部分,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of protein self‐assembly has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 over the decades, due to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proteins play in life. In contrast to the major achievements that have been made in the fields of DNA origami, RNA, and synthetic peptides, methods for the design of self‐assembling proteins have progressed more slowly. This Concept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studies on native protein and artificial scaffold assemblies and highlights advances in designing self‐assembling proteins. The discussions are focused on design strategies for self‐assembling proteins, including protein fusion, chemical conjugation, supramolecular, and computational‐aided de novo design.  相似文献   

19.
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 以结晶的二氧化钛为原料, 在不使用聚电解质的情况下, 免除了高温煅烧, 直接在柔性透明导电基底上制备了全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自组装薄膜。二氧化钛源主要包括带有异种电荷的锐钛矿二氧化钛溶胶和Degussa的P25二氧化钛, 溶胶中的超细二氧化钛纳米晶在制备过程中起到了调节薄膜微观结构的作用, 提高了薄膜的均匀性和致密度。将二氧化钛自组装薄膜作为工作电极, 在三电极体系中进行光电化学测试, 表面均匀致密的二氧化钛薄膜电极表现出了更高的光电化学性能, 加入溶胶后获得的自组装薄膜电极所得到的光电流强度较由全P25组装的薄膜电极提高了近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