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3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干预.观察比较2组Barthel指数、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上下肢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院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表明规范化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伤残率和死亡率,是提高脑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先决条件。方法对2005年2月-2011年12月因急性颅脑损伤来医院急诊12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自行来院的患者712例,由院前急救科"120"出诊接入的患者561例。结果自行来院组伤后至抢救介入时间(41.38±7.84)min,院前急救组抢救介入时间(13.16±3.44)min,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行来院组患者开始抢救时患者GCS评分明显低于院前急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的瞳孔散大率高于院前急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院前急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死率高于院前急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护理干预、规范化的院前抢救流程是提高脑外伤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院前急救护理的68例AMI患者(观察组)与自行入院的70例患者(对照组)的抢救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P<0.05),入院前和入院后死亡率低(P<0.05),存活率高(P<0.05)。结论:院前急救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提高了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袁磊 《中国医学创新》2023,(10):120-124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收治的3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检查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32例和预后不良组9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记录预后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临床资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 C)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RP、Cys C均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RP、Cys 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834、0.832、0.813、0.799)。结论: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RP、Cys 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50例院前急救组和120例非院前急救组(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GOS评分方法评定预后。结果:院前急救组患者的病死率、植物生存率、重残率及入院后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轻残率及恢复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院前急救在提高脑出血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2组:康复护理组69例,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69例,行常规临床护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组患者经康复护理干预后,其SAS、SDS评分、不良症状发生率、住院天数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原有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同时,可降低临床不良症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分级标准的护理模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以AGI分级标准为依据实施分级护理。比较两组肠屏障功能、营养状态、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时,两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体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体脂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社交活动、心理、生理功能、自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社交活动、心理、生理功能、自觉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基于AGI分级标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期间收治的9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1月—2021年4月采取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护理期间收治的9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前1 d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5%,低于对照组的14.14%(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开展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护理可缩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救治时间,提升急救效率,改善救治效果,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院前急救过程中不同评分系统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总结临床实践中院前急救评分方法的选择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117例院前急救中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其临床指标,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院前指数(PHI)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根据患者院内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入院后90 d内死亡情况评价其病情及预后,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EWS、PHI、GCS评分评估患者颅内出血、入院后90 d内死亡的效能。结果 117例患者中,共有41例(35.04%)院内检出颅内出血(硬膜下出血17例,硬膜外出血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13例(11.11%)患者住院期间或入院后90 d内死亡。颅内出血组、死亡组院前MEWS、PHI、GCS评分均分别高于未颅内出血组、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MEWS评分、PHI评分的升高以及GCS评分的下降,其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MEWS评分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灵敏度、特异性最高,其次为PHI、GCS评分。结论 M... 更多  相似文献   

10.
刘荣妹  曾嵘  邱茂清 《当代医学》2021,27(22):42-44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延迟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预后.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院前急救延迟情况分为未延迟组(n=121)和延迟组(n=57),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院前急救延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延迟组患者NIHSS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发生率高于延迟组,意识障碍发生率低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和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是院前急救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未延迟组患者GOS高分率高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延迟组患者mRs低分率与延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意识障碍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可明显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延迟,且院前急救延迟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