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结合血清D-二聚体(D-Dimer)、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在急性肺栓塞(A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130例疑似APE并行CTPA检查患者,以CTPA图像为诊断标准将其分为APE组(n=53)与无APE组(n=77)。所有患者CTPA检查后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结果,记录CTPA诊断APE的结果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记录APE患者CTPA征象;比较APE组与无APE组血清D-Dimer、BNP及cTnⅠ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D-Dimer、BNP及c TnⅠ诊断APE的价值。结果 130例患者经CTPA确诊APE 53例(40.77%),CTPA图像质量评分4分及以上34例(64.16%);53例确诊患者中共691支肺动脉受累,其中栓塞部位以叶肺动脉栓塞最多,占比39.42%,栓塞类型中以偏心型86(56.21%)为主;APE组血清D-Dimer、BNP及c TnⅠ水平均明显高于无APE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imer、BNP...  相似文献   

2.
肺栓塞(PE)具有高发病率、高误诊率、高漏诊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目前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因此早期、有效的诊断PE已成为影像科医师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被用于临床诊断PE的影像学方法首选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双源CT采用特殊的扫描方式,将获得的CTPA的图像处理得到双源CT肺灌注成像(DEPI),二者皆可获取P...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c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塞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由于其临床发病率高,误诊、漏诊率高,病死率高,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就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栓塞肺实质改变的强化螺旋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肺实质改变的强化螺旋CT表现。方法对24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的强化螺旋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关注肺栓子的部位及肺实质的改变。结果24例患者存在中心性肺动脉栓子者23例(96%),同时存在中心及外围栓子者20例(80%)。肺实质改变包括:(1)肺楔样高密度改变12例(50%);(2)节段性肺不张6例(25%);(3)垂直于胸膜的线状致密影5例(20%);(4)非栓塞性肺渗出14例(59%);(5)磨玻璃状改变5例(20%);(6)结节状改变3例(10%);(7)肺血管减少13例(54%);(8)胸腔积液15例(62.5%)。结论强化螺旋CT扫描的肺实质改变对诊断急性肺栓塞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乐民  魏林 《中国医刊》2001,36(4):9-10
1 同位素扫描肺同位素扫描属无创性检查 ,且可反复检查 ,是筛选本病实用的检查方法。分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显像。肺灌注显像是用标记的放射性核素99mTc静脉注射 ,以达到肺毛细血管的密度来评价肺血流分布的方法。原理 :肺泡毛细血管的直径 7~ 9μm ,当静脉内注射大于其直径的某种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微粒 ,如99mTc标记的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 (99mTc MAA)微粒的直径在 1 0~ 90 μm ,它们随血流到达微小动脉 ,可一过性的嵌顿在肺毛细血管或肺小动脉内 ,局部微栓塞的放射性微粒数与该处的肺血流灌注量成正比。因此 ,当体外用…  相似文献   

6.
7.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最终诊断需依靠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CT扫描技术的迅速发展,CT肺动脉成像(CTPA)已取代肺动脉造影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成为诊断肺栓塞的一线检查方法。随着人们对CT辐射危害及碘对比剂的肾毒性越来越重视,多种CT血管造影技术联合应用于CTPA中,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也降低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CTPA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在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也显示出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肺栓塞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栓塞又称肺动脉血栓栓塞或肺动脉栓塞 ,是由于肺动脉或其某一分支被血栓或其他性质的栓子阻塞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据文献报道[1 3 ] ,未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高达30 % ,然而在正确诊断并予以积极治疗后 ,死亡率可下降为 3%~ 1 0 %。所以 ,肺栓塞的早期及正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CT具有较高的轴向分辨率 ,特别是螺旋CT ,扫描速度快 ,可一次屏气完成全肺连续扫描 ,获取全部容积数据 ;恰当运用造影剂增强扫描 ,能显示肺及血管束的解剖细节 ,为肺栓塞提供有力证据[3 ,9] 。1 扫描前准备及参数设定选择层厚及螺距需综合考虑病人的呼吸状况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对老年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2010年1月—2015年6月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急诊科收治接受CT肺血管成像(CTPA)检查的APE患者120例。基于Mastora评分方法进行PAOI评分,根据PAO1分为轻度组(PAOI<30%)45例、中度组(PAOI 30%~50%)50例、重度组(PAOI>50%)25例。分析PAOI对APE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同时进行右心功能检测和血气指标分析。结果随着病情程度加重APE患者PaO2、PaCO_2和SaO_2水平逐渐下降,其中3组Pa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RVd、RVd/LVd、RVs、RVs/LVs水平逐渐增加,其中3组RVd和RV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IVSD、1VCR和AZR出现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其中3组IVSD和AZ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可见PAOI与PaO2呈负相关(r=-0.408,P=0.022),与RVd(r=0.445,P=0.010)、RVd/LVd(r=0.669,P=0.007)、RVs(r=0.429.P=0.012)、RVs/LVs(r=0.387,P=0.031)、IVSD(r=0.558,P=0.005)以及IVCR(r=0.583,P=0.006)存在正相关,而与LVd(r=-0.551,P=0.009)呈负相关。PAOS具有一定的预测诊断价值(AUC=0.834,95%CI 0.511~0.926,P=0.002),最佳切点值58.9%,敏感度为85.3%,特异度为89.9%。结论基于Mastora评分系统进行的PAOI评分可以有效估算APE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彭迎霜 《中外医疗》2009,28(30):155-155
肺栓塞(PE)是外来栓子堵塞肺动脉所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已经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随着CT性能的迅速提高,CT肺血管造影(CTPA)已成为诊断PE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ECHO)对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APE的16例患者在4~6h内行床旁经胸ECHO检查。结果 超声直接检出肺动脉血栓2例。间接征象12例,表现为右房舒张末内径(RAJDd)、右室舒张末内径(RVIDd)的增大并有右室室壁运动降低,左房舒张末内径(LAIDd)、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的缩小伴室间隔向左侧偏移,三尖瓣返流10例,ECHO检查正常4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对有直接征象的APE作出诊断,对间接征象的APE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螺旋CT对急性肺栓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临床怀疑急性肺栓塞者行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肺动脉、肺野及胸膜改变.所有病例均经血管造影或临床证实.结果肺栓塞3例,肺梗死6例.其中4例双侧发病,6例栓塞位于段以上肺动脉.下叶多见.结论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可检出亚段以上肺动脉内的血栓及肺内实变阴影等,且属无创性检查,对急性肺栓塞的正确诊断和综合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肺栓塞诊断方法的应用分析,探讨快捷有效的临床诊断路径,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肺栓塞患者53例。结果我院的肺栓塞诊断病例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以肺血管增强CT(CTA)、肺动脉造影(DSA)、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ECT)、下肢深静脉多普勒扫描(US)至少1项阳性为确诊依据,本组53例患者,选择确诊检查的有43例,确诊36例,其中急性肺栓塞发作29例次,慢性肺栓塞7例,其余为临床诊断。临床表现呼吸困难最常见(〉80%);44例心电图检查出现SIQⅢTⅢ改变的有22例(50%),21例D-二聚体检测,阳性有12例(57.14%);47例影像学检查,典型影像学改变有9例(19.15%)。采用肺栓塞诊断积分法将临床综合判断分为高度可能、中度可能和低度可能,与确诊检查相比,急性肺栓塞高度可能符合率最好,中度可能需要作进一步检查,低度可能是否可以作为排除指标在本组不能确定。结论肺栓塞检查的应用提高了诊断水平,因不同方法有其局限性,临床诊断积分法为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和提出诊治方案选择提供帮助,也值得做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肺动脉栓塞(PE)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临床疑诊PE的患者行SCTA检查,均明确诊断为PE,其中2例在溶栓后进行了复查。结果:3例患者均为右肺动脉主干处血栓形成,分别表现为血管管腔狭窄、截断或附壁性充盈缺损。2例溶栓后栓子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抗凝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SCTA是诊断中心性PE准确、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且可判断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临床确诊为PE的患者进行双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DSCTPA),三维重建技术采用曲面重建(CPR),仿真内窥镜(VE)等技术作图像后处理。结果 中央型PE15例,周围型PE 8例,混合型PE 5例。对中央型P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对周围型PE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7%。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准确及时地检查出中央型PE,准确性为100%,对周围型PE的检出率有明显提高,且影像可靠。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急性肺动脉栓塞的72例患者行CTPA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技术(VR)。结果72例共累及476处肺动脉及分支,其中右肺动脉主干36处,左肺动脉主干42处,肺叶动脉157处,肺段动脉203处,亚段动脉38处,CTPA征象分为直接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等。结论64排CTPA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等优点,可立体、直观地观察到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及范围并可观察肺内间接改变,是临床诊断及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练世刚 《四川医学》2010,31(10):1497-1498
目的探讨地震前后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地震后3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分析,并与地震前2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对比。结果地震后急性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增多,与地震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地震伤与外伤患者尤为突出(P〈0.05)。其余基础疾病(慢性肺心病、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高血压、骨折、肿瘤、脑梗死、心肌梗死、妊娠分娩、上消化道出血、吸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震后急性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增多,可能与地震伤与外伤患者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经我院初步诊断为PE的患者43例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检查,将所获原始图片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图片后处理,重建的方法分别为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29例患者发现PE,病灶部位位于两侧21例,位于右侧5例,位于左侧3例。病变共累及324支肺动脉,其中肺动脉干7支,左、右肺动脉26支,叶动脉68支,段动脉178支,亚段动脉45支。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和血管截断征,间接征象为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等。结论MSCTPA在PE的诊断中能清楚地显示PE的特点和受累部位,具有无创、安全和方便的特点,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无明确感染依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8年11月北京核工业医院心血管呼吸内科收治的无明确感染依据的AECOPD合并PE的患者38例(A组),及同期收治的无明确感染依据的AECOPD患者60例(B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12 h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化验动脉血气分析、血浆D-二聚体,并行床边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一般资料、既往史、现病史、体格查体及化验检查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慢性心力衰竭史(长期口服利尿剂)、长期卧床史(≥7 d)、下肢不等粗(≥1 cm)、D-二聚体水平(≥500 μg/L)、动脉血气中PaCO2水平(<35 mmHg)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无明确感染依据的AECOPD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史、长期卧床史、下肢不等粗、D-二聚体水平、动脉血气中PaCO2下降特点时,应高度警惕是否合并P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肺栓塞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资料并完成随访,将其分为急性期死亡组?后期死亡组及预后良好组,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死亡原因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心病?慢性肾病?结缔组织病?妊娠及脑血管病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两死亡组合并恶性肿瘤?慢性心衰的比例较高,急性期死亡组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比例较高?后期死亡组合并慢性肺病的比例较高,预后良好组有发病前手术史的比例较高?恶性肿瘤进展是两组患者最主要的死因,后期死亡组还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死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消化道出血?结论:规范治疗后,部分血栓危险因素的存在可能并不会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但合并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疾病?慢性心衰?严重感染性疾病则提示预后不良,以休克及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评分为基础的危险分层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在长期随访中要关注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