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劲松  陈革 《烧结球团》1997,22(2):12-17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混合机填充率,转速及混合料水分对制粒效果的影响,制粒后混合料的透气性,平均粒径,抗机械冲击及抗粉化指标随填充率,转速,水分变化的规律相似,在最佳制粒区域时,四项指标均达到最佳值。最佳制粒工艺条件可以改善烧结料层原始透气性及烧结过程的透气性,提高垂直烧结速度,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红土镍矿烧结料层透气性,本文通过研究制粒水分和时间、圆筒混合机转速及润湿时间对制粒性能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强化制粒条件;同时,为了进一步改善料层透气性和烧结性能,在强化制粒的基础上进行布料工艺优化,并且揭示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与基准相比,强化制粒料层透气性指数由0.233提高到0.347;同时,烧结性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海南铁精矿烧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铁精矿适宜的烧结工艺参数及强化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海南铁精矿作为烧结原料时,烧结利用系数低,燃耗高,脱硫率低,而且精矿配比最高不能超过70%,料高以400mm为宜,配加澳矿是改善海南铁精矿结矿质量的重要途径,焦粉分加是降低燃耗的主要措施,较高料层时,有机粘结剂可以强化制粒,改善料层透气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烧结矿质量,解决细精矿烧结料层透气性问题,采用了千分之几的H粘结剂,以强化细精矿混合料的制粒效率,提高制粒小球的冷、热态强度。本文着重进行了制粒研究,并进行了制粒扩大试验和烧结对比试验。在技术经济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细精矿烧结开辟了高产、优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项烧结混合料制粒新技术。它把通过烧结布料前各工序制成的烧结混合料,在不损坏已有颗粒的情况下,按需要将影响烧结料通气性的细料,制成透气性好的烧结颗粒,达到进一步改善烧结混合料透气性和烧结矿技术经济指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提高全精粉烧结混合料制粒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旭辉 《烧结球团》1994,19(2):8-13
本文根据实验室研究的结果,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混合料水分、圆筒转速及填充率、制粒时间、生成灰的添加量等因素对全精粉烧结混合料制粒效率的影响,并结合马钢二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二烧烧结混合料制粒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各种烧结制粒工艺及其发展,并对各制粒工艺进行了比较,重点阐述了基于原料性质的分层制粒工艺。应用传统的烧结制粒工艺处理多孔铁矿石,烧结利用系数、烧结矿冷强度和还原性都下降。而试验应用基于原料性质的分层制粒工艺,不但可以减少烧结矿过熔,而且液相流动性也得到改善,烧结料层的透气性增加,烧结利用系数及烧结矿的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王英杰 《烧结球团》2012,37(1):17-20
合理的烧结制粒可以较好地应对原料的变化,并可得到较高的烧结利用系数和较好的还原性能。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用传统的烧结制粒工艺处理像褐铁矿这类多孔的铁矿石,烧结利用系数、冷强度和还原性都下降;而采用基于原料性质的分层制粒工艺不但可以减少烧结矿过熔,而且液相流动性也得到改善,因此烧结矿强度明显提高,料层透气性增加,从而使利用系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含小球烧结料的烧结[俄罗斯]A.P.扎克A.H.佩里科夫在烧结料中加入小球后,由于增大了料粒的等效粒度,因而料层透气性得到改善。用烧结杯试验研究了小球对烧结过程指标、成品率及烧结矿质量的影响。试验中用煤粉(一种瘦煤)取代部分焦粉。烧结料组成是:奥列涅...  相似文献   

10.
烧结生产率和料层透气性有直接关系,因此也和粒度组合有关。评述了影响制粒过程和粒度组成的因素,如矿石粒度分布、水分、添加剂等。介绍了在主制粒流程前,根据粒度矿物或化学成分对某些原料进行预制粒或单独处理的设想。描述了代用制粒系统,如日本钢管公司的球团烧结工艺和振荡制粒。由于混合料布到台车上会发生粒度偏析,因此布料技术受到很大重视。评述了如强化筛分布料器和条筛式布料器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烧结生产添加粘结剂的实验,并分析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烧结生产添加粘结剂可提高混合料制粒效果,改善烧结料层透气性,提高烧结矿产量,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2.
对于细铁精矿烧结来说,确保料层透气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确定了以小球的平均直径、成球性指数和抗粉化指标作为评价制粒性能的方法。同时,探索了制取强度好、抗粉化能力高的小球的各种措施,阐明了细铁精矿烧结混合料的制粒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烧结生产中,优化圆筒混合机工艺参数、强化混合料制粒效果是改善料层透气性、提高烧结矿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圆筒混合机制粒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制粒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实验室最优混合料制粒水分宜控制在7.5%~7.8%之间;延长制粒时间有利于烧结混合料的混匀制粒过程,适宜的混合料制粒时间为5 min;实验室条件下适宜的圆筒转速为18 r/min,即弗劳德准数在5.23×10~(-3)左右;填充率不低于10%;较高生石灰配比对烧结混合料的制粒效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原料的种类和配比对制粒效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红土镍矿烧结生产中,为了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配料过程常常会加入烧结除尘灰、高炉重力灰、细粒返矿等物料;然而,该部分物料由于制粒性差,易对料层透气性和烧结性能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改善料层透气性,同时达到提高烧结性能的目的,对烧结除尘灰、高炉重力灰及细粒返矿等物料进行了分流制粒。另外,为防止制粒小球发生欠烧,对分流制粒物料进行了燃料分加。通过烧结杯试验,研究了分流制粒协同燃料分加对料层透气性及烧结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和金相显微镜对烧结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揭示了强化红土镍矿烧结性能的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与基准相比,分流制粒协同燃料分加30%时,混合料的平均粒度由4.18 mm提高到5.99 mm,料层透气性指数由0.233 提高到0.482;同时,烧结性能大幅提高,烧结成品率由68.69 %提高到79.37%,转鼓强度由51.73%提高到60.82%,垂直烧结速度由24.44 mm/min提高到33.48 mm/min,利用系数由0.77 t/(m2·h)提高到0.99 t/(m2·h),固体燃耗由147.10 kg/t下降到130.29 kg/t。工艺矿物学表明,与基准期相比,分流制粒烧结矿的孔洞和裂纹大量减少,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同时,烧结矿主要固相铁尖晶石与液相之间润湿程度提高,针状和交织状SFCA增多,因此烧结矿固结条件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15.
道森.  PR 炎凉 《烧结球团》1994,19(4):30-35,26
世界铁矿石烧结法发展现状[澳大利亚]P.R.道森第三部分制粒与布料1基础研究在整个烧结过程中,制粒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是:(1)混合料的粒度组成直接关系到料层透气性和烧结机利用系数;(2)可以按给定的混合原料“设计”出所需的料粒形态并生产出特定的烧...  相似文献   

16.
 烧结混合料的透气性是烧结过程中重要的工艺参数,随混合料的水含量、原料配比和制粒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为了能够在烧结机现场获取透气性的情况,有必要研发一套透气性在线测定装置。模拟烧结现场的工艺条件,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发并组装了一套透气性测定装置,进行了一系列混合料透气性指数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本装置的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该测定装置能准确反映出混合料水含量、烧结原料配比和制粒条件变化时透气性的变化情况。因此,本测定装置完全可以实现在烧结厂对混合料透气性的在线测定,并为指导烧结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廖国瑞 《钢铁研究》1994,(2):40-44,34
对传统的烧结原料中和混匀工艺和新开发的中和混匀工艺作了对比;对粒化物料的结构和粒度组成及粒化混合料特性对料层透气性的影响作了分析;介绍近年来国外新开发与应用的各种烧结原料混匀和制粒技术。  相似文献   

18.
烧结料在混合过程中需加水润湿并制粒,以改善混合料透气性,增加通过料层的风量,达到提高烧结矿产、质量的目的。混合料水分的准确检测和自动控制是烧结工艺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烧结料水分的相对稳定对烧结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实现烧结生产优质、低耗至关重要,烧结工作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引进北京宇宏泰测控技术公司开发研制的MM710-2lCS水分测量控制系统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攀钢通过对烧结产能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施了钒钛精矿强化制粒改善透气性,推行高负压、大风量、厚料层烧结,提高作业率,治理漏风,提高强度与成品率技术研究,提升了烧结产能水平;2011年生产烧结矿比2010年增加规模产量59万吨,确保了高炉用料的供给。  相似文献   

20.
 为明晰当前烧结制粒工艺的发展进展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对钢铁企业烧结制粒工艺与设备进行了充分的总结与分析。烧结制粒性能直接影响着料层透气性以及准颗粒结构分布,是钢铁企业烧结工序中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铁矿石烧结工序的热态性能受到较多关注,但制粒性能欠缺重视。近年来,随着理论和工艺的发展,烧结制粒受到钢铁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随之针对制粒也采取了诸多工艺与设备的优化措施。首先阐述了烧结制粒优化的意义,进而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钢铁企业在原料预处理、滚筒设备、生石灰消化以及混合料水分监测4个方面针对制粒做出的优化进展,并基于对烧结制粒的理解和新兴人工智能技术的认识展望了在可预见的未来钢铁企业烧结制粒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