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LB型节能高温变换催化剂工程应用、过程优化、表面性能研究之必需,运用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TPD)技术,实验测得CO,H2O,CO2在催化剂上的TPD曲线.运用Origin7.5的PFM多峰分析和拟合模块,对各TPD曲线进行分离模拟;借助MATLAB操作平台自编程序进行脱附动力学回归,得到脱附活化能、频率因子、脱附级数等脱附动力学参数.表明LB型节能高温变换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汽气比操作性能,对CO不存在多个不同吸附活性中心,对H2O存在多种吸附活性中心,对CO2存在低温区和高温区两类吸附活性中心.CO,H2O,CO2在LB催化剂上的脱附呈现一级脱附动力学特征.探讨了LB型节能高温变换催化剂表面吸附活性中心类型和对CO,H2O,CO2的TPD行为.  相似文献   

2.
Mo_2N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比表面积氮化钼作为新型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叙述了氮化钼的合成进展,并重点介绍了采用N2—H2混合气、程序升温合成氮化钼催化剂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该方法中氮化气空速、反应温度、程序升温速率以及氢还原温度对氮化钼催化剂表面积的影响。同时阐述了氮化钼催化剂的晶体结构特征与其在氢吸附方面的性质以及氮化钼作为新型催化材料在各方面的应用,尤其在加氢脱硫、加氢脱氮等方面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孔径分布为50~100 nm的γ-Al2O3载体,浸渍法负载助剂CeO2,K2O和MgO.测试了助剂改性的Pd/Al2O3催化剂上CH4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助剂提高了Pd/Al2O3催化剂上CH4催化氧化的活性和稳定性.负载20?O2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与稳定性较好,其转化率达到90%时的反应温度为351 ℃,转化率达到10%时的反应温度为252 ℃,相比Pd/Al2O3催化剂分别降低了125 ℃和118 ℃.H2-TPR表征结果表明:含有CeO2的催化荆在110~170 ℃之间出现一个PdO物种的还原峰,PdO还原峰的面积与还原温度分别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Mo2N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高比表面积氮化钼作为新型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叙述了氮化钼的合成进展,并重点介绍了采用N2-H2混合气、程序升温合成氮化钼催化剂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该方法中氮化气空速、反应温度、程序升温速率以及氢还原温度对氮化钼催化剂表面积的影响。同时阐述了氮化钼催化剂的晶体结构特征与其在氢吸附方面的性质以及氮化钼作为新型催化材料在各方面的应用,尤其在加氢脱硫、加氢脱氮等方面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HF/USY 催化剂催化合成十四烷基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负载氢氟酸的USY 分子筛作为催化剂, 以苯和十四碳烯为原料, 经烷基化反应合成十四烷基苯。在微型液相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反应温度、焙烧温度、空速、催化剂组成等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氟的负载质量分数为6 .0 %, 焙烧温度为300 ℃, 反应温度140 ℃, 空速为3.0h-1 , 苯烯摩尔比为10∶1 的条件下, 十四碳烯的转化率为98 .54%, 2 -LAB(2 -烷基苯)的选择性为52.68%。HF/USY 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0 .8 % Pd/ C 为催化剂,硫化物为助催化 剂, 在酸性介质中硝基苯选择 催化氢化合成对氨基苯酚的反应条件。该反应 最佳条 件为:氢气 的压力 0 .2 M Pa , 催化剂 用量为 反应物 质量的 1 .2 % ,助催化剂与催化剂用量摩尔比为0 .6 ,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2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0 .4 m L,反应温度为(85 ±1) ℃,反应时间为80 min 。研究 结果表明,选用易回收、低浓度 的0 .8 % Pd/ C 催化剂,对硝基苯氢化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通过 添加助催化剂可明显提高 反应的选择性。合成产品通过 I R、 M S 确认其结构,并通过滴定氨基值计算出硝基苯的转化率为90 % 左右,产品的选择性达80 % 。该工艺生产成本比传统工艺低,工业污染小,操作简便,收率高,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磷钨酸铋催化剂,进行了XRD和TG表征,并对正丁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系统考察了磷钨酸盐的种类、酸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质量和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1.5,催化剂质量为油酸质量的8%,在回流温度下反应时间45min,酯化率最高可达到92.4%。  相似文献   

8.
使用活塞流管式积分反应器,采用稳态测定技术,在618~723 K、1.0 MPa压力下,对在国产B113-2型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上变换反应本征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测试.根据测定得到的数据,对幂函数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得到了高度显著的动力学回归方程.从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出在高温变换催化剂上变换反应动力学参数基本上与传统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一致,但在该催化剂上CO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降低,推测可能是由于该催化剂中Cu组分作用的结果;CO2对变换反应速率的抑制作用较大.因此,为提高变换反应速率,应当设法减小CO2的不利影响;H2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9.
苯在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上完全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催化燃烧的方法治理苯系废弃物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采用微型微分反应器研究了苯在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上完全氧化的机理,为制造新型、高效催化剂提供参考性意见。推算了反应级数的理论值,验证了反应级数的实验值。实验结果表明,苯在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上完全氧化反应的反应级数为1。反应级数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吻合很好。进一步利用数学方法推导出完全氧化反应的反应级数m等于催化剂氧化态的百分率θ。实验结果表明,本反应符合Redox机理,其Redox机理的活化能E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种方法对HZSM -5 进行改性, 以沸程75 ~ 120 ℃的催化裂化汽油馏分为原料, 在实验室连续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采用不同方法改性的HZSM -5 催化剂的芳构化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稳定性顺序为HZSM -5相似文献   

11.
常温常压气-固光催化CO2加氢合成一碳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是导致最严重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人们对CO2的固定及利用越来越重视,目前对水溶液悬浮体系光催化还原CO2研究得比较多,气-固光催化体系中,常温常压下合成CO2+H2为有机物少有报道。通过对几种TiO2型催化剂在悬浮体光催化体系中CO2催化活性的比较,选择了活性较高的Pd/RuO2/TiO2催化剂,采用原位红外的实验方法对CO2加氢反应及其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相关研究,对催化二氧化碳氢化Fe-PNP(2,6-二(二叔丁基磷甲基)-吡啶)配位的铁(II)化合物trans-[(tBu-PNP)Fe(H)2(CO)](1)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化合物1是目前报道的催化二氧化碳氢化生成甲酸盐的活性最高的廉价碱金属催化剂,并且与已知的贵金属催化剂有相似的活性.在提出的反应机理中,由于水的参与降低了反应能垒并能重新得到,而被认为是助催化剂参与反应,因此水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非常重要.另外,水的参与这一过程中的活化能(18.86(kcal·mol-1))是整个循环体系中最高的,并且碱(OH-)在二氧化碳的催化还原循环体系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助剂对Cu-ZnO-Al2O3-SiO2催化剂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助剂MgO、TiO2、ZrO2等对CO2直接加氢合成二甲醚的Cu-ZnO-Al2O3-SiO2催化剂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用XRD、XPS、H2-TPD、CO2-TPD、H2-TP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助剂不同程度地促进了CuO和ZnO的分散;降低了Cu-ZnO-Al2O3-SiO2催化剂的TPR还原温度;加入的助剂富集于催化剂表面,除ZrO2以外的其他助剂均降低了催化剂表面Cu原子的浓度;助剂对H2、CO2吸附中心有调变作用;活性评价结果表明,CO2的转化率与表面Cu原子的浓度和催化剂吸附氢的能力有关,ZrO2是CO2加氢制二甲醚Cu-ZnO-Al2O3-SiO2催化剂的优良助剂.  相似文献   

14.
以γ-Al2O3,ZrO2,CeO2及复合氧化物Ce0.5Zr0.5O2为催化剂载体,浸渍法负载Cu0制备催化剂.测试了不同载体的Cu0催化剂对CO选择性氧化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行为与载体的性质密切相关.载体中添加CeO2的催化剂在低温下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应用XRD,H2-TPR,H2滴定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能.发现活性组分CuO与载体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载体CeO2具有持久的供氧能力,使催化剂有优良的抗还原性能,因此表现出了较好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研制了一种替代净化机动车尾气所用贵金属催化剂的纳米钙钛矿型催化剂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B位掺杂的纳米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0 .8Sr0 .2 Co0 .8Mn0 .2 O3,并将其负载于自制的γ -Al2 O3上 ,于微反在线色谱装置上考察了负载后催化剂对丙烯腈合成反应释放气中的丙烷、CO和丙烯的氧化程度及工艺条件 .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为 3 5 5℃ ,氧气体积分数为 89%~ 91% ,空速为 1.3× 10 3h- 1 ;在较宽松的反应条件下 ,丙烷、CO及丙烯的转化率均可达90 %以上 .结果表明 ,催化剂La0 .8Sr0 .2 Co0 .8Mn0 .2 O3/γ -Al2 O3被用于完全氧化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氧化活性 .  相似文献   

16.
应用“原位”发射红外光谱技术对于Cu/ZnO/Al_2O_3(La)催化剂作用下的CO+H_2反应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检测到表面—烷氧基(M-OCH_2R)、表面酰基物()、表面烯醇()、表面羧酸盐()等中间物,提出CO插入表面—烷氧基生成低碳醇的反应机理;对于CO_2存在下CO+H_2反应过程的动态检测表明:CO_2增加了表面羧酸盐的生成途径,表面羧酸盐可以作为低碳醇合成的一种中间物,开辟了一条新的合成低碳醇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用原位合成法、水热法、共沉淀法和浸渍沉淀法分别制备了负载型纳米Fe2O3/Al2O3催化剂前驱体,并进一步将其还原和硫化制成FeS/Al2O3催化剂用于H2S分解制氢的反应中,同时用BET、XRD、TPR和IR等对催化剂或前驱体的比表面积、晶相结构、孔径分布、还原性和吸附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原位合成法制备的FeS/Al2O3催化剂平均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催化剂的还原和硫化,H2S在该催化剂表面形成的化学吸附态较强,H2S容易发生解离,初活性高于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反应60 h后催化剂的活性没有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了CaO脱硫添加剂对煤燃烧的影响,分析了燃烧后的烟气成分和煤灰特性。通过机理函数的计算,得出了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TiO2对CaO脱硫和煤燃烧有明显的催化作用,通过活性表面增加氧的吸附作用,疏松煤灰结构;它的dsp杂化轨道,削弱C与H,O等元素之间的化学键,促进C-C键的断裂,以获得更多的小分子量的气体,促进煤的挥发分析出,催化煤完全燃烧;计算结果表明降低了燃烧反应活化能,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γ-Al2O3和Ni/La2O3-γ-Al2O3系列催化剂,通过固定床反应、热重分析等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Ni质量分数为10%的Ni/γ-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稀土元素La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10%Ni/3%La2O3-γ-Al2O3催化剂的积炭量比10%Ni/γ-Al2O3催化剂积炭量降低了40%,稳定性大大提高。以Ni/La2O3-γ-Al2O3催化剂中Ni质量分数10%,并且La质量分数3%为最佳,实验条件下制得的合成气CO/H2接近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