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塔河油田短半径水平井侧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塔河油田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造斜井深在5300m以深,施工难度大。通过介绍侧钻短半径水平井的技术难点,结合TK405CH井的设计与施工情况,论述了该油田通过对井下工具、仪器的改进及工艺技术配套,进行短半径水平井作业的成功经验,探讨了短半径水平井中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高造斜率下钻具的受力分析、摩阻扭矩分析等多项技术难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塔河油田短半径水平井的成功钻成并获得良好的产能,为国内深井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应用套管开窗侧钻短半径水平井工艺技术对老井进行改造,可有效开发老井未受控面积内的储油和死角残余油,恢复并提高单井产量和终极采收率。2004年至2005年CNPC新疆石油管理局在哈萨克斯坦北布扎奇油田浅层碉油油藏成功实施NB31、NB30两口套管开窗侧钻短半径水平井,NB31、NB30井投产获得高产能,该项技术也获得了哈国方面的一致肯定。对这两口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进行介绍,也为今后这项技术在国内油田的推广应用提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创始短半径水平井造斜井深在5300m以下,施工难度大。文中结合塔河油田创始短半径水平井的设计与施工情况,总结了新疆塔河油田通过对井下工具、仪器的改进及工艺技术配套,进行短半径水平井作业的成功经验,探讨了短半径水平井中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高造斜率下始具的受力分析、始具造斜率预测方法研究、摩阻扭矩分析等多项技术难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塔河油田短半径水平井的成功始成并获得良好的产能,使国内水平井钻井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创造出的多项目内水平井钻井记录,为国内深井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小井眼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侧钻短半径水平井与常规中、长半径水平井相比较除具有提高油气采收率共性外,还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从侧钻短半径水平井施工特点、剖面设计、开窗工具及开窗方式的选择、轨迹控制、测量方式及测量工具的选择以及钻井液设计等方面对小井眼侧钻水平井技术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钻经验给出了各阶段相应的钻具结构和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等,采用小井眼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进行了勘探开发并取得圆满成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今后同类型井的钻井设计、施工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陈天成 《钻采工艺》2003,26(5):16-20
螺杆钻具抽筒事故是定向井、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钻具事故,打捞风险较大,成功率较低,多数情况下易出现填井侧钻的情形,文中详细介绍TK424CH侧钻短半径水平井Φ120螺杆钻具3次抽筒成功打捞技术。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侧钻短半径水平井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分析了塔河油田侧钻短半径水平井的难点,详细介绍了该油田侧钻水平井施工措施和注意事项,并以TK406CH井为例,介绍了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情况。该油田20余口干井和老井的测钻施工表明,侧钻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对干井或老井挖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TK40 6H侧钻短半径水平井是西北石油局在塔河油田利用已钻无产能直井井眼侧钻钻水平井而布署的第一批短半径水平井 ,也是国内目前已钻的最深的短半径水平井 ,设计侧钻造斜井深在 5 30 0m以下 ,施工难度大 ,该批短半径水平井的钻成并获得良好的产能 ,使国内水平井钻井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本文主要从该油田短半径水平井钻井的技术难点入手 ,对TK40 6H侧钻短半径水平井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并通过主要工艺技术分析 ,阐明了技术实施的着眼点和配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TC419井是目前国内水平位移最长的超深侧钻短半径水平井。在地质条件复杂、中靶难度大的情况下,通过优选轨迹设计、侧钻方式、测斜方式、增斜工具及优质钻井液,钻井过程中实现了安全、准确的中靶,缩短了钻井周期、降低了成本。它为塔河油田扩大侧钻短半径水平井覆盖范围、降低开发成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井眼轨迹控制是侧盐水平井钻井施工的关键技术,是决定侧盐水平井钻井成败、钻井费用及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与常规水平井相比,侧盐水平井由于井眼曲率大、钻具刚度低、中靶要求高,因此要求井眼轨迹控制不仅要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预测准确度,还应对油层垂深误差、工具造斜率误差、井底参数预测误差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本文介绍了φ139.7mm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井眼轨迹设计、钻具组合设计与井眼轨迹控制施工工艺,包括初始造斜侧钻、井眼轨迹测量、井眼轨迹控制软件及造斜段、水平段轨迹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1.
周32—11A侧平1井是江苏油田第一口开窗侧钻水平试验井,其钻井施工具有井眼轨迹不易控制、与邻井防碰难度大、目的层垂深不确定、润滑降阻要求高等特点。从开窗侧钻、井眼轨迹控制、与邻井防碰、地质导向、润滑降组、钻井液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该井钻井施工技术。主要施工经验有:在长井段滑动扭方位井段中间适当嵌入复合井段,有助于减轻岩屑床的厚度;使用柔性倒装组合,把单弯螺杆工具面转至低边,来回划井壁,有利于破坏岩屑床;在PDC钻头滑动钻进托压严重时,使用单牙轮钻头钻进,能减轻托压;使用地质导向技术能有效解决目的层垂深不确定的问题;低固相甲酸盐聚合醇钻井液是一种良好的侧钻水平井钻井液体系。  相似文献   

12.
短半径水平井在深井小井眼中的成功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鹏 《钻采工艺》2003,26(1):8-11
油井开采后期,单井产量下降;以及部分探井,开发井由于各种原因在完井后没有获得油气流形成了低产井和无用的“空井”。有效地将这些资产盘活,变废为宝,使低产并成为高产井,“空井”成为高产油气井是投资石油勘探开发的目标。目前,西北石油局在塔河油田利用一口没有获得工业油气流的开发井通过侧钻获得了可喜的高产油气流,在该区探索出一种科学,高效开发奥陶系灰岩油气藏的新路,获得了极大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筛管顶部注水泥完井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提出了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筛管顶部注水泥技术,改变了常规的水平井筛管完井工艺中筛管顶部套管(尾管)不注水泥、外部环空彼此窜通的状况,为射孔开发筛管顶部过渡段油层、可靠密封过渡段水层提供了条件;研究了筛管-管外封隔器-盲板-分级箍和管外封隔器-盲板-分级箍悬挂器两套工艺,分别实现了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的筛管顶部注水泥固井,对20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侧钻水平井膨胀套管完井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侧钻水平井完井过程中存在固井质量差、井筒内径过小、后续作业困难等问题,开发了侧钻水平井膨胀套管完井新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扩大生产套管内径,具有完井管柱坐挂和封隔2种功能。地面试验表明,膨胀套管完井管柱工艺设计合理,可以解决常规侧钻井完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管柱密封性好、操作简便、成本低、效率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昌14-3油田井槽较少,为提高该油田最终采收率,达到高产的目的,同时减少投资,降低开发风险,经济有效地开发油藏,该油田设计了文昌14-3-A3水平分支井,并获得成功,得到预期效果,这是在南海西部的首次应用分支水平井技术.由于采用半潜式平台作业,受海况影响较大,平台始终存在升沉,钻井参数较难稳定,给悬空侧钻造台阶带来很多不便.通过优选钻头及钻具组合,利用近钻头井斜控制井眼轨迹,放慢钻井速度等措施,顺利钻完成了该井眼,为分支水平井技术在南海西部的推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常规中短半径水平井靶前位移为40~50 m,造斜率控制在(1°~1.5°)/m。TH12328CH侧钻水平井为避开一个溢漏并存的定容体腔,靶前位移长达395 m。针对该井井身轨迹控制难度大,测量仪器性能要求高,钻压传递困难,极易发生出新眼及钻具疲劳断裂等事故难点,介绍了该井井身剖面设计、开窗试钻、井身轨迹控制、优快钻井技术等方面措施。钻探实践表明:3°单弯螺杆是塔河油田中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理想选择;短无磁测斜工艺可提高井底轨迹预测精度;采用柔性倒装钻具组合、优选仪器、下钻分段循环降温、下钻遇阻摆原工具面位置进行划眼等措施,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庄海8Ng-H3井水平段筛管统一开采,目前处于高含水期,在其井眼内开窗侧钻庄海8Ng-H3K大位移水平井,以继续开发馆陶油藏。介绍了该井在244.5 mm套管内开窗侧钻技术,施工中应用了斜向器开窗和旋转导向、随钻测井及随钻测量等配套技术;借鉴庄海8Ng-H3井经验,采用了变密度筛管完井控制底水的分段开采技术。该井投产后日产油25 t,含水6.3%,与邻井相比控水效果明显。该井的成功经验可为同类井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套管开窗侧钻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技术的特殊性及复杂性给传统常规录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该文从苏北油田几口老井套管开窗侧钻小井眼水平井的常规录井角度出发,探讨了岩屑录井过程中的迟到时间选择以及岩屑的捞取与岩性识别,分析了对常规荧光录井的影响,指出了常规录井遇到的难点及应对措施。为今后此类井的常规录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