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B7-H2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47例初发的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白血病细胞上B7-H2的表达情况,分析所有白血病患者、AML患者及ALL患者预后因素与B7-H2表达的关系.另将47例患者分为B7-H2阳性率≥10%和B7-H2阳性率<10%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4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低危患者白血病细胞的B7-H2阳性率为0.04%±0.03%(n=24),中/高危患者为0.15%±0.07%(n=23,P=0.0015);在AML患者中,低危患者和中/高危患者白血病细胞B7-H2的阳性率为分别为0.05%±0.03%(n=16)和0.16%±0.09%(n=12,P=0.0412);在ALL患者中,低危患者和中/高危患者白血病细胞B7-H2的阳性率为分别为0.04%±0.03%(n=8)和0.15%±0.08%(n=11,P=0.0295).47例白血病患者中,B7-H2阳性率≥10%的患者占25.53%,其中AML和ALL患者分别占21.42%(n=28)和31.57%(n=19),B7-H2阳性率≥10%的患者与B7-H2阳性率<10%的患者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x2=2.79,P=0.0453).结论 B7-H2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上有一定表达,并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同分型的X线骨骼改变及特点。资料与方法对145例骨骼X线有改变的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两组间变量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9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4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儿均以多部位骨浸润为主。两组中颅骨、肩胛骨、脊柱、肱骨、尺骨、桡骨、胫骨、腓骨浸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中肋骨、股骨浸润发生率较高,而ANLL组骨盆浸润较多发;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R-ALL)多部位骨浸润发生率较高,标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R-ALL)单个部位骨浸润发生率更高,二者在骨盆、肋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胫骨、腓骨浸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ALL以颅骨、脊柱浸润多发,而SR-ALL股骨浸润较多见;各型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均较高(≥50%),ALL组出现白血病带的概率较ANLL高(χ2=12.965,P<0.005),而ANLL发生骨质破坏及骨质硬化的比率显著高于ALL组(χ2=11.528,P<0.005;χ2=13.888,P<0.005),其中M5型骨质破坏发生率达到100%(4/4),二者骨膜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病理性骨折均为ALL型白血病,其中L1型2例,L2型3例。结论儿童AL的骨骼改变对临床诊断白血病具有重要意义,且与病理分型及临床分型具有一定关系,对怀疑为白血病的儿童应行X线骨骼检查以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同分型的X线骨骼改变及特点.资料与方法 对145例骨骼X线有改变的儿童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A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两组间变量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9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4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儿均以多部位骨浸润为主.两组中颅骨、肩胛骨、脊柱、肱骨、尺骨、桡骨、胫骨、腓骨浸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中肋骨、股骨浸润发生率较高,而ANLL组骨盆浸润较多发;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R-ALL)多部位骨浸润发生率较高,标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R-ALL)单个部位骨浸润发生率更高,二者在骨盆、肋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胫骨、腓骨浸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ALL以颅骨、脊柱浸润多发,而SR-ALL股骨浸润较多见;各型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均较高(≥50%),ALL组出现白血病带的概率较ANLL高(x2=12.965,P<0.005),而ANLL发生骨质破坏及骨质硬化的比率显著高于ALL组(x2=11.528,P<0.005;X2=13.888,P<0.005),其中M5型骨质破坏发生率达到100% (4/4),二者骨膜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病理性骨折均为ALL型白血病,其中L1型2例,L2型3例.结论 儿童AL的骨骼改变对临床诊断白血病具有重要意义,且与病理分型及临床分型具有一定关系,对怀疑为白血病的儿童应行X线骨骼检查以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和β-arrestin2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初发白血病患者95例(Leu组),根据白血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亚组(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亚组(44例)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亚组(21例);以非恶性血液病患者36例(NL组)作为正常对照。收集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β-arrestin1、β-arrestin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Leu组和NL组的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检测到β-arrestin1、β-arrestin2mRNA和蛋白的表达,Leu组显著高于NL组(P<0.01)。与NL组比较,AML、ALL和CML各亚组的骨髓和外周血中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三个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β-arrestin1、β-arresti...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周期素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分析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进行Cyclin蛋白测定,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6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2~70岁,平均34.4岁,另有5例正常人骨髓。结果 正常人骨髓未见阳性染色。患者阳性率为31.3%(15/48),其中ANLL和ALL的阳性率分别为25.0%(8/32)和43.8%(7/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治患者的阳性程度多为轻中度,而复发患者的阳性程度则多数较高。结论 Cyclin D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过度表达的情况,其表达程度与临床病情进展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尤其与病情的复发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的胸腹部CT征象及其病理基础、临床联系。方法 :本组 116例白血病患者 ,男 71例 ,女 45例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 0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1例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7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8例。每例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深部淋巴结浸润为主 2 5 /3 0例 ( 83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髓外浸润肺部最多见 3 5 /61例 ( 5 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浅表淋巴结浸润为主 6/7例 ( 8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中重度脾大 18/18例 ( 10 0 %)伴浸润 6/18例 ( 3 3 .3 %)显著。结论 :胸腹部CT征象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髓移植(ABMT)是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最有效的手段,采集骨髓是ABMT非常重要的环节。我院从1988年至1996年间共进行40例急性白血病ABMT,现将自体骨髓移植中采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均按FAB分类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男22例,女18例,移植时年龄14~47岁,平均27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1例,其中M_1 5例,M_2 9例,M_3 3例,M_4及M_5各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9例,均为L_2,高危型。40例移植时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全身MRI技术观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MRI表现,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对照研究,分析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24例确诊初发AML患者,分6次完成全身骨髓MRI检查,包括头颅、脊柱、胸骨、骨盆、双侧肱骨、股骨、胫骨.同时测定AML患者外周血VEGF含量.结果 24例AML患者颅骨、脊柱、骨盆、胸骨骨髓广泛浸润;双侧肱骨、股骨、胫骨不同程度骨髓浸润.肱骨、股骨浸润范围大的患者出现双侧胫骨浸润.按照胫骨浸润的程度,将AML患者MRI骨髓浸润范围分为3级:Ⅰ级,胫骨未见浸润病灶;Ⅱ级,胫骨骨髓浸润,范围不超过胫骨全长1/2;Ⅲ级,胫骨骨髓浸润,范围超过胫骨全长1/2.24例中Ⅰ级14例,Ⅱ级6例,Ⅲ级4例.AML患者外周血VEGF含量,其范围在3.13~49.48之间,累计logit回归分析显示AML骨髓浸润的程度分级与血清VEGF含量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6.结论全身MRI检查能全面显示AML骨髓浸润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与血清学VEGF含量呈正相关.全身骨髓MRI有望能为AML预后评价、抗肿瘤血管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α1-酸性糖蛋白(α1-AG)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1例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及11例复发患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α1-酸性糖蛋白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AL初治组及复发组血清α1-AG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3.658,P<0.001);15例完全缓解(CR)患者血清α1-AG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0.776,P>0.05),与其化疗前血清α1-AG水平比较,结果差异显著(t=28.799,P<0.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难治组血清α1-AG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难治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16.167,P<0.001)。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难治组血清α1-AG水平均高于非难治组水平,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6.672,P<0.001)。结论检测血清α1-AG水平对于监测急性白血病的化疗效果及复发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成人白血病骨髓MRI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白血病患者骨髓的MRI增强扫描影像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经病理证实 ,成人白血病患者 2 0例 ,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 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6例 ,行腰椎、髂骨、股骨中上段骨髓SE及增强、脂肪抑制各序列成像MRI检查 ,与同期骨髓象白血病细胞计数 (BMT)对比分析。结果 :按骨髓MRI表现以及病变的信号强度、形态及病变范围等分成 3种类型。 (1)弥漫性斑片状影 ;(2 )弥漫性信号变化 ;(3 )不规则形阴影。结论 :MRI能为白血病确诊提供影像学依据 ,并有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化学显色法分别对47例AL初治患者、8例复发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11例完全缓解(CR)患者、13例难治(NR)患者血清bFGF及TSGF的水平分别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AL初治组及复发组血清bF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6.71,6.18,P<0.001);AL初治组及复发组血清TS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水平,差异非常显著(t=6.847,5.009,P<0.001);CR患者血清bFGF水平及TSGF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1.11,1.482,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NR组化疗前血清bFGF水平明显高于CR组化疗前的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43,P<0.05),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NR组与CR组化疗前血清bF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76,P>0.05);ALL与AML患者NR组化疗前血清TSGF水平均高于CR组化疗前的水平,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29,2.13,P<0.01,0.05);血清bFGF水平与TSGF水平呈正相关(r=0.5263,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bFGF及TSGF水平对了解AL的发生、发展及疗效观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告了5例异位钙化性腱鞘炎,男2例,女3例,年龄39~62岁。2例位于肱骨表面近胸大肌附着处,2例位于臀大肌附着处,1例位于内收肌头状骨附着处。平片显示近骨皮质的无定形钙化,局部骨有侵蚀,侵蚀可很浅,也可蔓延致皮质深部。核素扫描显示摄取量上升。CT未证实有软组织块影。钙化于近骨侵蚀处逐渐消失,类似慧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伴FLT3基因突变(FLT3-ITD+)与不伴FLT3基因突变(FLT3-ITD-)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实验室特征、疗效以及预后.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初诊AML患者93例,年龄10~66岁,包括21例FLT3-ITD+ AML(22.6%)和72例FLT3-ITD AML(77.4%,对照组)列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HOX11、EVI、ETO、MLL、NPM1基因表达情况,细胞学抗原(CD34/CD38、淋巴抗原、CD7和CD4)表达情况,细胞遗传学表现(正常核型、复杂核型),2年无事件生存(EFS)和2年总生存(OS)情况.结果 FLT3-ITD+AML初诊时合并外周血白细胞增高(>100×109/L)及出血者多于FLT3-ITD-组(P<0.01,P=0.004),但两组在年龄、免疫表型及染色体异常等方面无明显差异.FLT3-ITD+AML完全缓解(CR)率28.57%,显著低于FLT3-ITD-AML的55.56%(P=0.03).FLT3-ITD+AML 2年无事件生存率为29.2%,低于FLT3-ITD-AML组(37.7%,P=0.04).FLT3-ITD+AML联合表达NPM1者占33.33%,明显高于FLT3-ITD-AML组(1.39%,P=0.001).FLT3-ITD+AML中表达NPM1的患者均未达完全缓解.结论 FLT3-ITD+AML易合并白细胞增高,完全缓解率低,无事件存活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ANCQ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血液科就诊的AML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分为AML初治组(n=31)和AML完全缓解组(n=36)。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各组中FANCQ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ML初治组FANCQ蛋白表达灰度值为(0.848±0.076),AML完全缓解组为(0.292±0.027),对照组为(0.273±0.026)。AML初诊组FANCQ的表达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完全缓解组FANCQ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NCQ蛋白在AML患者中高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罕见良性骨肿瘤,见于青年人,好发于邻近生长板的骨骺。作者为确定X线平片,常规断层、CT,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及血管造影在诊断中的用处及正确估计解剖范围以便拟订合理而准确的手术计划,研究了11例以前既未作活检又未行治疗的新病变及6例刮除术后复发病变。 X线平片:原发病变以前未作活检的15个病变中13个有相当典型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征象。这些征象包括:位于骨骺;呈园形,轮廓清楚,至少有一部分变簿的反应性骨缘和表面复盖的骨皮质变簿和侵蚀。7个肿瘤位于远端股骨,4个位于近端肱骨,2个位于近端胫骨。11个肿瘤扩展到关节下骨皮质且有些侵蚀。一个病变延伸到邻近干骺端并产  相似文献   

16.
成人急性白血病初诊骨髓MRI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初诊自然病程状态下骨髓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经细胞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综合分析确诊的成人AL54例,其中髓细胞白血病(AML)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6例,行骨盆及股骨中上段骨髓MRI,采用SE序列及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行冠状面扫描,选取15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搜集AL患者同期骨髓象及血常规结果与MRI对比分析。结果:患者骨髓MRI表现按浸润程度和范围分为5级,AML患者23(82%)例属Ⅰ-Ⅲ级病例,2型患者MRI分级总体的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U=4.233),P<0.01)。分别比较2型AL患者各临床诊断指标,显示2屠 骨髓象白血病细胞计数(BMT)、外周血白血病细胞计数(PB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4.336、2.008、3.420,P值均<0.05)。MRI分级与临床诊断指标比较,两者间具有非常显著的一致性(U=6.099,P<0.01)。,MRI分级为Ⅳ级的AML患者,缓解率较Ⅰ-Ⅲ级者低(P<0.05),MRI分级为Ⅴ级的ALL患者与Ⅳ级患者缓解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结论MRI能反映2型AL不同的骨髓浸润特征,能为AL确诊提供影像学依据。初诊AML患者骨髓MIR对病情的评估,缓解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状况与移植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和天津一中心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术的92例ALL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为A组;另随机选取92例同期行骨穿检查的非血液系统肿瘤疾病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RCA1相对表达水平。分析A组(ALL)患者术前骨髓BRCA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移植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组移植术前的骨髓BRCA1的平均表达水平为(0.59±0.16),显著低于B组的(1.0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特征方面,ALL患者年龄≤40岁、T淋巴细胞ALL、危险度分层为高危、有髓外浸润史、移植前未完全缓解患者的骨髓BRCA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低于年龄>40岁、B淋巴细胞ALL、危险度分层为低危、无髓外浸润史、移植前完全缓解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allo-HSC术,术后共出现30例(32.6%)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无血清骨髓液体培养体系(SF),以有血清培养体系(SD)为对照,研究了两者对10例(11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细胞中正常(GM-CFU BFU-E)及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ALL细胞的检测除用形态学外,还用白血病祖细胞(CFU-ALL)测定及更加敏感的bcr/abl基因转让〔t(bcr/abl)〕的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测定法。结果表明:SF培养体系可能具有选择性清除ALL细胞及维持残留的正常造血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5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TRAP-ELISA-PAGE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AML患者端粒酶活性(吸光度A值为2.298±1.059)较正常对照(吸光度A值为0.387±0.598)显著增高.结论AML细胞端粒酶的活化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骨纤维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CT和MRI在骨纤维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骨纤维肉瘤的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7例均为中央型,其中股骨3例,胫骨2例,肱骨1例,肋骨1例。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无膨胀性骨质破坏,4例边界清楚,3例边界模糊。CT能清晰显示骨皮质的侵蚀、断裂以及骨内膜的虫蚀状破坏,1例CT见散在颗粒状钙化,1例可见较大软组织肿块,7例CT均未见到骨膜反应。4例MRI检查T1WI上3例均匀低信号,1例稍低信号欠均匀,T2WI上随分化程度高低而不同,1例中心明显液性高信号,手术病理证实为坏死。结论:CT和MRI对骨纤维肉瘤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其本身并无特异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