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射干中提取射干中鸢尾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射干中鸢尾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鸢尾苷含量.结果: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对提取有显著性影响.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射干(ml/g)=6:1,每次提取120min.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乙醇为溶剂提取杏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实验法对杏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杏花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杏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杏花总黄酮提取率为97.40%.  相似文献   

3.
花生红衣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花生红衣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花生红衣中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为:80%的乙醇,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温度为40℃,提取得率为1.242mg/100 g.此最佳工艺可用于花生红衣中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以乙醇为溶剂,对豆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对豆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均有影响,豆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60~70℃,回流时间为3~4 h,料液比在1:12~1:16之间.  相似文献   

5.
荸荠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乙醇浸提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法提取荸荠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各方法均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功率和时间为影响因素,荸荠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分别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乙醇浸提法的总黄酮提取率为2.25%,超声波提取法为3.01%,微波提取法为3.43%.这三种提取方法对比分析表明,微波法具有高效、短时的优点,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40,微波功率为400W,提取2次,每次2min.  相似文献   

6.
正交设计优选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优选了乙醇回流提取苦养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以其含量为指标优选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以70%乙醇为溶剂,1:20料液比,提取时间2 h.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为...  相似文献   

7.
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其有效成分总黄酮进行提取.以正交实验考察了提取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再以回归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杜仲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因素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pH;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8.66min、料液比1:12.09、乙醇浓度67.14%,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率可达1.5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大叶藻中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以大叶藻中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5℃,提取固液比1:30,提取溶剂乙醇浓度85%,提取时间3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率可高达1.80%.  相似文献   

9.
马齿苋总黄酮酶解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取马齿苋总黄酮的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马齿苋总黄酮的乙醇浸提提取工艺;通过四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进行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取马齿苋总黄酮的研究.结果:乙醇浸提马齿苋总黄酮的最佳方法是:料液比1:30,浸提时间60min、水浴温度60℃,乙醇浓度60%.酶解辅助提取马齿苋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酶浓度1.9%、pH7.0、酶解温度47℃、酶解时间0.7h.结论:得到了纤维素酶总黄酮提取马齿苋总黄酮的最佳工艺,酶解辅助提取法显著优于乙醇浸提法.  相似文献   

10.
西番莲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乙醇浸提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西番莲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80℃,乙醇浓度60%,料液比1:50,提取时间为60min.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得率可达2.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