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X线解剖形态分型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72例良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分析其与导管分型及不同民族各个年龄段之间的关系。结果:多支型导管174支占71.0%良性乳头状瘤发病28例占16.1%,恶性4例占2.3%;少支型导管53支占21.6%,良性乳头状瘤24例占45.3%,恶性4例占7.5%;单支型导管18支占7.3%,良性乳头状瘤12例占66.7%。结论:导管分型在各民族女性人群中无明显差异(p=0.429>0.05)。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不分良恶性)患者按民族和乳腺分型统计,无统计学差异(p=0.175>0.05);(不分民族)乳腺导管内良恶性乳头状瘤与乳腺分型统计,无统计学差异(p=0.397>0.05)。而不同民族乳腺导管内良恶性乳头状瘤统计,发现只有少支型中不同民族的良恶性乳头状瘤有差异。不同年龄段导管内乳头状瘤(良恶性)统计有差异。正确认识乳腺导管的X线解剖形态与分型及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关系,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诊断(附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之1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表现。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特征是病变多发、范围广和形态多样。结论:对上述诸多特殊表现的认识,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正确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2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治分析,了解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及其病理学特点,认识其有一定癌变倾向,并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相区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无乳头溢液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73个病灶)经病理确诊的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图像,根据有无扩张导管、结节,以及扩张导管与结节的关系将病灶分为Ⅰ~Ⅴ型5型,分析各型声像图特点.结果 73个病灶中,Ⅰ型27个,Ⅱ型11个,Ⅲ型30个,Ⅳ型3个,Ⅴ型2个;超声对各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高频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9例,诊断符合率67.9%.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收集了经超声诊断,临床证实2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资料,旨在探讨其声像图改变及超声在本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选择2007年3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60例,对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体征、病史和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的诊断准确率为55.6%,通过导管内视镜检查诊断的准确率86.7%,定位准确率100%(60/60)。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学验证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中伴乳腺增生16例、非典型增生3例,管内癌1例。随访中未见有病情复发者。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采用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方法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临床及核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前M R I图像,总结该病的MRI表现,包括病变是否伴有导...  相似文献   

9.
超声结合乳腺导管造影诊断导管内小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乳腺导管内小乳头状瘤过去主要依靠X线乳导管碘油造影检查确诊。目前 ,国内已有乳腺导管镜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的报道 ,因设备昂贵 ,尚未普及。 1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3月间 ,我们借鉴X线诊断的成功经验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乳腺导管造影技术诊断乳腺导管内小乳头状瘤 3 3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 3 3例均为女性乳头溢液患者 ,年龄 2 6~ 49岁 ,平均3 6.8岁。主要临床表现是患侧乳头溢液 ,病史 5d~ 10个月 ,溢液颜色为淡黄色和红色。超声检查使用ATLHDI 3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5~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导管镜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正确性,并分析导管镜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局限性所在.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科乳腺导管镜检查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113名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将乳管镜结果、手术情况、体察结果、B超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9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瘤(78.8%),乳腺腺病5例(4.4%),纤维囊性乳腺病9例(8.0%),导管扩张和(或)合并炎症9例(8.0%),导管内癌1例(0.8%).结论 乳管镜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经手术证实仅有78.8%的正确率,虽然通过结合术前乳腺导管定位针,以及体查和B超结果,能够大幅度提高其准确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7月~2003年12月在该科治疗的NIP患者28例,其中8例采用经鼻内镜下NIP切除术,20例采用联合Gald-well-luc手术鼻内镜NIP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24~60个月,2例复发,复发率7.0%.结论 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NIP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36例食管乳头状瘤的临床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乳头状瘤(Ep)的临床内镜特点及病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6例EP患者的临床内镜资料。结果(1)EP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内镜下病变主要位于中下段并且与食管炎相关,易被误诊为息肉及白斑。(3)治疗后15例患者随访3个月正常,11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1例2年后在原来不同部位再发EP。结论(1)EP是否并发临近脏器肿瘤有待进一步研究。(2)黏膜慢性炎在EP发病中起一定作用。(3)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与EP的发病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4)EP的发病是否与遗传基因相关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及合并非典型增生、癌变等几种不同的X线表现,提高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及合并非典型增生、癌变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5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瘤(病)及合并非典型增生、癌变的病例的X线表现。结果550例中,乳头状瘤284例(51.64%),乳头状瘤病28例(5.1%),合并非典型增生195例(35.45%),乳头状瘤(病)合并非典型增生及局灶癌变43例(7.81%)。结论①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诊断导管乳头状瘤(病)及非典型增生、癌变有非常重要的价值。②导管乳头状瘤(病)是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常合并非典型增生,部分在此基础上局灶癌变。  相似文献   

14.
15.
胆囊息肉样病变1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134例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超声检查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率为94.77%,年龄大于50岁、超声提示息肉直径大于1 cm和单个息肉者为癌变的高危因素。其中7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2例为胆囊腺瘤,其余均为胆固醇性息肉,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适当放宽手术指证,对胆囊癌高危人群施行手术治疗,能有效地预防胆囊癌变;LC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心肾衰竭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本院收治的45例心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纠正贫血,以及采取个体化治疗,本组45例中25例患者心肾功能都得以改善。结论早期诊断加上正确的治疗,能改善心肾衰竭患者的预后。治疗要保持患者体液平衡,方案要个体化。  相似文献   

18.
阑尾炎性肿块19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部分的阑尾炎性肿块不必急诊手术,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但有部分阑尾炎性肿块对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差,且易形成阑尾脓肿,如果脓肿破溃可造成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必须手术切除或切开引流。回顾分析我院19例阑尾炎性肿块,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我院自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14年6月淮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归纳分析诊治中的若干问题。本研究男19例,女13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上段输尿管癌11例(34.4%),中段5例(15.6%),下段16例(50.0%),病程3~24个月,平均5个月。32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6例行开放式标准根治术(肾、输尿管及输尿管膀胱入口处袖状切除);2例行后腹腔镜肾及中上段输尿管切除术(输尿管下段及膀胱入口处袖状切除同开放式手术);4例晚期输尿管下段肿瘤因与盆壁和髂血管广泛粘连固定并侵入膀胱,行姑息性肾、部分输尿管切除术。结果本研究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95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量130~700 ml,平均310 ml,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移行细胞癌30例(93.7%),鳞状细胞癌2例(6.3%);组织学病理分级为G1期4例,G2期15例,G3期13例;16例获得随访,1年内死亡1例,死于肝肺转移继发恶液质;5年内死亡3例,其中2例术后2年随访期内发生膀胱肿瘤,均再行全膀胱切除术+输尿管造口术,1例术后1年均死于全身转移,另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2例生存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75%。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早期诊断较困难,联合应用多种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术前确诊率;根治性肾、输尿管及输尿管膀胱入口处袖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原发性大肠癌诊断和治疗(附6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诊治。方法收集本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65例多原发性大肠癌病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收治的多原发性大肠癌65例,占同期收治大肠癌4.3%(65/1512),65例中同时多发大肠癌47例,异时多发癌18例。结论重视多原发大肠癌肠镜检查是提高多原发大肠癌诊断的重要手段,术后随诊异时多发癌是主要手段,明确诊断异时多发癌后再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