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燕  卢明 《新中医》2000,32(7):14-15
刘茂才 ,男 ,1 937年 1 0月出生 ,教授 ,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老年脑病研究所所长 ,广东省省级重点中医急症实验室负责人 ,是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继承工作的老中医专家 ,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省中医药学会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临床实践中 ,运用中西医诊疗手段 ,对中医脑病潜心研究 ,重视“脑为元神之府”学说 ,主张创立新的中医脑病学 ,以代替传统的“以心代脑”论 ;对于中风病 ,主张坚持辨证施治原则 ,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发表论文 30多篇 ,主编专著《现代疑难病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风病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发病过程中痰的产生、气虚的形成大多与脾胃有关;脾胃升降失常,气机升降逆乱,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脾胃与肝肾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体肥之人,形盛气弱者,健脾化痰可防止中风的发生。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中,应调理脾胃升降之机。中风恢复期患者,标实之象已去,本虚之象显露而见脾虚气弱者,要益气健脾,一方面杜绝痰之来源,防止中风的再发;另一方面配合活血通络药,可促进肢体活动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3.
风郁为病,其形隐匿,临床广为常见,有时又难于识别,治不及时,为害颇深。现仅就个人临证所得,试作初步探讨。一、风郁概念“风郁”是指风邪侵袭人体后,继又乘人之虚,舍之于里,滞而不去。进而乘虚就损,附郁恶瘀,化热变毒,为害不堪。风邪在表多为六淫之首,风邪入里则为诸病之魁。临床辨证,只要首先抓住风和风郁的致病特性,基本上也就抓住了许多疾病的筋髓。《内经》说“风者百病之长也”。又说“风者百病之始也”。  相似文献   

4.
耳鸣的辨病论治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510282)孔炳耀耳鸣是听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一般统称为神经性耳鸣。耳鸣的原因复杂,目前仍为难治病证之一。中医学一般认为耳鸣的病因病机以肾虚为本,风、火、痰、瘀是标,又与肝脾关系密切。笔者临证,认为耳鸣当以辨明...  相似文献   

5.
邵念方教授治疗中风病特色浅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邵念方教授从事脑血管疾病研究30余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教学、科研中勤求古训,博采众才,注重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治疗中风病的独特的思路和方法,既保持发扬了中医特色,又吸收借鉴了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临床辨证用药,疗效显著。学生侍诊多年,颇具心得,浅述如下。1$性期1.1血水相关,着重化济利水中风病的基本病理因素可概括为“虚、火、气、血、风、痰”六端。多数医家认为急性期偏重于风、火、痰、瘀标实之证,进入恢复期病势趋缓,虚象明显,表现为本虚标实,而以气虚血瘀为主。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风病中医辨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亮  周文学  段锦  李曦 《中医杂志》2005,46(7):486-488
通过对中风病病名的变迁、演变到统一的分析及中风病辨病与辨证治疗效果的比较,认为中风病的治疗虽然辨证与辨病缺一不可,但辨病更有针对性.应重视中医辨病,有利于中风病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论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虢周科 《陕西中医》1992,13(11):496-497
  相似文献   

8.
肺结核辨病论治与辨证施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芳玉  刘定安  王博 《陕西中医》2006,27(4):454-455
目的:探讨肺结核辨病论治与辨证施治。方法:在经西医诊断并在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对现代医学技术确诊之肺结核进行辨病论治,针对肺结核病人出现的各种症状,结合体征、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治。结论:辨证施治区别出8个主要类型,总结出6点立法配伍原则。经西医诊断后实施中医药治疗,既避免了传统医学诊断中“模糊概念”,又利于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浅述从瘀论治萎缩性胃炎李义方(南京建郊区中医院210004)关键词萎缩性胃炎;瘀;辨证论治现代医学认为,萎缩性胃炎在病理上为胃的腺体萎缩、减少甚至消失。中医认为多属胃脘痛、胃胀、暖气等病范畴。笔者于辩证的同时,着意加入活血化瘀药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吴群梅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2):514-514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笔者自1998年3月~2001年3月,运用中医理论分期辨证治疗该病11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辨证治疗中风病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治疗中风病46例临床观察北京市回民医院(100045)张燕秋关键词中风;辨证论治;临床观察治疗中风时应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明风中部位之深浅,准确辨证与用药,临床每多获效。本级以中风病(除外中脏腑急性期)为重点观察治疗对象,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单纯...  相似文献   

12.
13.
中风病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病机探讨张智学甘肃省清水县中医院(741400)主题词中风(中医)/中医病机辨证论治治则中风因起病急暴、变化多端,中医以“风”类而命名。但究其病机非风所为,乃气机失常导致痰浊和淤血阻痹经络脏腑而成,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粗浅探讨。1关于中风的病因问题...  相似文献   

14.
唐茂成 《山西中医》2000,16(1):63-63
中风证常见于脑溢血、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病。多年来,中医将中风病归为年老体弱、积损正衰、肾精亏耗、经络失养,或将息失宜,或外邪侵袭引发致病,故治疗多偏重于滋养肾精,或攻邪通络施治。笔者临床观察发现,中风病位在脑,病本在肝、在脾,因此临床从肝脾...  相似文献   

15.
16.
17.
颈性眩晕的辨证与辨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军 《河北中医》2001,23(8):600-601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椎病所引起的眩晕。由于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各不相同,辨证与辨病在颈性眩晕的治疗过程中相当重要。1 颈性眩晕的辨证1.1 辨证分型 辨证是祖国医学的精华。中医的辨证就是从整体论出发,观察和辨别病人的机体反应状态。治疗则以不同的辨证概念加以分析归纳,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使机体重新恢复到平衡状态。临床上颈性眩晕患者常出现的整体反应状态,可归纳为以下证型。1.1.1 精髓不足型 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肾精不足,常表现为头昏眼花,神疲乏力,健忘耳鸣,头重脚轻,腰酸遗精,脉虚无力。1.1.2 …  相似文献   

18.
中风重症辨治体会200020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杨悦娅中风一病,其病因多与风、火、痰、虚有关,临床根据有否神志异常,有中脏腑与中经络之别。中脏腑者往往病势凶险,甚则危及生命,若能明确辨证,正确施治,是赢得转机的关键所在。中脏腑之中风又有闭与脱之分,即邪实...  相似文献   

19.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辨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元庆 《山西中医》2001,17(3):12-13
中风病早中晚期常伴见痰热腑实证,其病机特点为痰热壅结。胃气不降,标实突出,临床症见腹部胀满,大便不通或不畅,口气臭秽,呃逆,舌苔黄厚腻,脉滑实等,治疗宜急行通腑泻热,常用大黄瓜萎汤(痰热为主者)、调气通腑汤(气滞突出者)加减治疗,同时应重视行气化痰、逐瘀通络法的运用,如此方可气调、腑通、热除、痰去,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20.
王仲奇辨治中风病经验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光荣 《中医杂志》1999,40(5):264-265
近代名医王仲奇(1881~1945),出身安徽歙县世医之家,幼承家学,初悬壶于故里,曾迁杭州,后定居上海,潜心临证凡40余年,一生诊务繁忙,以擅治内、妇科杂病而名著医坛,向为医界名达所服膺。兹据《王仲奇医案》所载中风诸案,就其辨治中风病的经验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