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比电阻仪、摩擦系数仪、环境扫描电镜(ES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等仪器研究了细旦超有光涤纶短纤维油剂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油率及环境温湿度的增加,纤维的比电阻值逐渐减小,抗静电性逐渐增强;纤维的平滑性随含油率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其中含油率为0.2%时具有较好的平滑性和抱合性,并且随环境湿度的增加,纤维的平滑性与抱合性均降低;通过ESEM和STM观察发现,当含油率在0.2%时,油剂在纤维表面铺展得较为均匀,这与摩擦因数测定的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接酯化法,以多聚磷酸和脂肪醇醚为原料合成了高含量单醇醚磷酸酯,并设计正交实验考察了合成工艺条件对单酯含量和醇醚转化率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单酯含量、p H值和含油率对芳砜纶纤维的抗静电性影响,并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对醚磷酸酯钾盐浸丝处理后的芳砜纶纤维表面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醇醚和多聚磷酸酯化反应的最优化条件为投料比3∶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h,此时磷酸酯产品中单酯质量分数为91.8%,醇醚转化率为95%;磷酸酯钾盐的单酯含量和纤维表面的含油率比磷酸酯钾盐的p H值对芳砜纶纤维的抗静电性能影响大,综合考虑,纤维最佳含油率为0.3%,磷酸酯钾盐单酯含量越高,纤维的抗静电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湿度对兔毛纤维加工过程的影响,以便确定合理的加油水量及车间温湿度,采用不同含湿的兔毛纤维对其表面摩擦性能及纤维断裂强力进行了测试,发现随湿度的增加,兔毛纤维的断裂强力下降很多,而伸长增加则不明显;纤维表面摩擦系数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产对位芳纶与Kevlar的SEM形貌、强伸性能、表面性能、微分热力学、DTG等所进行的实验分析,研究了定伸长、集束、加热等条件对纤维强伸性能的影响,得出国产对位芳纶纤维、Kelvar纤维的SEM形貌、强伸性能及表面摩擦性能差异,拟合了纤维集束、加热温度与强伸性能的关系,求出与Kevlar同等载荷的集束根数等结果,能为国产对位芳纶纤维开发及产品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本色棉纤维经过染色后性能的变化,分别对染色棉、本色棉纤维的手感进行了主观评定,并借助电子显微镜、纤维长度分析仪、细度分析仪、单纤维强力机等仪器对染色棉、本色棉的表面状态、纤维长度、细度、回潮率、纤维拉伸性能、摩擦性能等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染色棉纤维的各项性能比本色棉纤维均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后道纺纱工序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正交设计法筛选配方,得到优化半金属摩阻材料的配方。研究了树脂,钢纤维含量及纤维混杂对半金属摩阻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利用近代分析工具对半金属摩阻材料的表面和化学成份进行了观察分析,探讨了半金属摩阻材料的摩擦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半金属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及磨屑形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D-MS定速式摩擦试验机,测定了3种金属纤维(钢纤维,黄铜纤维和紫铜纤维)增强的半金属摩擦材料与灰铸铁在不同温度下滑动摩擦的摩擦磨损性能,并收集磨屑,借助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屑的形貌,研究材料磨损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紫铜纤维增强的磨擦材料与灰铸铁间的摩擦因数最稳定,磨损率最低;低温时,3种材料的磨屑均比较细小,在少数大颗粒的表面可以观察较深的划痕,有的带有明显的裂纹,说明该磨损主要由犁沟及微切削作用引起;高温时,磨屑多呈较大的块状或薄片状,这是粘结剂的高温分解和摩擦表面膜的热裂分解所致;对于铜纤维(黄铜或紫铜),在摩擦过程中还会发生铜在对偶表面的涂抹现象,这也是影响其摩擦磨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根据溶剂法纺制纤维素纤维的可纺性要求,研制了用于该纤维的专用油剂,并对油剂的性能、上油后纤维的摩擦性能和抗静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讨论.结果表明,配方Ⅱ是溶剂法纺制纤维素纤维较理想的纺纱油剂  相似文献   

9.
对GH纤维进行了电镜和热性能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GH纤维呈现轮廓清晰的纤维状,并具有较高的耐热性,是摩擦材料中一种较为理想的石棉代用品。  相似文献   

10.
以ES纤维针刺非织造布为原料,对其进行摩擦处理,通过控制摩擦次数,对比摩擦驻极前后的表面静电势以及过滤效率,并分析了ES纤维针刺非织造布的电荷存储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过摩擦处理的ES非织造布的过滤效率大幅提升,过滤阻力有所下降;克重越大,摩擦后的表面静电势越大,过滤效率提高的越显著;ES纤维非织造布具有较好的电荷存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纸基摩擦材料是一种多孔性湿式摩擦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摩擦特性而广泛应用于车辆湿式离合器和制动器中.碳纤维具有摩擦系数稳定,耐磨性优异,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良好等优点,作为增强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复合材料中,是纸基摩擦材料的理想增强纤维.综述了国内外碳纤维增强纸基摩擦材料的研究现状,着重论述了碳纤维增强纸基摩擦材料组分配方、摩擦磨损性能与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概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概率论与力学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问题.将促使颗粒运动的外力矩大于颗粒保持静止的外力矩视为泥沙起动的临界力学条件,通过作用力臂的统计处理以反映颗粒在床面排列的随机性,并基于瞬时底流速的概率分布和试验资料建立起适合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概率公式.其中作用力包括推移力、上举力、水下重力和黏性力,而黏性力表达式则根据因次分析和交叉石英丝试验得到,涉及到泥沙非均匀性、干密度和水压力等影响因子.摩阻流速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表明,起动概率和相应临界摩阻流速公式合理地刻画了非均匀沙起动的随机力学特性,考虑因素较为全面,对无黏性和黏性的非均匀沙均适用,可供潮汐河口非均匀沙冲刷预测时使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兔绒和羊绒纤维的结构特征与物理化学性能,分析了两种纤维之间的异同和混纺纱开发的前景.结果表明,兔绒与山羊绒的各项性能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差异都不大,可以进行交叉混纺.两种纤维都有很大程度的卷曲,手感柔软,内部分子成份与结构基本一致,各项强伸性能接近,都耐酸不耐碱;同时兔绒纤维因表面光滑,摩擦系数较小,纤维间的抱合力较差,另外兔绒纤维的质量比电阻明显高于羊绒纤维,其在加工与穿着过程中易起静电,这些是兔绒与羊绒纤维进行混纺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对芦荟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拉伸性质、摩擦和抱合性质、卷曲弹性、耐热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芦荟纤维的断裂强度比粘胶高,芦荟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比粘胶低;芦荟纤维粘胶的静摩擦因数小于粘胶纤维的静摩擦因数;粘胶纤维间的抱合力比芦荟纤维间的抱合力大,但芦荟纤维的平滑性比粘胶纤维要好。粘胶纤维的卷曲数、卷曲率、卷曲弹性回复率和残留卷曲率均小于芦荟纤维。  相似文献   

15.
用金相显微镜考察了以拔丝法、熔抽法、刮削法、振动切削法所制钢纤维的表面形貌及断面几何形貌.用具有不同形貌的钢纤维制成半金属摩阻材料,研究了钢纤维特征对半金属摩阻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钢纤维表面有沟槽结构,断面为无规几何形貌时,对提高半金属摩阻材料摩擦性能有良好效果,这种钢纤维长径比的最适值也较低;表面光滑、断面规整的钠纤维,其制品性能较差,且长径比的最适值偏高.  相似文献   

16.
GF增强尼龙1010复合材料的磨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制备了玻璃纤维(GF)增强尼龙1010复合材料,在环一块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GF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有显著影响,GF质量分数为35%时增强效果较好;随着滑速的增加,GF增强尼龙1010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持续上升。干摩擦下的复合材料磨损以疲劳断裂和粘着为主,且纤维出现磨损、断裂及从基体中剥落的现象。在油润滑下材料向对偶产生轻微的转移,与干摩擦相比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大为降低;水润滑下的尼龙以化学腐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此时复合材料摩擦系数也有较大程度的降低,但磨损量较干摩擦增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分别以碳纤维和芳纶纤维为增强材料,以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的湿式摩阻材料的基本成型工艺。为了提高酚醛树脂等填料在材料中的留着率,保证材料的稳定性,采用添加助留剂和增大网目的等方法,并通过考察浆料的动态滤水性、滤液的Zeta电位和浊度等,优化出了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的抄造工艺,即疏解4000转,助留剂1用量为0.3%,助留剂2用量为20%,网目大小为220目。从碳纤维系列材料的性能分析,碳纤维含量宜在15%左右。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阻燃黏胶纤维的性能与可纺性,分析了阻燃黏胶纤维的形态结构、组成和热性能,对阻燃黏胶纤维和普通黏胶纤维的强伸性能、卷曲数、摩擦因数、回潮率及质量比电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阻燃黏胶纤维截面为不规则锯齿形,纵向有多根沟槽,与普通黏胶纤维相似;红外光谱特征吸收谱带与普通黏胶纤维相近;纺织和染整加工温度不能超过250℃;干湿态下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较低,在纺纱过程中应适当减少摩擦和机械打击;由于卷曲数较多、摩擦因数较大、回潮率较低、质量比电阻较高,可通过上油、适当提高车间的相对湿度和优选纺纱器材等方式改善其可纺性.  相似文献   

19.
以磁悬浮列车的制动材料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奥氏体不锈钢纤维对不锈钢纤维/铜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不锈钢纤维后,材料的硬度明显增加,最大值为94HRF,摩擦系数略有增加,摩擦失重减小.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与疲劳磨损,同时伴有粘着磨损.材料的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该制动材料的制动性能可以满足磁悬浮列车的制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