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综合评价 125 I 粒子植入治疗荷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在 3 ~ 4 周龄雌性 Nc-nu/nu 裸鼠右侧乳房脂肪垫部位注射人乳腺癌 MCF-7 细胞悬液 0.1 ml(5 × 106 个/ml),建立荷人乳腺癌动物模型。18 只荷瘤裸鼠分为治疗组(肿瘤中心部位植入放射性活度为 29.6 MBq 的 125I 粒子 1 枚)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每组 9 只。饲养 21 d,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计算抑瘤率。第 21 天以脱颈椎法处死 2 组裸鼠,处死前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处死后取肿瘤、肝脏、心脏、右侧肾脏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凋亡抑制基因 Bcl-2 的表达,透射电镜行肿瘤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 治疗组肿瘤体积治疗前后分别为(118 ± 14)mm3 和(21 ± 3)mm3(t = 20.32,P = 0.00);对照组分别为(118 ± 14)mm3 和(339 ± 32)mm3(t = 18.98,P = 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抑瘤率为 93.8% ± 17.8%。2 组治疗前后比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光镜观察治疗组裸鼠肝脏、心脏、右侧肾脏组织均未见出现水肿、充血等明显放射损伤改变,125 I 粒子植入部位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瘤细胞中心区出现大小不等的坏死区。肿瘤组织 PCNA 及 Bcl-2 表达阳性率治疗组分别为 35.42% ± 3.91% 和 11.90% ± 0.75%,对照组分别为 73.39% ± 3.55% 和 20.09% ± 1.69%,治疗组 PCNA 及 Bcl-2 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 = 21.55,P = 0.00;t = 13.26,P = 0.00)。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内见凋亡细胞,并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和凋亡小体形成。 结论 125 I 粒子植入对荷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地缩小肿瘤体积,有望作为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综合性手段之一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否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人尿酸盐转运子(hUAT)mRNA的表达。方法 根据培养液中所含VLDL浓度的不同,将HK-2细胞分为:①仅使用DMEM/F-12组(对照组);②DMEM/F-12+ 50 μg/ml VLDL组(V1组);③DMEM/F-12+100 μg/ml VLDL组(V2组);④DMEM/F-12+200 μg/ml VLDL组(V3组);⑤DMEM/F-12+400 μg/ml VLDL组(V4组)。每组均培养 6瓶细胞。上述细胞在不同培养液中分别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中hUAT mRNA的相对表达量(2ΔΔCt法)。结果 所有标本均能检测到hUAT mRNA的表达,但V1~V4组hUAT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VLDL最低浓度(50 μg/ml)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64%,VLDL最高浓度(400 μg/ml)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仅为对照组的24%。结论 VLDL下调hUAT mRNA表达,VLDL的这种作用可能与脂代谢紊乱易合并高尿酸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3.
极低密度脂蛋白对HK-2细胞hUAT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否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人尿酸盐转运子(hUAT)mRNA的表达。方法 根据培养液中所含VLDL浓度的不同,将HK-2细胞分为:①仅使用DMEM/F-12组(对照组);②DMEM/F-12+ 50 μg/ml VLDL组(V1组);③DMEM/F-12+100 μg/ml VLDL组(V2组);④DMEM/F-12+200 μg/ml VLDL组(V3组);⑤DMEM/F-12+400 μg/ml VLDL组(V4组)。每组均培养 6瓶细胞。上述细胞在不同培养液中分别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中hUAT mRNA的相对表达量(2ΔΔCt法)。结果 所有标本均能检测到hUAT mRNA的表达,但V1~V4组hUAT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VLDL最低浓度(50 μg/ml)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64%,VLDL最高浓度(400 μg/ml)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仅为对照组的24%。结论 VLDL下调hUAT mRNA表达,VLDL的这种作用可能与脂代谢紊乱易合并高尿酸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羊种布鲁菌 05/43 株侵染绵羊肺泡巨噬细胞的 cDNA 文库。 方法 培养的绵羊肺泡巨噬细胞经羊种布鲁菌 05/43 株侵染后,以 Trizol 试剂提取其总 RNA, 用 cDNA 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巨噬细胞的 cDNA 文库。随机选取 cDNA 文库中的 18 个克隆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测定,测序结果用 BlastX 和 BlastN 软件在 GenBank 蛋白质库和核酸库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 结果 构建的 cDNA 文库的库容量为 1.192 × 106,重组率为 95.65%。18 个 EST 测序,12 个与 CD 抗原基因、细胞因子基因、蛋白酶基因等已知功能的基因序列相关,6 个为未知功能基因的 EST 序列。 结论 成功构建了羊种布鲁菌 05/43 株侵染绵羊肺泡巨噬细胞的 cDNA 文库,这将有助于阐明该菌株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肠癌组织中脑特异性血管生长抑制因子1(BAI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BAI1对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作用。 方法 提取20例直肠癌患者(II期6例,III期14例)手术切除的直肠癌、无转移淋巴结、有转移淋巴结组织和直肠腺癌细胞株CC95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BAI1的表达。将背部皮下接种CC95细胞(1×105个)的BALB/C裸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在接种后第1、3、5、7、9天于荷瘤部位注射RPMI1640、腺病毒载体(Ad-LacZ)或基因重组BAI1表达腺病毒载体(Ad-hBAI1),每次0.2 ml,载体含量2 μg。每组中5只裸鼠于接种后第15天断颈处死,取肿瘤组织行抗Ⅷ因子抗体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另5只接种后每天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共观察21 d。 结果 20例患者中,7例(临床II期6例、III期1例)肿瘤组织BAI1表达呈阳性,13例无表达;无转移淋巴结均呈阳性表达,有转移淋巴结均无表达。CC95细胞均无BAI1表达。在BALB/C裸鼠肿瘤移植实验中,Ad-hBAI1组肿瘤组织内血管增生受到明显抑制,MVD(6.2±2.3)明显低于RPMI1640组(16.7±1.9)和Ad-LacZ组(13.4±4.3)(均为P<0.05);肿瘤生长速度明显低于RPMI1640组和Ad-LacZ组(均为P<0.01)。 结论 BAI1在人直肠癌及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表达降低;局部注射Ad-hBAI1表达载体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建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系,研究家蝇抗菌肽对该耐药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采用阿霉素浓度梯度递增体外诱导法建立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ADM;采用MTT法检测阿霉素、顺铂、吉西他滨以及抗菌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并计算Bel-7402/ADM细胞对阿霉素、顺铂、吉西他滨耐药指数(RI);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阿霉素的荧光强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表面P-糖蛋白的含量。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Bel-7402/ADM对阿霉素、顺铂和吉西他滨耐药指数分别为10.96、1.74和8.14,周期分析结果显示Bel-7402/ADM细胞的细胞周期较Bel-7402细胞发生改变: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S期的细胞比例下降,荧光显微镜观察Bel-7402/ADM细胞内阿霉素量明显低于Bel-740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Bel-7402/ADM细胞表面P-gp含量明显高于Bel-7402细胞,表明建成的Bel-7402/ADM细胞对多种药物耐药。抗菌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检测显示,抗菌肽对Bel-7402/ADM细胞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耐药细胞对抗菌肽并无耐药性。小剂量(100 mg/m L)的抗菌肽作用后,Bel-7402/ADM细胞的耐药指数减小至7.1,荧显微镜观察Bel-7402/ADM细胞内阿霉素荧光强度增强,流式细胞术检测Bel-7402/ADM细胞表面P-gp表达降低。结果表明,抗菌肽有可能通过降低细胞表面P-gp的表达起到逆转Bel-7402/ADM细胞耐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99Tcm 标记二乙三胺五乙酸葡糖胺(99Tcm- DTPA-DG)在恶性肿瘤化疗早期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体外培养肺癌细胞 A549、结肠癌细胞 HT-29 和乳腺癌细胞 MCF-7 各分为加入化疗药物的化疗组和不加化疗药物的阴性对照组,所选化疗药物分别为顺铂、5-氟尿嘧啶、紫杉醇。化疗药作用 6 h 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化疗组和对照组细胞形态变化,并行磷脂结合蛋白 V(AV)/ 碘化丙啶(PI)双标记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化疗药作用 4 h 后,各化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 37 MBq/L 的 99Tcm-DTPA-DG 各 0.1 ml,反应 2 h,用 γ 测量仪检测 99Tcm-DTPA-DG 摄取率。 结果 经单用化疗药作用后,3 种肿瘤细胞在荧光倒置显 微镜下观察均可见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也均 出现凋亡峰。化疗组和对照组的凋亡率肺癌细胞分别为 43.60% ± 2.82% 和 1.21% ± 0.15%,结肠癌细胞分别为 32.42% ± 2.02% 和 2.04% ± 0.23%,乳腺癌细胞分别为 52.33% ± 2.72% 和 1.31% ± 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γ 测量仪检测显示 3 种肿瘤细胞化疗组 99Tcm-DTPA-DG 摄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癌细胞分别为 0.44% ± 0.02%、0.79% ± 0.12%,结肠癌细胞分别为 0.35% ± 0.13%、0.58% ± 0.23%,乳腺癌细胞分别为 0.28% ± 0.05%、0.65% ± 0.18%,均P < 0.01)。结论 99Tcm-DTPA-DG 是一种可望用于肿瘤化疗效果早期评估的靶向分子显像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34+/CD45+细胞移植入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后的存活、迁移及分布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经CD34、CD45单克隆抗体鉴定后移植入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脊髓横断处尾侧,分别在术后24 h、48 h、1周、2周、4周和8周行左心腔内灌注,取出脊髓,连续切片(片厚 10 μm),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中有无绿色荧光细胞,并观察荧光细胞的分布范围;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CD45+细胞的存活。 结果:脊髓横断处头尾两侧均可见绿色荧光细胞,且多分布于灰质中,散在或聚集成片;免疫组化法可见切片中有CD34+/CD45+细胞散在。 结论: CD34+/CD45+细胞可在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的脊髓中存活,并可迁移至脊髓横断处头侧,且随时间的延长迁移距离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三七总皂苷和三七剪口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为三七总皂苷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方法 采用三七总皂苷对照品作为随行对照, 用岛津 C18(150 mm × 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 203 nm,流速均为 1.0 ml·min-1,确定构成三七总皂苷指纹的 10 个共有峰。 结果 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能使三七总皂苷的 5 种主要成分三七皂苷 R1、人参皂苷 Rg1、Re、Rb1 和 Rd 实现基线分离,并可对这 5 种主要成分进行定量。以人参皂苷 Rgl 为参比峰,所测定的 10 批三七总皂苷样品的相似度均 ≥ 0.995. 结论 所建立的 HPLC 指纹图谱和测定方法以三七总皂苷对照品作为随行对照,可避免由于仪器、试剂和人员的不同所产生的误差,并且简化了实验操作,可作为三七总皂苷的质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针对HBV X基因区设计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质粒pGenesil-siHBV X 对HepG2.2.15细胞HBV表达和复制的抑制效果及特异性。方法 针对HBV X区设计siRNA表达载体质粒pGenesil- siHBV X。分别用培养液(空白对照)、脂质体Metafectene、pGenesil 空载体、pGenesil-siHK(阴性对照)、pGenesil-siAFP(特异性对照)、pGenesil-siHBV X处理或转染HepG2.2.15细胞各3次。于每次转染后24 h,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技术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含量,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含量,用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HBV-DNA复制水平。 结果 pGenesil-siHBV X转染能抑制HepG2.2.15细胞对HBV标志物的表达,且抑制作用随转染次数增加而增强。第3次转染后,pGenesil-siHBV X组细胞上清液中 HBsAg、 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分别为(6.26 ± 1.07)ng/ml 、(0.13 ± 0.05)Ncu/ml和(3.01 ± 0.40)×107拷贝/ml,与空白对照组的(22.50 ± 1.39)ng/ml、(1.12 ± 0.11)Ncu/ml和(12.33 ± 1.28)×107拷贝/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0、12.21、9.71,P < 0.05);pGenesil-siHBV X 转染不影响细胞对AFP的表达(t = 0.18,P = 0.86)。结论 pGenesil-siHBV X可以有效和特异地抑制HepG 2.2. 15细胞HBV-DNA的复制及HBsAg和HBeAg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高表达磷脂转运蛋白的细胞模型,探讨半枝莲总黄酮对磷脂转运蛋白(PLTP)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RT-PCR方法扩增磷脂转运蛋白(PLTP) 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3XFLAG-MV-14载体,得到重组载体PLTP/p3XFLAG-MV-14,转染于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以不同浓度的半枝莲总黄酮作用于重组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中PLTP的表达变化。结果 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模型中PLTP的表达显著增强;与模型(转染于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组比较,终浓度为160 mg/L的半枝莲总黄酮干预Bel-7402细胞24h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48h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72h时差异极显著(P<0.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半枝莲总黄酮高、中、低3个剂量下,作用24、48、72h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RT-PCR、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基因重组细胞模型Bel-7402;半枝莲总黄酮可显著抑制重组Bel-7402 细胞PLT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及调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以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10mM、20mM、40mM)干预细胞48h。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3、bax和bcl-2的mRNA水平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作用于Bel-7402细胞48h后,MTT结果显示对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可明显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晚期凋亡率分别为3.76%,8.96%和18.67%;caspase-3、bax和bcl-2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以上结果均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二甲双胍能抑制Bel-740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bax和bcl-2的mRNA表达水平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永生化人肝细胞系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IHCL),评价其作为制备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对原代培养的人肝细胞转染永生化基因猴病毒40大T抗原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建立IHCL。以噻唑蓝法测定IHCL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增殖周期;裸鼠皮肤和肝脏局部接种观察细胞致瘤性;RT-PCR检测肝细胞相关基因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Cytodex3微载体培养IHCL,分析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细胞密度。将IHCL细胞分别与5例重症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清共培养,培养前后检测血清中胆红素和尿素氮水平,评价IHCL的解毒功能。结果所建立的IHCL具有原代肝细胞的形态,并具有较好的增殖能力,细胞已经传代超过80次。IHCL细胞以DNA二倍体整数倍方式增殖,细胞倍增周期为38h。裸鼠接种IHCL部位均未见肿瘤生长。RT-PCR检测显示IHCL细胞表达仅α1-抗胰蛋白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谷胺酰胺合成酶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mRNA;蛋白质印迹分析证实IHCL细胞表达这4种蛋白。IHCL细胞可以在微载体上贴附生长,细胞密度可以达到2.86×10^6个/ml。将IHCL细胞与重症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共培养12、24和48h后,血清中总胆红素由(346±94)μmol/L分别下降至(330±97)、(315±97)和(295±100)μmol/L,直接胆红素由(243±70)μmol/L下降至(218±76)、(198±79)和(184±75)μmol/L,24、48h与共培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素氮进行性地升高,由(6.6±0.9)μmol/L分别升高至(9.0±0.9)、(9.9±1.1)和(12.5±1.6)μmol/L,3个时间点与共培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所建立的IHCL细胞系具有正常人肝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主要的功能特性,具备成为生物人工肝细胞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Rhizoma Pinelliae is the dried tuber of 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Moder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Rhizoma Pinelliae has antitussive, antiemetic, glandular secretion inhibiting and antitumor effects.ObjectivesTo optimize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Rhizoma Pinelliae Praeparatum, and to study its anti-tumor effect.Methods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factors such as licorice concentration volume, soaking time and processing temperature 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Rhizoma Pinelliae Praeparatum; MTT assay and flow cytometry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Rhizoma Pinelliae Praeparatum on Bel-7402 cells.ResultsDuring the processing of Rhizoma Pinelliae Praeparatum, the size of influence of licorice concentration volume, soaking time and processing temperature on processing results of Rhizoma Pinelliae was: B>C>A in descending order, i.e. soaking time>processing temperature>licorice concentration volum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hizoma Pinelliae Praeparatum ethanol extracts could all exer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 of Bel-7402 cells,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drug concentration and the extension of culture time,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ory effect of Rhizoma Pinelliae Praeparatum ethanol extract became more and more evident. Apoptotic rate of 1.5 mg/ml Rhizoma Pinelliae Praeparatum ethanol extract group reached 13.53%, the difference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 conclusion the factor most influential to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Rhizoma Pinelliae Praeparatum was soaking time, followed by processing temperature, the factor least influential was licorice concentration volume.ConclusionRhizoma Pinelliae Praeparatum has inhibitory effect on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 of Bel-7402 cells.  相似文献   

15.
The docosahexaenoic (DHA), a ω-3 fatty acid, could play a beneficial inhibition of the incidence and progress of a series of human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 It has been report that DHA is involved in cell apoptosis.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links with bcl-2, bax, caspase-3 and MMP-9 molecules. Therefore, we tes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HA and cell apoptosi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Bel-7402 cells). We show here that DHA induces Bel-7402 cells apoptosis after pre-treating cells with DHA. DHA down-regulates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Bcl-2 and Bim mRNA level, and up-regulates caspase-3 activity and Bax expression level. We also found that DHA inhibits Bel-7402 cells migration. Basic on our studies, DHA may play a role in tumor invasion and survival.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行构建的重组溶瘤腺病毒Ad-CD80-TPE-GM对裸鼠Hep2细胞移植瘤的杀伤效应。 方法裸鼠皮下接种Hep2细胞悬液建立荷人喉癌动物模型。将裸鼠分为单次治疗组和连续治疗(每天1次、连续5d)组,每组据治疗药物不同再分为PBS组、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复制缺陷型5型重组腺病毒(Ad-GFP)组、Ad-CD80-TPE-GM组,以PBS、Ad-GFP组为对照组。单次治疗组于治疗后4d取外周血并剥离肿瘤,分别用有限稀释法、BCA蛋白质定量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病毒感染滴度、总蛋白浓度和CD80表达阳性率,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表达水平,并计算肿瘤组织中病毒感染滴度量和总蛋白中GM-CSF的表达量。连续治疗组于首次给药后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待对照组肿瘤直径〉1cm,或肿瘤表面出现明显溃疡时剥离肿瘤,计算Ad-CD80-TPE-GM组分别与2个对照组相比的相对肿瘤增殖率和抑瘤率。 结果单次治疗组中,Ad-CD80-TPE-GM组肿瘤组织中病毒感染滴度量(IU/tumor)为1.13×10^6(1.40×10^5~7.25×10^7),明显高于Ad-GFP组[1.17×10^2(7.80×10^1~2.40×10^2),P=0.01],而PBS组未检测到病毒;GM-CSF表达量(pg/mg)为397.32±179.67,明显高于PBS组(4.02±0.93,P〈0.01)和Ad-GFP组(6.92±2.79,P〈0.01);CD80表达阳性率为31.6%&#61617;9.0%,而PBS和Ad-GFP组均基本不表达(均P〈0.001)。连续治疗组中,Ad-CD80-TPE-GM组与PBS和Ad-GFP组相比,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31.8%(P〈0.05)、25.9%(P〈0.01);抑瘤率分别为73.4%、77.9%(均P〈0.001)。 结论Ad-CD80-TPE-GM能在端粒酶阳性的人喉癌Hep2细胞移植瘤组织内大量复制并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rAdvGFP)为模式病毒,模拟实验室内利用次氯酸钠灭活含病毒废液和利用紫外线对生物安全柜台面进行消毒的实验室操作,并评价其可靠性及影响因素。 方法终浓度为0(阳性对照)、0.5%、0.2%、0.1%、0.05%的次氯酸钠溶液(0.5%、0.2%、0.1%、0.05%次氯酸钠组)分别与rAdvGFP溶液(1×10^6 TCID50)混合后,将混合液原液与混合液的1:10~1:10^5倍比稀释液分别接种人胚肾29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蛋白的表达。将rAdvGFP溶液(1×10^3 TCID50)置于紫外灯下分别照射0(阳性对照)、15、30、60、120min(15、30、60、120min照射组),各组再按垂直照射高度的不同分为5、10、20、30、67cm亚组,照射后收集各组病毒液接种29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蛋白的表达。实验均重复3次。 结果各组次氯酸钠病毒混合液原液均造成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0.5%次氯酸钠组混合液原液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较强;稀释10倍后,除0.05%次氯酸钠组外,其余各浓度次氯酸钠组稀释液均导致细胞不同程度的死亡;稀释100倍后,仅0.5%次氯酸钠组稀释液仍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仅0.1%次氯酸钠组的1:10、1:10^2倍稀释液和0.05%次氯酸钠组的1:10、1:10^2、1:10^3倍稀释液接种细胞可见绿色荧光。紫外线照射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15min照射组的各亚组细胞均可见明显绿色荧光;30min照射组的20、30、67cm亚组与60、120min照射组的67cm亚组细胞仍可见绿色荧光。 结论有效氯浓度须在0.2%以上、安全柜内1.12mW/cm^2强度紫外线照射30min以上方能有效灭活重组腺病毒,建立实验室操作的可靠性评价技术体系并据此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孕妇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的动员作用。方法取孕期为10、20、30周的健康、单胎孕妇外周静脉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进行EPC鉴定,取培养4d的细胞,加入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UEA—I),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和记录图像。取培养7d的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计数不同孕期孕妇外周血EPC集落(≥50个细胞)形成数(CFU)。分别通过跨膜迁移和增殖实验观察雌激素对EPC的动员和促增殖作用,随机选取培养7d的细胞,分别加入浓度为1×10^-10、1×10^-9、1×10^-8mol/L的雌二醇(雌二醇作用组),在相差显微镜下分别计数培养24h后EPC的跨膜迁移数和培养48h后EPC的增殖数,以加入PBS作为对照组,实验均重复3次。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平均85%以上的细胞摄取DiI-acLDL并结合FITC—UEA—I,可以鉴定为EPC。孕期为10、20、30周孕妇外周血EPC的CFU分别为1.67±0.33、4.83±0.60、7.50±0.6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1×10^-10、1×10^-9、1×10^-8mol/L雌二醇作用组EPC跨膜迁移数(×10 ^3个/膜)分别为1.50±0,09、1.61±0.06、1.90±0.0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3±0.06,P〈0.01):EPC增殖数(×10^5个)分别为1.07±0.05、1.33±0.05、1.19±0.0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3,P〈0.01)。结论孕妇外周血EPC的功能状态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雌激素对EPC的动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华蟾素对肝癌Bel-7402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使用浓度为0.125、 0.250、 0.500、1.000 μg/mL华蟾素处理肝癌Bel-7402细胞24 h、48 h、72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半数抑制浓度(IC50)选择华蟾素浓度及作用时间。用0 μg/mL(对照组)和0.4 μg/mL华蟾素处理肝癌Bel-7402细胞,同时用剂量为0、2、4、6、8 Gy的6 MV X线进行照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疗敏感性。用IC50为0.4 μg/mL华蟾素、6 Gy的X线分别单独或联合处理肝癌Bel-7402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50、p65、Bcl-2、cyclin 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华蟾素能够显著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抑制率逐渐升高。华蟾素能够抑制经照射后的肝癌Bel-7402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华蟾素组、放疗组及联合组肝癌Bel-7402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增多,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升高,p50、p65、Bcl-2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组与华蟾素组和放疗组相比,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华蟾素能够增强肝癌Bel-7402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华蟾素能够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及下调Bcl-2和cyclin D1蛋白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