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探讨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手段,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 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3.62%,医院感染与胎龄、出生体重、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和抗生素使用等有明显关系;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长时间和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是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采用对应措施和加强洗手可以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 3 75 1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结果 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 1.0 9% (4 1/ 3 75 1) ,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高 ,占 47.3 7% ;早产儿、低体重儿、娩出时窒息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 (P均 <0 .0 1)。结论 早产儿、低体重儿易发生医院感染。建立医院感染监控网络 ,认真执行规章制度 ,搞好消毒隔离 ,树立高度责任感 ,做好卫生宣教 ,促进母乳喂养 ,加强新生儿护理为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现状与原因,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特点,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9年1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为1 12%,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早产儿、低体重儿、娩出时窒息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率高于正常新生儿(P<0 01).结论 早产儿、低体重儿易发生院内感染.建立院内感染监控网络,加强新生儿院内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能有效防止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 4年来 31 33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 2 74例 ,总的医院感染率为 8 7%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 ,占医院感染的 5 0 7% ,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 2 0 8%。医院感染患儿中 1 0 5例病原菌培养阳性 ,共检出 1 31株病菌 ,革兰阴性杆菌 1 0 9株 (83 2 % ) ,革兰阳性球菌 2 2株 (1 6 8% )。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常见。院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敏感。胎龄 <37周早产儿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胎龄 >37周足月儿医院感染率 ,OR值为 3 98(95 %可信区间 :3 0 7~ 5 1 5 ,P <0 0 0 1 )。结论 早产儿是NICU医院感染的高危患儿。坚持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监测医院感染率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严格控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医院感染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40例早产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与婴儿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早产儿培育箱消毒方法、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天数、静脉穿刺次数等的相关性。结果 43例发生了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12%。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感染的病原体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大肠埃希菌为主。小胎龄、极低出生体重、住院时间长、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医院感染显著增加。结论早产儿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小胎龄、低出生体重、住院时间长、应用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等。加强护理环节细节管理,强化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减少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新生儿室住院的1512例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512例住院患儿中,发生医院内感染86例,感染率为5.69%,其中皮肤粘膜感染73例,占84.9%;体重在2.5kg以上的患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体重在2.5kg以下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是减少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患儿的回顾性分析,分析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感染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0月该院NICU院内感染的98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此期间该院NICU共收治患儿2056例,有98例发生院内感染,病原菌培养52例阳性,其中革兰阴性菌42(80.8%)例,革兰阳性菌10(19.2%)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9(36.5%)例,大肠埃希菌13(25.0%)例,铜绿假单胞菌6(11.5%)例,鲍氏不动杆菌2(3.8%)例,阴沟肠杆菌2(3.8%)例,表皮葡萄球菌5(9.6%)例,溶血葡萄球菌3(5.8%)例,肠球菌2(3.8%)例,出生时胎龄、出生时体重、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是主要的感染因素。结论 NICU中患儿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早产儿、低体重儿、住院时间长和进行气管插管是主要的感染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2069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69例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153例。感染率7.3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医院感染的47.06%。在153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原发病为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69例。医院感染率11.64%,占首位。原发病为新生儿窒息发生医院感染43例,医院感染率为9.01%,占第2位。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率高。早产、低体重、原发病重、住院时间长、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是高危因素。坚持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及控制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监测调查我院内科系统院内感染12个月,平均院内感染率为7.30%。发现院内感染在神经内科、血液病科及肾病组,在呼衰、心衰、肝硬化腹水、重症瘫痪等病人,在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呼吸机、尿道插管、血透、使用多种抗生素等患者均明显增多。主要易感部位为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G^-杆菌。监测发现,院内感染的控制,必须针对上述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院新生儿病房引起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主动监测方法,对某院2020年1-6月入住新生儿病房的1 858例患儿资料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监测结果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提出医院感染相应预防对策。结果1 858例中发生医院感染24例,27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1.29%,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1.45%;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4.44%,其次为血液感染,占37.04%;27例次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病原菌19株,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7株,占36.84%),其次是大肠埃希菌(4株,占21.05%)。不同性别患儿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气管插管组发生医院感染率高于非气管插管组(P<0.01),随着出生体质量增加,医院感染率降低(P<0.01)。结论低体质量儿和气管插管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在临床上要加强对新生儿病房的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掌握置管指征,并且对其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5年间极低、超低体重早产儿医院感染变化趋势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8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极低、超低体重早产儿303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5年 间早产儿医院感染例数率、例次率及感染疾病发病率、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特征、病原菌和耐药菌的变化并分 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5年间早产儿医院感染例数率、例次率及感染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生医院感染的早产儿5年间临床特征比较,肠外营养(PN)时间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间, 2017年组、2018年组均比2014年组、2015年组、2016年组延长(P <0.05);生后3代头孢菌素应用率,2017年组 比2014年组增多(P<0.05),2018年组比2014年组、2015年组和2016年组增多(P<0.05)。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早产 儿5年间临床特征比较,胎龄,2016年组比2015年组、2017年组减小(P<0.05),2018年组比2017年组减小(P < 0.05);气管插管时间,2016 年组比其他4 年组延长(P <0.05);有创呼吸机应用率,2016 年组高于2014 年组、 2015年组、2018年组(P <0.05);生后3代头孢菌素应用率,2016年组、2017年组、2018年组比2014年组、2015 年组增多(P <0.05);脐静脉置管(UVC)率,2016年组比2014年组、2017年组、2018年组增多(P <0.05)。5年间 早产儿医院感染部分病原菌仍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氏菌居多,病原菌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人葡 萄球菌,2018年比前4年增多(P <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早产儿比较,性别、出生体重、胎龄、气管插管(有 创呼吸机)、UVC、PICC、生后3代头孢菌素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气管插管时间、PICC 时间、PN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高于非感染组(P <0.05),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出生体重<1000 g[O^R=2.539(95% CI:1.101,5.856)]、气管插管[O^R=1.952(95% CI:1.056,3.610)]、气管插管 时间[O^R=1.089(95% CI:1.019,1.164)]和PICC时间[O^R=1.034(95% CI:1.011,1.057)]均是极低、超低体重早产 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近年早产儿医院感染率并无减少;胎龄更小、有创通气支持减少、插管 时间减少是近两年未发生医院感染早产儿的特征;但3代头孢菌素应用率上升。提高出生体重、减少气管插管、 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和PICC时间可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早产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1685例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5例早产儿中发生医院感染279例次,发生率为16.56%;住院日相关的医院感染率为46.87/1000住院日;感染部位以肺炎为主(41.85%),病死率为18.94%。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57.83%),主要为肺炎克雷白杆菌,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医院感染组与非医院感染组比较,胎龄更小,体质量更低。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通气(OR=6.982)、其他有创操作(OR=5.214)、出生体质量≤1500g(OR=3.265)和胎龄≤32周(OR=2.412)。结论革兰阴性菌是最主要的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构成、耐药分析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科EICU的4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E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构成、耐药分析及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56例,感染率为11.24%;下呼吸道感染38例,占67.85%;共检出7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8株,占73.24%;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基础疾病、住院时间≥1周、抗生素使用时间≥2周、抗生素种类≥2种、留置尿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均为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EICU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控制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对患者的侵入性操作等,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马晓蕾 《海南医学》2016,(4):586-588
目的 分析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 847例早产儿中发生IFI的6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 847例早产儿中有64例被诊断为IFI,感染率为3.47%,其中真菌感染种类以假丝酵母菌多见.感染部位口腔>肺>脑.胎龄≤32周、胎儿体重≤1.5 kg、住院时间>2周、静脉营养时间>1周、辅助机械通气、使用广谱抗生素及产妇伴有妊娠合并症者早产儿IFI的发生率,均高于同组的其他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体重、辅助机械通气、使用广谱抗生素和静脉营养时间均为早产儿IFI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胎龄小、胎儿体重低、住院时间和静脉营养时间长、辅助机械通气、使用广谱抗生素及产妇伴有妊娠合并症都是早产儿IFI的危险因素,以上因素都会增加早产儿IFI的发生率.因此加强预防并制定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对降低早产儿IFI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分析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患者、肺癌为主(70/12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78.89%,其次是口腔粘膜、胃肠道、皮肤及腹腔等。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较敏感。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作好基础护理,肠道消毒及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分析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患者、肺癌为主(70/12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78.89%,其次是口腔粘膜、胃肠道、皮肤及腹腔等。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两司他丁较敏感。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作好基础护理,肠道消毒及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上海市某妇婴保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医院感染现状,分析VLBWI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2015年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48 h VLBWI的病历,基于医院病案管理系统,对所有病历逐一审查,并与医院感染报表结合找出所有医院感染病例。采用Excel录入数据,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VLBWI医院感染率44.3%,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14.2%)及血液(11.6%),各年度感染部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感染病例病原菌检出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为多胞胎、机械通气及静脉营养时间久、住院时间长及母亲有胎膜早破史是VLBWI医院感染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早产儿,给予高度关注,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感染率的措施。方法对1289例新生儿一般资料及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发生率为12.96%。下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部位(P〈0.01)。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的病原菌(P〈0.01)。胎龄〈37周、羊水污染、出生体重〈2.5kg、人工喂养、重症监护、吸氧、吸痰/插管及抗生素应用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不同羊水污染程度及抗生素联用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羊水污染程度越高、抗生素联用种类越多感染发生率越高,与感染率呈正相关(P〈0.05)。胎龄〈37周、羊水污染Ⅲ度、出生体重〈2.5kg、重症监护、吸氧、吸痰/插管及抗生素联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降低医院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沈露晖  黄静 《中国病案》2012,(12):61-6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制定相应策略,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前瞻性观察42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遴选符合医院感染病例,留取痰、尿、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真菌培养,阳性者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18例符合标准入选为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率为20.1%;(2)高龄、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尿管留置、深静脉置管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3)培养阳性病原微生物188株,其中呼吸道源性101株(53.73%);(4)以铜绿假单胞(3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肺炎克雷伯菌(34株)和屎肠球菌(18株)居前四位。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20.1%),应注意危险因素,必须加强病原菌监测及进行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