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规划的板桥变电站作为合肥市一环以内第1座220 kV变电站,采用全电缆出线,产生的充电功率较大,而周围变电站均未预留电抗器接入的可能性。考虑在板桥变电站集中配置电抗器以补偿周边电网盈余的无功功率,同时在尽量充分利用线路充电功率的基础上,减少站内电容器补偿容量;并结合电压水平和功率因数的要求,研究合理的无功配置方案,通过计算校验配置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110kV变电站进出线线路电缆较多,导致负荷低谷期间无功倒送、网损增大、电压越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线路电缆化的110kV变电站无功装置配置方法。建立高峰/低谷负荷功率因数模型,根据无功补偿容量模型分析不同负荷条件下的无功补偿容量值,通过建立无功补偿功率因数模型验证无功补偿容量值的合理性并进一步迭代计算,得到了精度较高的无功配置容量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110kV变电站现有无功补偿配置原则较为粗放的问题,即没有考虑变电站之间的差异性,仅笼统地给出了一个幅度较大的配置范围,本文提出一种110kV变电站多维度变参数无功配置方法。通过分析配电网无功配置需求影响因素并选取特征参数,在构建110kV片网典型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维度变参数方式计算110kV变电站在不同情况下的无功配置率,分析评估无功配置率对特征参数的敏感度,形成110kV变电站以特征参数为参考量的差异化无功补偿配置方法。实例证明所提方法能方便、准确地规划出110kV变电站无功配置方案,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220 kV变电站出线上改下工程中,因架空出线改电缆后容性充电功率大量增加的问题,文章结合电网无功补偿的基本原则,按设备实际参数和轻载典型日负荷,对感性无功补偿前后的考核点电压、电网有功损耗等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无功平衡、相关母线电压考核标准的前提下,电抗器的分散补偿优于集中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5.
如今大中型城市电缆线路使用率逐渐升高,但由于电缆线路对地电容大,其广泛使用可能导致负荷低谷时出现容性无功倒送,甚至末端电压升高。为应对该问题,以电缆线路对城市配网变电站无功功率可能造成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采用青岛电网实际运行参数,运用前推后推法首先对不同负荷下单条电缆出线的电路模型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应用叠加原理对具备多条电缆出线的变电站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现有青岛配网运行情况下,电缆线路的增多很难造成无功倒送或者线路末端电压升高的情况,亦无需配置感性无功补偿设备,为城市配电网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电网无功补偿平衡及基本配置,以东莞地区某500kV变电站为例重点介绍常见的并联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的参数配置和注意事项,然后介绍了变电站AVC系统架构及相应的电压控制方法,最后分析了500kV变电站的无功功率补偿实际运行情况,为变电站无功设备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凌谊 《现代电力》2012,29(4):26-31
针对澜沧江上游梯级水电站500kV出线线路总长度较长,充电功率较多,但水电站出线长度普遍较短的情况,提出了3种梯级电站无功配置方案。通过电力系统潮流稳定计算分析软件BPA对3种无功配置方案下水电站附近区域电网电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若仅靠常规的线路高抗配置方案将可能导致系统电压偏高需要水电站进相,若采用短线路过补偿方式则可能引起的工频谐振过电压等问题,难以满足系统调压要求。推荐的无功配置方案考虑在合适的澜沧江梯级水电站母线侧装设500kV高压电抗器,高压电抗配置补偿率合理,能够较为合理地控制系统电压。  相似文献   

8.
500kV变电站母线加装高压并联电抗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500kV抚顺输变电工程对目前出线较多且线路较短的500kV变电站进行无功补偿分析,提出在500kV变电站母线加装高压并联电抗器,并对高压并联电抗器的布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敦舒  刘晨  刘民  何卓林 《电工技术》2021,(20):163-165
针对某电厂35 kV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导致末端电压偏高和5次谐波谐振问题,对该线路进行谐振和潮流分析,参考目前的国网无功补偿导则,对无功补偿容量进行了设计,并对设计后的电压分布和谐振特性进行重新分析,研究合理的无功配置方案.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架空线和电缆无功补偿调整配置思路,对同类型的出线具有良好的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依据经典无功补偿的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电缆线路的充电功率对110 kV变电站无功补偿设计计算的影响,给出了实际无功补偿算例分析,提出了电缆线路较长的110 kV变电站应减少并联电容器的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